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把握吧!
别重蹈你父皇的覆辙!”
心头隐隐闪过一丝明悟。
用只有自己能听懂的声音,朝着青山说道:“谢谢!”
……
大青山
竹院内
茶香依旧,但李天生已经没有喝下去的兴致。
喝了这么多年,即使几种茶叶换着喝,即使再好喝,也该喝腻了。
“也许,该换一种新茶试试了!”
一旁,郭襄和张君宝小心翼翼地上前,“前辈,为何你不给那大周天子延寿的灵药?他不是你选的吗?”
李天生看着天空中漫卷的云朵,感慨而道:“因为贪欲迷人眼,他不再是当初纯真的少年,我也不再是当初我!”
“前辈,武道的极致,是如您一般吗?”
“武道极致?谁也不曾见过山顶的风景,即便是我,也不过徘徊山脚,踽踽而行。”
“那大周天子为何什么怕你,是因为你比军队还厉害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武功再高,也抵不过汹涌的人潮,不过是数量的多寡。但实力,也能给你俯瞰天下的权力,制约皇权,令人投鼠忌器。”
“还有!”李天生转首看向身旁的两人,“我是真没有延寿灵药!”
第七十三章 武道盛世,突破有望
大周
建元四十六年,曾经北上抗击大漠,建立大周朝,让百姓安居乐业,初步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缔造盛世雏形的周太祖——杨康。
终于寿终正寝,龙驭宾天。
对他的评论,世人褒贬不一。
因为他早期确实为民出力,统合文武,摆脱了文臣武将地位不等的问题。
推行廉政,轻徭薄赋。
更是兴办教育、建立养老院和福利院,大力扶持商业发展。
但晚年的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些政策的出台,确实给百姓生活造成一定压力。
他的传奇一生,更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太祖一般无二,早年睿智,英明神武,赢得众人青睐。
年老时昏聩,被自己的功绩迷惑,沉醉于献媚与夸耀之中,逐渐在人心中架构起一丝阴霾。
而轰轰烈烈的葬礼和祭祀大典以后。
太子杨烈登基称帝。
并遵循先皇遗嘱,李代桃僵,将先皇生前贴身之物偷偷换入棺椁,将尸体置换出来,火化之后,送往活死人墓。
交到穆念慈手中。
后者虽然年迈,但因为多年呆在山中,静心参悟武学的缘故。
身体尚算健朗。
值得一说的是,杨康在死前,给后代留下遗训:
“不得冒犯大青山,违者逐出皇室宗族,贬为庶人,生死由命。”
……
二十年后
老一辈的人物,例如黄药师、一灯大师、老顽童等人,原著当中,本该寿终老死。
但因为李天生的缘故,一个个尽皆成为先天真元境的高手。
寿命延长,虽未突破一百五十岁的大关,但活过一百三十年,还是轻轻松松。
只不过,如今的他们同样年老,不再会轻易动手,更加注重养生,一个个都成了“宅猪”。
守在一块地盘上,除了钻研武道,渴望更进一步,突破生死大限外。
就是静静地享受生活。
而天下,也在这段时间内,迎来真正的武道盛世。
郭靖、杨康、小龙女、黄蓉等人,相继凝结真元,步入先天真元境。
成为新一轮江湖中的扛鼎人物。
金刚宗,金轮法师也在十年前,成功破入先天真元境。
除此之外,少林寺终于向世人,展现了武林泰斗的底蕴和实力,觉远和尚成功进阶先天真元境。
一门双先天!
与桃花岛、丐帮、古墓派,成四足鼎立之势。
不知不觉,这个世界上的武学层次,在渐进地蜕变、升华。
先天级数的强者,成为衡量、平衡各方势力的标志。
而得益于大青山和李天生。
现在江湖上,半步先天的武者,虽然少见,但也是万中有一。
相较于越发庞大的武者人口基数,这半步先天强者的总量,也不容小觑。
即使大周朝廷也逐渐重视武道,大力培养忠心的武道强者。
军队的存在,虽然依旧具有较大的威慑,但随着武者的崛起,若是高端实力不足,没有盖压天下武者的强者。
天知晓,那群战力倍增的武者,是否会夜入皇宫,在皇帝脸上画个乌龟,留下点痕迹。
以此向江湖武林证明无论是从军队上,还是从纯粹的武力上,大周都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杜绝再有武林中人依仗武力,以下犯上之举。
毕竟,大周皇室确实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件,不过当时遭殃的并非皇帝,而是一位公主,贴身衣物被偷去不说。
醒来时,直接迷迷糊糊地出现在恭房内。
这是一桩难以掩盖的皇室丑闻,被所有皇族中人视为耻辱。
因此,防微杜渐,同时,顺应大势,才会更加重视武者。
至于那位公主,受此奇耻大辱,直接自削一臂,以明志向。
自此勤修武艺,跋山涉水,心性、意志都极为强大,加上不错的资质,皇朝资源的倾斜,修炼环境的改善。
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修成绝顶高手。
随后,亲自出手,耗费三天三夜,将当初的匪徒,战于剑下。
在江湖上引起一阵风波,人称“独臂神尼”!
之后返回门派,潜心武道,不再外出。
……
而经过近四十年的青山布武,除大青山成为公认的武道圣地外。
少林、桃花岛、丐帮、全真教、古墓派、金刚宗等有先天高手坐镇的势力,也相继模仿李天生,构建自家的武道石柱。
传承自家武学,留下武道感悟。
有目光长远之辈,甚至在青山布武时,亲上大青山,将其中武道石柱的内容记录下来。
返回所在势力后,直接拓印在自家的武道石柱上。
学着青山布武的架势,一步步完成自家武学传承体系。
故而,随着时间流逝,青山布武虽依旧是天下盛事,但各方势力已经有了各自传承下去的实力。
哪怕没有青山布武,也能保证自家至少有一位先天坐镇。
而其他大小势力,也有样学样。
武道大世彻底开启。
对于这一点,李天生倒是乐见其成。虽大青山地位有所下降,但整个世界的变动,尤其是各地灵气的逐步复苏。
整个世界的气运都开始沸腾,源源不断地涌向大青山。
而三年前,张三丰和郭襄,在李天生倾尽全力的协助下,终于踏出那一步,有惊无险地度过雷霆劫难。
成为世上,除李天生外,唯二的两个先天凝气境的存在,真正脱胎换骨,生命层次跃迁。
寿命达至三百载。
消息一出,引得天下哗然,赞誉不断。
皆道两人天纵奇才,天赋超然。
唯有李天生赞叹、欣慰,感慨自家幼苗终于长成参天大树的同时,还有几分终于收获了的如释重负和理所当然。
他们两人自小在他身边长大,得其倾囊相授,又经年累月地受灵药滋养,呆在大青山这得天独厚的地方。
经过三十多年的沉淀,加上自身资质不俗,又争气,成就先天凝气,虽有几分运气,但也算水到渠成。
毕竟,运气有时候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若是他们不成器,那才是一腔深情尽喂狗。
而张君宝和郭襄两人的感情线,就走的不是十分顺畅。
虽然青梅竹马,但两人一如原著,即使无杨过搅局,也是襄王有意,神女无情。
张君宝一个单相思。
最后各自创立了武当派和峨眉派。
令李天生庆幸的是,两人突破后的三年中,爆棚的气运令李天生不亦乐乎外,张君宝在太极一道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不仅创立了太极拳、太极剑等绝学,在大青山留下了武学传承。
还就太极一道,与李天生交流了心得,而后者也将自己多年对凝气境的认识,分享给张君宝。
两个可谓是获益匪浅。
尤其是对李天生来说,单纯的苦修已经作用不大,若想更进一步。
便需要对道理有所领悟。
张君宝的太极之道,蕴含武道真理和道家对宇宙认识的至理。
这是最得李天生看重。
一方世界,总有一些惊才绝艳之人,相较于高等世界,他们或许修为不高,实力不强,但对道理的参悟,境界上的领悟,并不见得就逊色。
甚至还会胜出一筹。
虽然受天地所限,若无惊天动地的造化,张君宝的修为算是走到尽头。
但其感悟的道理,却远超世界局限。若是将其放置高等世界,怕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而今,李天生对其太极之理,取精弃糟,旁征博引,化为己用。
令他先天凝气巅峰的瓶颈都有所松动。
加上有世界气运相助。
他决定在离开之前,冒险突破。
即使有危险,凭一个月前,脑海中的微型青山反馈的信息,他已经可以随时离开。
第七十四章 事情总是措不及防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太极衍生阴阳,真神存于识海,与意相合,唯体共存。
周天意念,本我元性,灵魄生变,先天元神。”
“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
大青山,李天生将逗留山中,直接化身掘土机,恨不得刮地三尺的张君宝和郭襄——
外界敬称的两大真人,外人面前人模狗样,实则天天吃土的两人,不顾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叫嚣,直接扔了出去。
随后,就封了大青山,陷入闭关当中。
凝神静气,清净身心,将全身调至最佳状态。
脑海中闪过张君宝就太极阴阳的谈论,梳理这些年自身对元神的认识,结合脑海中关于先天化神境的介绍。
待感觉自己神完气足。
李天生直接心神沉入识海,那里除了一座微缩的青山,散发莹光,上下沉浮,照亮冥冥黑暗。
成为这方混沌空间,唯一的光亮。
而元神成于混沌,藏于识海,如今,他要凝聚元神,自然是要心神归识海。
另外,元神乃于母胎形成的先天一点灵光,动物有识神,人体藏真性。
若要成功凝聚元神,跨入先天化神之境,就必须让自己重新归于母体混沌状态。
而识海恰满足这一点。
不过,还不够!
想到这里,李天生放缓呼吸,按照武道碑林中记载的一门龟息法门,调整喜欢的呼吸。
所谓熟能生巧,李天生高于常人的境界,和以往进行的实操,使其很快就进入状态。
呼吸按照某种特殊的规律,频次越来越少,呼出的气流越来越小,不过几个呼吸,就从“气若游丝”,转变到“奄奄一息”。
心脏蓦然间都停止跳动一般。
李天生感觉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混沌的识海蓦然变得更加神秘。
四方寂寥,冥冥空沓。
他恍惚中有一种感觉,在识海中寻摸良久,才豁然醒悟。
元神藏于意识。
心神本身就是元神寄托之所,是灵性所在。
不过要在特殊状态下才能抽出、显形。
一念即明,万念俱通。
李天生感觉自己识海越来越亮。
不是微型青山的蒙蒙荧光
而是如破晓的天光,撕碎黑夜的束缚,划破寂寞的空间。
瞬间,他感觉,他悟了
道,在天地,在万物,也在心中。
所谓元神,看似虚无缥缈,难以理解,实际上,不过人性一点空灵。
想明白这件事情后,李天生感觉自己就像是参透某种禅机的大师,身子都陡然一震。
像是沙漠中浪迹多年的旅客,忽然遇见传说中的生命之泉,泡在其中。
整个人的思想、灵魂都在蜕变、升华。
咔嚓~~!
生命的桎梏被打破!
李天生感觉自己进入一种玄妙的状态,有东西从自己身上剥离出来,在不断地演化、形成。
旋即,李天生便看到,又一个大约一寸高的自己,诞生在识海之内。
眉目清秀,散发莹光。
“这就是自己的……元神!”
虽然从未见过,但其形成的刹那,就被他感知,感觉像是另一个自己,心神相通,默契十足。
只需要一个念头,就可以知晓对方所有想法。
十分奇妙。
脑海中的微型青山忽然大方光华。
转瞬,就被青山的光华引,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