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如碃认真点了点头。
李道通摇了摇头:“多半是你记错了,可能是这个女子把你打晕了,然后带你来到西北,又不知因何缘故把你遗弃在双枪集。”
说到此处,李道通忽然生出一个猜测:“说不定是你父母的仇人将你掳到此处,结果追兵赶到,他们只好临时将你遗弃在双枪集。”
李如碃并非痴傻之人,只是脑中记忆太过凌乱,让他心智如同孩童一般,听得李道通如此说,便也默认下来。
李道通越发觉得这个猜测大有可能:“至于仇人,李家的仇人几时少了,我听说那后辈已经成为李家族长,自正月以来,与儒门在齐州角力,说不定就是儒门派人将你掳走的。”
李如碃听到“儒门”二字,忽然从脑海中蹦出一个名字,脱口而出:“龙老人。”
李道通登时脸色大变:“你是如何知道此人的!?”
辽王、齐王、摄政王的说法,其实只在宗主、长老、堂主一级的顶层江湖流传,对于普通江湖人来说,根本不知道龙老人是何许人,更不知道此老过去多年一直藏于幕后操纵天下大势,乃是儒门的首领。能够知道龙老人其人的,要么地位够高,要么资历够老,李道通是江湖散人,
闲云野鹤,却资历够老,听说过许多江湖密辛,知晓龙老人的存在不足为奇,可这小小少年,如何知道龙老人的存在?
李如碃皱眉道:“我好像是听人说起过……我记不得了。”
李道通已经相信李如碃是得了失忆之症,记忆不全,干脆不再追问,心中暗道:“这少年能够知晓龙老人,多半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由此看来,当真是出身不俗。只是我多年不曾返回李家,对于家中变化半点也不知情,却是想不出他会是谁的孩子。等等,难道是李道师和李非烟的孩子?虽说有过李非烟被困镇魔台的传言,但不知是真是假,清微宗一派乌烟瘴气,整日里互相倾轧,互泼脏水,是假消息也说不定。如果这少年果真是此二人的孩子,那倒是能对上了,以他们二人的地位,是知道龙老人的,也许在交谈时没有避讳孩子,这才让他听了去。”
想到此处,李道通已经认定李如碃就是李道师和李非烟的孩子,也就是李元婴、李玄都的堂弟,的确是身份尊贵,难怪儒门要派人掳走他。
一时间,李道通只觉得已经将前因后果都想明白了,这少年是李道师和李非烟老来得子,在李家地位不俗,儒门那帮伪君子便动了歪心思,暗中派人将这少年掳走,少年的失忆之症,多半就是在这时候留下的。不过儒门的动作被李家察觉,于是李家派出追兵,双方一追一逃,从东海之滨来到了西北内陆,儒门之人在无可奈何之下,将少年藏在双枪集,然后引走了李家的追兵,于是便有了此后种种之事。
李道通倒是与李道师没什么过节,只是看不惯李道师媚上的做派,他与李非烟的关系也只是泛泛,不过当年李卿云是待他极好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看在李卿云的面子上,他也要将这个少年送回他父母那里去。
至于李家,他不同于李世兴,其实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可言,也谈不上叛门而出,不过是看不惯李家之人的种种嘴脸,更看不惯清微宗内部的各种倾轧,这才离开李家独自闯荡江湖,多年不曾回家,他如今若是回去,也不会有人指责为难什么,顶多就是听上几句阴阳怪气的话语罢了。
不过李道通转念一想,既然李家之人已经追到了西北,自己那日在双枪集没有故意隐瞒行踪,也许过不多久,李家之人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可他又转念一想,李家之人能够找上门,儒门之人也能找上门来,若是儒门先找上门来,那就大大不妙了,自己势单力孤,未必就是儒门之人的对手。
第一百七十四章 阴差阳错
李如碃见李道通站在那里神游物外,半天不曾言语,便也不说话,顺势拿起那块挂在自己胸前的石头,怔怔出神。
李道通实不是一个善于谋划之人,否则他也不会因为看不管争斗倾轧之事便离开李家,更不会莽撞地与结义兄长去刺杀伊里汗,此时他思来想去,始终拿不定主意,便暂且放下此事,问道:“你饿了吗?”
李如碃放下手中的青石,又摸了摸自己的小腹,摇头道:“不饿,不过也可以吃些东西,恢复元气。”
这几句话逻辑清晰,说明少年只是失忆,有些天真,却并非傻子。
李道通道:“我辟谷多年,这崖上却是没有什么吃食,这潭水脏得很,也不能喝。”
李如碃忽然道:“风可饱腹,露水解渴。”
“餐风饮露么?”李道通一怔,不过想到这少年的父母,便不以为奇,李道师、李非烟都是天人境大宗师,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他们的孩子自然不能与普通少年相提并论。
李道通问道:“你会辟谷之法吗?”
李如碃想了想,摆出一个古怪姿势,然后深吸了一口气。
一瞬间,李道通脸色大变,因为他发现眼前这个少年人竟然能与天地合一,将天地元气吸入自己体内,这俨然是天人境大宗师才能有的本事。
难道自己看走了眼,这少年不是什么少年,而是返老还童之人。
正在李道通震惊时,李如碃又退出了天人合一的状态,伸手拍了拍自己肚子,吐出一口浊气:“饱了。”
李道通正要开口说话,目光刚好落在少年胸前的青石之上,不由一拍自己的额头:“我真是糊涂了,方才天人合一的异象,定是因为这青石的缘故,看来这青石当真不是俗物,说不定是一件顶尖宝物,李道师和李非烟倒也舍得。”
李道通为人正派,不会做出讨要青石一看的事情,所以很快便收回目光,说道:“既然你能餐风饮露,倒是省却了一番功夫,这样罢,我明天修书一封给李道师,看看他是亲自过来接人,还是我把你送回东海去。”
李如碃记忆不全,可听到“回东海”三字,却仿佛被针扎了一下,打了个激灵:“不、不回去。”
李道通奇道:“你不想回家?”
李如碃摇头道:“东海有……有……”
这一刻,两块记忆碎片终于拼接到了一处,李如碃脑中立时清醒:“东海有李玄都,李玄都要吃人。”
李道通哑然失笑:“李玄都要吃人?我虽然没有见过这位新族长,但听江湖上的几个朋友说起过,其实还好,最起码要比李道虚、徐无鬼好些,与这两位比起来,算是个仁厚之人,怎么会吃人?”
李如碃方才是惊惧之下有些口不择言,这会儿已经捋清了思绪,说道:“他会把我关起来。”
李道通听明白了:“我听说李紫府最近要整肃清微宗和李家上下,几个‘道’字辈的老家伙都被他杀鸡儆猴,人人胆战心惊,更不用说你这个‘如’字辈的小家伙,定是做了错事,害怕被李紫府处置。老实交代吧,是打人伤人了?还是犯了淫戒?”
李如碃摇了摇头:“我没什么错,错的是他。”
“好大的口气。”李道通忍不住笑道,“黄口小儿,也敢说堂堂清平先生的不是?不过倒是对我的脾气,当年我也是看不惯李道虚的所作所为,只是看不惯是一回事,敢不敢当面直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是不敢当着李道虚的面说的,顶多就是在背后议论一二。”
李如碃只是摇头,却不说话了。
李道通也不勉强他,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茅屋,示意他可以住在此地,然后便径自去了。
李如碃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往茅屋走去。
接下来的几日,李道通给李道师去信之后,便在此地等待回信。李道通是个热心肠,闲暇之余便想要考教下李如碃的修为,却发现李如碃体内空空荡荡,没什么境界修为,而且对于清微宗的各种功法一窍不通,倒像是个不学无术之辈。
不管怎么说,李道通毕竟是出身李家,对于李家和清微宗的规矩还是十分清楚,五岁启蒙之后,每年都要考评,分为两途三等。两途是文武,文是三教经典、通识文字,武就是练气练剑,李玄都等人能够认识部分甲骨文字、金文,便是此等原因。三等是一等优、二等平、三等劣,优等有奖励,劣等有惩罚,不优不劣就不赏不罚。无论是什么身份,在正式任职之前,都要参加考评,哪怕是李道虚的亲生儿子,若是考评不合格,也无法在清微宗中立足。
李道通不由思量,难不成是儒门中人狠下毒手,把李如碃的一身修为给废去了?李如碃又因为失忆之症的缘故,把多年所学给忘了个干干净净,竟是成了个废人。
李道通深知清微宗是个什么地方,捧高踩低,世态炎凉,一个废人是不能在那里立足的,哪怕是当年的李玄都,有张海石的庇护,也是吃了许多苦头
。
李道通不由生出几分犹豫,若是把李如碃送回清微宗,岂不是羊入虎口?
念及于此,李道通便想着指点李如碃一二,纵然是临阵磨枪,也好过一个废人,就是从头练起,也有些基础。
于是李道通带着李如碃来到峰顶的一处开阔地,从“玄微真术”和“万华神剑掌”开始教起。虽说李道通不曾拜入清微宗门下,但李家人人都会这两门功法,几乎成了李家的家传功法,所以李道通也曾经学得。
这一日,两人又在练功,李如碃倒是十分乖巧,李道通如何教,他便如何练,没有半分怨言,李道通十分满意,暗道若是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弟子,便算是圆满了。
练了几个时辰,忽然有一个声音响起:“晚辈方宗器求见碧波居士李老前辈。”
李道通脸色一变,猛地向山外望去。
就见一行人跃上山崖,都穿着儒衫,当先一人身材甚高,不惑年纪,气态儒雅,他站在一块崖畔的大石上,其余人在他身后一字排开,山崖上并无什么遮挡,又时值春日,山风猛烈,把儒衫吹得猎猎作响,可这一行人却分毫不动,显然是修为精深。
李如碃停下手中动作,望向这一行人,脸上没什么表情。其实他从始至终都是如此,无论是面对封暮年,还是面对李道通,都是波澜不惊,唯有在回想起李玄都的时候才露出惊惧之色。
方宗器双目随之向李如碃射来,眼中精光大盛,似乎要直看到他心中一般。
李道通脸色一冷:“阁下是儒门之人。”
方宗器收回视线,朝着李道通一拱手:“小可天心学宫门下,见过李老前辈。”
李道通冷哼一声:“儒道之争,阁下奈何不得清平先生,便来杀我这个糟老头子?”
“李老前辈说到哪里去了,李老前辈向来不与李家来往,不问世事,我们与清平先生的恩怨,如何也不会牵扯到李老先生的身上。”方宗器笑道,然后话锋一转,“我们此来是为了这个少年。”
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李道通脸色一沉,心中暗忖:“看来我猜得不错,果真是儒门掳走了这少年,现在竟是找上门来了。”
其实方宗器也不知道这少年的底细,只是接到大祭酒的命令,要他们寻找一个怀抱青石的少年,他们四处打探,知道了双枪集的事情,抱着侥幸的心思一路寻踪找到此处,刚好看到李如碃胸口位置悬挂着的青石,立时认定这就是大祭酒要找的少年。
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争我夺(上)
李家之菁华,悉数在清微宗。故而江湖中人遇到了李家之人,便等同遇到了清微宗弟子。唯独李道通和李世兴是个例外,李世兴就不必多说了,虽然李道通也会“玄微真术”和“万华神剑掌”,但真正的依仗却与清微宗没什么关系。
当年李道通孤身一人离开家门闯荡江湖,偶遇江湖异人,被传授了“太上丹经”。张静修、李玄都等人的“太上丹经”得自长生宫中,这名江湖异人却并非是从长生宫中得来,而是代代相传。
当年木勾真人功参造化,距离长生境界只剩下一步之遥,建立长生宫,开炉炼丹,广收门徒,俨然已经有了开宗立派的架势。后来他刺杀燕国皇帝失败,身受重伤,逃回长生宫,令弟子将整个长生宫封闭,然后以阵法沉入地下。故而木勾真人还是有弟子门人传于后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道通也算是木勾真人这一脉的传人。
以五行而言,“玄微真术”属东方木,“太上丹经”属南方火,木生火,李道通以“玄微真术”为根基运转“太上丹经”,威力更上一层楼。此时李道通已经动了几分杀意,默运玄功,胸中一口生机勃勃的真气,双手掌心赤红如火,火气氤氲,只是他将双掌负于身后,一干儒门之人却是无法窥见此中玄妙。
不过这些儒门弟子并非常在书斋里做学问之人,而是专事处理许多江湖事宜,经验丰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