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客栈-第9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都虽然是弈棋之人,但这天下棋局奇妙无比,他也不能为所欲为,总有章法。就好比是写话本,写到后来,框架已定,执笔写书之人也不能随意扭转更改故事走向。
  这时候李玄都便发现辽东一地的龙气竟是汇聚到了秦素的身上,他的本意是秦素扶龙成事,辅助秦清夺取天下,却没想到秦清性情淡泊,虽然该争的名利还是会去争,但对于帝位皇权看得不重,对于秦素极为放任支持,如此阴差阳错之下,秦素反而凝聚了龙气。
  不过李玄都再一思索,也觉得在情理之中,毕竟龙气本身就是人心所向,此时辽东境内是秦素得了人心,龙气自然汇聚于秦素一人身上。
  到了此时,李玄都便要开始收官,他让秦素去见澹台云,便是说服澹台云不再与宋政为敌,宋政得此机会,必然要有所动作。这也是阳谋,宋政当然知道李玄都不怀好意,可他再盘踞金陵府,也只是等死,历来定都金陵之王朝,那么短命,要么便是偏安一隅,所以才有了金陵龙气已泄的说法,对于宋政来说,不能夺取天下,无疑是坐以待毙。于是他趁此时机,挥师北上,孤注一掷,取道中州、晋州,兵临帝京城下。
  帝京震动,天宝帝急召齐州总督司徒玄略起兵勤王,司徒玄略率军于帝京城外与青阳军激战,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回齐州。无奈之下,天宝帝只能请辽东大军入关勤王,并许诺封秦清为辽王,封秦道远、秦道方为国公,秦素更是被破格封为公主,等同亲王。
  秦清受封辽王之后,并未立即入关,而是以粮草不足为由,继续观望局势。
  帝京局势危如累卵,天宝帝绝望之下召集群臣商议,群臣皆是惜命自保。虽然城中还有禁军,但是吃空饷严重,久疏战阵,且拖欠军饷,致使禁军上下没有丝毫战意,宦官杨吕暗中与宋政私通,打开城门,放宋政大军入城。天宝帝在青鸾卫的护卫下逃出城去,意图前往张肃卿坐镇的西京。不过中途被宋政亲自拦截,青鸾卫左都督张海石放弃天宝帝,孤身逃命。天宝帝落入宋政手中,宋政下令将其处死,青阳军正式占据了帝京城。
  也就是此时,棋盘上方的紫微星彻底黯淡下去,对应紫微星的帝京真龙也彻底死去,化作无数游散龙气,一条恶蛟伏在真龙的尸体之上,大肆吞噬龙气,弥补自身不足。这条恶蛟正是对应宋政的龙气。
  直到此时,秦清才派遣景修率领骑军两万先行入关,秦清亲率步骑三万徐徐跟进,再加上辅兵和随军民夫,共号称二十万大军南下入关。剩余大军则留守辽东,严防金帐袭扰。
  从天宝十一年到天宝二十一载,辽东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韬光养晦,屯田扩军,以金帐练兵,兵锋自是势不可挡。与青阳教交战之后,大小连胜十三战,迫使青阳军只能固守帝京、晋州、中州和部分直隶府县,而辽东则趁机与齐州连成一片,继而再通过海上水师夺取楚州,进逼芦州,已得半个江北。
  到了此时,天宝帝已死,大魏正统灭绝,终于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龙蛇并起。
  司徒玄略与秦清合兵一处,号称四十万大军,进攻被青阳军占领的直隶府县,青阳军连败之后士气大跌,纷纷弃城而走。秦清得以合围帝京,开始攻城。此时帝京粮食不足,而且城内又生瘟疫,已经不可固守。双方激战十日,青阳军损伤惨重,宋政下令突围,退往晋州和中州境内。
  在中原腹地,多有雄关重镇,固守自是不难,可此时宋政身后的西京却是在张肃卿的手中,宋政选择在此地固守,只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之中,所以他还是选择返回金陵府,凭借大江天险与辽东对峙。
  秦素自然不肯放过宋政,大军衔尾追击,宋政且战且退,勉强返回金陵府,不过却是坐困愁城。
  宋政的心腹宋辅臣困守芦州桐城。皇甫玉玺前来救援,大破围城的齐州大军,两人率军返回金陵府,又攻克广陵府,勉强稳定局势。
  天宝帝已经身死,不过还是暂且沿用了天宝帝的年号,时间进入天宝二十二载,辽东大军陆续入关,达十余万之数,皇甫毓秀坐镇两襄,面对大厦将倾之局面,困守孤城,数次击退攻城之敌,无奈城内缺粮,外无援军,在此情形下,皇甫毓秀仍旧坚持守城,且死战不退。最终为胡良大军攻破城池,本人不得不逃回金陵府城中。
  宋辅臣坐镇江陵府,同样面临围城之局,他誓死效忠宋政,拒不投降,最后将军粮分给百姓,打开城门献城投降,自己却自尽而亡。
  到了此时,天下大势已定,于是群臣上表劝进,秦清谦退之。群臣不肯,二上之,再谦。直到三上进表,秦清勉受之,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幽,因为秦氏一族发迹于朝阳府龙城,故而改年号为神龙,此即是神龙元年。
  此时秦清与秦素身上的龙气合作一处,开始由蛟化龙,棋盘上方的星空生出感应,原本已经黯淡的紫微星复又生出光芒,对应秦清、秦素父女的龙气。
  宋政虽然还是一条孽蛟,却是大势已去。
  “胜负已定,看来这怪力乱神虽然能逞一时之威,但终究是左道,至多算是霸道之流,比不得堂堂王道,只能为真王开路。”
  “话虽如此,宋政也只是棋差一招,若不是澹台云与宋政决裂,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依我看来,就算没有澹台云与宋政决裂,宋政也不过是暂缓败亡之途,辽东大势已成,无可挽回了。”
  “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还是清平先生算计深呐。”
  “这棋盘上的辽东与现世中到了辽东何其相似!若是现世中的辽东也是如此南下入关,谁人可挡?”
  “慎言!慎言!”
  “此乃阳谋,说与不说,都无法影响大局了。”
  观战之人看着棋盘上的形势,各自交流。


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官
  神龙元年,秦素刚好四十岁,秦清已经是年过花甲。
  秦清登基称帝,向上追封三代,立白绣裳为皇后,秦道远为辽王、秦道方为奉王, 司徒玄策异姓封王为齐王。不过对于群臣众将而言,封王都是细枝末节,关键在于太子人选,秦清膝下无子,唯有一女,按照常理来说,秦清要么是广纳嫔妃继续生儿子,要么是选择从兄弟的子嗣中过继一子,再就是直接立皇太弟,可是考虑到秦清的年龄,再生儿子也不现实,关键是秦素威望太高,功劳太大,于是秦清选择立秦素为皇太女,秦素则是过继了二叔秦道远的幼孙为子,是为皇孙。
  如此一来,秦素虽然会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但皇位传承还是在秦家男丁之中,不会落到外姓之中,群臣虽有诽议,但也没有激烈反对。
  在秦清称帝之后,许多府县几乎是望风而降,几有不战而下之势。唯有坐镇西京的张肃卿和秦襄并不响应。
  此时天下棋局,只剩下三个棋手,分别是秦素、张肃卿、宋政,已经是进入最后阶段。
  神龙二载,秦清坐镇帝京,奉王秦道方坐镇辽东,防范金帐,秦素亲自领兵进逼金陵府。
  战事持续一年有余,直到神龙三载,秦素已经收复钱塘府、广陵府等重镇,金陵府成为孤城,宋政弃城出走,不知所踪,秦素攻克金陵府,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阳教终于走向穷途末路。秦素率军沿江而上,坐镇白帝城的澹台云出降,被秦清封为蜀王,也是第二位异姓王。继而大天师张静沉请降,秦素允之,仍保留其大天师称号,加封显化大真人。
  最后,只剩下张肃卿和秦襄,大势之下,两人也不得不降。
  至此,天下太平。神龙四载,秦清在帝京议功,除去诸王之外,景修、胡良、云承宗、司徒玄略、张肃卿、秦襄等七人封国公爵位。封侯者三十六人,封伯者七十二人。在秦素的建议下,秦清仍旧沿袭前朝旧制,组建内阁,统摄六部,以云承宗为内阁首辅,以张肃卿为内阁次辅。云承宗老迈不堪,只是挂名,实则是张肃卿主事。设立大都督府,景修出任大都督,秦襄出任左都督。
  此时的秦清已经年近古稀,无心政事,由秦素监国。秦素开始推行现世中张肃卿的新政,包括针对吏治的考成法,以及针对天下士绅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制,此举自然引起无数人反对,秦素任命心腹为青鸾卫都督府左都督,掀起大案,株连达数万人之多,家产悉数抄没入公。
  与此同时,秦素又修改税法,增加商税。
  早在大晋年间时,朝廷税收中商税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税,每年商税收入两千万贯。不过大魏太祖轻贱商人,大魏太祖下令:“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纱”。又将商贸比同于农田耕作,“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着以违令论。”
  要知道,
  商贸与农耕不同,农田耕作由于周期长,又有着层层盘剥,所以农税在十分之一是正常,但是商业流通,一般来说,按照行业和规模的不同,税收也有所不同,少则二十取一,多则半数,太祖一概论之三十取一,实则是聊胜于无。
  如此一来,商人不得不投靠士大夫,也就是官商结合,士大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抗税、逃税,皇帝如要把心思放在商税上,就是“与民争利”。
  所谓“大魏失之于财”,不是商贸薄弱,而是朝廷根本收不到商税,被士林和商人共同瓜分了。
  大幽继承前朝旧制,便连同前朝的税制也一并继承了,秦素自然要修改商税。此举自然又影响到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甚至连补天宗、清微宗、慈航宗中都有些许反对声音,不过这三家的根本还是在海贸,秦素没有对海贸动手,反对的声音并不大。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之后,秦素早已不是当年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小姑娘了,若论手腕,不逊于当年的徐无鬼,她是不会让政事变为战事的。
  在杀人这方面,秦素,或者说弈棋之人李玄都,深谙一个道理,因政杀人,不是战场上的攻城掠地,而是要拉拢一派,稳一派,杀一派。
  秦素自然是拉拢辽东老人,以景修、胡良、云承宗等人为首,稳住后来归附之人,以张肃卿、秦襄等人为首,这两派人都属于勋贵,也就是于问鼎天下有功之人。所杀之人,可以视之为前朝的既得利益之人,正应了司空道玄所言的得国正与不正的说法,与前朝贵族士绅牵连不大,重开天地,自然得国正,国祚绵长,反之就是得国不正。对于一众勋贵而言,秦素对这些前朝之人动手,他们不但不会兔死狐悲,反而会幸灾乐祸,你瞧,太女殿下还是向着我们这些老人,那些后来见风使舵之辈,不过是趋炎附势的小人罢了。
  正因为如此,秦素不会像徐无鬼那样处处受制,反而能有所作为。
  这场风波持续三年之久,直到神龙七载,才算天下大定。
  只是在这场大案中,秦素彻底得罪了地方的众多世家豪阀,再加上先前秦素放松礼教对女子束缚等种种举动,使得这些地方豪族逐渐围绕在儒门的周围,一场针对秦素的阴谋开始酝酿。
  秦家人口庞大,但多是远房旁支,真正的嫡系只有兄弟三人,兄长秦道正,也就是秦清,膝下只有独女秦素。三弟秦道方,早年膝下无子,直到知天命的年纪才老来得子。唯有二弟秦道远子孙繁茂,膝下有五子三女,孙辈更有十几人之多,故而秦素才会选择从二叔的孙子中选择一人过继到自己的膝下。
  到了神龙七载的时候,秦素四十六岁,秦道远的长子也就是秦素的堂兄,已经五十岁,于神龙六年病故,次子也体弱多病,唯有三子秦为成年富力强,在宗室之中很有影响,逐渐掌握实权。
  与此同时,儒门、世家
  也团结在秦为成的周围,形成了一方不可小觑的势力。不过张肃卿、秦襄、景修、司徒玄略等七位国公还是以秦素为首,秦为成也不敢在明面上忤逆秦素。
  秦清年老,感悟天人造化,因为“太上忘情经”的缘故,逐渐生出厌世之念,沉溺于炼气修道,故而将大权全部交由秦素之手。秦素执掌大权,如何不知暗流涌动,曾几次召见心腹亲信,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但君臣,便是兄弟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众心腹深知主上所言之人,更明白主上之意,于是帝京城中局势愈发变化莫测。
  神龙八载,秦清感觉飞升之期临近,不欲久留人间,亲自返回辽东祭祖,秦素照例留在帝京监国。在动身离京之前,秦清流露出提前传位于皇太女而自己退位为太上皇的想法,使得秦为成一众人等决定冒险一搏。
  儒门大批高手抵达帝京,各地世家大族、宗门高手也相继潜入帝京,决定除掉秦素,拥戴秦为成取而代之。在此之前,儒门中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