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建业无语了。
苏小云那么大个人了不能洗衣服吗?咋还叫一个小孩子来洗?
不过,苏建业也没多嘴管,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
送走了苏建军和苏建民两大家子人,苏建业家总算是也清静了许多。
最起码吃饭都能少备两桌了。
苏向阳不想走,被李丽硬拽走的,她早看出来人家还有正事要干呢,留在这里打扰人家也不好。
正月初七,苏小软正和老太太一起缠毛线呢,院子里就闹轰轰的。
“这是有人来了?”
苏小软没起身,院子里传来了苏建业的声音。
“哟,张书记,您,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话落,苏向东的声音也跟着响起来了。
苏小软的眉眼一弯,看来自己要投资办厂的事情,已经上报到县里了。
“六姐,你过来替我吧。我过去谈些事。”
福宝就在炕上睡着呢,平平和安安在西堂屋里和三个哥哥一起玩儿呢,有李晓晓和赵英子看着,也出不了事。
“小苏同志!”张书记看到苏向东之后,这态度明显就熟络了许多。
毕竟两人以前也是有过接触的。
“张书记请喝茶,我还正想着要不要带妹妹过去给您拜个年呢,没想到您竟然亲自登门了,实在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呀。”
苏向东不愧是在官场上待过的,这说话就是好听。
张书记笑了笑,神色比刚来的时候更轻松了一些。
苏小软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拿着一个干果盘,里面放了几种坚果。
“张书记,真没想到您会过来,我昨天还和哥哥商量着什么时候去您家里拜访比较合适呢。”
“哈哈,我不请自来,没打乱你们的计划吧?”
“怎么会呢,您可是咱们全县老百姓的主心骨呢。”
一番寒喧之后,接下来便要进入正题了。
苏向南已经回了省城,明天苏家快餐店就要开了,所以得先回去准备着。
苏向上得知是要说正事,就很自觉地退出去了。
“小苏同志,你说要在镇上办厂,不知道是什么厂子?”
“是一家羽绒厂,我今年也会在京都开一家服装厂,到时候做出来的东西直接送到京都就对了。”
“你说真的?”
“张书记,我没必要骗您,其实去年我就一直拜托红星村的亲戚朋友们帮忙收集并且整理鸭绒,这回想要办厂子,主要还是觉得只靠人工,这个速度太慢了些,产能上无法跟进,如果办厂的话,有了新设备的引进,这就会方便很多。只不过,收集鸭绒这一块,还是需要领导们大力支持才行。”
“好好好,这是好事。我过来也是想看看你们这里还有什么困难,等回去后跟大家伙开个会讨论一下,也好尽快地帮你解决。”
“谢谢张书记了。我这里主要就是一些手续问题,至于等开春后建厂房,我想先麻烦几位堂哥帮忙盯着,后续有机会了,我肯定也会回来检查的。”
“不错,小苏同志呀,那你这个厂子若是开起来,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上的人能跟得上吗?”
苏小软料到他会这么问了。
“您放心,都是有经验、有学历的能人。大部分技术型人材我都已经联系好了,只等着厂子建起来,他们就能过来了。其它的基层员工,当然就直接考虑咱们本地人就可以了。至于厂子的管理上,我也会安排一位有经验的熟手过来。毕竟这出来的货是要我们自己厂子用的,马虎不得。”
张书记点点头:“这样就好。那你年前就收集了不少的羽绒,怎么没见市面儿上有这种原材料做出来的衣服呀?”
苏小软笑了笑:“张书记,有些事我不能跟您说太多,就是我爹和我哥我也不能透露。去年因为产量太低,我们优先往北疆送了一批,还有多的,也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的。”
这么一说,张书记明白了,去年做出来的东西,都被送到部队了?
如果是这样,那这羽绒厂的设立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了。
而且,就冲着苏小软能接到部队的订单,这厂子将来的生意也差不了。
“好,果然是年少有为呀!小苏同志一心想着咱们高县的老百姓,思想觉悟就是高!你放心,以后厂子在各方面有困难,县里也一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第799章 还想再扩
苏小软能得到张书记的这种表态,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
同时,她也明白,厂子建成了,多大的规模,多收的税收等等,这都是这位父母官的功绩。
苏小软觉得这位张书记还是很正直的,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应该就是要换届了,自己也不介意推他一把。
“张书记,是这样,正好见到您了,我也就不再多绕弯子了。”
“哦?有话就讲,只要是不违法,而且还能让老百姓受益的事,我们都可以考虑。”
苏小软笑了笑,这位张书记还真是直接。
“镇上预留出来的那块地我们看过了,建一个羽绒厂问题不太大,不过,我有考虑到后续的一些问题,所以还想着往外再扩,只是再扩的话,我希望能有商业用地或者是住宅用地,还请张书记考虑。”
张书记愣住了,完全没料到还有这一茬呀。
“当然,我们也不急,明年办不成,后年也是可以的。我也只是先在您这里报备一声。”
“小苏同志呀,能让我问问吗?你要这么多的地做什么?”
苏小软没藏着掖着的,没必要,而且提前说出来了,兴许也能让这位更上心一些。
“是这样的,我们的羽绒厂建起来之后,不可能只供应我们一家服装厂,而且我先前已经跟京都的几位领导也都协商过,明年有可能还会再教会几家专门的被服厂来做羽绒服,所以到时候这羽绒的需求量必然是很大的。到时候来来往往,不管是我们的客户还是司机,总得有地方住吧?总得有地方吃饭吧?还有我们的一些技术型人材,如果想要留住他们在厂里扎根,总得给人家提供住房吧?”
张书记脸上的惊讶都掩不住了。
能让他一个父平官都喜怒而形于色了,可见苏小软这话对他的冲击力有多大。
“你的意思是?”
苏小软点点头,笑道:“张书记应该也是知道的,我爹现在在京都的平安福食品厂当厂长,我们去年冬天也已经买下来了一块地,就打算在那里给厂里的员工们盖家属楼呢。这样既解决了员工的住房问题,而且还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圈子,相应的生活设施配套也就要起来了,到时候,带动的,还是腾县的经济。毕竟,不管是小吃馆、还是小卖部等等,都是可以促进消费的。”
张书记哪能不懂这些?
苏小软建的这个厂子规模不小,再加上镇上也有一家服装厂,还有一家木材厂,这以后如果真发展起来了,的确是能起到极大的影响。
而这位苏小软现在就已经考虑到了后续的问题,显然也是打算把这里发展起来,让厂子能做得更长久的。
“好,你提的这个,我们会考虑的,你放心,只要是有消息了,我们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张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高县有您这样的领导,不愁发展不起来呀!”
领导都来了,中午饭自然也就在苏家吃了。
张书记很坚持,所以中午并没有喝酒。
苏小软和苏向东对视了一眼,然后提出来和张书记一起到外面走走。
“张书记,您看我们村子里的路怎么样?”
张书记愣了一下,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十字路口。
说实话,跟县里肯定是没法比的,都只是硬土路而已,而是很平整,而且路也很宽,就连邻街的那些农户人家,除了一些必需堆放的柴火之外,并没有过多的占用道路。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红星村的村民们素质都很高,而且他们村子的路这么平整,应该也是跟蘑菇厂有关系的。
“你们村的路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下雨天走的话也不必担心踩坑里。”
苏小软笑了,一旁的苏向东则是解释了村子里的路大概是在什么时候修的,又前后修了几次,哪里出的钱出的力等等。
张书记边听边频频点头。
在苏向东讲到一半的时候,张书记大概就猜到他们兄妹俩的用意了。
他们边走边聊,已经到了村口。
张书记来的时候没有仔细看,现在站在这里,再仔细瞧瞧,他们村子通往镇上的这条路,不仅平整,而且道路的两侧还种了树,很高大。
虽然冬天没有枝繁叶茂,而且看着还像是被修整过的,光秃秃的,但是不难想像得出,等到了开春发芽,会让人觉得生机焕发;到了夏天,这里定然是绿意盎然,而且因为树木高大,那些枝叶一定会把路给遮个大半儿,到时候就算是村民走在这条路上,也不会太晒。
不仅如此,张书记还注意到了路两边都是庄稼,为了不让有人走夜路时摔下去,或者是小孩子们玩闹栽到地里去,所以还在树与树之间的间隔上种了一些不太高的野花,外面是用竹子弄成的小篱笆,不太高。
这些野花不值钱,乡下很常见,而且长的也很猛,哪怕是冬天,这些野花也没有完全地枯了,只是没有花苞,但仍然是十分顽强的挺着一身绿色的衣裳在与寒风做斗争。
这种生命力顽强的野花,那可真地是不招农民待见的。可是现在种在这里,不仅不会让农民们恨得慌,反倒是还显得很漂亮,很可爱。
一个小小的村子,但是把自己打扮的与众不同,像是漂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的大姑娘似的。
张书记转回身来,十分凝重地问:“你们村子的建设,你们兄妹俩也没少出主意吧?”
苏小软乐了,这位张书记很会抓重点嘛!
“有些事的确是我和哥哥一起提出来的,不过真正要实行起来,还得是靠着大队长,现在嘛,主要就是要靠村干部了。当然,镇上的领导们也没少支持我们村子的工作,大家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既然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更舒坦、更欢愉一些呢?”
张书记的眉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小同志说得对呀,这些村民们都知道建设自己的小村子,他是高县的父母官,怎么能忘了自己的责任呢?
第800章 修路
“你们两个小滑头,有什么话直接说就行,还非得给我弄这么一出。”
苏向东略显尴尬道:“真是什么也瞒不过张书记。”
苏小软就显得大方多了:“我们主要是考虑到了交通问题,张书记,如果把我们镇上的路再修一修,加宽一些,平整一些,那我们镇发展的肯定会更好。不过镇长说资金有限,现在各级也都困难,我们也能理解,所以我就琢磨着,我们也可以出一份儿钱帮着修路,只是眼下出不了太多,您觉得可行吗?”
张书记眼睛一亮。
可行,简直太可行了!
“张书记您放心,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一定会尽力做到最好,当然,这种事情,主要还是需要领导们费心,我们也只是从旁协助,我们能力有限,还得请领导们不要嫌弃才好。”
“哈哈,小苏同志就是太谦虚了。你们有心了。”
张书记的心里也是有一份感动在的。
在高县,他就是最大的领导,人人见了都要敬畏他,可是又有谁知道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有多着急。
每每看到某某村子粮产不丰的消息时,他有多头疼!
每年冬天只要一听说哪里又冻死了人,他这心里头就生疼生疼的。
说到底,还是他做得不够!
现在好了,政策变了,而且高县也有很多愿意回来建设自己家乡的能人们,他该高兴才对!
苏小软建厂的消息已经确定了,上面已经在开会审批通过,所以也就再没有瞒着的必要了。
而无论是镇上,还是县里,也总算是有人摸着这条线过来了。
无非就是两个诉求:要么进厂,要么就是想要更多的投资。
苏小软故意提到了自己会请专业的人过来,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在这管理层上插手呢。
而且,苏小软很明确地放出消息:她以后还会再在这里发展其它的产业,所以,高县的经济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她还愿意出资协助政府修路,就冲这几点,张书记也不会让手下的人为难她的。
苏小软没想着让家乡的人对她感恩戴德的,但是至少不能做白眼儿狼。
所以,干脆从一开始,这管理层就得是紧握在自己手里的,不能让亲戚朋友们沾上手。
做生意或者是办实体,最忌讳的就是亲戚朋友一家亲了。
苏小软不愿意自己的辛苦弄成大家伙一起套交情的地方。
考虑到京都还有不少事,所以今年大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