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去,才知他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日日都在府上接待各方医士,医治那位从边关接来的“活死人”副将。
“从宫中太医,到长安城乃至周边各县的名医,几乎全被沈少将军请了个遍,看沈少将军这着紧的样子,应当是不将人救活绝不放弃了,估计近来腾不出空闲。”回来报信的护卫如是说。
姜稚衣此前亲眼看过那位“活死人”濒死的状况,又知此人是在战场上为保护阿策哥哥才受的重伤,倒也理解他近来的抽不开身,这一想,连他不认得囍字也觉可以宽容了。
救命恩人尚且生死未卜,此时商议大喜之事的确不合时宜,身为他日后的妻子,当敬他所敬,护他所护,他的恩人便是她的恩人,她也该替他分一分忧才是!
想了想,姜稚衣拿定了主意,吩咐道:“将我的医士请来,随我去一趟沈府。”
同一时刻,沈府东院,东厢房。
元策站在床榻前,垂眼看着榻上呼吸孱弱、面色灰败的人,静静听着那道断续的呼吸。
青松在面盆架前绞了张湿帕,走到榻边,放轻动作擦拭起榻上人的脸,忧心忡忡道:“高将军这气息听着是一天比一天弱了……这些日子那么多大夫来过,也开了好些方子,公子怎的一张方子都不试呢?”
元策扯了扯嘴角:“自然是为了等到最好的那张。”
“那公子今日没再请医,可是已经拿到了好方子?”
“是啊,这厢房很快就能空出来了。”
“那可太好了!”
……不过什么神仙方子,居然这么快就能让这病重之人下地出屋了?
青松在心底啧啧称奇,擦拭干净高将军的脸,又去洗了一遍帕子,再走上前来时,看到元策摊开了手:“帕子给我,出去吧。”
近来公子时常独自待在这厢房,看得出来对这位高将军十分有情有义,青松便不再打扰,将帕子递给元策,退出去阖上了房门。
厢房里只剩两人。
元策在榻前沉默着站了会儿,不知在想什么,片刻后,掌着手心的湿帕微微俯下身,盯住了榻上人:“他们说,你虽睁不开眼,却还能听见声音——若我告诉你,你一心效忠之人昨日送来了一张催命的毒方,想要杀你,这病榻你可还躺得下去?”
榻上人仍牢牢闭着双眼,眉峰却紧蹙起来,呼出的浊气突然变得粗重。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是不是很绝望。”
“我阿兄当初也是这么绝望的。”
破碎的呼吸一声长过一声,榻上人有气无力地残喘着,眼角溢出一点浑浊的湿润。
元策淡淡直起身,望着窗外新生的朝阳,眨了眨眼,掌起湿帕,慢慢覆上他的脸,往下施力。
口鼻完全被湿帕包裹,榻上人急急喘息起来,瘦骨嶙峋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像要从千疮百孔的肺腑里汲取所剩无几的空气。
元策收紧手掌,缓缓摁下他的挣扎。
眼看掌下人像条垂死的鱼一般惊颤,抖动,最后拉紧的弦嗡地绷断,一切归于死寂。
元策力道一收,轻轻捏起帕子,往一旁面盆架一扔。
帕子落入盆中,啪地激起一朵水花。
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过了会儿,水面恢复至平静无波,映照出一双晦暗的眼。
元策静静盯着污浊的水面,一动不动站在那里,仿佛置身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闭上了所有的感官。
什么也看不到,感受不到。
寂静之中忽然响起“笃笃笃”三下叩门声。
“阿策哥哥!”
像突然被一道强光拉扯回人世,元策蓦然回头,朝房门看去。
逆着刺眼的朝阳,隔扇上映照出一道娇俏的身影。
“阿策哥哥,我听说你四处延请名医,怎不来找我?我手头可有大把的好大夫,今日给你带来一位,你看看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元策偏过头,看了看床榻上已无声息的人。
“阿策哥哥?”
“……你不开门我可自己进来了啊!”
骄横的催促声中,元策默了默,一把拉拢床帐,上前打开了房门。
门外一身鲜亮袄裙的人抬起脸,不高兴地咕哝:“怎么这么久才开门!要不是青松说你就在里头,我都要走了……”
元策没答,抬眼看向她身后须发生白的老者。
姜稚衣想起正事,朝身后伸手一引:“喏,就是这位黄老先生,我从小到大的病都是他给看的,说句华佗在世妙手回春也不为过,你快些让黄老先生进去看看。”
医士颔了颔首。
元策:“不必了。”
姜稚衣蹙眉觑了觑他:“我多挑剔的人,我说是好大夫,肯定就是好大夫,你还信不过我?”
“难不成你是担心,我若帮你医好了人,你就再没借口不来找我啦?”
“……”
元策沉出一口气,侧过身子,抬手示意人进。
医士提着药箱进了门。
姜稚衣后脚跟进去,刚跨过门槛走了两步,被元策伸手一拦:“站远点。”
“为什……”
元策:“脏。”
姜稚衣哦了声:“没关系,既是你的恩人,我不嫌弃。”
不过见他横臂拦着,姜稚衣还是乖乖止住了脚步,趁机一拽他小臂,挽过了他的臂弯。
元策:“……”
床榻那头,医士隔着床帐,轻轻抬起那只垂在床沿的手,脸色忽然一变,瞪大了眼,回头朝元策看去。
元策面色如常,一只手被姜稚衣挽着,另一只手一抬:“既然郡主说先生是可信之人,我便也相信您的医术,先生不必顾忌,请吧。”
医士缓缓转回头去,隔着床帐盯着榻上人,额头渐渐沁出豆大的汗珠,半晌过去,颤巍巍抬起三指,搭上了脉。
漫长的等待过后,姜稚衣远远张望了片刻:“黄老先生,怎么样?”
话音落下,却迟迟没得到回复。
看着那道僵硬的背影,元策轻笑一声:“先生,郡主问您话呢——”
第27节
第22章
身后人声音分明带着笑; 这一问,却像一股阴风瑟瑟拂过,激得人一阵心悸。
医士冷汗涔涔地坐在床榻前,感觉背脊仿佛被冰凉的剑尖轻轻抵住; 性命悬于一线; 一着不慎; 便要与榻上人落得同样的下场——
榻上这位“病人”生命体征全无,手指僵停在痉挛状态; 口鼻歪扁; 虽因肢体尚还温热,未显现出更多颜面征象; 但基本已可以推测出,应是外力导致的窒息而亡。
时间就在不久之前。
或许; 就在郡主叩门前的片刻。
凶手是谁,不言而喻。
为将者,对敌尚且不杀降卒,对待一个完全失去反抗能力的军中同袍; 却为何要以如此残忍的手段将其杀害……
甚至此时此刻,还面不改色地让一位大夫去诊一个死人的脉……
在身后人的催促下; 医士打着颤松开了把脉的手; 回过头去,对上一道含笑的目光。
元策:“如何; 我这位副将可还有醒转的机会?”
医士哆嗦着起身走上前,低下头去朝两人各作了一揖; 咽了咽口水道:“回、回禀郡主、沈少将军,病人身体尚可……”
姜稚衣:“尚可是何意?你可有良方医治?”
“有、有的……”
“那快开个方子出来,不论所需药材何等珍稀; 只要能将人医好,本郡主重重有赏!”
医士悄悄抬起眼看向元策,见他点了下头,像从悬崖边捡回一条命,松了一大口气,抖着手在桌案上铺开纸笔,坐下来开始写药方。
姜稚衣挽着身边人臂弯,轻轻抬了抬下巴:“你看,是不是还得我出马?”
元策偏过头,垂眼睨了睨她:“好像是。”
“你若早些问我,就不必耽搁这么多功夫,下次还有这等寻医问宝的事,直接来找我,有我堂堂郡主在,还能短了缺了你?”
元策撇开头意味不明地一笑:“行——”
——穆新鸿一脚走到厢房门口,看见的便是这样一幅诡异的场景。
一个死人,一个正在给死人开药方的大夫,一个正在邀功的郡主,以及一个被什么趣话逗笑了的少将军。
少将军还能被人逗笑?应该是杀人杀高兴了吧。
医士软着手写完方子,站起身来,一看对面挽手说笑的贵人,忐忑地吞咽了下,一时不知该不该让这张没用的药方打扰到这一幕……
“给我吧。”穆新鸿主动上前接过药方,叠巴叠巴收进衣襟,看向元策。
少将军在被郡主挽着的百忙之余递来了一个眼色。
穆新鸿点了下头表示心里有数,朝外伸手一引:“辛苦老先生跑这一趟,我送您出府。”
听着这一句“送您”,再看一眼穆新鸿腰间的挎刀,医士胆战心惊地提着药箱出了厢房,一路往外走去,每多走一步,就像离悬崖边缘近一步。
到了照壁附近,穆新鸿脚步一顿,停了下来。
“将、将军饶命,我今日什么都没瞧见……”医士腿一弯就要跪下去。
穆新鸿抬手一拦,扶住了人:“您今日可不能什么都没瞧见。”
医士疑惑地抬起头来。
穆新鸿回望了眼厢房的方向,在心底轻叹了口气。
半年前那一战,大公子之所以会遭遇北羯人伏击,便是因为这位高将军通敌,泄露了大军的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
当年大公子初到边关时,高石还只是军中一名百夫长,因有次在战场上替大公子挡下一刀,从此便成了大公子信重之人。
高石跟在年轻的大公子身边,教他如何御敌,如何杀敌,陪大公子并肩作战了两年多,一路升任为大公子的副将,于大公子而言是亦师亦友,甚至像父亲一样的存在。
谁想到,这样一个人却是埋在玄策军中的一颗毒瘤,正是看中了大公子初出茅庐,欠缺防人之心,才有了最初博取他信任的那一记挡刀。
最后那场伏击战中,高石为了让己方主力军全军覆没,为了陷玄策军、陷沈家于失利之罪,周旋其间之时,自己也身负重伤。
少将军接手大公子的身份后,第一时刻便请军医保住了高石的性命。
高石为达目的不惜牺牲自己,显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是受人指使。
为查清幕后黑手,必须留着他这条命。
只要高石醒来,少将军有千百种刑讯手段让人开口,可整整半年,他们军中最有能力的那位李军医用尽一切办法医治,最多只能续着高石一口气。
这世间最好的医士就在他们军中,早在回京之前,少将军便确信,李军医无法做到的事,世上再无其他医士可以——高石俨然已是药石无医。
但死人开不了的口,活人可以替他开。
少将军派人千里迢迢将一个将死之人护送回京,又作重视姿态,亲力亲为去城外接人,而后精心养护,大张旗鼓遍请名医,便是为了逼背后之人按捺不住前来灭口。
昨日那张看似救命,实则害命的药方一来,此人已然浮出水面。
如今鱼已上钩,鱼饵便没有用了。
……
穆新鸿从回忆中回过神,看向面前瑟瑟发抖的小老头。
“老先生,今日您奉郡主之命,随郡主前来替高将军看诊,不料看诊时,高将军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疑似是在昏迷中毒发身亡,少将军勃然大怒,便将您吓成了眼下这副模样——您看,是这样吗?”
医士忙不迭连连点头:“是、是这样……”
“至于郡主——郡主心思单纯,少将军不忍吓着她,对她隐瞒了此事,所以郡主对高将军身死之事全然不知,一心以为高将军还有得治,您说,少将军做得对吗?”
“对、对……若有人问起老夫,老夫必定如此作答……”
穆新鸿朝外比了个请的手势:“那黄老先生,走好。”
东院书房。
时隔近十日,再次回到这间书房,姜稚衣心情已然大好,不过就是对这书房里的布置依旧不太爽利——
“你这屋里的屏风趁早换一面吧,差点砸着我的东西,我瞧着不高兴。”
“博古架上空着的那一格……既然瓷瓶碎了,就拿个新的玩意儿替上来,这么空着不是平白叫人想起伤心事吗?”
“还有你这墙上能不能换幅字?什么‘静否’,有我在还用问吗?肯定是热热闹闹的。”
元策站在面盆架前洗了两遍手。
就洗了两遍手的功夫,吹毛求疵的郡主已经自说自话,将他的书房改造得面目全非。
“你也知道,有你在,肯定是‘热热闹闹’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