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佬穿成女配(快穿)-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几间屋里的人被他们打扰到,推开门探头出来,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后,脸上浮现如出一辙的激动。

    “傅浙先生什么时候能到北平?”

    席清下午特意上了趟衡玉家,拿这个困扰他们很久的问题来问衡玉。

    “至少也要二十天后。”衡玉把第三封申请书装进信封里,笑着问席清,“你怎么这么迫不及待。”

    “我当然迫不及待。前些天没听你提过这个好消息。”

    “最近在忙其他事情。”

    “在忙什么?”

    衡玉往他的杯子和自己的杯子里各加了一块咖啡方糖,示意他赶紧用勺子搅拌:“调部门的事情。”

    她这段时间没有掩饰过自己的想法,谢铢、任书双和许秋寒等长辈陆陆续续都来找过她,想要劝她改变心意,但衡玉都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这些长辈们都是出自好意。

    但她不能接受这份好意。

    席清听郭弘义提过几次,他对衡玉说:“其实你更喜欢做科研。”

    “嗯?”

    “我看得出来。”

    在经济部和后勤部工作时,她更像是在按部就班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但是在跟着郭弘义学核物理时,她的热情显然更加澎湃。

    衡玉笑了下:“也许是因为核物理对我来说是未知的。”

    未知的一切,也更显迷人。

    陪席清坐了会儿,衡玉继续写她的申请书——今晚熬一熬,就能把三封申请书都写完了。

    席清也不打扰她,握着本数学教材津津有味翻看着,瞧着天色渐暗,去街口帮衡玉买了份饭提回来,这才悄然离开。

    第二天,衡玉将三份申请书分别交给了领导、谢铢和任书双。

    这三份申请书的内容各有不同,但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她申请调去国防部工作。

    在上交这三份申请书后,衡玉就安静待在办公室里,等待他们把她喊去问话。一直等到下午,衡玉接到领导那边的电话,请她赶紧过去一趟。

    她骑着自行车赶到领导家,正好碰上饭点。

    领导、谢铢和任书双三个人围着饭桌坐了一圈,唯一的空凳子和新碗筷显然是留给衡玉的。

    瞧着这副架势,衡玉稍微愣了愣,才在领导的招呼下走过去,坐到了那张空凳子上。

    “来,我们边吃饭边聊。要喝点什么?”谢铢出声招呼。

    衡玉:“热水就好。”

    喝了口谢铢帮忙倒的热水,衡玉自己去盛了一碗米饭,动起筷子吃晚饭。

    “衡玉,你在经济部待的时间是最长的对吧。”领导想了想,“是五年吧。你回国五年了,我瞧着还是跟刚回国时一样,没怎么变。”

    说着,领导的语气有些感慨:“倒是我们这几个人,这五年里老了很多。年轻人风华正茂啊。”

    衡玉勾唇,真诚道:“领导什么时候都风华正茂。”

    对这位劈斩重重迷雾,行开天辟地之壮举,立华国基业的领袖,衡玉发自内心尊重且敬仰。

    她做过类似的事情。

    正因为她做过,她才更懂得这位领导曾为这片偌大河山付出了何等心力。

    领导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你比你两个部长会说话。”感慨一句,领导再次扯回正题,“今天喊你过来,其实原因你自己也能猜到,就是关于你调去国防部的事情。”

    “我看了下你的申请书,你把你为什么想去国防部的理由都说清楚了,我们三个在你来之前也聊了一下,都是支持你的。但,我还是得当面问你些问题。”

    “其实你的两位部长都很看好你。他们一个最迟后年就要升职,一个最迟大后年就要升职,职位一空下来,以你的能力和资历,同时担任两部部长都是没问题的。”

    “我们这些人始终要面对生命的流逝,在生命的漏斗走到尽头之前,我们要抓紧给国家培养出新的一批接班人吧。你就是其中之一,还是非常被看好的一个。但是如果去了国防部,进了研究所,你就要走上另外一条路了。”

    如果继续留在经济部和外交部,衡玉未来要走的路其实清晰无比。只要她沿着这条路努力走下去,有朝一日走到路的尽头成为一国领导也不是问题。

    但是……

    “领导。”衡玉一脸平静,“你们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绝对都很优秀。我并非不可或缺的那个。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在尖端武器领域的人才非常匮乏,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困境。”

    “我去研究原子弹,不代表就是完全不问世事。如果我有任何可以帮到国家的,或者国家有任何需要我的,我都会义无反顾。”

    “至于世俗的名与利……”

    衡玉声音轻缓。

    “我和每个科研工作者一样,所追求的名利与世俗眼中的名利并不一样。”

    “如果我想要世俗的名与利,五年前就不会回国。”

    “既然五年前回国了,现在的一切也可以放弃。”

    “国防战略武器的研究涉及国家最核心的机密,如果我必须隐姓埋名,那河山作序青史为凭,它们终有一日会告诉世人我们来过,我们创造了奇迹,我们改变了华国,我们战胜了世界。”

    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浪漫。

    所以同为科研工作者的席清懂她。

    郭弘义先生支持她并鼓励她。

    程听风、丁白晴先生表示赞同。

    他们没有任何人夸过她的放弃有多伟大。

    因为设身处地,他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掌声。

    领导轻轻鼓起了掌。

    “不用河山给你们作序,等你们胜利,我亲自给你们写一篇序!”

    “交接你手上的任务,下个月开始就去国防部工作。到时候,我亲自给你们签文件,有关原子弹、导弹和火箭这些工作的文件,一定在第一时间批复,好不好!”

    不是什么科技兴国,是人才在兴国啊。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华国未来五十年的复兴崛起之路。

    衡玉已经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得差不多了。

    所以她在经济部和外交部的工作交接得很顺利。去国防部报道那天,国防部所有人站在门口欢迎衡玉。

    国防部部长上前拥抱衡玉,说:“奚副部长,在你来之前我专门给你搭了个小组,以后有关国防战略武器的事情,全部都要过你的手,你看怎么样。”

    兜兜转转,她都换了四个部门了,结果头上挂着的名头还是‘奚副部长’。衡玉觉得有些好笑,向国防部部长道了声谢。

    等她在国防部安顿下来,克利夫兰总统号抵达香港,傅浙和于千雁回到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国。

    随后不久,一家三口辗转北上,乘坐火车直奔北平。

    火车抵达北平那天,北平下了场难遇的大雨。豆大的雨水从天而降,噼里啪啦敲打在火车窗上,傅浙拉开女儿傅悦,把脸贴到窗上,睁大眼睛努力看着北平的一切。可惜雨水大了点,他的视线非常模糊,努力看了很久依旧什么都看不到。

    “终点站,到了。”

    “请在北平南站下车的旅客尽快下车。”

    广播突然响起。

    巨大的广播声激得傅浙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一下就跳到了嗓子眼。

    这就……就到家了?

    他连忙低下头扯了扯领带理了理袖子,还忍不住抬手正了正帽子。

    傅悦觉得好玩,也学着他的动作整理自己,直把于千雁看得捧腹大笑。

    “好了,快下去吧。这么多年没回北平了,不知道爸爸他们会不会过来接我们。”于千雁边说着话,边用瘦弱的手提起沉重的行李。

    他们三分之二的行李都是书籍,自然很沉。

    傅悦自己提着自己的行李,慢慢走在最前面领路。当她走到火车门口,看着下面那黑压压沉默着、屏息等待着的人群,傅悦顿时愣住了。

    “悦悦,怎么不走啊?”傅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长腿一迈,来到火车门前。

    当隔着哗哗大雨,看清老友郭弘义熟悉的脸,泪水瞬间从傅浙的眼里滑落下来。

    他再看过去。

    胡坚成,程听风。

    他的几个学生。

    他年迈的母亲。

    还有数不清的,不知道名字,却冒着倾盆大雨来欢迎他回家的陌生人们。

    傅浙瞬间泪流满面。

    郭弘义撑着伞箭步冲上来,他伸手帮傅悦提行李:“悦悦,下来。”

    等傅悦乖乖走下火车,郭弘义小心帮她撑着伞,隔着雨幕看着傅浙。

    “你老了很多。”

    “也瘦了很多。”

    傅浙抬手,用右手拍了拍自己的左肩。

    “没事,你看我这身骨头还是硬的。”

    “脊背还是挺的。”

    郭弘义失笑,随即正色,朝傅浙伸手。

    “欢迎到家。”

    他们拥抱。

    就如他们第一次相见时那般。

    只可惜那时彼此风华正茂,现在他们眼角的每一寸皱纹,都在叙说平生的光阴。

    傅浙一家被安排在清华大学校舍居住,正好与郭弘义做了邻居。他们一家被软禁了五年,哪怕这段时间一直在休息,身体也没有马上养好。

    衡玉在给郭弘义准备东西时,也顺便给傅浙他们一块儿准备了——给大人的主要是各种补身体的东西,给小孩准备的主要是文具和连环画书籍。

    回国第五天,傅浙来国防部找上衡玉,请求衡玉马上给他安排工作,他想尽可能快地开展研究。

    “先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令人担忧,您现阶段应该先养好身体,等身体养好了,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衡玉婉拒。

    “实不相瞒,奚副部长,我现在心情急切,要是你不让我做些什么,我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养身体。不如你看这样行吗,我和我妻子早上去研究所报道,下午四点前马上离开,晚上的时间都拿来休息和锻炼。”

    衡玉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最后实在坳不过傅浙的坚持,松口同意下来。

    一九五五年五月中,傅浙加入航空研究所,主导火箭项目,席清则主导卫星航空项目。

    同年,因为□□,国居然一次性向华国出动了六个航母群,号称‘灭国舰队’。隶属国的两千多架战斗机遮蔽了浙东海域的天空,第三次核威胁再次降临到华国的头上。'注'

    留给他们喘息的时间越来越少,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同年八月,在衡玉的一力促进下,中方科学家与苏联专家进行密切合作,在华夏大地寻找出产量丰富的铀矿,并选址衡阳兴建铀水厂。

    在寻找铀矿时,华苏双方产生巨大分歧,并且爆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吵。

    “做实验必须要讲究标准化,现在连个实验室都没有建好,你们怎么能马上进行放射性实验。”

    “你们身上穿着的防护服是很不错,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行,现在你们绝对不能展开研究!我这是在为了你们的生命健康着想。”

    苏联专家声音坚决,带着毫无回旋余地的坚定,要求一切都要按照标准化来进行实验。

    无论华国技术人员怎么解释,苏联专家都绝不松口。

    说着说着,有技术人员情绪崩溃,直接蹲到地上痛哭出声。

    “就是不能标准化啊,要是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我难道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实验吗。”

    “我们身上穿着的防护服,已经是国家千辛万苦弄来的了,再多的东西不是靠钱就能买来的,它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积累。但是没有时间了啊……没有了啊……”

    苏联专家被她的崩溃弄得手足无措。

    他不明白,明明他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实验风险,保障这些年轻的华国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此时此刻,他们让他怀疑自己刚刚犯了个非常大的错。

    “我……你……你别哭了。”苏联专家沉默许久,终于颓然道,“你们做实验吧,年轻人。但是一定要记住,标准化非常重要,如果有了条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实现标准化。”

    “最后,尽量保重自己的身体。”

    消息传回国防部,衡玉用手撑着额头,轻轻叹息。

    她用柔软的拇指按摩自己的太阳穴,慢慢放松精神,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原子核理论讲义》的编写工作之中。

    类似铀厂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华夏大地,压根就不是个例——!

    鞍山百姓肩挑背扛,自发为鞍钢的锤炼贡献出一份力。

    长春汽车厂的工人日日用手敲打器件,硬生生敲打出了华国历史上第一辆自主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玉门油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