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含平的余光依旧在报纸上,口中道:“我也急得很。”
  是真急着看报纸。
  大概是因为心中确实是焦急,这句话说的就比较有感情。
  裴夫人见女儿也不再是‘木呆呆’,而是罕见露出了焦虑之色,一时倒是停了念叨,接着心酸难耐忍不住就哭了起来:“我可怜的女儿啊,其实娘也知道,这事也怪不得你。”
  因在东宫,裴夫人就哭的含含糊糊,但意思很明白:年轻夫妻生不出孩子来,怪谁?
  若太子有庶出子女,那外人倒是可以怪一怪太子妃。
  但东宫从正妃到滕妾到宫人俱全,这些年愣是半个孩子的影子都没有,那,实在也不该怪太子妃啊!
  裴夫人忍不住在心中道:这太子殿下也太不会生病了!看看陛下,虽然也常年病着,但好歹是与皇后生了这么些嫡出儿女后才病的啊。
  见母亲居然哭了起来,裴含平更‘焦急’了。毕竟,按照母亲以往的习惯,估计得哭上好一会儿。
  于是她再忍不住,难得说了一长串话来打断施法:“母亲!太子殿下病着,您若是带着泪眼从东宫出去,旁人见了,岂不是更要疑惑东宫的康健……”
  裴夫人立刻收了眼泪:“你说的是。”
  裴含平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听母亲道:“娘不哭了,再好好跟你说会儿话。对了,还有要紧事没说呢,我又给你求了一副新的坐胎药来。”
  裴含平:……
  等裴夫人终于起身,裴含平如蒙大赦,将母亲送出东宫之门。
  **
  待她回到东宫,穿过一道道幽静的恍若无人的门户道路时,其实是明白父母担忧的。
  东宫的情形,实在不容乐观。
  如今东宫门可罗雀。
  虽说皇帝从来没有提过要废太子换储君,但这些年,皇帝先令天后摄政,后为公主加‘镇国’之名,帝心如何,明眼人也看得出来——
  这大唐的继承人,并不是非东宫不可。太子,并不是稳稳的太子。
  曾经皇帝是那样护卫东宫,以英国公为太子太师坐镇东宫,甚至因为太子的猜忌,便会罢黜一位宰相。
  如今帝后必然也知道,朝上关于储位的人心浮动。
  但现在五位宰相,却没有一位兼任东宫属臣。
  裴含平有时候甚至在想:太子这样病着,是不是……没有好起来的勇气呢?是不是他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东宫失势摇摇欲坠的现状。
  不过,裴含平也只是偶尔会在心里想一想,她不会问,也不是很在意。
  有句话是‘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白首如新’,这个词用来形容她跟太子最合适不过。
  虽然是数年的夫妻了,但其实两人,并不太熟。
  太子心思重,不太主动找她,裴含平就更不会上凑。只是每日晨起去问候太子的病体,给太子端药。
  然后在太子说出那句‘有宫人伺候,无需太子妃亲劳’后,她就适时告退,回来过自己的一天。
  按例傍晚还会再去报到问候一下,而有时候太子就会令宫人传话出来,刚吃了药歇下不必见了,裴含平就会更松口气。
  这就是,他们夫妻几年来的日常。
  于是,裴含平送走母亲回到屋中后,随手就把母亲方才留下的坐胎药方子,扔到炭火中去了。
  然后换了家常衣裳,从太平公主送的许多软绵绵抱枕中,挑了个她最喜欢的白兔样式的,抱在怀里。
  最后,裴含平选了个舒服的姿势,倚在暖烘烘的熏炉上,开始看报纸。
  展开报纸后,裴含平就笑了:太好了,这回又有《丹青游记》。
  熏炉里炭火发出‘噼里’轻响。
  窗外彤云渐密,似乎要下雪了。
  裴含平恬然倚在熏炉上,不去想之后的日子。
  她看不到未来,她只有今日。


第274章 斗鸡檄文
  冬日。
  长安城;安定公主府。
  殷王李旦起身接过驸马递上的茶,道谢过后就试着道:“听闻姐姐府上新挪来几株上好的梅花,要不姐夫带我去看看……”
  唐驸马并不应下;只是含笑不语;看向书房的书案之后。
  而坐在案后;手里正拿了两页竹纸在看的安定公主淡淡道:“不急去看花。”
  李旦见溜走不成;只好坐下。
  看着驸马姐夫离开此屋的背影,甚是羡慕。
  心内想着:唉,他果然不该跟着二哥来的,这会子想跑都跑不掉了,只怕他也要跟着倒霉。
  李旦觉得自己是‘跟着倒霉’,但被认作主要倒霉的周王李显,此刻却没有丝毫自觉。
  他正欢欢喜喜对案后的长姐道:“姐姐觉得这《斗鸡赋》与《斗鸡檄文》如何?王勃写的;文采肯定没问题的。那姐姐就帮我刊在下月的报纸上可好?”
  曜初抬眼注视着弟弟。
  他居然在这时候搞出来一篇斗鸡檄文。*
  而他敢要,王勃居然也就敢写。
  曜初忽然想起之前姨母的话,哦;不只姨母;还有裴相裴行俭的评价:勃等虽有文华;却非享爵禄之器。*
  说的就是王勃和骆宾王等几位文人,作诗文的本事自然远高于众人,但实在不适合做什么要紧官职。
  不光曜初看着李显,李旦也钦佩地看着他——在姐姐的目光中,二哥不退反进;他走近了,居然还走到姐姐桌子边上了!
  只见李显站在案旁,指着竹纸上最后一行字。
  这倒不是王勃写的,而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若有长翅扫阵战无不胜之珍禽;英王府重金求购。”
  曜初:……
  她已经懒得生气了,甚至还冒出个想法,李显能想到登报重金求鸡,思路还挺开阔。
  以后报纸上说不定确实可以增加一小栏。譬如朝廷若有战事,征买良马,亦或是为司农寺收购良种、上好的桑苗等物。
  曜初把这个新冒出来的想法暂时放下,先管教弟弟。
  她肃容道:“昨日洛阳送回事表:父皇母后过了年,就回长安来。”
  “你老老实实呆在司农寺,别惹是生非。”
  听到父皇母后二字,李显先是一麻,下意识应了姐姐的话。
  然后又问道:“姐姐,我现在也算老实吧?”
  他觉得自己很老实啊。
  李显掰着手指给姐姐描述他的日常:凡是当值日,他都去司农寺按点当值(养鸡)了。休沐的时候,他也只不过做些骑射、蒱博,蹴鞠、斗鸡、赌鹅等事。且他骑射也都会去固定的皇家猎苑,如父皇母后之前吩咐的那般,以滕王李元婴为戒,绝不仗势欺人,纵马践踏农田。
  这难道不算老实吗?
  曜初:……就,算吧。
  她扬了扬手里的诗文:“你私下玩一玩就算了,绝不能再写成诗文。”
  李显脸上写满了真情实感的疑惑:“啊?可祖父当年斗鸡,都有学士给写诗作赋的。”
  曜初更加重了几分语气:“这话也不能说,你难道要以祖父自比?”也就在她这里说说罢了,以如今朝上的储位之时局,若是传出去,只怕就要被有心人传成,周王李显自比太宗皇帝。
  李显听姐姐语气加重了,就连忙摇头:“不不,在斗鸡这件事上,我当然比不过祖父。”
  曜初和李旦:……
  这话说的,好像除了斗鸡,你都能比得上祖父一样!
  曜初都忍不住叹口气,放下手里的两页竹纸:“今日,我与你们多说两句。”尤其是李显。
  听此言,两人都垂手肃立:父皇母后去洛阳前,曾令他们听长姐教导。
  曜初很了解弟妹们各自的心性,知道李显基本属于光长年龄,没有长多少智慧,尤其是政治智慧。
  于是曜初索性说的分明——
  “咱们都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我便与你们直说了。”
  “显儿,你不是不知道,东宫内兄长一直病着。”而且东宫一直无有子嗣。而周王却已有庶长子,且很快要有嫡子。
  就看从皇帝到太子这个健康状况,朝臣们心中自然要更偏向一个‘康健硬朗’,且有后的帝王。
  “今岁就有朝臣提出,东宫有恙需要静养,那么冬至前长安的祭祀典仪是否要周王代行?”洛阳传回来的奏疏,未允。
  敕令道若太子体力能支,便由太子亲祭,若太子有恙难行,则由东宫詹事(相当于东宫里的宰相)代行祭礼。
  曜初扬了扬手中的竹纸:“这时候你弄一篇檄文出来,尤其是,还想弄得轰轰烈烈人尽皆知的登报,岂不是让人怀疑,你有意于与东宫争夺?”
  这话就直接点的明白了。
  李显先是一怔,随即脸上都罕见露出了畏惧之色:“姐姐,我真没想别的,就是想要买几只上好的斗鸡。”
  曜初放柔和了声音:“好了,我知道。”
  “但这两篇赋,尤其是这篇《檄文》一旦放出去,旁人会如何想就难说了。”曜初指着里面的文字,随口念了两句:“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见异己者即攻,与同类者争胜。”'1'
  虽然联系上下文,写的确实是斗鸡,但有心人要断章取义,可就都是触目惊心之言。
  李显受过惊吓后,连忙保证,接下来老老实实斗鸡,绝不发展什么文艺事业了。
  他就说嘛,从小他就跟读书犯冲,果然,偶然想搞一搞诗文,还差点出大岔子!
  以后还是彼此敬而远之的好。
  *
  曜初与弟弟们说完要事,见李显已经知道了厉害,并且做出了保证,就再看向李旦。
  李旦被姐姐这样一看,连一贯慢吞吞的语气,都加快了不少,很利落而光棍地卖掉二哥,向姐姐道:他这次就是被拖了来的,来之前都不知道二哥居然还弄出了篇《斗鸡檄文》!要早知道,打死他也不来。
  李显:……
  曜初也相信:如果李显的性情是不务正事,那么李旦的性情就是,不务事。
  李旦如今是入朝听政了,但真是‘听政’。只要不点名问到他,李旦一向不发表观点。
  而朝臣们也渐渐发现,就算是问了,殷王也只会说些官场打太极的话。
  因他说话语速总是慢而悠,以至于他每次发言时间还挺长。但等他发言完了,朝臣们再细想去:嗯?感觉说了很多,但又什么态度都没有啊!
  一言以蔽之:废话文学。
  而殷王李旦现在所在的署衙,也非三省六部九寺的掌权之位。
  他如今是呆在隶属于国子监的集贤殿书院。
  主要的工作就是掌保管禁中贵重书籍——先帝的《帝训》等圣书自不必说,还包括诸如当年魏王李泰带人编纂的那一整套《括地志》,以及当今太子带人编纂的《瑶山玉彩》。这些原版都甚为珍贵。
  除了保存照管书籍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于朝野间广收群书,以充大唐书院内库。
  总之,就是一份跟书打交道的工作。姜沃来看这份职业的话,殷王现在应该就是国家最高级别图书馆的馆长。
  好工作啊。
  不光姜沃觉得不错,王神玉更羡慕的要命:这就是他理想中的官位啊!
  而李旦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公务,省事省心,可以不掺和进越发令人紧张的朝局中不说,还能用官方的钱,来采购自己想看的书籍。
  说来,曜初特意把弟弟放到这个官位上,还有一番用意:广收群书的目标群体,便是传承深远的世家。
  比起许多世家的古籍藏书,哪怕大唐还继承了些隋朝的藏书,都多有不如。
  朝廷也一直让集贤殿书院,多向世家征借古籍孤本。
  但之前书院的院长不过是六品官,许多世家根本不买账,就算书院只‘求借’,抄完原本奉还不说还给借书费,世家们都不肯外借。
  毕竟这就是他们自衿自傲的最大资本之一。
  如今换了殷王去做这位院长,世家再要不给面子的拒绝,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殷王是看起来很好说话,软绵绵温吞吞的少年郎。但问题是,世家没有忘记……上一个看起来这么‘好说话’的皇子,正是曾经的晋王,如今的皇帝。
  这,惨痛的经验教训还刻骨铭心呢。
  且以如今东宫之病弱难支,周王之放纵不羁,殷王没准是‘好日子在后头’。
  于是自打去岁殷王走马上任集贤殿书院院长后,带着他王府章纹的‘征借书令’,倒是很少被拒绝,甚至还有世家主动奉上孤本。也算是给大唐的书库,增加了不少异书图籍。
  不过正因为李旦所在的集贤殿书院,隶属国子监,跟王勃同在一个大的工作单位,这才被去寻王勃写《斗鸡檄文》的周王李显抓到。
  李显不由分说拉着弟弟一起——
  其实李显也是有点斗鸡一般直觉的。他来之前也有预感,求姐姐帮着登报买鸡,姐姐不会生气吧……
  所以他才非要拉着李旦一起,两个弟弟一起求情,姐姐就不好拒绝了吧!
  结果可怜的殷王,都不知道哪儿的事儿,就这么被拉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