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从西域各国,买到了新的西瓜籽。”
  姜握热切期待农学院培养出好吃的西瓜来——
  毕竟农学院也要学‘数理化’
  等‘格致’科学知识。而瓜要甜,跟日晒光合作用、土壤的PH值(弱酸性砂质土壤种瓜更甜)等都有关系。
  或许这个夏天,她就能跟陛下一起吃瓜了。
  这是看得到希望的食物。
  还有暂时看不到影子,但她实在怀念的食物,比如辣椒。
  虽然现在有茱萸可以勉强代替,但茱萸是带着微苦的,除非是厨艺精湛者,否则烹饪出来终究不如辣椒。
  更别说土豆、草莓,这都是得等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再有各种酱料、制糖、蒸馏的高浓度酒……
  太多了。
  姜握认真道:“我都想让姐姐尝尝。”
  我故乡的味道。
  *
  姜握说完这些吃的,心下一动,试着开始挽救自己的‘物种’——
  “所以陛下,你看,我不只是喜欢吃鱼。”
  姜握想了想,大概就是‘喜欢吃鱼’这件事让陛下误会了她的物种。毕竟早在掖庭,最开始的开始,她请媚娘吃早点,就是她教给公厨做的后世熏鱼,用来配粥最好。
  于是当年媚娘就看她常拿鱼来下粥。
  后来,她又对宫中喂仙鹤的小鱼干,露出过兴趣。
  但姜握的兴趣,真的是她对‘焦黄酥脆’食物的偏爱,再有就是,就像许多人会对猫粮狗粮产生一点‘我能不能吃’的好奇一样。
  难道是因为鱼,让陛下越发认定她的物种?
  姜握暗示道:“所以,陛下,我不只爱吃鱼,只要好吃的,我都爱吃。”
  却见皇帝自然而然道:“是,你当然什么都吃——朕问过的,鹤是杂食动物,鱼、谷米、草籽、浆果,本就是都吃的。”
  姜握:……


第332章 帝王醉卧
  黄昏淡去;月上柳梢。
  夜色袭来,屋内越发冷起来。
  说来,姜握方才特意挑了各种食物来说;也是为了让圣神皇帝更真切地感受到,她真的不打算离开——
  比起空空淡淡说一句‘我不走’当然是详详细细描述,自己这个夏天打算‘吃冰镇西瓜;并且会把第一块西瓜心让给陛下吃’这种细节,更显得真实。
  果然;姜握说起吃食物的生动与烟火气,确实让皇帝觉得安心。
  在酒意中,圣神皇帝依旧清晰地想起了十几l岁的她们:她年少入宫后;有一回面对前途无光;甚为失意。
  姜沃就曾经特意给她准备过一顿饭。
  “我还记得当年那顿饭。”因屋内寒冷;两人就靠坐在一处,皇帝的手拂过鹤氅。
  是噩梦中的鹤氅;但带着熟悉的体温,并不是空空荡荡的衣裳。
  圣神皇帝继续道:“那日你准备的;是酸辣汤和黄鱼饭。”
  而说到黄鱼饭,圣神皇帝不由又顿了顿;转头看了她一眼;其意不言而喻。
  姜握当场开摆:……我懂了,我放弃,我就是一只喜欢吃鱼的鹤。
  *
  哪怕如今已经做了皇帝;而这些年走来,也不知吃过多少宴席珍馐,但圣神皇帝,依旧时不时会想起当年陶土盖锅里的黄鱼饭。
  鱼上盖着金黄的酱汁;稍微用筷子一戳就瓣瓣分明的鱼肉,珍珠似的白米饭颗粒分明……
  从最初,她就是用食物来安慰她失意的心境。
  而方才姜握又说起西瓜,说起西瓜的心是最好吃的,到时候不要切开,用银勺挖着吃。
  她很自然地说起,到时候会把西瓜的心‘让给陛下’,但圣神皇帝知道,并不是因为她是陛下。
  在数十年前,她还是掖庭失意人的时候,那一顿黄鱼饭,姜沃就几l乎是毫无意识的,把鱼腹上最好的肉都给了她。
  “姐姐吃了,就不要难过了。”
  所喜所幸,她们起自微时,行至如今,丝毫未改。
  因心境彻底安定下来,醉意登时就覆了上来。
  皇帝下意识的牵了她鹤氅的袖子,语气里带着她自己都不太清楚的醉意和软意:“现在我没有胃口,明天早上,咱们依旧吃黄鱼饭和酸辣汤好不好?”
  圣神皇帝自己未察觉,倒是姜握很快察觉到皇帝连语调都变了。转头果然就见陛下双目不再如方才般微红却清醒,而是渐有迷蒙之意,两靥更是殷红如凝霞。
  托姜握自己醉酒经验丰富的福,她知道陛下现在,其实是处在一种醒醉之间的状态,下意识还能跟她保持交流。
  但这个状态,若要自己好好走回前面寝殿,只怕不行。
  而且外面又是正月寒风朔气,喝了酒如何禁得住风吹,只怕要醉的更厉害了——
  于是她起身挪走了案桌,空出来一整张罗汉榻,而整个过程她动作都很轻,因皇帝一直扯了她的鹤氅未放手,她怕把陛下扯倒。
  大约是见她没回答,皇帝又问了一句:“吃黄鱼饭吧好不好?”
  姜握笑道:“好。陛下睡一觉吧。明天早上起来,就能吃到了。”
  她扶着皇帝躺下来,榻上只有两方瓷枕,姜握一向是不习惯的,也就直接没用。
  圣神皇帝迷迷糊糊间,还随口笑了一句:“这回,终于不是你醉了,卧于朕膝了。”
  只是语气已经含糊,而说完后,很快就闭上眼睡着了。
  姜握估计,明天早上陛下自己都会想不起最后这段了。
  待皇帝的呼吸平缓绵长起来,姜握才尽量小幅度地动了动身体,伸手推开了一点窗户,声音小的,让她觉得自己特别像打暗号的贼:“严公公。”
  一直在门外守着的严承财,脸皱成了一个苦瓜果,终于见大司徒叫他进去,连忙进门。
  然而……
  听完姜握的话,严承财头摇的像是个拨浪鼓:“大司徒,陛下吩咐过许多回,火盆是不能进来的——别说这间屋不能生明火,便是周围的屋也不能。”
  “连陛下每回过来,都是用玻璃灯。”
  毕竟此时房舍还全是木制,冬日宫中上头是灯,下头是火的,确实是很容易走水(失火)。
  姜握蹙眉:“但天这么冷,陛下要这么睡一夜,必是要冻病的。”
  严承财看着满屋字画,想到陛下的严令禁止,陷入了纠结。
  姜握却不愿等他纠结下去,直接‘不讲武德’道:“严公公,咱们也是多年老友了,但……你再不令人搬熏笼火炉来,明儿我就告你的状。”
  严承财:……
  那还是去吧!毕竟明儿陛下见了明火生气,他还是可以往大司徒身上推的,可以声泪俱下道‘大司徒逼我干的’。
  但要是被大司徒告状,他往谁身上推也没用了。
  拨完内心小算盘的严公公,很快搬了火炉和熏笼来。
  姜握在熏笼上烤了烤手。待手恢复正常温度后,才去贴着试了试陛下的额头与脸颊,生怕陛下已经发起烧来,而她却不知。
  好在,陛下只是睡着了,并没有作烧。
  姜握端起杯盏,喝了一口方才顺便要来的浓茶。
  今夜她还是不要睡了。
  屋内一片寂静,唯有摆在案上的玻璃灯,散发着一团柔和的光芒,映着这屋内的诸多字画旧物。
  方才之事发生的太快,姜握的思绪都在如何回答皇帝,如何安慰皇帝的心境上面。
  如今一切骤然安静下来。
  姜握环顾此屋中桩桩件件的旧物。
  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如果陛下早就在琢磨她的来历,并且认为她是在‘历劫’,甚至历劫后就会离开,那么在她提出的一件件改革之事,陛下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支持的呢?
  她摇了摇头,有些后悔:或许她该早点告诉陛下,她会留下来的。
  *
  “姨母会留下来吗?”
  姜握此时还不知,就在她与皇帝说起此事的这个黄昏,曜初来到了鸿胪寺。
  “姨父近来总在鸿胪寺,又是教学生又是谈商路,难道没有发现姨母状态不对吗?”
  曜初几l乎是开门见山。
  崔朝闻言神色却不动,沉默半晌后,却只道:“她近来很欢喜。”
  曜初不肯接受这个答案,她近乎于逼问道“姨父不会害怕吗?”
  “不会怕,回到家后再也见不到姨母吗?”
  崔朝垂眸,在黄昏的灯烛下,鬓边白发如银丝。
  他如何感觉不到呢?
  只是当年在滕王阁上,他想要拉住她,这一回却不想也不愿了。他经过了先帝的过世。
  若她能够不经历这些,岂非也很好。
  尤其是……
  崔朝想起了她封大司徒的那一日。
  那是端午前的炎炎夏日,他正在往门上悬挂艾草。
  转头看到姜握在望着他,是很担忧的神色,手里还拎着给他的药。后来,夕阳落下去,院中渐渐蕴起凉意。两人就坐在院中,边饮凉茶边闲谈。
  就是那天,崔朝感觉到,她有些变了。
  于是他问道:“你今天,遇到了什么意外之喜吗?”不用多说,他们彼此都明白,他说是意外之喜,指的自然不是什么尚书左仆射和大司徒的官位。
  她颔首应是,笑容如释重负。
  虽然姜握当时没有明说,但崔朝忽然就猜到了,哪怕没有任何的证据,可他就是觉得:让她这么如释重负的,应该是她终于……自由了。
  何为自由?他想起了他们交换过的‘遗书’。
  想必是她可以不用怕‘命去不自由’。
  真好。
  之后崔朝便从先帝过世的伤心中渐渐走了出来:挚友已逝,但知道这世上,他至为在乎的另外一个人,能够免于病痛的折磨,能够决定自己的去留,便足以让他欣慰了。
  崔朝望着眼前的安定公主。
  “公主,你幼年长在姜府。她与你讲过‘异乡人’的故事吧。”
  曜初默然。
  幼年时,她为这些故事迷惑过:姨母为什么讲那么多异乡人?明明她生于长安,长于宫廷,京城就是她的故乡。
  后来,曜初觉得,姨母故事里那么多异乡人,大概就是为着,姨母作为女子,在这朝堂之上是‘异乡人’吧。
  为此她还问过‘姨母是不是觉得很孤独’?
  那一日,是她第一次见到姨母落泪,且是泪落如雨。以至于曜初整个人都惊怔住了,手忙脚乱去擦。
  也是从那时起,姨母就极少再唤安安,便都是曜初了。
  崔朝的声音轻轻响起:“所以,公主不是明白吗?”
  他望着天边层层叠叠的黄昏暮云。
  曜初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夕照中,似乎有泪光一闪而过一样。但她在凝神去看,就发现崔朝的神色,一如既往的温和平静。
  崔朝是想起了过去这些年。
  他们两人都在朝为官,但姜握走过一处,会有一处的朋友。
  而他并没有。
  鸿胪寺于他,也不过是一份擅长的公务。
  甚至,他最喜欢鸿胪寺的地方,便是接触的人不需要总见面,多是异国他乡的使节,按照礼数客气应酬往来就是。
  多的是见了一次,此生都不会再见的人。
  彼此无涉无碍就好。
  他只想平平静静过他自己的生活。
  崔朝想,他们很多地方很像,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里吧。
  有句话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但他觉得,有些事与‘穷、达’无关,与性情有关。比如她最开始与如今的兵部尚书,从前的和亲文成公主结识的时候,她如何算是‘达’呢?
  可她依旧深深记着文成公主,记得那句‘会去见她’的承诺。并在数年后,在朝上为文成公主归国而据理力争,并且真的到了吐蕃接文成公主回国。
  如今两人已是互相扶持的好友,甚至是袍泽战友,互相可托付安危甚至生死。
  不只有文成公主,还有好多人,甚至是与她来往不多的前太子妃……
  崔朝有时候想:你这样在意遇到的所有人,将来,离别时又要如何呢?
  如果她能走,崔朝想,这次,便不要如滕王阁一般留她了吧。
  只是……
  崔朝忽然想起昨夜,她跟自己说:“我做了个特别好的梦。”语气那样圆满而喟叹。
  所以,她不会走的。
  崔朝道:“公主是不是想过,如果你‘不能令人放心’,她就不会走?”
  “没有必要的,曜初。”到底是他也看着长大的孩子。
  这一刻,他没有像曜初长大后,对公主一样的态度来对她,而是换了多年前温和照拂的语气:“她舍不得离开,所以,无需你让她担心,她便会给自己找做不完的事情。”
  “不要担心了。”
  而这日,崔朝还说起一件事——
  “公主今日哪怕不到鸿胪寺来,我也要去寻你了。”
  “吐蕃提出,欲要与我朝和亲。”
  还不等曜初开口,崔朝就继续道:“和亲事可以不应,但问题是,朝臣们必要就此提出:武氏宗亲之事。”!


第333章 吐蕃求和亲
  “和亲?”
  曜初闻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