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不光崔朝这么觉得,晋阳公主站在医者的角度,也觉得比起药丸的副作用,连日累月久不能入睡的危害更大。
  “你吃了药,好好歇两日,咱们再去蜀地。”
  姜握沉默地接过了药丸。
  她的身体没有问题,睡不着也没有关系,顶多是精神不好,又不会导致什么大病,更不会死掉。
  但她还是吃了下去。
  毕竟靠她自己,现下是无法入睡的。而她要不好生睡两日,不只崔朝,连晋阳公主都不许她动身扶灵入蜀。
  只怕她强行要走,他们还能要来一封圣旨。
  那便吃吧。
  **
  崔朝在窗口前就着日光写奏报,觉出有人进院时,还以为是聂雨点。转头一看,却惊的将手中的笔掉到了奏报之上,晕开了一团墨汁。
  他没空,也不必去管染墨的纸张了。
  毕竟,他要飞表奏事之人,此时已经到了这院中。
  皇帝素服而至,还略带了些风尘之色。
  崔朝知道圣神皇帝欲西巡,但实没想到,这么早就会见到陛下!
  他忙走出门,向皇帝行礼。
  而圣神皇帝听崔朝说姜握正在睡着,不免疑惑,想她如今之情,只怕夜尚不能眠,如何能在白日睡得着?
  于是圣神皇帝直接问崔朝道:“你给她下药了?”
  崔朝闻言,小心翼翼纠正了一下皇帝的用词:“陛下,臣是问过她后,才给她吃了两粒药。”
  皇帝这才点头:“朕去看看她。”
  崔朝并没有跟进去,但他却见,圣神皇帝在进门后,怔然驻足。
  想来,是看清了她的白发。
  **
  姜握醒来的时候,还以为这药丸的副作用里,包括幻觉这一项。
  直到确定了眼前熟悉的身影,确实是真人后——
  她原该问很多话:陛下如何来了?原本不是打算过两年再西巡长安吗?陛下与我都在长安,神都怎么办?曜初能够监国了吗?除了朝堂,还有上阳宫学校正是新开学的时节。再有,阿鲤还那么小,也要她费神……
  但姜握没有力气去问了。
  她只是扑到皇帝怀里,失声痛哭。
  窗外,黄昏的光漫入屋内。
  *
  是夜,姜握主动要丸药来吃。
  毕竟,她从来清楚圣神皇帝的觉轻。若是她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那皇帝也不用睡了。
  皇帝今日亲问过晋阳后,又给她换了一种药效轻一点的。
  在这太极宫掖庭的宫正司。
  小小的典正屋舍内,她们如从前少时的许多日夜一般,同榻而眠。
  因换了一种轻一些的药,姜握虽是勉强睡了,却依旧是是朦朦胧胧的睡不踏实。
  皇帝能感觉到,她在一阵阵发抖。
  起初皇帝还特意去看她的面容,以为她是醒来了,偷偷在哭所以忍不住颤抖。
  后来有过几次后才确定,她不是在哭。
  皇帝想了片刻,忽然明白了。
  她亦是经历过痛苦的人,明白痛苦如海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思绪起伏,一时仿佛可以想开,一时又仿佛万念俱灰。
  姜握如今,就是被海浪一次次冲击的人。
  所以……
  她是痛的在发抖。
  想明白的这一刻,皇帝忽然也止不住浑身一震。
  两人挨的太紧,这一震也惊到了姜握。
  在昏暗中,皇帝见她张开了眼睛。
  只是在药力的作用下,她并没有清醒过来,只是无意识地睁了一下眼睛,然后又慢慢合上,口中呢喃问道——
  皇帝知道这不是在问她,而是在向虚空中冥冥的存在问道:“什么时候,能不痛了呢?”
  语如锥心。
  皇帝收紧了手臂,轻声道:“睡吧。”
  “睡醒了就不痛了。”
  姜握在梦中,似乎听到了熟悉的让她安心的声音,在告诉她,之后就不痛了。
  她终于真的睡着了。


第353章 帝陵之事
  在这个最初的;至为熟悉的太极宫宫正司的小屋内,皇帝想起了许多旧事。
  兼之要照看身旁人,前半夜;皇帝自然无眠。
  而在数次撑起身子去看姜握情形时,有一回,皇帝手下还按到了一物,硌了掌心一下。
  帐中昏暗;但皇帝也不用看得多清楚,甚至在被硌到的一刻,就知道了这是何物。
  她摸过来放在掌心:果然;是一枚骰子。
  只是……
  皇帝撩开了一点帷帐;借着桌上搁着未熄的一盏灯,确认了下不是光线昏暗的错觉,而是手中捏着的;就是一枚红色的骰子。
  骰子哪有做成红色的?
  若做成红色,原本被描红的一点和四点倒是显不出来了。
  皇帝细看了看;发现这骰子是被拿赭红色的颜料,一笔笔涂成红色的。
  哪怕并不知一枚殷红的骰子代表什么,但皇帝下意识不太喜欢这枚触目朱红的古怪骰子,于是暂时放到了枕下,预备明日自己收走。
  自她安慰过后,姜握倒是没再发抖,睡的熟了。
  但圣神皇帝看着帐子上简单的花草纹;倒是久难入睡。
  于她而言;不知怎的,方才看过那枚红色骰子后,看到上面一层层涂抹的颜料;倒是想起了一物——
  棺椁。
  也不怪皇帝忽做此想:一来,她此番前来,为的便是丧仪事,自多有感慨生死之事。
  二来,《礼记》中关于帝王丧仪,有一旧俗:“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藏焉。”*
  也就是说,皇帝在登基后,就要为自己准备棺椁,并且之后每岁要命人精心再上一层漆,好生贮藏,只等……驾崩而用。
  虽说圣神皇帝登基以来,多改礼法。
  但也不是全盘推翻,自会取精言而用之,比如上阳宫建学之时,姜握也曾提过《礼记》里那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再比如这棺椁之事。
  圣神皇帝,也已然为自己准备了棺椁。
  毕竟,她登基之年,就已经年过五旬,说句阴间一点的话,这个年纪,李唐的先帝们都已经做完皇帝驾崩仙逝了(李渊除外)。
  怎么会不思考身后事。
  只是,有一桩事总是让她有些犹豫,虽心中知该如何去做,但尚未能一言九鼎下旨,从此再无更改——
  那便是帝陵。
  从前两年,新朝新帝,诸事千头万绪,此时暂压不提也罢了。
  可如今,皇储都定下且可于神都监国,帝陵事,似不宜再拖下去了。
  圣神皇帝想到半夜,才因连日赶路的疲倦而睡去。
  在朦胧睡去前,她带了几分叹息之意,捻了捻掌中发丝。这一掌发丝中,青丝半矣。
  **
  次日清晨。
  姜握睁开眼。
  这月余来难得的一场沉睡,加之药效的缘故,让她醒来后尚有些昏沉。然而,心情却已经平复了许多。
  让她有点惊讶的是,皇帝竟然也未起。
  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皇帝开口道:“可以再睡一会,外面下雨了。”
  二月,虽还是寒冷,但却已经是被称为仲春的月份。
  且正对震卦,正所谓万物生乎震。
  故而仲春乃春雷乍动惊去冬日,万物将要生发之兆。
  于是姜握道:“是今岁长安的第一场春雨。”
  直到有食物的香气飘来,两人才起身。
  虽然此屋比起帝王寝宫自是窄小而简陋,但时隔数十年再住回来,两人都没有什么生疏之感。
  皇帝甚至都没怎么想,几乎是下意识走到某一处柜子前,取出了新的巾栉用具。
  待两人坐在桌前,食盒还未打开,姜握就闻出了是什么食物。
  “鸡汤?”
  似乎皇帝一来,将她的五感又带回来一样。
  皇帝点头道:“朕来之前,特意打发人去显儿拿走的鸡。”并不是李显养的鸡就真的好到天上有地下无的,而是皇帝特意提一提孩子们,想来她就算没胃口,也总会吃一点。
  到底是显儿辛辛苦苦亲手养大的,连给她这位皇帝兼生母送礼,都只拎两只来的周王鸡。(之前发给女校学生人均两鸡,只是周王自掏腰包买了司农寺的好鸡,并非他亲手所养)
  说起来,若按血缘来论,姜握其实不必按照礼法守孝。
  陶枳是养姑姑,而李淳风是师父。按礼,师父过世,弟子无需以身服丧,只‘心丧’即可。
  但圣神皇帝自然知道,她此时心境,与送走父母也无甚区别了。
  听崔朝说起,她皆是按照“三日不食,既殡方粥”来做的。
  昨日皇帝的注意力都在她的白发上,此时才觉出,人也消瘦了些。
  圣神皇帝还记得先帝过世时,她亦是服丧茹素,那时姜握就跟自己念叨,人是不能光吃米面的,还是要吃肉蛋奶这种,含有‘蛋白’的食物才行。
  于是她将食盒之物一一取出,按姜握当年所说道:“鸡算不得荤腥,总要用一点补一补。”
  其实所谓荤腥,荤是葱、蒜、韭等味道浓烈之物。
  而腥才是肉食。
  而在此时,鸡确实是‘御赐’不算腥的。这里头还有一桩故事——
  原是太宗年间,为了打击臣子的贪腐问题,二凤皇帝规定了,朝臣到下面郡县视察,不得用肉食。
  也算是防止铺张浪费超标餐饮。
  然而太宗皇帝有一很看重的臣子马周(若非死的早,这也是他想留给儿子的宰相),就喜欢吃鸡,做御史的时候去下面视察,没忍住还是吃了当地的鸡。
  马周因此事被人给告了,而太宗皇帝就直接开除了鸡的腥籍——
  他金口玉言道:“朕禁御史食肉,食鸡尚何与?”肉与鸡何干?'1'
  告状的官员:……
  此事就这么过去了,下旨的皇帝英明无碍,吃鸡的马周无受罪责,倒霉的,唯有鸡罢了。
  姜握:可见,高宗那种‘规矩不拘束我,而当为我所用’,而且有些时候睁眼说瞎话的性格,是很有些遗传在里头的。
  她想起‘鸡族悲痛过往’之时,皇帝已经将早膳取出。
  很简单落胃的早膳。
  两道清淡素菜。
  一盏松茸鸡汤,上面的油已经撇掉,除了松茸外,只有几块鸡肉。
  另外就是一碗炖的嫩嫩的蛋羹。如果说鸡还是在钻空子,那么这碗蛋羹便是实在的荤腥了,里面放了剁的细细的鱼蓉。
  此时皇帝边端过蛋羹,边说起了阿鲤。
  “朕从洛阳离开的时候,阿鲤又胖了些,手臂似嫰藕节似的。还有那小手背上,都胖出了小窝。”
  皇帝舀了一勺鸡蛋羹,顿了顿后才说出了不太吉利的话:“曜初道,她记得弟妹中唯有显儿,小时候是虎头虎脑的。”
  曜初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是很担心女儿似舅。
  而姜握眼前,也不由浮现出周王小时候,那种圆头圆脑圆肚皮小和尚的样子。
  然后,又想起周王这些年的言行举止。
  那……确实是值得担心一下。
  “曜初把尚药局的儿科大夫,挨个宣到镇国公主府去了一遍不说,还从外头也请过两个老大夫来看过。倒是都说,如今这样还无妨。”
  “许多孩子都是奶膘,将来停了喂奶,许就慢慢瘦下来了。”
  “算起来,等咱们再回去,阿鲤都能吃蛋羹了。”
  就这样说着洛阳的家常闲话,姜握吃过了一碗蛋羹,喝了一碗鸡汤。
  其实她身体有系统作保,不吃不喝不睡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昨儿的一场放声而哭,一夜的沉沉睡眠,以及今晨的一顿热乎乎的早膳,才让她觉得像是大病初愈。
  宛如皱巴巴的灵魂,又被人拿出来抚慰熨平一般。
  *
  用过饭后,有千骑亲卫递进来送奏报。
  圣神皇帝巡游在外,日常朝事庶务皆由监国的皇储代政,但官员任免、春种秋收等大事,自然还有奏报飞报皇帝。
  而曜初又是头一回监国,且她深知,这次监国颇有点意外兼赶鸭子上架的意味。
  原本在母亲和姨母的计划中,应当是她做一两年皇储稳一稳后,再西巡长安,给她一次监国的历练。
  此番既然是意外,她就要做的更妥帖谨慎些。
  于是连许多庶务的处置也都写明回禀。
  除了皇储的公文,亦有私人信函,问及母亲的行程安稳,是否到了长安,姨母身体如何。
  皇帝就随口说了一句:“等咱们启程去蜀中,接曜初的奏报,就要晚几日了。”
  “什么?”
  姜握本来在与皇帝一起看神都奏报,闻言都怔了:“陛下也要去蜀中?”她原以为陛下会在长安等她回来。
  皇帝离开两京……
  圣神皇帝点头反问道:“怎么?先帝能来去蜀中,朕去不得?”
  姜握道:“可先帝离开两京入蜀时,有陛下在代政监国。”
  皇帝:“如今神都也有皇储在监国。”
  姜握顿了顿:“那长安岂不是无人坐镇?”
  皇帝:“在昨日朕过来前,长安本就无人坐镇。”
  姜握:虽然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很有道理似无法反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