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拂英:啊对对对。
  但问题是;之后五年的军事学校录取;也都没有他!
  其实军事学校的学年并不非常固定;尤其是高等班,分为了两年期生和三年期生。甚至一旦所辖边地有生乱的情形,这些将领们暂时‘休学’回去打一仗再回来继续念书的情况也有。
  每年也都有新生入学。
  而李敬业也每年饱含期待上交报名表。
  尤其是天授三年夏日;宁拂英毕业回到辽东后,李敬业更是翘首以盼:下回该是我了吧?
  然而,接下来两年还是没有被录取。
  李敬业:我要闹了,真的要闹了。
  当然,他的‘要闹了’,也只是在辽东闹;比如带着兵卫们去林中打猎。
  见他不敢跟京中闹;只敢去林子里跟猎物撒气;宁拂英就不去管他;顶多是每次叮嘱他别孤身深入丛林;以免被熊叼走——
  将军可以战死沙场;也可以一世征战后病老于乡,但要是在镇守之地被熊干掉……
  只怕到了地底下,都没脸去见祖父英国公啊。
  比起李敬业每次被拒绝入学的不解和沮丧,宁拂英倒是很明白——天授三年夏末;她自军事学校毕业回到辽东,并不是自己回来的,而是带了不少军事学院初级班毕业的年轻女将女兵。
  她们跟自己不同:自己是因家学渊源的关系,先守城作战有了战功,再去学校深造的。
  而这些女将女兵,是先从学校学了理论知识,再来到真正的边地军营。
  因此需要一定时间,来把理论跟实践结合起来。
  于是过去的两年,宁拂英就在有条不紊的安排她们入军营,甚至上战场——边地其实从来不缺少真正的战事。
  哪怕这些年,没有能真正惊动京城的大战,但既然在边地,那种数百人的小型摩擦,亦或是各种安插细作、窃取情报军械等事,总不会少的。
  在学校学的再好,未必上战场还能撑住。
  这两年下来,宁拂英也已经把带来的人性情本事摸得差不多了。就量才而用,有放下去自行守城带兵的,有安排进后勤系统专门负责粮草储备与调运的,也有就留在都护府当幕僚谋士的……
  自然,还有就在辽东之地,选女兵训女兵的教练。
  在此之前很多年,辽东的女将军,除了宁拂英外,也就只有两位镇将的夫人:走的也是跟宁拂英一样的路子,丈夫在外打仗时,恰有敌人袭城,她们守城有功,因功授官。
  总是特例。
  然而如今这批军事学校的女将、女兵一到,她们顿时就觉得不那么孤单了。这些新来的年轻女将可是正正经经的天子门生——军事学校的正校长,可是圣神皇帝。
  她们入军中的官职,也都是通过重重考试考来的。
  所以过去两年,宁拂英的工作重心,其实是倾向于此,故而李敬业一直没能入学,还得老老实实蹲在辽东料理各项公务。
  直到今年,宁拂英向京中大司徒打了报告,带来的毕业生已经各自就业,而且表示辽东尚有不少岗位和缺口,可以每年接纳新毕业的女将和女兵。
  而李敬业也终于得以入学。
  这给他兴奋坏了!
  从六月接到录取通知书,他就开始收拾东西:这些年他打猎所得的各种好皮子,一定要带进京送人。再有就是辽东此地盛产人参,他镇守于此多年,收到的好参自然不少。
  他不但对着单子选,更拉着宁拂英到库房去,挨个打开匣子看过——
  “这些人参有要进上的,有要送给大司徒的。再有,为了咱女儿的前程,皇储镇国公主处,自然也得送,还有她的一众同僚……”
  这可都得好好打开验过。
  不然人家收到后,一看是一株不好的参,岂不是要恼。
  故而家中仆役验过,他并不放心,要亲自再打开匣子查验一遍。
  宁拂英觉得,这是李敬业难得靠谱的话。于是这一日,两人的休沐也未闲着,而是一点点验过李敬业要带进京中之物。
  边查验边闲谈,不由说起女儿的新官职来——年初,李慎修任从五品右司郎中。
  “虽然是从五品,但……也是五品,可以着绯袍了。”想想女儿可才不到三十岁,李敬业就美滋滋。
  而这话落在宁拂英耳朵里,不由摇头:果然是一如既往,一点重点不抓啊。
  顺顺早就是镇国公主府的长史官,后来又做了东宫的官员,重点并不在五品和绯袍这里。
  重点而在,右司郎中这个官职。
  朝上五品、从五品的官职很多,但左右司郎中可是尚书省下的官职,相当于尚书省两位仆射的直属秘书,凡六部九寺的差事都能跟着学一点——
  如此跟在大司徒和裴相身边历练几年,将来甭管放到六部中哪一部去,大概都会做从四品侍郎。
  若果能做好,便是侍郎、尚书、宰相这样的一条金光大道了。
  宁拂英是相信女儿的本事,再加上女儿可能也遗传了些李敬业的运气,早在前朝,就入了安定公主府。
  只要她自己不掉链子,她的将来再无需他们做父母的担忧,只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宁拂英想想,自也为女儿觉得骄傲和欣慰。
  而李敬业还停留在原地——
  “终于可以回去见到顺顺,也能见她穿绯袍的样子,不知是何模样!”
  宁拂英不由摇头笑道:“你这话说的,跟十年八年没见女儿似的。明明三年前就见过了,孩子都长大了,两三年不见,能有什么差异?”
  武将世家与旁的家族还不同,在他们眼里,妻女父子家人多年不见都是常事。
  两三年,实在不算什么。
  而宁拂英说起的,三年前李敬业见过女儿,正是指天授三年,她从军事学校毕业回来的那一年,不单女儿跟着她到辽东来了,甚至太平公主、上官书令都跟着一起来辽东玩了。
  也是那一年情形特殊——
  天授三年初,大司徒的两位长辈接连过世,她赶回长安后不久,圣神皇帝亦西巡长安。
  于是天授三年上半年,便是皇储监国。
  那可是安定公主第一次监国,自然是不欲出一点岔子,那么她看重惯用的人,自然也跟着在东宫烧灯续昼的忙起来。
  那半年,除了朝上和东宫,私下里,宁拂英都几乎没怎么见过女儿。
  据顺顺后来说起,那真是忙到不敢回想的一段日子。
  于是五月底,圣神皇帝和大司徒归于神都后,用大司徒的话说,给孩子们放个‘暑假’。
  *
  于姜握来说,当年她做巡按使的时候,太平和婉儿毕竟还太小(主要是太平是个好奇心重且活力旺盛,实在很难看住的小朋友),出于安全考虑,姜握只带着她们走了走陆上几道各州。
  等到要出海的时候,就把太平婉儿送回长安去了。
  而如今,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成为了能够自己踏上云游四方,出海而去的大人。
  尤其是姜握跟皇帝回到神都后,对她们过去半年的表现颇为满意,于是大方批假。
  让孩子们去玩玩。
  太平在辽东可谓是乐不思蜀,除了辽东半岛上高句丽、新罗、百济故国都转过了,还特意和婉儿坐大船去倭国找吴英玩去了。
  一直玩到再不回来,就赶不上九月一号上阳宫学校开学,太平才恋恋不舍归京。
  而天授三年六月,姜握还特意就此事去安慰曜初——
  论起过去小半年谁最劳心劳力,必然是监国的曜初,然而……她却是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暑假的。
  皇帝回来后,要教导于她过去半年监国中的优劣得失。
  曜初却反过来也安慰她道:“姨母无需宽慰我,我懂得,在其位谋其政。”
  她的位置本就跟太平、顺顺、婉儿她们不同。
  况且,曜初已经越发明白:太平她们辅助自己处理朝政的自由,此番出海游玩的自由,宁拂英等女将真正入军中做事的自由,以及,许许多多女娘的自由和权利,此时背靠的还是母亲和姨母。
  那么将来,要靠的就是她的本事了。
  她们是水与舟相辅相成。
  既如此……
  曜初笑道:“那么她们能够所游、所见之天下,与我眼见有何分别呢?”
  **
  天授六年八月底,李敬业来到了洛阳。
  多年辽东生涯,让他觉得洛阳的一切都新鲜的要命,简直是应接不暇。
  若用后世小说里的典故来形容他,那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许多事物都让他好奇,甚至是惊奇。
  不过,李敬业是个比较纯粹的人。
  他压着心底要好生游览神都的心情,还是令马车直接停在上阳宫学校大门口,然后按照入学须知上印刷的简易地图,直奔……文学院。
  没错,他能够视神都繁华新奇如无物,并非是一心向学,直奔军事学院报道。
  让他心无旁骛的,是记仇。
  哪怕多年过去,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骆宾王写的那篇《贺李副都护敬业四月大破海匪八十六人文》。
  之前宁拂英来神都,李敬业就嘱咐媳妇帮他报仇。
  宁拂英都应付着答应了。
  李敬业后来想想:不行,我家夫人性子太宽和,只怕骆宾王还是得不到教训。
  于是刚到神都的第一天,他自己就来了。
  李敬业一向是个运气不错的人,他刚到文学院门口没一会儿,就见到了熟悉的不能忘的‘仇人’身影。
  只见骆宾王穿了一件深绯色的官袍,作为文学院副院长之一,正尽职尽责带着几个今年刚来报道的新生参观学院。
  李敬业在远远看见骆宾王的时候,就……就蹭的上树了。
  他趴在浓密的树枝上往下看:呵,骆宾王这老师当的,还像模像样,看起来仪容庄重颇有威严呢。
  于是,等骆宾王带着几个新生,走到文学院门口,向他们介绍上面圣神皇帝的题字时,李敬业忽然就从树上跳下来——
  一个大活人忽然落在自己跟前,还发出‘啊’的声音,不论是谁都要吓一大跳的。
  骆宾王也不例外,脸都吓变色了。
  连带着他身后的新生,也都吓得退了好几步,还有两个退的方向太一致,以至于撞到了一起差点摔成一团。
  当骆宾王看清眼前人是谁时,无语甚至盖过了愤怒——
  骆宾王整个人都麻了:“李敬业,你如今可是安东大都护,便是你全然不顾官体,你难道忘了,今年……”骆宾王一算:“你今年也过五十岁了!”
  他们都是年过五旬的人了,为什么李敬业依旧这么幼稚啊!
  明明看着他在带新入学的学生,居然还搞这种二十岁在国子监时,从树上跳下来吓人的把戏。
  他一定要去大司徒跟前狠狠告李敬业一状。
  正想着,骆宾王就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马车上下来。
  他连忙敛袖见礼:“大司徒。”
  骆宾王对面的李敬业嗤笑道:“这种小孩子把戏骗谁呢?”今日又不是上阳宫开学的正日子,大司徒怎么会忽然到这里来,又这么巧就来了文学院。
  于是李敬业才不肯回头,回头就是被骗到,就输了!
  然而……
  很快,有沉静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李培根。刚回京就惹是生非?”
  李敬业:……
  竟然真的是熟悉的,令他畏惧的声音!
  李敬业回头的时候还在胆战心惊,在心底狂编理由想着为自己辩解。
  然而这些心思在转头看清姜握的时候,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震惊到连称呼都是按照往日的来,脱口而出:“姜相!”
  “您怎么少白头这么厉害!”
  姜握:……
  谁家年过六旬还算少白头(青少年白发病)啊!
  李敬业望着眼前人熟悉的面容,但是,陌生的白发,有些恍惚。
  他初次见到大司徒才不过十几岁,那时候她也才三十来岁。
  在他心里,姜相像是一幅画卷:无论是早些年来英国公府做客,在国子监指点他不要跟骆宾王吵架,亦或是后来……祖父过世,她应承下来会照应英国公府。
  她一直未变。
  可如今,怎么会鬓发如霜雪。
  骆宾王没有李敬业的恍惚,他很不恍惚迟疑地走上来,指着树和一众被吓得如同鹌鹑的新生,狠狠告了李敬业一状。
  姜握听说李敬业上树了,也不由一叹。
  如果说,她是因为系统的缘故,不看她的白发,总是很难让人想到她的年纪。
  那么李培根便是,只看他的行事,很难让人想到他的年纪。
  也是。姜握在心底算了算:李勣大将军当年把孙子踢到辽东的时候,还是封禅泰山后。
  一转眼二十也年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两京朝堂风云变幻。
  然而辽东那边,哪怕偶尔有些骚动叛乱,也都很快平息。
  而唯一一次闹得比较大的新罗叛乱,还是刘仁轨亲自出面杀了个回马枪,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