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69章 分粮
  后面的粮站就是一个三面房子围成的院子,一边是院门。
  院子内靠近屋檐下有个长条桌子,坐着几个人,有女有男,旁边放着一台地秤,磅秤上放着一摞大小不一的开了口子的铁饼子。
  他这边喊了声二等开票,排队的人就拉上板车到地秤前面,把一袋袋地粮食垒到地秤上。
  然后长条桌子那里就有人走到地秤旁,往吊杆上加铁饼子,一只手拨着横着的刻度尺,随后就报个数字给坐在桌子前的同事,再对交粮的农民大手一挥:“搬进去!”
  这种带有高傲和藐视又不屑的神情,让关平安有些片刻的恍惚,她想起屯里那些老人时常告诫晚辈的两字。
  ——感恩。
  望着大爷们带着卑微的笑容,一声不吭地扛着麻袋走进后面的大仓库,望着那些已经堆了好多稻谷和麦子。
  她突然心里憋得慌。
  所幸随着章长远几人的速度加快,很快的,关平安望到了她爹,见他朝自己微微摇头,她会意地笑笑。
  ——她才不会犯蠢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替他们介绍呢,没瞧马大队长就一个劲儿的使眼色。
  “一级!”
  “一级!”
  “一级!”
  随着几位验粮员撕下一张张单子,在上面写上他们各自的编号、签上名后压在板车麻袋上。
  不知是托了关平安福,还是被粮食磕得吱吱响的声音所征服,反正一路下来都是一级,喜得马大队长直搓手。
  一麻袋一麻袋的苞米粒、小麦和稻谷等粮食过了地秤,还要把一袋袋的粮食给扛到大仓库内。
  这是早交和晚交的区别是来了。
  大仓库(粮仓)的入口在两头,刚开始无须上多高的台阶,搬上去之后打开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就行。
  可要是征购粮越来越多的话,就要每个人扛着上百斤的麻袋上五六米高的木板台阶倒粮食。
  几趟下来,累得发抖的腿站在颤颤巍巍的木板上面,全身上下衣服就没有干的地方,脸上也早糊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不过今天颇为顺利,不光没有被退回去,还全评了一个一等,马大队长接过工作人员开好的收据,是谢了又谢。
  至于粮款。
  首先扣除农业税,其余再按数计价,作为农民的“卖粮”收入,这部分款项会在11月中旬结算清楚,然后直接划拨到农村信用社,再由生产队领取纳入到集体收入到了年终再分红。
  告别章长远,整个送粮队谁也没在公社内耽误一分钟,拉上装了一袋预备粮和空麻袋的板车速度回屯。
  实在饿的话,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喝了喝几口水,全都兴高采烈地说着一件大喜事——分粮。
  人逢喜事精神爽,马大队长没瞒着这些送粮队的强兵强将,坦言队里老会计已经核算好了。
  后半响就开仓分粮!
  忙了这么久,等的就是这一天。
  分粮,永远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尤其他们队里今年大丰收,哪怕是工分少的人家,分到粮食也比往年多。
  还是打麦场。
  整个屯子全轰动了。
  大人小孩们都齐聚在此,个个叽叽喳喳地算着今年是个好年景,自家都能分到多少细粮粗粮。
  叶秀荷、叶小凤,还有几人关系亲近的小姐妹们俩人结伴在那排着对。
  大树下,关平安兄妹俩人蹲在那里看着自家的麻袋口袋面袋,还有箩筐扁担,听着关有寿他们围着那边唠嗑。
  吃饭之前,兄妹俩人已经听他们老子来句顺口溜:够不够三百六。意思是说人均每年只能分到360斤粮食,封顶了。
  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分到360,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分。比如他们兄妹俩人也想360斤?想得美。
  他们家的大头在年底分红——工分挣得多,超过三百六,剩下的工分到了年底直接分红给钱给票。
  其实360还是毛重,这点粮对干活的从事体力劳动的社员来说显然不够吃,只能补充些瓜果野菜填饱肚子。
  可这会儿谁去惦记这些事,唧唧喳喳地可激动可高兴了,比养殖场的鸭群还要喧闹十分……
  好不容易的,前面的马大队长终于拿起一个大喇叭开始。
  ——惯例,他老人家先说了一番开头台词,感谢了一大堆好陌生的人,但咱总得跟得上形势不是?!
  可底下的虾兵蟹将们太不会配合,那些老娘们居然又开始你一言我一句,要不就是这孩子哭,那孩子叫的。
  总算等马大队长他老人家喊得撕心裂肺,也公布一点:经过统计好的粮食总量,规定每人都是五份粗粮搭配一份细粮。
  要说他们队里分的粮食种类还真不少,毕竟他们生产队的田地从半山腰沙地到旱地,再到水田都有。
  不过因为其中稻谷和小麦刚上交了大部分,因而剩下的主要以苞米、高粱、地瓜和土豆为主。
  依着工分来核算,今年是四个工分换一斤细粮或者五斤粗粮,也就是一斤细粮能换五斤粗粮。
  这一下,下面又开始有人接头交耳商量,这些他是不管的。偷偷卖粮食,那叫投机倒把,但以粮易粮却是完全被允许。
  但不对呀。
  关平安摸了摸小下巴,好像各个都想以细粮换粗粮。难道她得赶紧先跑小葫芦里种地瓜?能赶趟吗?
  不对!
  她又不缺细粮,何须多此一举。
  小天佑低头盘算一下,附在她耳边嘀咕,“你说细粮换粗粮难,可粗粮换细粮不是容易得很吗?”
  关平安也趴在他耳边,“咱不跟人换,想吃啥有啥。”
  “嘘,我再算一笔账,你说咱们家今年没种地瓜是不是亏了?要不然这会儿跟他们换细粮该多好。”
  “不能这么算,细粮值钱。”关平安说完,扯了扯他,“回家再说。快看,好多人挤到前面去了。”
  确实如此。
  各家各户都不是头一回分粮食,可谁家都是屁颠屁颠的上前核对,就算明知肯定有自家的,也生怕慢人一步。
  她爹她娘倒是镇定自若,也是,她家绝对不会是倒挂户。
  那么多工分,一家四口人按照队里每人的标准口粮,用壮劳力、妇女、老人和孩子四个档次很好结算。


第370章 快瞅瞅……快听听……
  整个生产大队有几户人家有几口人,马老会计门清着呢,手里拿着统计好的表册,随着大队长说开始,他站了起来。
  还是往年规矩,按户按人口分。他先喊了户主姓名,接着报这一户人家的总工分,喊应该分的粮食数。
  喊一户,就出来一名户主上前盖上手印。途中对工分有疑问的话,就当场对记工分的小本。
  马会计登记之后,对方就携家带口地拿上面袋、麻袋以及箩筐担子去另一侧三位小队长那里领粮。
  先分的是杂粮,如高粱、糜子、地瓜、土豆等等,接着分谷子和麦子,最后分苞米找齐定量。
  各家各户因为家里人口数不同,加上工分也挣的不一样,所以分到的粮食都有会有多多少少不同。
  如此一来,底下更是叽叽喳喳地唠嗑起东家长西家短的,尤其是那些老娘们,一会儿这家媳妇真干活,一会儿那家男人够懒……
  关平安听得目瞪口呆。
  这工分一出来还真没秘密。
  不一会儿就轮到了她家。她老子一上去,抓了抓脑袋,憨厚地笑着,再听低下那些人夸赞她爹娘。
  咧嘴直笑的关平安一个劲儿的用小眼神瞟着关大爷。
  快瞅瞅……快听听……
  种类实在过多。
  她家带来的麻袋口袋面袋,还有箩筐压根装不下,只好用几条袋子把一部分先倒腾回家再来。
  关有寿是绝对不让闺女动手,先自己两口子挑着担子回去,留下一对儿女守着剩下的粮食。
  抢?
  今天就是天皇老子来了,先揍了再说!
  “等一下,咱们一块用推车推回去。”
  能在马上轮到分粮,还惦记他的没谁了。关有寿闻言一边给马振中打了个眼色,一边高声地道谢。
  ——很多事,不用他去解释,公道自在人心。
  不远处,老院一堆人伸着长长的脖子,不是正望着前面的老会计,就是踮起脚尖望着粮仓。
  倒是关大娘与身边的梁大娘以及几位老姐妹商量好各自交换的种类,颠着小脚来到她兄妹俩人身边。
  “奶奶。”
  “奶,你来啦。”
  关大娘点点头,看过苞米棒子,见抓阄的地瓜和土豆成色都是好的,顿时舒展开脸上的皱纹。
  “等你爹过来让他来拉推车,来得及。”
  兄妹俩人笑着点了点头,但彼此都明白不会去借推车。
  从老会计报出她家总工分,到她祖母这一来一回地走动,那边始终从头到尾,包括他们祖父在内,皆全程无视。
  这是听说了她家工分的总数心存嫉妒,还是已经心知肚明占不到便宜,索性来个眼不见为净?
  关平安无声地笑笑,目光扫过其中的赵秋月,更是立即转开视线。
  让自己亲闺女去娘家待着,究竟是护着还是远着?要是换成她娘,一定不放心远离她视线以外。
  离开也好,只要不招惹她家人,她关平安容许她蹦跶,但要是超出限度,天意又能如何?!
  这次分的粮食一搬到家,关有寿有意留在明面上,腾出媳妇的两口陪嫁木箱,全部装了细粮。
  剩余的全部地瓜和土豆,拣好的全下了刚挖的地窖贮藏,差的则连夜加工成地瓜干晾晒。
  而苞米,与交公粮的苞米粒不同,各家各户分到手的苞米都是带着轴,关家空置数日的楼子终于又有了用武之地。
  这一忙好,天一亮关有寿就撸起袖子……卷曲的木头刨花堆满一地,风一吹,木屑和刨花四处翻飞。
  叶秀荷赶紧拿起扫帚,“还别说,咱闺女虽说花了大笔钱,可心里还真有成算,这不这些木料就排上用场……”
  夸!
  使劲夸!
  关有寿斜了一眼得瑟不已的媳妇,继续埋头刨木料,可一口白牙齿却明晃晃地出卖了他的好心情。
  夸完闺女,叶秀荷很是自然地下了结论,“她们都说闺女随我,可不是嘛,我打小瞅着我娘干活也是老想搭把手。”
  关有寿嗯呢啊地附和着,绝口不提昨晚之前谁掐他,谁又说闺女随他大手大脚,有一种人得罪不起。
  她会踹人下炕的!
  “做几个架子放东西不用这么讲究吧?”
  亏她想得出,黄花梨呀。不过也是,他还是先赶几个架子出来,否则再大的仓房都搁不下东西。
  关有寿眯着眼睛望了眼日出,今天一准不会下雨,时间够得很,“迟点再做架子,就那点活很快能好。”
  叶秀荷不解地指着边上刨好的一堆木料,笑道,“那你这是要干啥?多累呀,还不如多歇会儿。”
  “想做两口箱子,专门给你放宝贝。”关有寿调侃地看着她,“咋样,你男人好吧?喊一句哥哥听听。”
  “好也没糖吃。”叶秀荷怪嗔地翻了个白眼,放好扫帚则转身去了后院,俩孩子还在整理五味子呢。
  五味子是药材。
  新鲜的五味子需要平铺晒干,兄妹俩人就是在自家最后两个盖帘儿上,小心均匀地摊开它们。
  这不像天麻,只要隔一阵子轻轻翻晒,干后收起到干燥的地方囤着,就能和其他药材送到收购站。
  “我说你们就不能歇会儿啊。”
  “快好了。”关平安说着小手不停,“娘,咱们家还要不要晒地瓜干?”她所谓的地瓜干绝对不是之前整的零食。
  这次数量就是处理一部分,还是比较多,真要蒸熟削片,半干半湿的一层一层的码好,准能干到大雪纷飞到来。
  “要的。”叶秀荷打量一圈,“就是没地儿晒了。”
  没瞅这段时间,正房和仓房上面放满了高粱杆做的盖帘,就连楼子和后院柴垛顶都不能幸免。
  没瞅这几天,就连山丁子和不好保存的山李子和元枣子都被采回来、穿成线后挂在房檐下晒成果干。
  如今自家前后全是一串一串的。红的绿的黄,远处望去,好似穿好的珠链挂在了墙上煞是好看。
  兄妹俩人相视一笑。
  “娘,晒院子外头,我和妹妹来盯着就行。”
  叶秀荷摊了摊手,“咱们家的席子和盖帘都正好了,总不能把睡觉的炕席拿来晒东西,对吧?”
  兄妹俩人相视一眼,异口同声而出,“那咋整?”
  “所以你们该歇歇了。”
  兄妹俩人相视一笑。
  ——来了。
  ——咱娘也狡猾了。
  ——对!


第371章 人与人
  省城叶家,叶兴旺停好自行车,扛着后座上的一个大包裹,人还没进屋已经高声喊着爹娘。
  刘翠香一早就听老儿子说今天会拿单子去领包裹,这一回来就听他大呼小叫的,倒是没奇怪。
  “进屋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