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冰岚开口道:“娘,姥姥,你们别担心,身体没事,就是平日要多吃点好吃的,还有要多休息,不能劳累,调养几天就好了。”
“我也给姥姥配几副药,吃了就会好很多。”
当苏冰岚说平日吃点好吃的,沈知善和江耐耐都有些羞愧。
是他们没照顾好奶奶。
林琴开口道:“我就说没什么问题,其实知善和耐耐都很孝顺,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吃了。”
“我就说家里的鸡蛋留给耐耐吃,但耐耐总煮了给我吃。”
对于孙子孙媳妇,林琴还是满意的。
至于马氏,林琴并没有为她说什么好话。
接下来苏冰岚就去配药熬药了。
沈秋花则陪着林琴在屋内说话。
苏丰茂自动的去院子里劈柴火。
看水缸里没多少水,就准备去挑水,洛槿安主动接过苏丰茂手中的水桶道:“爹,你歇着,我去挑水。”
苏丰茂可不好意思让女婿帮忙干这些活。
但洛槿安坚持,他只能让洛槿安去做这些。
江耐耐准备烧火做饭。
她将家里仅有一点的大米拿出来,还拿出白面饽饽来。
他们过年也只是做了几个白面饽饽,也是舍不得吃的。
但姑姑姑父他们来了,他们就要拿最好的东西招待。
江耐耐温柔贤惠,但也是聪明人。
她知道这个家,爷爷奶奶最看重的还是姑姑,就连公爹话不多,但也最看重姑姑。
所以她可不能怠慢了。
沈莫痕被沈秋花叫到里屋,跟林琴说了一下沈莫痕是谁。
林琴听到后,直接都震住了。
她赶忙要起身下地行礼。
沈莫痕道:“林奶奶,不必多礼,如果我爹知道了,也会感激您。”
沈莫痕作为沈家少主,叫林琴一声林奶奶,也是给了足够尊重。
要知道林琴可是沈氏家族的奴仆。
三个人在屋内说了好一会话。
苏冰岚在外面已经熬好了药。
她看着沈知善在帮着江耐耐做饭,道:“大哥,嫂子,我带了一些东西,我来帮你们做晚饭吧。”
“还有嫂子,你现在有身子,要多歇息。”
江耐耐温柔的笑着道:“妹妹,我没事的。”
其实江耐耐觉得她相公他们对她都挺好的。
村子里有的媳妇,怀着身孕都要干很多活。
她其实都没做什么,大多时间都在休息。
而且她在她娘家也都帮着家里人干活,都不是娇气的性子。
沈秋花跟林琴说了好一会话后,知道要吃晚饭,赶忙将东西从马车上搬下来。
沈知善这才看到刚刚门口的马车。
原来姑姑姑父来的时候,是赶着马车来的。
他们都惊呆了。
他们村子连牛车都没有,更别说马车了。
他记得以前姑姑来的时候,都是租的牛车,现在是租的马车吗?
虽然心中疑惑,但沈知善并没有问。
沈秋花将大包小包的拿进屋,道:“娘,我给你带了很多东西,你以后别省,要吃好的,穿好的。”
说着,沈秋花将羽绒被羽绒服还有毛衣这些东西都拿出来。
林琴都呆住了,“这,秋花啊,娘用不着这些,你自己拿着用,啊。”
当娘的都是觉得孩子过的好就很欣慰了,哪能去压榨孩子。
林琴可不想让沈秋花辛苦。
沈秋花道:“娘,我跟你说我现在家里条件变好了,我还想着接你和爹去我那住。”
“这些东西,我家里有很多,这都是给你的。”
“这个羽绒被啊,特别暖和,我带了三床过来,你和爹,大哥和大嫂,还有知善和耐耐都要用。”
“你快盖着看看,暖和不暖和。”
沈秋花觉得给娘东西,她都舍得。
而且如今有能力让爹娘过上好日子,她心里会觉得很高兴。
觉得自己总算是有孝顺能力了。
以前没能力的时候,着急又难受。
还是有能力的时候好。
可以让爹娘轻松一些。
沈秋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娘的时候,她心里其实是特别高兴的。
林琴一看沈秋花拿出来的这个什么羽绒被,一看成色一摸就知道是好东西。
“秋花,这……这很贵的,就算是日子好了,咱也不能乱花钱。”
林琴就觉得女儿可以用这些,她不能用。
钱要给女儿省着。
沈秋花知道林琴心里想什么,她开口道:“娘,你放心,家里攒着钱呢,日子会越来越好,你不用担心。”
“这些都是给你和爹还有大哥他们的,娘你用着,我心里也舒坦。”
沈秋花给林琴将羽绒被盖在身上,笑着道:“娘,一会你就觉得暖和了。”
林琴心里热乎,感觉精神都比以往好多了,她颤着手轻轻摸着羽绒被道:“别说一会,就是这会娘都觉得暖和。”
心里暖和的很。
沈秋花也将毛衣拿了出来,道:“娘,这是我亲手给你织的毛衣,我给你和爹都织了一套,大哥大嫂还有知善和耐耐的,是旁人织的,但穿着都暖和。”
沈秋花利用空闲时间织的毛衣。
她觉得自己织出来给爹娘穿,那是她当女儿的孝心。
一想到爹娘穿她亲手织的毛衣,穿着暖和不会冻着,她就高兴。
“哎吆,你可别累着。”
林琴心疼沈秋花。
一看这毛衣,她没听说过也没见过。
以前她在沈家干活的时候,也见识过很多好东西,但从未见过这些东西。
(本章完)
第670章 授人以渔
沈秋花看着林琴大冬天的还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连棉衣都没穿,心里就发酸。
其实林琴将她自己之前穿的棉衣拆了,她打算奶奶生了孩子后,她给重孙子做小被子小衣服。
她自己不穿没什么,孩子要穿保暖的衣服。
林琴是能省则省。
但是她都是省在她自己身上。
沈秋花看到娘穿的什么,心里有些发酸,但也明白。
所以她这次带的东西,多带了一些,大哥大嫂连带侄子侄媳妇都有。
这样娘自己也会穿这些。
她开口道:“娘,你穿毛衣试试,看看大小。”
林琴眼眶有些发红,“秋花,真的难为你了。”
“娘说什么呢,你和爹还有大哥对我都好,如今我有能力了,孝顺爹娘那不是应该的嘛。”
林琴心里又热乎又感动。
村子里有户人家,也有儿有女,对女儿也都很好,但那户人家的闺女嫁出去后,也就三天回门的时候回来看看,之后再没回来过。
很多人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跟泼出去的水一样。
所以村子里其实有闺女的,对闺女都不太好。
但林琴就觉得她女儿秋花比亲闺女做的都多都好。
村子里的人也都不知道秋花的真实身份。
每次看到秋花托人带东西回来,都会说她闺女孝顺。
这么些年了,都还念着他们。
当林琴穿上沈秋花给的毛衣后,感觉全身都暖和了起来。
她还从来没穿过这样的衣服。
穿上身就觉得暖和。
“娘,怎么样?”
林琴不断点头,“好,这叫毛衣吗,穿着真暖和,看着跟衣服不太一样,但好看又保暖。”
穿上这个,林琴都一旦不觉得冷了。
而且穿着也觉得好看。
虽然跟平日穿的衣服不太一样,不是系扣子的,是直接套头的,但真的暖和。
沈秋花可是专门用厚的毛线织出来的,就是让爹娘穿着别冻着。
“娘,这是外面穿的羽绒服,比较长,直接包着腿。”
苏冰岚让人做的羽绒服,都是按照这个时代衣服风格做的。
直接到脚踝包着腿。
这样不冻腿。
沈秋花记得林琴腿走路不利落,一到天气冷的时候腿还会疼。
其实也是她小时候,娘把钱都省下来给她做厚的棉服,她自己舍不得穿,穿薄衣服冻坏了腿才会那样。
但如今林琴穿着毛衣再穿着羽绒服,感觉身上都热乎乎的。
不一会,都有一种要冒汗的感觉。
林琴都瞪大了眼睛,感觉真的很神奇。
林琴感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沈秋花又拿出两个大篮子,“娘,我还做了很多饽饽,这些米糕红薯糕还有花生糕都是岚岚做的。”
“还有这些小蛋糕是岚岚昨晚现做的,吃着可好吃了,你尝尝看。”
说着,沈秋花就拿出一个小蛋糕来给林琴吃。
林琴也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但闺女给她的,她毫不犹豫的张口吃了一口。
她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种柔软松香的感觉。
几乎没有用牙齿,就那么轻轻一口,又软又香还很甜。
而且不是那种非常甜腻的感觉。
“真好吃。”
林琴还从未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
哪怕以前在沈家做事,有时候主子赏她们好吃的,跟着吃着也见识了不少。
但也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
林琴不注意的时候,一下子就吃了两个小蛋糕。
意识到自己一下子吃了那么多,她都不好意思了。
怎么越老还跟小孩子一样。
她应该留着,给孙子孙媳妇吃。
还想给重孙子吃,也不知道能不能放那么长时间。
沈秋花道:“娘,还有这些甜点,这些可以放很长时间,留着你和爹他们平日吃。”
“娘,你和爹以后需要什么要跟我说,我都会派人送来。”
“还有我给娘的银子,娘要舍得花。”
林琴道:“娘怎么能拿你的银子,你拿回去用,你也有一大家子要照顾。”
沈秋花道:“娘,我手里有钱,是真的,娘你拿着放心用就行。”
苏冰岚熬好了药,拿着药走到里屋门口的时候,就听到了里面的声音。
她心中明白,娘这样给姥姥银子,姥姥可能真的不会花。
她大概能理解姥姥的心情。
若是能教姥姥一家人会一些技能,靠着技能赚钱,日子就会好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苏冰岚脑海里就在想办法。
姥姥姥爷这个年纪了,也不能干什么出力的活。
现在江耐耐又怀着身子。
所以最好是有什么轻松能赚钱的事。
苏冰岚脑海里闪过很多想法。
但又觉得从苏藤村运送东西过来比较麻烦。
如果能就地取材便好。
可是她觉得这周围也没什么东西。
就算是有杏子可以做罐头,那也是要到天气暖和的时候。
冬天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教他们做蛋糕也可以。
可以在这镇上开一个小蛋糕店。
但也要揉面出力。
要是能再轻松一点就好。
或者在家里就能做出一些东西来。
咸鸭蛋松花蛋做这些的方法已经教给了小叔和小婶,就不能再教给旁人了。
还是要再想想。
苏冰岚想着的时候,已经敲了门,然后进了屋子,让姥姥将药给喝了。
“姥姥,你就在炕上休息会,一会会出汗,出了汗,再吃了饭,身上就有力气了。”
“我带了一些东西,晚上,我做好吃的给姥姥吃。”
林琴高兴的笑着道:“好,外孙女有能耐,姥姥高兴。”
“让你知善哥帮你做饭,别累着。”
外孙女亲手给她做饭,她不好驳了孩子的好意,但又不想外孙女来累着。
就让沈知善帮忙。
“姥姥,放心吧,累不着,只是姥爷和舅舅他们这会还没回来吗?”
眼看着天色都晚了。
林琴叹了口气道:“你姥爷卖完柴火差不多就回来了,就是你舅舅和你舅母在镇上的活,不能常回来。”
沈秋花道:“娘,大嫂怎么想着去镇上干活了。”
按照大嫂那个性格,可不像是能去镇上干活的人。
林琴道:“她啊,自从知善成亲,耐耐有了身孕后,就比以前好很多了。”
第671章 皮蛋豆腐
林琴并不想为马氏说什么好话。
哪怕马氏现在比以前好很多,她也不想替马氏说话。
要不是马氏当初蠢,秋花也不会嫁那么远。
一年也就见一次两次的。
沈秋花道:“能变好就好,也许人上了年纪后,突然间就明白很多事了。”
沈秋花记得有这样的人。
有时候跟不懂事的小孩子一样,可能突然间经历了一些事,就突然间明白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