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还有这个,这是炸知了。”
当苏丰茂将另一大盆子炸好的知了拿出来后,苏大老爷子和老太太眼睛里的笑意都要溢出来了。
没想到这孩子给了这么多。
确实一大家子吃都够了。
老太太很高兴,笑着道:“确实,叫正德他们一块过来,一起吃晚饭聚一聚。”
“你和秋花也一起在家里吃饭。”
沈秋花笑着道:“大娘,家里岚岚也做的一样吃的,我们回家吃就行。”
“对了,这是串的珍珠项链,大娘你和大嫂还有几个侄媳妇都有,每个人一串项链。”
老太太一看有闪又漂亮的项链,看着眼睛都移不开,都爱不释手了。
无论多大年纪了,看到这么漂亮的东西,还是会喜欢。
“这……这是珍珠项链?丁宛给的珍珠可以串项链?”
老太太知道上面的珠子是珍珠。
因为之前丁宛也给她送了一些珍珠。
她很喜欢,就是只能看一看,也无法佩戴。
所以她小心的放在了盒子里。
没想到可以串项链。
“大娘,我给你戴上。”
“好,好。”老太太高兴的都合不拢嘴。
沈秋花给老太太戴上后,老太太伸手触摸着珍珠项链,赶忙去拿起小镜子来看。
“珍珠真好看。”
说着,老太太不由自主的看向苏大老爷子,“怎么样?”
苏大老爷子看着老太太高兴的样子,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他不由的想起了两个人年轻时候的样子。
那时候他作为里正,苏家老大,地多,也知道勤快,家里条件不错。
老太太家里条件也好,也爱美,喜欢一些首饰。
后来他们有了孩子,老太太为了让孩子们过的更好,就开始省吃俭用了。
喜欢首饰也都舍不得买了。
如今看着老太太高兴的样子,老爷子心里也高兴。
“好看,好看。”
苏家清正之家,一家人团结和睦,真的特别好。
苏丰茂和沈秋花看着也高兴,说了会话后,便回去了。
苏丰茂和沈秋花也去给他们爹娘还有大哥二哥他们也都送了这些东西。
大家都很高兴。
尤其当看到那么多知了的时候,苏丰志都觉得不可思议。
“二哥,你弄这么多知了,费不少功夫吧?”
苏丰志还记得他们兄弟小时候一起粘知了的事情。
那时候忙活一中午,也粘不了几个知了。
苏丰茂摆手道:“哪用费功夫,我跟你说,弄这个知了可简单了。”
苏丰志疑惑,“简单吗?”
“可简单了,我跟你说,你就在池塘边弄一堆柴火,点火烧着,然后去晃池塘边的那些大树,什么都不用做,那些知了都会跑到火堆旁,直接捡就行了。”
苏丰志愣愣的,“还能这样?”
“当然了,你要不信,你也试一试,而且炸知了还简单还好吃。”
苏丰志想着这些,神色一动,“那我开的店,里面可以加一道菜,炸知了菜,也可以喝酒下饭。”
“你要说夹菜喝酒下饭,这个田螺更是下酒菜了。”
苏丰茂将炒的田螺给苏丰志尝一尝。
苏丰志尝了真觉得味道非常好。
“真不错,二哥,我跟你买这个菜式吧。”
“看你说的,我们兄弟说这些做什么,炒田螺简单,我告诉你方法。”
苏丰茂将方法直接告诉了苏丰志。
苏丰志心里火热。
可想而知,要是有了炒田螺和炸知了这两道菜,店里的生意还会好。
兄弟两个也说了会话,沈秋花则和柳氏他们讨论起珍珠项链的事了。
去丁宛那里的时候,沈秋花也说了一下苏冰岚做珍珠项链的想法。
丁宛也很激动,“待回头我跟素水说一声,她要是知道珍珠有这样的作用,铁定高兴。”
这可是赚钱的生意。
这下他们岛上的东西都大用处了。
第922章 京城变化
苏丰茂和沈秋花都送完东西后便回去了。
苏冰岚早已经将饭菜都准备好了,苏丰茂和沈秋花回来,一家人就坐在一起吃东西。
大家都很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感觉。
一起吃着饭一起说着话,其乐融融。
“这知了炒的好脆,轻轻一咬,酥脆无比,满嘴香味。”
“还是妹妹炒的好吃。”
苏冰岚笑着道:“炒知了简单,你这是心理作用。”
苏文哲道:“我就是觉得妹妹做的东西都好吃。”
苏冰岚都被苏文哲的话给逗笑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吃的也很饱。
吃饱了饭后,每个人都吃了一根雪糕休息一下,然后去院子里乘凉。
去院子里乘凉,其实就是坐在院子里,大家一起说说话。
苏文哲一边扇着扇子一边问道:“妹妹,你明天有啥安排啊?”
苏文哲还是喜欢跟在妹妹身边帮忙,他觉得就跟玩一样很有趣。
苏冰岚道:“到时候衙门会负责来收这边的粮食种子什么的,我会帮忙统计一下。”
苏丰茂问道:“要收小麦红薯土豆这些东西?”
苏冰岚点头道:“嗯,就是这些,咱们定州这边种的粮食产量都比较高,但整个楚国还有很多地方种的东西并不是这种种子,也不知道红薯土豆是什么。”
“待这些东西收上去后,哥哥会将这些种子安排下去,很多老百姓们手中都会得到一些这样的种子,平均下来,农民们可以种个一亩地两亩地的,待冬天收获了后,他们种出来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种子,来年可以继续种。”
“这样再用一年时间,整个楚国的粮食产量会大幅度提高,老百姓们家里有存粮,就不会挨饿了。”
在这个时代,粮食真的很重要。
有了丰富充足的粮食,整个楚国也就能发展起来了。
老百姓们吃得饱,手里有余钱,才会舍得买东西。
大家买东西,也就会带动别的行业发展。
说起粮食产量,大家也都想不到土豆和红薯产量那么高。
“妹妹,你说起这个来,我都想吃红薯了。”
柳音音看着他道:“刚吃了晚饭。”
沈秋花也看着苏文哲道:“你不是晚上吃饱了吗?”
“但我觉得烤红薯也好吃,就是天热,吃个烤红薯,全身都会流汗,要是冬天的话,大晚上吃烤红薯会很暖和。”
苏冰岚笑着道:“确实这样,现在有红薯了,大家冬天的时候可以再镇上摆摊卖烤红薯,现烤现卖,吃着也好吃。”
“红薯真的非常垫肚子。”
“还真的是好东西。”
柳音音笑着道:“爹娘今年多买了几块地,种了很多红薯,说可以做很多粉丝。”
柳音音的爹娘开的鸭血粉丝店,里面的粉丝就是用红薯做的。
以前柳音音爹娘都从苏冰岚这里买红薯。
如今种了红薯,那些红薯也足够了。
……
接下来的几天,衙门就开始在镇上收粮食了。
都是按照市场价来收,不会压价,也不会欺压村民们。
大家拿着粮食去卖也不用担心别的。
很多人知道了衙门收的价格公道,也都将多余不用的粮食卖了出去换了钱。
主要是收的粮食确实多,家里也放不了,放一些存粮吃足够了。
而且衙门也说了,粮食价格不会涨,什么时候都不会涨。
大家回头要是需要了,再买就是了。
当然空出来的地,大家还可以继续种稻米种下一季的土豆红薯。
到冬天的时候依然可以收获很多。
这些收获的粮食,足够吃很长时间了。
所以大家也都很放心。
衙门忙活了半个多月,整个定州的仓库都装不下粮食了。
这些都被铁骑队专人运送到了京城的粮仓。
而此时京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定州附近的荒地都被开垦了起来。
京城的大超市大客栈都建起来了。
包括办公区。
报社扩大了规模,报社的工作人员现在都有专门的办公地。
大家在里面办公,一个房间里都放置了很多的办公桌办公椅。
环境都非常好。
还有大超市建成后,京城的人们进去逛的时候,当场都惊呆了。
那么大的地方,东西都琳琅满目,还有小推车。
大家推着小推车去选东西,选好了在前面结账。
每一样东西都标注了价格,大家看都一目了然。
想买什么东西里面都有。
刚开张前三天的时候,超市搞活动,超市的人都满满的。
很多人本来好奇去超市看一看,没想到这里的东西那么多。
而且都非常便宜。
很多人在里面都能买到各种用的东西。
有的人本来不想去看的,但在路上走都能听到旁人讨论大超市的事情,他们就忍不住想去看看。
去一看,都惊呆了。
都被震撼住了。
他们都没想到大超市是这样的。
在里面逛都有一种非常新颖的感觉。
仿佛不是在买东西,而是在逛街在玩一样。
在里面还能碰到很多熟人。
就是大家族的夫人小姐们,为了体验其中的感觉,都亲自去逛了。
在外面买不到的一些东西在大超市都能看到。
而且价格便宜。
大家也不用费口舌讲价还价,直接拿着去前台就行。
还有旁边的客栈,那客栈跟大家印象中的客栈完全不一样。
里面真的是富丽堂皇好看的很。
大厅更是非常大,布置的也特别漂亮。
而且客栈里面每一个房间,干净又舒适。
床不是大家平日用的那种床,垫子也不知道什么做的都非常软。
里面还有洗浴用品。
很多来京城玩的人,在这个客栈住了一天后,都惊呆了。
不但晚上睡的好,往窗户外看,都能看到京城的街景。
而且客栈附近有大超市还有一条美食街,更有很多好吃的。
一出门就能吃到各种好吃的。
而且客栈还有自助餐。
以前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自助餐,但在客栈里住了一天后,就知道什么是自助了。
在资助餐区,他们都可以自己随便拿着吃。
一到晚上,商业区美食街,都灯火如昼,来逛的人非常多。
在美食街不但可以吃到各种美食,还可以买到各种特产。
第923章 农郊
因为京城的好东西太多了,很多人都慕名前往京城游玩。
还有的专门去京城农郊看农场。
大家都还没见过这样的农场。
京城农郊不但有农场还有茶庄。
还有好几个大厂子。
附近的村民们很多都在厂子里做事。
以前偏僻的农郊都变成了繁华的地方。
一个大厂子里就有好几百人,更别说好几个大厂子以及农场茶庄,可雇的人都很多。
一旦到中午休息晚上下班的时候,厂子里的人出来,那真的是很多人。
现在大家在厂子里做事,手里有银钱了,有的也会去城里去玩,去京城中心逛一逛美食街,去超市看一看。
哪怕什么也不买,只是去逛一逛也觉得有意思。
当然大人们可能什么都不买,若是带着孩子出来逛一逛,总会给孩子买点小零食。
也都不贵很便宜。
以前京城里的东西都非常贵,普通老百姓们都买不起。
但现在京城里却有很多便宜的东西,吃的也有非常便宜的,美食街的东西都又好吃又便宜,大家也愿意去那边买。
去的人越多,买的人越多,摆摊开店的人赚的也会越多。
薄利多销,一天赚的也会很多。
所以美食街的人也愿意将价格压下去,这样买东西的人也多。
再就是美食街东西的价格,也被严格管控。
负责这一代房地产的管事,在大家租商铺签合同的时候,都写明了东西价格范围,也是为了规范市场,不让开店的人随意涨价。
当然管事是苏冰岚的属下,他们做事都按照苏冰岚的要求来做。
还有大超市,大超市的日用品非常多,大家能在里面买到很多想用的东西。
从大超市开张起,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都非常多。
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也是京城的变化。
“没想到京城现在越来越繁华了。”
“是啊,现在在京城里找事情做也方便多了,外面来玩的人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