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此文者,洞察力着实不凡,还有诸多见识,想必是位游历天下的智者。”
姜武不乐意,他心中燕老才是真的智者能人,不知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实事:“真有这么厉害?”
燕老已经将这张纸上的内容来回看了三遍,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和自己所见所闻皆吻合,一针见血、字字精辟。
越看越心痒难耐,恨不得立马将其引为知己!
他将文章递给姜武:“你看看,咱们走过那么多地方,如今遇到宁都府罕见少雨,你有往伐木之事上想过吗?”
他道:“你去查查,这是谁写的。”
姜武看完也沉默了,确实和那些文绉绉的文章不同,他也觉得颇有道理,应道:“是,属下这就去查。”
***
永河村,顾家。
长条木桌上坐了一圈人,粗陶盘子里,摆放着色泽油亮红润、外皮微酥的烤鸭,旁边的油纸上,摊开摆放着整齐的桂花糕、芝麻软糕。
再加上炖的香气扑鼻的鸡,浓郁的肉香、夹杂着一丝丝微甜的细腻香气,惹得人直咽口水。
更不用说,每个人面前的碗里,都是盛得堆起来,像是小山包一样的米饭。
顾老爷子和顾大根面前,还有一小瓶酒。
“吃!今儿是咱们家大喜的日子,都多吃点。”王氏看着满桌的肉菜、白米,别开脸擦眼角的泪水。
她当初嫁过来的时候,谁都说她后半辈子要吃苦了,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临了了,竟会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吃肉、吃细粮吃到饱啊!
顾老爷子也浅喝了一口酒,总是耷拉着的眼皮都抬起来,显然整个人格外有精神:“吃,小石头你多吃点,补补脑子,秋娘你也多吃点,咱这个家没你可不行。大根啊,你也吃,咱爷俩攒足了劲儿,过两天还要去收麦子呢!”
顾大根笑得咧开嘴:“我看咱家麦子今年收成也不错,是个好年!”
秋娘也高兴,一百两啊,足够普通农家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了,只要他们安分种田,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怕了!
在大家兴奋发表感想时,顾璋闷头吃着碗里被投喂的食物。
一轮聊完,他都吃得小嘴油亮、一脸满足了。
他拿起一块桂花糕,闻着糕点的香气,美滋滋道:“我们盖房子吧?就盖县城里那种,青砖大瓦房!”
吃的正香、喝得正美、沉浸在幸福未来中的顾家四个大人:!
顾璋也不等他们说话,小嘴继续叭叭的说:“我们可以修得大一点,住着宽敞不说,院子里还能种些果树,咱们再挖一口井……”
顾璋从前是没有家这个概念的。
基地里的房子,只是个落脚睡觉的地方。
但是现在,他觉得有个家的感觉很不错,不会被丧尸包围、不用担心贡献点不够老了后被别人分去。
这里就是他的根,有全心全意为他着想的亲人,无论以后他多有钱、走多远,在外边玩累了,都能回来。
“等咱们再攒点钱,多买些地……”顾璋乌眸闪亮,像是嵌着满天星辰。
全家也都陷入他勾勒的美梦中。
他们再努力个十几年,不论是多买几块地、还是小石头读书有了出息,再加上一间气派的青砖大瓦房,他们顾家,就真的是永河村,甚至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人家了!
那就真的不一样了!
即使银钱已经在家里藏好,秋娘也下意识捂住荷包。
可怕的是,她确实被说的心动了。
难道小石头挣来的钱,注定存不下来吗?
也许是眼前的幸福太真切,也许是顾璋勾勒的未来太美好。
一家人饭都还没吃完,就下了决定,留二十两备用,剩下的钱一半盖新房、一半用来买地。
顾大根道:“那我先去找村长批块地,等夏收夏种过去,稍微闲一点,咱们再对外说盖房的事。”
秋娘点头:“现在咱家说要盖房,来帮忙的人肯定是够的。”
顾老爷子心满意足的感慨:“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秋娘想到顾璋算数的机灵:“小石头你跟爹一起去,免得麻烦村长帮忙签字盖手印了。”
顾璋点头:“好!”
***
小麦灌浆期后半个月,就到了收获的时候。
此时正值五月下旬。
县城一座府邸内。
“有消息了吗?”燕老着急问道。
姜武叉手行礼,回禀:“属下无能,没查到那文章是何人所送。”
燕先梅面色失落,他起身:“走,出去转转。”
才出府邸没两条街,一中年男子撞上了旁人,手里的册子文碟散落一地,正好落在燕老二人面前。
“实在不好意思。”
这中年男子正是村长儿子,虎头他爹。小麦即将收割,村长需向衙门报备以便计算赋税。
村长走不开,就派儿子走这一趟,顺便带来了需要向衙门报备的公文。
他弯腰捡着。
一个错眼,燕先梅就看到顾璋的字迹,那是顾家选的盖房新地的文籍。
尽管顾璋那篇文章模糊了字迹,但是这时的文人,都有“以字识人”的本事,根本不是顾璋这个来自末世的书法外行能理解的程度。
“等等!”燕先梅赶紧挽留。
但虎头他爹也虎,看两人穿着,生怕惹上事,弯腰抱着文籍,一溜烟就跑掉了。
姜武道:“老爷,我刚刚看到了,是永河村的文籍。”
燕老面露喜色:“你可瞧清楚了?”
“看清楚了。”
燕老感慨道:“居然又是永河村?上次的龙骨车就方便精巧,适用性广,那小娃娃也机灵聪慧。没想到这位大才,也隐居在永河村。”
“看来永河村是块宝地,竟孕育出两位奇人,上次没见到着实可惜。”
燕先梅感慨着,迫不及待就往城门方向走。
“您别着急,您这两日有约您忘了?”姜武连忙拦住。
燕老用折扇敲脑袋,后悔:“早知道就不答应什么诗会了,浪费时间。”
姜武赶紧道:“过两日正好夏收,您不是最爱这场景吗?刚好那天去看,既看了丰收之景,又寻了知音友人,岂不一举两得?”
“行吧,我且再等两日。”
两日转瞬即逝。
麦子已经成熟,不少人家都打算今日开始收割。
顾家的田边围了不少人,尤为热闹。
第19章 丰收(三合一)
这边有个习俗。
村里收麦的第一刀; 要由看起来收成最好的人家来割。
主要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寓意家家都能有好个收成。
若是没能推选出这个人,就由去年收成最丰的那户人家来割第一刀。
以往这个名头大多由去年第一担任; 今年但凡有眼睛的,都能发现顾家地里的麦子,长得更好一些。
“这三树叔家的麦子,看着可真漂亮。”
“那可不,麦粒又多又大,一簇在那里胖乎乎的。”
全村老老少少都在附近; 手里拿着镰刀、脖子上挂着汗巾,还有的当场拜拜土地公; 希望能沾沾喜气。
“也不知道这一亩地能收成多少?”
就连平日里玩得不见踪影的小孩都换上了破旧的衣服,叽叽喳喳的跟在父母身边。
收麦子的时候; 即使是八九岁的小孩; 也是要下地捡那些掉落的散麦穗的。
顾璋也在; 但是手里没拿小篮子,也没换旧衣服,顾家人都担心他身体; 一致决定不让他下地。
他站在人堆里,感受着难得的、浓郁的丰收喜悦; 瞧着金黄色的麦穗,风一吹就像是浪花一样滚动。
“小石头; 他们怎么看出你家地收成好?我怎么瞧着没什么区别?”虎头提着小篮子,从大人堆里钻过来。
“有甜草没?给我一根呗。”
顾璋从兜里掏出一根递给他,自己也拿出一根; 撕开外皮露出白色甜芯后,像是棒棒糖一样含在嘴里。
顾璋目光在周围几片田中来回移动; 进行对比。
增加的几十斤粮食,平摊到一亩地里,每平方米连一斤都没有,不打眼,也只有年年种地,天天和粮食打交道的老农能看出差距。
虎头这样还没下地的孩子,当然看不出差别来。
顾璋咬破甜芯,感受到清甜的汁水从甜草中溢出来,眼角微弯,泄出几分笑意,他道:“我也看不出来,爹说我长大就能看出来了。”
虎头连忙点头,仿佛找到了战友,义愤填膺道:“我爹也是这样说的,大人就会糊弄小孩!”
这时,人群中突然传出一道惊呼声,“你们看那边,好像有一株小麦王!比旁边的麦穗大一圈。”
“哪里?”
“什么小麦王?”
“就那边,你们没看到吗?”
一片金黄色的麦穗中,每一株其实都不显眼,平日里谁也不会没事往别家田里看。
没想到今天被眼尖的德贵叔看出来了,德贵叔就是去年收成拔得头筹的人。
他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顾家这地是怎么伺候出来的,所以今天看得格外仔细,想找找经验。
没想到经验没看到,倒是发现一个“小麦王”
顾璋都被虎头激动的拉到前面:“小石头,我们也去前面看看,小麦王是什么样的,我还没看过呢!”
顾璋:“……”
他能说这小麦就是普通品种吗?
只不过现在这个低得可怜的产量衬托下,一下从底层普通小麦,一跃晋升为“小麦王”
“我看到了!”
“真壮实,一个顶俩。”
“这可太精神了,看起来就跟一群小兵里的将军一样,要是留种之后还能长这么好,可不得了!”
顾老爷子站在地里,挺直了腰杆接受大家羡慕热烈的注视和讨论。
他这辈子,腰杆从来没这么直过!
谁有他这么厉害,能伺候出这样好的麦子?
他甚至恨不得吉时再来的晚一点。
这会儿听到那株小麦被发现了,他笑得见牙不见眼,得意道:“说起来,这株小麦王还是我家小石头发现的,他还老来看。”
顾老爷子此刻觉得,就算明日就去了,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
一圈人灼热的目光,顿时齐刷刷看向人群前方的虎头和顾璋。
虎头兴奋的跳起来,指着那株小麦,就好像是他自己种出了这株麦子一样高兴:“小石头,那是你种出来的麦子吗?就和大将军一样威风!”
企图低调、藏身于幕后的顾璋:“!”
就好像悠哉躲懒、蹲在角落晒太阳的小蘑菇,一下被揪了出来。
顾璋露出天真淳朴的笑容,装傻甩锅道:“都是我爹教我种的。”
德贵叔第一个急切的追问道:“大根,当初发现这株小麦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后来又怎么教小石头照料,才能长这么好的?”
德贵叔是村里种田的老手,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善于总结经验,看天看气候,什么时候收割下种,不少人都听他的。
如今一股脑把顾大根问懵了。
他被全村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整个人都呆住了,下意识回答:“也……也没干什么,就这样种呗,大家不都一样吗?”
德贵叔恨铁不成钢,觉得他肯定有没注意到的重要细节,他急切道:“这能一样吗?”
德贵叔德高望重,往年都是顾大根他们去请教他的,这会儿仿佛被学生被老师校考,只觉得脑袋都是空白的。
顾大根傻不愣登道:“这田里又不是屋里,我做了啥,大家不都看着吗?”
众人:!!!
面对顾大根憨厚迷茫的表情,再看看地里的情况,心底忍不住生出一股鬼火,拳头都有点痒痒了。
所以说,你啥也不知道,随手就种出产量这么高的小麦?
所以说,你什么也没教,你家八岁多的小娃娃就能种出小麦王?
还说大家都一样,那他们产量低,难倒就是傻得不会种田吗?
顾璋压住嘴角的弧度,悄悄将自己藏起来。
他爹是有点凡尔赛天赋在身上的,这会儿表情越迷茫,就越让人气得牙痒痒。
“咚——”
恰好此时铜锣被敲响,伴随着悠远绵长的锣鼓声,中气十足的浑厚男高音唱呵道:“吉时到!”
众人表情顿时认真严肃起来。
顾氏族人站在最前方,村里其余小姓人家站在后面,无论男女老幼,都跟着顾方正大声道:
“一刀割麦茬,收麦喜满家。”
……
“百亩收到头,粮食不用愁。”
“镰刀挥不尽,金谷收万斤!”
在地里的顾老爷子,也虔诚的跟念祝词,同时熟练的弯腰,左手拢着一把麦子,右手拿着镰刀手把,将镰刀深入麦秆根部,然后用力一拉。
“刺啦——”
唱词声夹着粮食收获的声音,渐渐传向远方。
不远处。
从县城乘车赶来的燕老和姜武,远远站在后方,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洪亮祝词,驻足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