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大根小心翼翼的爬起来,站起来顿时感觉腰轻松了一节,里面还热乎乎的!
  他面露惊喜:“不愧是书上写的,效果真好。”
  顾璋将药水塞到他手里:“爹你给娘也揉一揉,我去找爷爷。”
  顾璋对收割的印象,还停留在“异能+机器”收割,方便快捷,根本不会像这样累。
  弯着腰重复成百上千次动作割麦子,后面不轮是碾、翻、扬,每个步骤都要重复不知道多少次。
  实在是太辛苦了。
  顾大根这样身板结实的人,都累得腰酸背痛。
  他还是早点多挣点钱,家里多买些地,全部租出去,不要在亲自种了。
  顾璋坐在小木凳上,皱眉沉思。
  舒展了腰肢经络的顾大根几人从房间里走出来,脸上都是享受和期待。
  顾老爷子手叉腰左右转转:“可真舒坦,那药看着黄绿黄绿的,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小石头,皱着眉头想什么呢?”秋娘细心,头一个发现了顾璋的表情。
  顾大根也走过来,直接把顾璋抱起来:“咱家小石头这么厉害,看书就能做出这么好的药,还有什么搞不定的,跟爹说。”
  “想买地。”顾璋促狭望他爹,“爹肯定能搞定吧?”
  顾大根讪笑:“那你得问你娘。”
  顾璋握拳:“咱们买地吧,买很多地,以后只租地,不种地了。”
  纯人力种地太辛苦。
  顾家人相互看了看,都乐呵得笑起来起来。
  秋娘刮了刮他的鼻子:“小石头不会是这几天收麦吓到了,怕长大后要种地吧?那可要好好念书了。”
  顾璋囧迫地摸摸自己的鼻子:“才不是。”
  顾老爷子笑容满面:“小石头你别看这几日累点,但是咱家今年收成特别好,明日称过你就知道了!”
  全家人都浑身轻松,神采飞扬,他们可不嫌累,恨不得再多几亩地,再多些粮食要收才好。
  顾老爷子还神采奕奕地拿着剩下的小半瓶药水问:“小石头,这个难做吗?贵不贵?”
  “用山里草药做的,不贵。”其实他还用了些系统里兑换的草药。
  顾老爷子高兴,小心将药水收起来,脸上浮起一丝隐隐的嘚瑟:“明日我给你们二大爷、大叔公送点去,他们肯定也累坏了。”
  ***
  翌日。
  永河村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
  今儿是村长主持称粮食的日子。
  现下田税为“十五税一”,在打仗的时期算是少的,相对和平年代来说,却很高了。
  十五税一顾名思义,每收获十五斤粮食,就要交一斤粮食作税。
  为避免瞒报逃税,宣朝规定村落互相监督,若有瞒报产量逃税者,全村连续三年赋税加一成,村长重打三十大板,还要根据瞒报数量罚钱。
  每个衙门还会派人不定时来探查。
  连坐制度让人互相监督,不论世家大族怎么操作,至少普通百姓是万万不敢动其他心思。
  长年累月下来,永河村和周边村子,都形成了收完过称的习俗,年年如此,这就有了每年收成拔得头筹这个荣誉。
  晒谷场。
  地面被石碾滚得平坦夯实,原本晒满麦子的晒谷场,这会儿只剩下一堆堆的麦秸垛。
  家家户户都将自己收的粮食,用麻袋装好,等称过之后,听村长算好税数来缴纳粮税。
  种了这么多年的地,每年收成变化不大,其实家家户户心里都有了个大概的数。
  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自家该交多少税,而是顾家那几亩地,到底收了多少?
  “村长,先称大根家的吧!”
  “对,我们不急,反正都和往年差不多。”
  “这一袋袋都装得鼓鼓的,也不知到底有多重。”
  顾方正心里也好奇,他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来来来,我帮忙搬。”村里一个个汉子都积极得不行,纷纷上前来帮忙。
  燕先梅也在旁边。
  不过没有前几日兴致冲冲,反而有些郁闷失落。
  村子里能找的几个人,他都找过了,全都不是他心驰神往的那位“知己”
  听闻今日所有人都会到,他也特意赶过来看看。
  “怎么这么热闹兴奋?”
  燕老狐疑,按照他这些年为官的经验,称产量意味着交粮食税,大多百姓都是板着脸称完就把粮食拉回家。
  姜武也挤不进去,他只好道:“好像是一户人家在称粮食。”
  两人正困惑。
  挤挤攘攘的人群,顿时爆发出惊人的呼声。
  “两石!!!”
  “他家一亩出了接近两石的小麦!”
  “这怎么可能,是不是把另外几亩的混过来算了?”
  “同样是一亩地,我家每年都出一石三斗四斗,怎么种出的两石?”喊这话的村人,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德贵叔去年也才收了一石六斗吧?”
  各种声音混在一起,让人只觉得耳边闹哄哄的,一股热气从脚底板直冲脑门,脸都瞬间充血通红。
  燕先梅呆愣了片刻,转身问身边的随从姜武:“你听清楚没?”
  他没老农的眼力,那日只觉得收成肯定好,怎么也没想到,可以好到这个地步。
  他为官多年,途径多地,只在北方肥沃的黑土地,听说过这么高的产量!
  燕老暂时将知己抛在脑后,赶紧道:“姜武,你赶紧看看,是哪户人家。”
  姜武根本挤不进去,他干脆退后几步,嗖嗖两下爬上了晒谷场里高高堆起来的麦秸垛。
  “是您上次买图纸的顾三树家。”姜武从高处一跃而下,稳稳落在地上。
  燕先梅当机立断:“等会儿他们往家里搬粮食,我们就赶紧去他家。”
  人群里。
  顾方正维持了好一会儿秩序,才终于让激动的村人暂时停下来。
  他喊道:“等我算完,大根你把粮食运回家。其余每家留一两个人等结果交粮食,其余人就都可以散了。”
  他一开口,大伙纷纷催促:“村长你算快点。”
  偏偏村长算学也没那么好,平日里慢慢算,都要验算两三遍才敢确定往纸上写。
  大家伙也觉得花那么长时间正常,从不催他。
  这会儿都有些着急了,还有些人偷偷打发妻子或者儿子回家拿礼物。
  村长越被催越算不出,难得暴躁吼道:“急什么急,给我安静点。”
  秋娘也没想到这么高,她怕村长算错,多交了粮食,走到顾璋身边:“小石头,你也算算。”
  顾大根听见秋娘这么说,也点头附和道:“小石头你也算算,算完看和村长的一不一样,就知道你算的对不对了。”
  顾璋:……
  百位数除以十五,这种小学数学题,他闭着眼都不会算错。
  谁让他现在才八岁多,顾璋无奈掰起指头算起来,当然,这个手指头只是做给人看的。
  其实并没有到两石,准确的说是一石九斗五升,只不过称的时候,最后五升肉眼可以忽略不计,这才看上去像是两石。
  按照十五税一,就是1斗三升。
  顾璋算好了他也不急着说,等村长算好。
  顾方正也知道他在算,他想着,如果两个人是一样的,他就不用再验算了。
  便开口问道:“小石头,你算的是多少?”
  顾璋这才道:“1斗三升。”
  顾方正挑挑眉,还真算对了。
  他默默将其写在书册上:“下一亩地。”
  只有收成最高的才是这样一亩亩称重的,其余人都是所有一起称,算一个总的数。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一亩地里的种是最好的,几乎全村人都会带着粮食和薄礼,去用自家种的粮食,去换麦留种。
  谁都想换收成最高的那亩地产的。
  “这就换了?所以小石头算对了?”
  “小石头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都会算税了!”
  顾家六亩地,四亩地一一称量,开荒的两亩因为过了三年免税期,也合并一起称了。
  每次称。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想着会不会有更高的种出现。
  等结果出来,又等着看顾璋算数。
  “没想到小石头这么聪明。”
  “要不然大根和秋娘花那么多钱供他读书?肯定聪明啊!”
  “以后说不定考个功名回来,咱永河村就不怕对面大丰村了,不就是出了个举人吗?得意个什么劲儿。”
  人群外,燕先梅也目光灼灼地看着顾璋,见他在众人的注视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算着。
  姜武自认跟了燕老这么些年,算学学的不错,但是现下没有纸笔,只让他空算,他都不小心算错了一个,“老爷,这小子果真聪慧,这样的算学不用纸笔都游刃有余。”
  燕先梅深邃的眸子里染上些明晃晃的欣赏。
  “走吧,去他家,要不等会儿该挤不进去了。”燕老率先转身往回走。
  顾方正总算算完了:
  “一共六斗二升,交过就可以把剩下的搬回家去了。”
  六斗二升的细粮,差不多够一个成年人吃四个月。如果换成粗粮的话,足足够三个成年人四个月的口粮了。
  任谁听了都心疼!
  顾璋还好,他参与过战斗,自然知道这些粮食补给对前线的士兵有多重要。
  若是没有前线的将士作战,别说这几斗,说不定根本没法安生种田,只能四处逃避战乱。
  “走吧,咱们把剩下的粮食运回家。”
  手推车上堆满了粮食,一群人热情的围上来:“三树叔,你歇着,我来帮你推。”
  顾璋看着他爹和爷爷被献殷勤的人挤出来,差点直接笑出了声。
  等到了家,顾家人看到燕先梅,“您怎么来了?快请进,进来坐。”
  秋娘打开门,一群人呼啦啦的就挤进顾家的院子。
  一进门,便都忍不住了。
  争先恐后的开口道:
  “大根,我们多少年的兄弟了,这好种可要给我留一份,我把新收的,最好的粮食换给你。”
  “三树叔,我们可是表亲,你可不能把我忘了,我家可有十亩地等着。您这些日子辛苦了吧?我让人回家给你捉只鸡来补补。”
  “我带了银子,粮食也在门口了,秋娘,你看看是要粮食还是要银子。”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原本骄傲的表情、得意挺起的胸膛,这会儿都被吓没了。
  这架势,也太吓人了!
  谁遭得住这个架势啊?
  顾璋知道自己这小身板,赶紧退回自己屋里,他从门缝望着外面的情况,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
  “人激动起来,竟然比丧尸还凶。”
  燕老也被秋娘保护性的送进了这间屋里,以免这个有钱的小老头出啥事。
  屋子不大,摆了一张床,一个木质衣柜,窗户旁边还有一张书桌和椅子。
  燕老坐在椅子上,笑着瞧窗户外面的热闹,余光看见了纸笔,还有顾璋抄写的《大学》
  燕老笑容顿时变成诧异和惊喜。
  这不是他苦苦寻找的知己吗?
  他指着那叠纸,大喜过望地问道:“小石头,这是你夫子的手稿吗?”
  顾璋:哈?


第20章 粮税
  赵夫子确实借书给他抄写了。
  不过在卖掉龙骨车图纸赚到100两后; 他们就买了四书五经中除了《大学》之外的所有印刷本。
  难道是还书的时候,不小心还错了?
  顾璋疑惑,他从房门口走到窗边的书桌前:“你说哪个?我看看。”
  他的书是新的; 而赵夫子的书里面确实有一些笔记和批注。
  燕老指了指那一叠纸:“就是这个!”
  顾璋打眼一看。
  那分明是他抄写的《大学》,不是什么赵夫子的手稿。
  他正要说。
  院子里嘈杂喧嚣中,突然出现一道高亢急切地呼喊求助:“小石头,你赶紧过来。”
  “快来帮爹算算!”
  顾大根这一声,就像是石头打进了湖水里,顿时激起千层涟漪。
  挤满院子的汉子们; 都跟着喊道:
  “对对对,小石头算的快。”
  “小石头来帮叔算算; 等会儿叔给你买糖吃。”
  亢奋中带着焦急,飞快的语速恨不得就像是落水之人拉住了救命稻草。
  秋娘也来敲门:“小石头你赶紧来帮忙; 弄错了不管亏了咱家还是别家的粮食都不好。”
  顾璋应道:“好嘞; 马上来。”
  说完就往外跑; 还对燕老道:“您就在屋子里歇歇,喝点水,没什么要注意的东西; 您自便。”
  “等等……”燕先梅伸手挽留,手还没伸到一半; 顾璋就已经飞快跑到外面去了。
  燕先梅扼腕,不过看到桌上的那份手稿; 还是忍不住面露欢喜:“找了这么些天,总算要找到了!”
  他重新坐了下来,小心的拿起那一叠手稿; 仔细端详,“姜武; 你说写这个的人会是谁?”
  姜武想了想:“应该不是这孩子的夫子,赵夫子我们见过了,只是个普通童生,对农事和气象知之甚少,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