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只知道35文一斤,一百九十斤,脑子里没概念,根本算不出具体多少,只知道肯定很多。
  这会儿听到娘俩的对话,才惊觉这是多么恐怖的数字。
  不管是五贯、还是六贯,往年一年都攒不下这么多!
  顾璋重算了一遍,他确定自己没算错,便道:“我觉得是6贯、娘觉得是5贯,不如娘和我打个赌?”
  秋娘伸手点了点顾璋的额头:“还会和娘打赌呢?”
  秋娘心中高兴,也不知是不是村长照拂,自从落水后,虎头就愿意带着他家小石头玩。
  天天和村里的一群小皮猴一起玩闹,小石头眼见着就活泼不少。
  而且每日蹦蹦跳跳地,身子骨也没原来那么虚了。
  秋娘觉得这样很好,也不想儿子又变得闷闷的一个人玩,于是配合道:“小石头想和娘赌什么?”
  顾璋道:“若是我说得对,娘便把多出的银钱都给我。”
  秋娘还是有自信的,她虽然算不清楚,但是摆弄了许久的小木棍,大体应该没错:“那若是小石头输了呢?”
  顾璋还真没想过输这个选项:“都听娘的!”
  秋娘笑道:“若是小石头输了,我便拜托赵夫子,每日出十道算学题,小石头每日完成课业后,再多做十道算学。”
  “好!”顾璋伸出小手,和秋娘来了个击掌:“一言为定!”
  秋娘面露笑容,心中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若是小石头以后能在县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便再好不过了。
  这是一位普通农家妇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差事,能为孩子高攀到的最好未来。
  显然,顾大根也这么想,夫妇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忽悠到儿子”的满意笑容。
  顾璋抬头,就看到他们眼神的交流,他笑着叹了口气。
  看不起小孩,是会吃亏的啊!
  顾璋好奇问道:“那地里的粮食收成了,怎么算呢?”
  不管地里的产量多差,总不可能比191斤都少吧?
  不会算盘和较大数的乘法,那收成的时候粮食怎么算?税怎么算?
  顾大根理所当然道:“当然是找村长了。”
  顾璋为村长掬了一把汗,以小见大,村长可真是个辛苦差事。
  ***
  入了县城。
  一家人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医馆后门。
  这次依旧是薛郎中的儿子,看到他们背篓里的柴胡,笑容都真挚了几分。
  先验品质、再称斤两。
  看到薛小郎中又嗅、又摸、又掰开看的,顾大根和秋娘紧张得心都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了。
  生怕哪里不对,就不收了。
  他们力气和时间浪费了没关系,但是期待落空的感觉可太难受了。
  “没上次处理得精细,不过也还成,量也大,如果全都卖给我们薛家医馆的话,还是35文一斤。”薛小郎中道。
  “如果卖的话,就安排过秤了。”
  秋娘干脆道:“卖!”
  顾大根一向都听秋娘的,也跟着点头道:“都卖给你们医馆。”
  薛小郎中拿过算盘,将算盘打得啪啪直响,验算了两遍,这才道:“六贯六百八十五钱,要碎银子还是铜钱?”
  真的是六贯。
  而且零头足足有六百八十五钱。
  秋娘和顾大根都一时有些被惊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顾璋赶紧探头道:“六贯要银子,六百八十五钱要铜钱。”
  秋娘和顾大根还沉浸在喜悦中,倏地一下就被拉回现实。
  小石头竟算对了,一时间不知该惊喜、还是该愁苦。
  顾璋便趁着他们愣神这一小会儿,伸手接过银钱,将五贯银子塞到秋娘荷包里,剩余一贯六百多钱,全都揣自己兜里。
  秋娘赶紧哄道:“小石头,娘给你保管好不好?你要花的话,找娘要,娘给买。”
  这么多银钱,哪里能放在小孩子手里?!
  “走喽——”顾璋往外冲。
  秋娘和顾大根赶忙跟上:“小石头!”
  顾大根还好,秋娘心中浮现了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他们追着顾璋,一路跑到粮店,就听他喊:“我要30斤细粮。”
  小手熟练地扒拉出铜钱,递给了粮店伙计。
  粮店伙计还记得他,热情道:“好嘞,小少爷还是要一半面一半米吗?咱家的原阳米味道不错吧!”
  顾大根和秋娘心中咯噔一声,仿佛听到了钱哗啦啦往外流的声音。
  但又不忍心阻止。
  这一看就知道不是买来一个人吃的,小石头孝顺,分明是想要全家上下都吃细粮。
  很快,顾大根的背篓里,多了30斤细粮。
  顾璋想到家里人衣服上的补丁,尤其是他爹,做活多,下力重,衣料磨损多,补丁是最多的。
  顾大根是家里最辛苦的,却穿得最为破旧,如果不是干净整洁,远远看上去,甚至有点像乞丐。
  顾大根站在布庄里,有点局促。
  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任由儿子和媳妇一起拿着布匹在自己身上比划。
  顾璋最后拍板,选了深青色的:“这个颜色适合爹,爹身量大,咱多买几尺。”
  敲定这一匹后,顾璋又拉着他爹,给秋娘选颜色和布料。
  不过秋娘坚持下,大人都选的耐磨经穿、吸汗透气的棉麻布,想要穿得久一点,只有顾璋一人买了柔软舒适的绢布做里衣。
  买粮食六百文的零头没了,买布料又花了九百多文,短短一刻钟工夫,一贯六百八十五钱,竟然只余不足一百文!
  这恐怖的花钱速度,看得人心惊。
  上次的126文,秋娘便觉得“挥金如土”了。
  这次豪掷近二两,顾大根和秋娘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他们两口子活这么大,还从没在一刻钟里花这么多钱!
  秋娘此刻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她家小石头,竟是个手里攥不住钱的!


第9章 田地
  秋娘下意识摸了摸怀中的银钱。
  她以后手头定要紧一些!
  那最后一百文,确实也没留住。
  顾璋买了街边的肉包子、薄香的芝麻锅盔,还买了些不同口味的糖果。
  各种各样的小零嘴。
  别看钱是花得最少的,品种和花样却是最多的。
  到最后,顾大根的背篓里,被装得满满当当。
  长期干农活的汉子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壮实,此前一百多斤的粮食都毫不吃力,这会儿却觉得背篓沉甸甸的。
  “爹,你弯腰。”
  顾大根嘴里猝不及防被塞了一颗糖,只觉得就和小时候吃到的蜜一样,甜得人脑子都迷糊了。
  顾璋将另一颗糖塞进顾大根手里:“爹,你喂给娘吃。”
  秋娘见顾大根真的要喂,瞪他一眼,从他手里抢过糖来,自己剥开放到嘴里。
  顾大根顿时笑得咧开嘴。
  看看媳妇、又低头看看儿子,再想想背篓里那深青色的布料,觉得这辈子值了!
  顾大根道:“等地里的小麦收了,爹再带小石头来买糖吃,买新衣服穿。”
  他嘴里只说着顾璋一人,眼睛却是看着娘俩的,浑身都透着一股幸福的傻气。
  秋娘走到他身边,灵活有力的手指往他腰间软肉上一拧:“嗯?”
  顾璋没想到,全家一个受他侵蚀的,竟然是老实肯干的爹。
  不过这股苗头,显然要被秋娘无情掐掉了。
  顾璋啃了一口手里香喷喷的肉包子,十分有眼色地避开两口子的“恩爱”,目光看向远方。
  前方巷子口,人来人往的石道上,出现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不知坐了何人,只隐隐透过马车帘,看到鬓角微白的身影,而马车前,竟然是身着官服,带着衙人的县太爷。
  “这人是什么来头?咱县太爷都亲自来迎?”
  “好像是京城退下来的大官,修过河道那种,可不得了。”
  百姓不敢上前,于是堵在了巷子口,人群渐渐遮挡了顾璋的视线。
  他便收回视线,低头又咬了一口暄软的肉包。
  这肉包子据说开了几十年,父传子,手艺相当不错。
  包子的外表,远没有顾璋在食谱,或者宣传图上看到的包子好看,外皮微微发黄,但是未经精加工的小麦粉,反而有股独特霸道的面香。
  内里的肉馅裹满了肉汁,甚至还略微浸润了面皮。
  顾璋小手捧着这肉包,只觉得味道真是让人着迷。
  太香了!
  他还没吃完,顾大根就已经丢盔卸甲,低头朝媳妇连连保证道:“我肯定不学!都是乱说的,肯定不大手大脚花钱。”
  秋娘这才勉强安心,松开了手。
  低头看见捧着肉包子,正吃得正美的儿子,秋娘轻轻叹了口气。
  这可要怎么办才好?
  她怎么也想不通,她和大根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怎么小石头花钱这般豪爽?
  若是手里不攒点银钱,念书、娶媳妇、生娃、盖房、灾荒年……这些哪样不要钱?
  秋娘细细给儿子讲这些。
  顾大根趁机偷偷揉了揉腰侧的肉,可真疼!
  秋娘蹲下来问:“小石头听明白了吗?”
  顾璋点头:“明白,可咱们不是还有五贯钱吗?没花完的,娘放心。”
  秋娘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看顾璋一副“没什么”的表情,心中暗暗决定,以后若是要给小石头说亲事,一定要选个能攥得住钱的!
  要不然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啥样呢!
  不过经过顾璋这一提醒,顾大根和秋娘想起来还有足足五贯钱,这下子,好像也没那么心疼了。
  “走,回村!”顾大根欢喜地将儿子抱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永河村的方向走去,只要想到那五贯钱,便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
  顾璋看着背篓里的吃食,也笑了一路,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好了。
  秋娘看着他爷俩,脸上也不自觉带上笑容。
  村长说得对,她家小石头福气在后头。
  走到半路,他们就遇到了别村路过的驴车,一人交了2文钱,上了驴车。
  6文钱的大开销,若是往日,肯定舍不得,但今日显然不同,甚至可以悠哉地坐车回村。
  顾老爷子和王氏,早早就等着。
  看到他们回来,连忙着急地凑上来,顾老爷子率先问道:“怎么样?医馆收吗?”
  王氏则细心些,看到空了一个背篓,问道:“怎么还有一个鼓鼓的,没全卖出去?”
  顾璋道:“都卖出去了。”
  顾老爷子和王氏闻言,脸上顿时挂满高兴的笑容。
  顾璋牵着爷奶的手,带他们往屋里走,坐在长桌前。
  顾大根把背篓往桌上一放。
  顾璋便积极地往外搬东西,先是最上面的肉包、芝麻锅盔、糖这些零嘴。
  王氏看到这些,便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好、好,好。”
  她平日里就爱给孙儿买零嘴,这会儿看到这些吃食,就欢喜不已,觉得这么些好东西,肯定能把孙子喂得白白胖胖的。
  当初儿子不就是这么被喂出来的吗?
  老两口对此都深信不疑。
  顾璋拿这些小东西的时候,顾大根将布、粮食也都搬出来。
  看到满满一桌东西,老两口既高兴又急切:“那些柴胡卖了多少银钱?”
  两双眼睛期盼地看向秋娘,平日里浑浊的眼珠此刻看起来像是在发光。
  秋娘将怀里的五两银子拿出来,放到长桌上。
  “这么多!”
  “那些草根竟然能卖五贯钱?!”
  老两口呼吸都急促起来,看那架势,如果不是确实没了,他们恨不得去把山都薅秃。
  顾璋坐在长条的板凳上,小腿在空中晃了晃。
  这哪里够?
  三十斤细粮,最多吃一个月就没了。
  这些布料,他的只够做一套衣服,夏天穿肯定舒服,但连换洗的都没有,更别说其它的还是棉麻布了。
  秋娘将钱收了起来,大家的目光便集中在布上。
  王氏省了一辈子,看着这么多布,心疼问道:“这些布花了不少钱吧?”
  顾璋道:“爷奶和爹娘的不贵,我的确实花了不少钱。”
  王氏笑道:“你小胳膊小腿的,做一身衣服能用多少布?净胡扯。”
  顾璋踮起脚,把他的那块布拿出来:“奶你看,这是绢,摸着可舒服了。我本来想都买这种的,不过娘不让。”
  准确地说,如果都买绢的话,他手里的钱就不够了,还要找娘拿,秋娘哪里肯?
  顾璋选的这种颜色好、质量也好的棉麻布,一匹才180文,一套衣服用不了一匹布,况且家里只有顾大根身量大,用得稍微多些。
  顾老爷子、两个女人都身量小,总共两匹多几尺就足够了。
  而绢就贵了,顾璋小小一人的价钱,就抵得过三个人的棉麻布了。
  王氏难得没顺着孙子说话:“你娘做得对,那么多活要干,棉麻布最好了。”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也都齐齐点头,表示赞同。
  秋娘道:“柴胡就这一阵能收,不是一年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