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谈话屏退了其他人,风月怡喝着茶没有立即开口,目光却在不断扫视沈杨上下。
她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沈杨放下茶杯直入主题。
“风小姐来王府到底有何用意?”
“你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吗?”风月怡开口道:“我们可以做笔交易。”
沈杨皱眉问:“理由?”
“你难道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回来的?”
“事已至此,再去想以前的事只会徒增烦恼。”沈杨后背往椅背靠紧,他怎么觉得眼前的风月怡对比自己离开京城前,越来越不对劲,像是疯魔了一般。
风月怡听到沈杨的回答表情一变,脸上显现出狰狞,她伸长脖子犹如恶鬼质问沈杨。
“你一定是知道!对不对!”
沈杨从椅子上坐起,风月怡现在的状态太不对劲了。
“王府可不像相府一样可以任由你撒野!来人,送客!”
“不!”风月怡猛地扑上去,那副样子好似要把沈杨吃了,她拽着沈杨的衣襟,瞪大的双眼凸出,活脱脱的一副恶鬼相。
“沈杨!我们之间只能活一个!我要你死!”
沈杨瞳孔紧缩,他能感觉到自己身体无法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风月怡拔出发簪刺向自己。
“王妃!”如弦和下人进来的时候就看见相府千金扑向王妃,随后拔出头上的簪子就要刺向沈杨,如弦没有多想迅速扑上去撞开风月怡。
风月怡整个人被如弦撞开,摔在椅子上,脑袋磕在桌角,很快就流血。
“小姐!”相府的侍女赶紧上前搀扶起风月怡,可是现在的风月怡已经昏迷不醒。
沈杨很快从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回过神,他扶起如弦,冷声对相府的侍女说道:
“相府千金意图伤害本王妃!念在丞相的面子上,本王妃暂不允追究,你带着风小姐滚出相府!”
相府侍女不敢造次,带着自家小姐狼狈的逃离王府。
相府的人离开后,沈杨转而询问起扑上来救自己的如弦,“你还好吗?”
如弦因为冲力猛烈,自己也摔在了地上,胳膊似乎有点脱臼,脸色苍白的摇摇头,但还是在沈杨的命令下下去休息。
送走如弦后,沈杨挥退其他下人,整个人脱力的倒在椅子上,这个时候他才后知后觉的感觉到恐惧。
并且深深的感觉到,剧情不遗余力想让他死,甚至不惜让风月怡亲自动手,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让动弹,如果不是如弦,恐怕沈杨真的要命丧风月怡之手。
只是让沈杨不解的是,为什么短短几个月,风月怡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疯癫充满攻击性?
这几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128章 赴宴(6)
风月怡被送回相府的时候,得知她所为的丞相大发雷霆,带着人前往风月怡的院子,准备将人送去老家不许再踏入京城半步。
风月怡的乳娘连连阻拦,甚至跪下磕头哀声求情。
“相爷,小姐只是一时糊涂,都是那个神棍蛊惑了小姐,现下小姐已经昏迷不醒,还请相爷饶过小姐这一回吧……”
乳娘是相府里的老人,看着相府里的孩子一个个长大,此时丞相的气也有些消退,不忍看乳娘跪在面前求情,但风月怡这次的错可谓是疯狂。
就在这时,丞相夫人赶了过来,看出丞相的犹豫,立即上前劝道:“相爷,既然月怡都已经这样了,彬王妃又没有追究相府的意思,就暂且让月怡好好养伤吧。”
听到夫人的劝说,丞相愈发犹豫,丞相夫人转而对下人说道:
“那个蛊惑人心的道士去了哪里?还不把人找出来带去彬王府认罪!”
院子里的下人听令去找,夫人亲自给递了台阶,丞相也不打算将风月怡送去老家,叹息一声。
丞相夫人眼神微动,眼帘微垂。
“月怡虽然是被道士蛊惑,但妾身也是管教不严,差点……”丞相夫人自责不已,用帕子擦拭眼角溢出的水渍。
丞相忙将人揽在怀里低头,柔声安慰:“怎么会是夫人的错,本官得夫人这样的贤妻,高兴还来不及。”
“相爷不怪妾身就好,只是看着月怡如今这副模样,妾身也心痛不已,又想起妾身那出生只有百日的孩子和寺庙里的怜儿……”说罢,刚止住眼泪的丞相夫人,眼泪说流就流,尤为可怜。
闻言,丞相不知如何安慰,抱着夫人道:“想必怜儿已经吃了教训,如果夫人想怜儿,本官就派人将她接回来?”
丞相夫人擦拭眼角抬头露出点笑颜,“多谢相爷怜惜,相爷事忙,接下来的事就交给妾身吧。”
跪在下首的乳娘闻言刚要抬头说话,却被丞相夫人凌厉的眼神刺了回去。
“夫人开心了就好。”丞相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乳娘,厉声道:“大小姐闯了这等大祸,从今日起不许踏出院门半步!”
说罢,丞相甩袖离开,底下的奴仆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丞相夫人在他走后,收起脸上柔弱的表情看向院子里的下人,下面的人个个把头埋得更深,四肢轻颤。
搜捕道士的下人很快就回来了,但他们两手空空,丞相夫人眉头一皱,冷声问道:
“人呢?”
下人‘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回夫人的话,属下去找的时候,道士已经不见了踪影。”
丞相夫人脸色一沉,“那就给本夫人找,就是把相府翻个底朝天也要把人找出来。”
“是!”
下人不敢多言,听令离开。
丞相夫人又把视线转到乳娘身上,“月怡受了伤,可请了大夫?”
乳娘沉默片刻,答道:“回夫人,已经请了。”
“那便好,好好伺候你家小姐吧。”丞相夫人在院子里环视一周,抬步离开。
自打一年前风月怡从一次重病中醒来,丞相夫人就感觉到她变了,虽然很多事情与她无关,却又让丞相夫人总是不自觉的一次次怀疑到她身上,尤其是面对彬王妃时,风月怡的行为超出丞相夫人的预料。
不过也好,丞相夫人本来打算在年后再把女儿风怜接回来,有了风月怡这档子事,也能提前把女儿接回来,唯一可惜的是,那个刚满百日就死去的女儿。
丞相夫人回头看了一眼,总觉得风月怡所在的院子阴森的很,不禁打了个冷颤,离开的脚步又加快了不少。
转眼就到了傍晚,天色昏黄。
姜神医照例每日给沈杨诊脉,看着沈杨把药喝完,收拾药箱准备回去休息,不料被沈杨喊住。
“您知道今日发生的事吗?”
姜神医手下一顿,点头道:“相府家的千金如此大胆,你为何不小惩大诫?撑起王府的势头。”
“这只是小事,我想问神医的是,如何让发狂的人失去行动力?”
有了这次的教训,沈杨明白了剧情对自己的杀心,不得不加紧防备,否则所有的一切都前功尽弃。
“嗯?”姜神医倒是没想到沈杨问得竟是这个,不过想来也对,吃一堑长一智,防人之心不可无,谁能料到以后还会不会遇到像风月怡一样发疯的人。
“你想要的是麻痹让人失去行动力,还是直接迷香令人直接昏迷?”
沈杨一时愣住,他并不太清楚这些,于是两人在这个话题上深入聊了许多,知道天色昏暗姜神医才离去。
人一走,屋内的烛光闪烁一下,沈杨面前就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来人弓腰半跪在沈杨跟前。
“属下无能,还请王妃责罚。”
来人正是彬王安排在沈杨身边的暗卫,今日他告知了沈杨要去郊外接应,不料今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暗卫深感自责。
“与你无关。”沈杨摇摇头,“你去处理的事怎样了?”
暗卫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奉上,“属下赶过去的时候,只有一个身负重伤的同伴在接应点,属下把同伴安顿好才赶回来,没曾想让王妃身处险境。”
沈杨接过信,看到信封上沾到的一点血渍,不禁皱眉,“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必自责,皖南发生了什么?留下的暗卫竟然只剩下一个回到京城。”
从彬王离开皖南,他就安排好一切,包括留在皖南的眼线和暗卫,一旦有事发生,就会有两队人马往边城和京城送信,让消息送达彬王和沈杨。
可是现在听沈杨身边的暗卫所言,皖南留下的暗卫恐怕已有不少惨遭杀手。
“属下已经仔细问过同伴,三皇子在皖南暗中布军,逐步扫清皖南中其他势力的人马,我们的人早一步得到消息才能及时逃出,否则一个不剩。”暗卫停顿了一下,继续说:
“不过王爷布在皖南的眼线暂时没有被发现,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再将消息传递出来。”
三皇子的行动是在彬王的预料之中,沈杨也被提醒过,所以现在并没有太多惊讶,拆开信封快速过了一眼,然后起身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
火焰凶猛,烫到沈杨指尖,余下正在燃烧的信纸掉在地上,飘散出火光点点。
第129章 局面(1)
“皖南那边暂时可以不动,负伤的暗卫所需的医治费用全部由王府出,你去安顿好。”
燃烧的信纸全部烧尽,化作一摊灰屑停在沈杨脚边,一走动,步子带动的风将灰屑吹远,沈杨重新坐下安排接下来的动作。
“一旦伤好,就将人送进倚风的小队打通离开京城的路,寿宴一结束,立刻启程离开,片刻不容耽误。”
此话一出就表明这个负伤的暗卫可以过明路有身份,不再是一个无名无姓只有代号的暗卫,即使身死也不会有人知晓、在意。
“属下替他多谢王妃赏赐!”
沈杨微微颔首,“我还要派你去调查一件事。”
“请王妃吩咐。”暗卫低头听沈杨接下来的吩咐。
“丞相府风月怡,我需要从赴皖队伍离开京城后,她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是。”
说罢,又是一阵风,沈杨再望去,暗卫已经不见身影。
屋外夜色浓重,接下来直到寿宴开始,沈杨打算待在王府,既顺了太后的意,也让他有时间去迎接寿宴。
三皇子、太子,亦或者皇宫里众人和鞑靼。
与此同时,丞相府遍地寻找的道士,此刻却出现在王府的大门前,看守大门的侍卫拦下他。
“站住,夜深王府不见客,请回吧。”
道士被拦依旧淡然,谦和的询问。
“可否请小兄弟敲一下门,让门后的姑娘见贫道一面?”
侍卫一脸看神棍的表情,和另一个侍卫对视一眼,觉得只是敲一下门的事,于是放下佩剑转身敲了一下门。
门内没有什么动静,侍卫回过头对道士说:
“门后没有你要找的姑娘,请回吧。”
话音刚落,大门发出‘吱呀’一声,众人转头望去,在两个侍卫难以严明的眼神下,被沈杨从村子里带到京城在王府落脚的邱秋从门后走出来。
邱秋是个管理的好手,几乎接过了二管家手上管理的所有产业,并让那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甚至隐隐接过大管家的权,所以在王府内颇有声望。
当她出来后看见门外站着的除了两个侍卫还有一个陌生道士时,一脸疑惑。
“发生了什么事?”
邱秋今夜有些辗转难眠,于是自己提着灯笼在府内巡视,走过大门的时候正好听到敲门声,以为是外面的侍卫有什么事,于是放下灯笼去开门,大门很重邱秋一个弱女子花了些时间才打开。
两个侍卫先是目瞪口呆,回过神后对道士的态度顿时转变,其中一人向邱秋言明了缘由,邱秋听后也很惊讶,恭敬的上前询问道士。
“这位道长,不知您找我有何事?”
面对几人态度的转变道士依旧一脸淡然,他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交到邱秋手上。
“还请姑娘将这封信交到沈家公子手中。”
说完,道士便对三人稍稍点头转身离去,消失在夜晚的街头。
邱秋看着手中的信还有些回不了神,忽地晚风一吹,她打了个冷颤,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带着信赶往沈杨所在的院子。
当她感到时,屋内还亮着灯,邱秋心头一紧,平日这个时辰沈杨都该歇息,今日却还亮着灯,她愈发相信侍卫所说的话,拿着信上前。
“沈公子,邱秋深夜冒昧拜见。”
屋内刚要熄灯歇息的沈杨面露疑惑让人进来,门一开,邱秋带着一身秋日夜晚的寒意进来,沈杨注意到她手上的信,而邱秋则将信奉上。
“沈公子,这封信是一位道长让邱秋送到公子手上。”
沈杨没有贸然接过,而是问清来龙去脉后才带着疑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