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处只是京中的一处别舍,因此书籍虽有,却不多。李承乾随后拿起一本翻了翻:“这书有点意思。”
王八郎言道:“不过是寻常的地域志罢了。”
“都说世家以诗书传世,族中藏书千万。这几本我还没读过呢,可能借我看几日?”
王八郎莫名其妙:“殿下,这些书皆非珍品,亦非孤本,虽说不是常用的四书五经,却也不算特别难寻,宫中必然有。”
不说太子以聪慧渐长,所学渊博,涉猎宽广,未必没看过,即便当真如此,也委实用不着借。
可李承乾好似没听到他的话一般:“就借几日,待我看完便差人送还,可行?”
一双眼睛分外明亮,态度坚决。
王八郎能怎么办,只能扯了扯嘴角:“不过几本书罢了,莫说借,殿下若喜欢,送予殿下便是。”
李承乾将书本一抄,心满意足,笑嘻嘻告辞离去。
唯剩王八郎王九娘一头雾水。
“八哥,太子这是什么意思?”
要说今儿这天气能放风筝有可能,但风筝能飞那么高,断了线还一路掉到他们宅子里就有点过于巧合了。况且如果真的只是巧合,李承乾拿了风筝就该走,而不是这么个发展。
这点王九娘明白,王八郎也明白,但他同样猜不透,目光扫向原本放着书籍现在已经空了的桌案:“总不会是故意来拿几本书吧?”
就算是世上难得的珍品孤本也不值当一国太子干这种事,更何况是些对皇家而言算得上普通的书籍?
王九娘王八郎对视一眼,更加迷糊了。
另一边的李承乾却十分高兴,将书籍随后丢到一边,又风风火火去监督施工了。
半个月后,“房子”落成,李承乾又花费了十来日将所有书籍整箱整箱运进去,按照不同分类摆放列柜,然后挂上门口由李世民亲题的牌匾——《皇家图书馆》,并宣布规则。
图书馆内藏书千万,不论四书五经、还是地域志异、亦或算学医术,应有尽有,且全部对外开放。只需是大唐子民,都可入内查看,也可借阅回家。
于馆中阅读者,需遵守馆中事项,譬如保持安静、不得寻衅滋事、不得涂抹毁坏书籍等;借阅归家需留存押金,若无银钱抵押,可用物品,物品也无,户籍亦可。但一次不得借阅超过三本,每本不得超过三日。同样的也不可涂抹损毁,若不慎损坏,需照价赔偿。
凡借阅书籍,都可自行誊抄留本,到期前将原本归还即可。若要在馆内抄录也行,可以自带笔墨纸砚,亦可在馆内商店购买。
此事一出,全民哗然。最为欣喜的便是读书人。
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书。他们为何会在世家“提醒”之后诸多顾虑,也是因为书。
他们有聪明才智有刻苦勤奋,靠自己的努力已有所学,但他们寻常能接触到的不过是普通书籍,许多典藏珍本,许多深奥学识,他们是接触不到的。这些东西都在高门士族的手里。
诚然高门士族不只有崔卢郑王,但现今唯有此四家声望最高,底蕴最厚。所以他们不得不再三思量,踌躇犹疑。然而现在他们不用了。
对比一下,世家自傲底蕴,利用他们的向学之心来威胁。可皇家呢?皇家放出了所有藏书,不论是寻常书籍,还是深奥孤本,全都刊印,供众所阅。
两厢比较,高下立见。
众人本就偏向皇家的心越发朝皇家倾斜,更有人直接将心里话说出来,刚巧被李承乾听到,摇头道:“不能这么说,高门士族何其多,几家所为不代表诸家所为。世家枝叶繁茂,旁系林立,有纨绔不肖的,也有心系于民的。
“旁人如何,我不清楚,但太原王家的王八郎就很好。这图书馆中还有几本难得书籍是他捐赠,我才能得以刊印呢。”
所有人愣住:“王家?太原王家?”
李承乾肯定:“对。”
“哦,难怪了。此前说崔卢郑王如何,但崔氏郑氏行事确实恶劣,卢家也多有不当之处,可王家却是没传出什么不正之事,偶尔那么两件,也最多是子弟纨绔,没有伤害他人之举。”
由此,人们对太原王家渐渐改观。但这点却并没有让王八郎王九娘感到高兴,反而面色大变,神色惊悚起来。二人好容易逃脱前来交好赔礼的人,匆匆离开,第一时间门便是提笔研磨,传信回家。
********
世家再聚。
哗啦。
“东宫太子好厉害的手笔。图书馆,竟然是图书馆!谁能想到他建的‘房子’竟是图书馆。他居然搜罗了所有藏书以作刊印。”
“据长安来信,皇家图书馆地方不小,书架林立,其中藏书浩如烟海。这么多书不是短期内能刊印出来的。从皇家的《氏族志》出台,从针对我们的话本说书流传开始至今不过三个月,这点时间门远远不够。”
“东宫辖下有崇文馆。崇文馆成立之初便不仅仅是教导馆内学子,还承接整理校队宫中藏书之事。”
众人深吸一口气。也就是说,这件事在崇文馆建立之初,圣人以及太子就在规划了。而崇文馆是何时成立的?贞观初年。至今已有五年。
五年,圣人与太子用了五年的时间门来布局。一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釜底抽薪之计。
“太子公然说出世家与世家,子弟与子弟需分开来看,如此,我们之前准备的东西,许多都用不上了。”
有人轻嗤:“别说那些,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图书馆一出,我们此前的计划还有用得上的吗?”
众人一愣,是啊,不是许多用不上,而是全都用不上了。他们只觉得心口发堵,胸中憋闷,却无法排解。
此局要如何破,暂且商讨无果,四家分别,只能等后续再议。
回到家中,崔氏卢氏郑氏都纷纷将自家各房掌事者唤过来。
“今日与三家会面,王家怎么说?王八郎怎会去给太子捐书。他既捐书,必然是提前知道图书馆之事,既然知道,为何不告知我们?”
崔家家主脸色沉重:“王家家主说,王八郎不曾捐书,这是太子的离间门之计。”
“离间门?”有人轻嗤,“我们四家同气连枝,若非调查清楚,如何会因太子的一句话去怀疑质问。长安发过来的消息,王八郎王九娘去年腊月就到了长安。不但多次与太子同在春风茶坊,彼此厢房邻近,还特意去看了太子的蹴鞠赛。
“后来太子更是上门拜访,这事许多人亲眼瞧见,难道还能有假。况且这也不是我们一家查到的内容。郑家卢家所查消息与我们一致。如果说我们查的有误,难道三家分开查的,会同时有误?王家这是把我们当傻子吗!”
“三叔的意思是,王家早已投诚?”
三叔挑眉回视:“谁知道呢。你们可别忘了,此前舆论之事,我们崔家所受抨击最甚,郑家次之,卢家再次。可他王家,却没多少人骂。”
没多少人骂是因为王家没传出多恶劣的事,战火自然都集中在前者的身上。但都是山东士族,凭什么王家能例外?莫非王家就没不孝子弟,还是说皇家查得到他们三家之事,查不到王家之事?怎么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么原因为何?结合现在的情况,未尝不是王家早已投诚,所以皇家故意放他们一马。
有人深思:“若王家真倒向皇家,不应该只派王八郎与王九娘二人入京。王八郎今岁不过十五,王九娘更是只有十二。”
“那又如何,王家是没派有分量的长者,却派了有分量的管事。陪同他们的管事在王家地位可不低。你们当真相信只是王家所言的为了照顾王八郎王九娘?更何况,你们想想,王八郎游学何必非要带上王九娘?”
众人愣住:“你的意思是……”
“王八郎王九娘都是王家嫡支。太子今岁十一,与王九娘年岁相仿。圣人宫中还有几位公主。你们别忘了,圣人曾透过结亲之意。”
众人眼睛猛然睁大。
两年前,李世民确实透过欲与世家结亲的心思,没有下旨,没有正面询问,只是稍微传了点口风出来,略有试探之意。
彼时他们自恃高门。崔卢郑王乃望姓世家,望姓自需配望姓,李家算什么?所谓的陇西李氏也不过是皇家为了给自己抬轿贴上去的,真要论起来,李唐之李可算不上陇西李氏之李。因而他们自然看不上,不回应便是拒绝。
但现在……
太原王氏祖上也是出过几位驸马并几位皇后的。如今他们在四姓中排最末,会否想依靠此举来升一升排名,甚至压他们崔氏一头,成为魁首呢?
“嫁去王家的女娘,可以书信问问他们,王家究竟是何等情形,怎生想法。”
“问确实要问,但既然王家家主如此回复我等,只怕也问不出什么来。更何况,女生外向。既入了王家门,便是王家妇。王家若真有此意,在事情未成之前,自是要防着些的。若是你们,你们会轻易告知家中王氏妇吗?”
自然不会。
众人心头又是一沉。
崔家家主神色冷了冷:“此事还需与郑家卢家商量。四家一体,不可轻易生隙。”
不可轻易生隙是真,但说出与郑家卢家商量之语,便已是起了疑心。商量什么?自是商量王家之事他们怎么看,王家所言是否属实,王家是否还可信。若当真全然信任,又何需商量呢。
第134章 集贤书院。
长安。
再次见到李承乾; 王八郎与王九娘的神色瞬间门沉下来。两人心里暗自咬牙,若不是从小到大的教养勒令他们稳重自持,不允许他们撒泼骂街,他们这会儿只怕什么脏话都能说出来。
自打当日太子为他们“说话”之后; 他们这座清静院落就热闹起来; 可谓门庭若市。王八郎与王九娘各自收到许多来自各方的邀约帖子。
其他人他们还能找各种借口推拒; 闭门谢客。但太子呢?李承乾数度登门; 他们怎么敢!实在没办法了; 王八郎只能称病告罪。偏偏李承乾是个混不吝; 当时是走了; 转头就把太医署的医官带了过来; 美其名曰关心王八郎的身体。
这一番操作下来; 又是储君亲临,又是太医署医正诊脉; 又是赠送药材。声势浩荡,闹得满城皆知。
王八郎王九娘彻底后悔了,这还不如让李承乾直接进门呢!
兄妹俩相顾无言; 唯余叹息。
谁能想到李承乾这么狗呢。一国太子,居然这么苟!这到底是什么太子!真是见过苟的,没见过这么苟的。
而现在他又来了!他竟然又来了!
你一个太子; 天天这么闲; 没事干的吗!
淦!
李承乾好似看不到王家兄妹便秘一般的脸色,笑嘻嘻询问:“八郎身体好了呀。”
王八郎深吸一口气:“多谢殿下挂心,已然痊愈。”
“不错不错; 年轻人就是好,病不过一日,第二天就精神抖擞了。”
王八郎嘴角抽搐:我要是仍不好; 鬼知道你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没等二人邀请,李承乾自顾自入内,很不客气的坐在主位上,宛如老友一般随意,闲谈了几句,见王家兄妹只嗯嗯哦哦的敷衍也失了兴致,端起水杯扫了二人几眼:“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恨我?”
王家兄妹神色大变:“太子说笑了。”
李承乾缓缓放下水杯:“自从知道王家有嫡支血脉在京,我便猜你们一定用得上。所以最初调查四大世家族中子弟之时,我故意让人抽出了一部分王家的资料。”
直言不讳,还真是有恃无恐。
王八郎目光灼灼看着李承乾:“所以太子的意思是,你承认一切都是你设计,你故意与我们制造偶遇,故意借由风筝上门取书?”
“偶遇不是,那是巧合,但风筝那次并之后数次都是。”
王八郎心头一沉:“太子不怕我说出来吗?”
李承乾挑眉,没有回答,表情却很明白。如今屋内没有外人,到时候双方各执一词,大众会相信谁?
“四大士族世代联姻,关系亲密,太子以后单凭这些手段便能令我们反目吗?”
“联姻只是联姻。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若是自己能居第一,你愿意让姻亲占首位吗?即便这个姻亲与你家关系亲厚。”
王家兄妹顿住。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自然是不愿意的。
“至于反目?”李承乾轻笑,“我为什么要让你们反目。我只需要在你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就行了。”
王家兄妹抬眸,不明所以。
李承乾继续道:“就目前我们之间门发生的种种偶遇以及外人皆知的我对你们的亲近态度。你们觉得其余三家即便表面上仍旧如常,可心里会完全毫无芥蒂吗?他们当真没有疑心过,哪怕一瞬?只需他们心底藏着这么一根刺,就不会在对你们王家一如既往。”
王家兄妹暗自咬牙。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