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太子-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她想了个法子,利用假消息欺骗乙家,借此接近,欲自己救出家人。可惜她能力有限,最终被乙家识破,怒而杀了她的家人。至亲死在眼前,她爆发潜力,趁乙家郎君不备,与其同归于尽。”
  从简介来看,就是一个歌颂婢女即便面临两难选择也依旧忠诚于主家,誓死不叛的故事。
  李承乾非是想把李恪比作婢女,他本来写的是养子,或是流落在外的亲子,却又怕这样的身份与事实太符合,太直白,过于敏感。
  他的目的是点醒李恪,而不是打草惊蛇。只能涂涂改改,删删减减,部分桥段必须具备联系性,无法去除,便只能在身份和框架设置上动手脚。只有身份差距越大,越不相似,才越不会引起宋清与其幕后之人的注意。
  所以他不但把主人翁改成下人,还把性别定成女。
  众人听后唏嘘不已:“这女子虽然身份低微,倒也有骨气。”
  杜荷轻嗤:“她的命当年都是主家救的。主家这些年也没亏待她,她若真背叛主家,那还是人吗?”
  李恪眼睫颤了颤,抬眸看向台上饰演婢女的乐童怔怔出神。
  一个婢女都知不能忘恩负义,他如何能呢?更何况婢女背叛,结果或许只是一家消亡,而他若背叛,后果就大了,家国天下可能都会沉沦。
  耳边众人的议论还在继续。
  “难得有这样的忠仆。可惜忠确实算忠,就是傻了点。对方抓了她家人威胁她,她不会报官吗?”
  “不是说乙家权势不小,与当地官府有牵扯?许是因为这点她不敢报,也怕会因此触怒乙家,反而害了家人。毕竟家人在对方手里,她投鼠忌器。”
  “确实如此,但她还可以告诉主家郎君啊。若她向郎君坦诚呢?”
  “这倒是一个法子,但她或许是不敢赌。毕竟主家善待仆婢是因为主家心善,甚至更多是因为主家娘子心善。可再怎么样,仆婢终归只是仆婢。郎君若知道真相,大概第一想到的是如何利用此事大做文章扳倒敌人,就此一劳永逸,未必会全然顾忌她家人的性命安全。”
  李承乾用木签子一边叉水果吃一边说:“那她一个人深入虎穴去救人就安全了?她一个婢女,不清楚自己能力多大吗?报官她有顾忌,告诉主家郎君也有顾忌,自己单枪匹马上阵就没顾忌了?”
  他一叹:“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她没有办法怎知别人没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求助。
  “所谓主家郎君的首要目的与她不同,或许不会把她家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只是她所想,郎君会否这么做,她没试过怎么知道呢?
  “再有即便郎君不能让她放心如实相告,那么娘子呢?娘子若不行,小郎君小娘子呢?还不行,她在府里十多年,总有几个相知的姐妹吧?
  “府中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她可以全心全意去相信,或者说试着去相信的了吗?自己孤身去救人,成功的几率多少;寻求帮助,即便有风险,但成功的几率又是多少,她有算过吗?
  “主家会救她,会善待婢女,可见主家是有良心之人。话本里也说了许多主家待她的好,她在主家服侍多年,对主家有情,怎知主家对她就没有呢?她应该勇敢点,给自己多点信心,也给主家多一点信心。”
  李承乾目光流转,不经意扫过李恪,慢悠悠道:“府上这么多人,总有一个是她能够求助,并且也愿意尽自己所能给予她帮助的。”
  李恪浑身一震,神色变化莫定。
  该说的都说了,李承乾站起身来:“散了散了。一个话本子而已,我就是闲来无事消遣消遣,当故事看就行,不必太较真。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再不回去,宫门要上锁了。”
  太子都亲自赶人了,谁还敢留,自是一一告辞。
  李恪走在最末,犹豫许久,开口道:“大哥这话本子可借我瞧瞧吗?”
  李承乾瞄了他一眼,无所谓般将话本丢过去:“给你。”
  李恪抱着话本宛如抱着千斤重的石头般回到沉香殿,一页页翻看着。李承乾的话不断在他耳边回响。
  府上这么多人,就没一个她可以相信,或者试着去相信的吗?总有一个是她能够求助,并且也愿意尽自己所能给予她帮助的吧。
  有吗?李恪眸光闪烁不定。不,或许是有的。
  如果说这宫里有谁是他最能去求助,而最能让他抛却所有顾忌去相信的人,唯有李承乾。
  可李承乾会吗?他会相信自己的诚意,会帮他为阿娘筹谋,为那个孩子筹谋吗?
  李恪紧紧攒着话本,将书角揉成皱巴巴一团。
  沉思,犹豫,挣扎……
  良久后,他站起身,将话本收入怀里,大步走出门,一路向前,经过数道宫墙,最终来到东宫,伫立许久,深呼吸鼓足勇气踏进去。
  抬头便发现李承乾正站在廊下望着他,嘴角带着笑意,仿佛早知他要来,又仿佛等了他许久许久。


第141章 
  这一天; 李承乾遣走了所有内侍宫婢,与李恪说了什么,无人得知。于旁人而言; 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兄弟相处; 与以往许多次相处并无不同。
  这一天后,李承乾还是那个李承乾; 李恪还是那个李恪,彼此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唯有李恪明白,这场剖心的会谈对他有多重要;唯有他知道; 这一天他的心情跌宕起伏,经历了多少高山峡谷,最后又峰回路转;唯有他清楚; 这夜他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可哭过之后,他终于睡了这一年来唯一的一个安稳觉,没有惶恐不安,没有忐忑惊惧。
  时光瞬逝; 转眼半月过去。
  二月,草长莺飞; 杨柳醉春。
  朝廷出了两件喜事。其一,圣人指婚襄城公主与太原王氏嫡支王八郎。其二,昭应县明府层层上报,说是在骊山发现一快天降瑞石,上书二十三字:太平天子李世民; 受命于天,造福于民,大唐国祚,盛世永昌。
  前一件喜事波澜不惊; 毕竟这点在世家小郎君小娘子们齐上京之时就有许多人猜到了,并不意外。只是心里难免会嘀咕一二,世家怕是更想要小娘子入主东宫。可惜啊可惜。
  但没有太子妃,驸马也不差。毕竟族中子弟并不是各个都能成才。驸马占据皇家之利,只需品性不差,脑子拎得清,不必有什么才华,照样可以荣华一生。
  后一件喜事则是真正的震惊全国,在朝野掀起巨大浪花。一时间庆贺恭维之声不绝于耳,李世民笑得合不拢嘴,立即下令派人去把“瑞石”从骊山挖出搬上两仪殿。
  李承乾:……
  神忒妈天降瑞石,我倒要看看你是个什么鬼。
  于是李承乾破天荒头一回十分积极地上早朝,可等它看到“瑞石”之时,傻眼了。就一块普普通通的黑色石头,约莫一米高,半米宽。上面确实有二十三个字,与上报奏疏所言一致。但他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就是块寻常石头。至于上面的字,那不是谁都能刻吗?
  但殿中众臣已经欢欣鼓舞指着“瑞石”对李世民一顿夸赞,歌颂其文治武功。言语之激动,用词之华丽,赞誉之高昂,若撰写下来,感觉每个人每一篇都能载入课本,名传后世。
  这情景,李承乾突然悟了。
  他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这群人精会发现不了?必然不能。他们如此定有深意。
  而这深意……
  李承乾抬眸看向龙座上的自家阿耶。
  好你个李世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皇帝!
  待得众人散去,殿内没了外人,李承乾才投去哀怨的目光:“阿耶,这么大的事,你怎么都不提前跟我说一声。你若早同我说,我还能给你出出主意呢。”
  他看着“瑞石”颇为嫌弃:“就这么大点的石头也太掉份了,要搞就搞个大的。擎天巨石,一半栽土里,一半外露,与地形浑然天成那种。
  “要不就换个方式。我跟你说,当年为了揭穿吴峰,我学了不少戏法。我能让石头一点点从土里自己冒出来,你信不信。
  “还有啊,找钦天监算一算什么时候有天降陨石,配合天降陨石的时间与地点使用更符合‘天意’。
  “若近期没有天降陨石,那咱们就造一个。用火药,平地一声雷,炸出一个陨石。这动静不比现在强百倍吗。现在?这么一个灰扑扑的石头,啧,你这手笔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点?”
  李世民:……
  听明白了,这是说“天降瑞石”是他搞出来的,还嫌弃他手笔不够大气。
  淦!
  李世民怒目瞪过去:“我会这么无聊,搞这种把戏?”
  李承乾摊手耸肩,怎么不会呢。
  梦里史书上可说了,“李承乾”谋反被废,李世民欲再立太子,彼时,凉州都督上奏,凉州天降瑞石,上面篆刻字迹,合一百一十字,其中就有“千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等字句。
  再看现在瑞石上写的,虽然没李治什么事了,字数也少了四分之三,可“太平天子李世民”这几个字却是一样的。
  史上的瑞石,李承乾一直觉得要不是李世民授意,旨在给李治造势;要不就是支持李治的人所为,但必然也有李世民的默许,或者李世民乐见其成。
  这次应当也一样。
  李世民差点没被他那眼神给气死:“若是我,我至少也得把你这个太子给加进去。”
  李承乾打了哆嗦。不,还是别了,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种石头上。感觉怪怪的。他不需要这种祥瑞,真的不需要。
  李世民咬牙:“你觉得我就需要!”
  李承乾:……额,似乎也不是很需要。毕竟都有一个天降神鸟了。天降神鸟这等事情再前,来一个瑞石不觉得多此一举吗?而且这个瑞石真的有点掉价。
  但是谁会嫌祥瑞多呢?不过看自家阿耶的神情,好似不太像?
  李承乾歪头:“真不是你?”
  李世民没回答,只脸色又黑了两分。李承乾赶紧举手投降:“好了好了,不是你就不是你嘛。别生气呀,怪吓人的。”
  不过既然不是自家做的,就是别人。至于你说这是真的天降瑞石,天赐箴言。呵呵,他脑子还没坏。
  李承乾感叹一声站起来:“你早知道你早不告诉我,害我今天起个大早来上朝。困死了。我回去歇会儿。”
  李世民:……
  又两天,天马携瑞石箴言下凡的消息传遍长安,街头巷尾,议论不绝。
  “大唐国祚,盛世永昌。这是不是说我们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那当然了。没看上天都这么说了吗。还说圣人是上天选的。这可是天马带来的瑞石,一定不会有错。天马你知道吧。通体雪白,额上长彩色独角,那可是神仙的使者呢。
  “我跟你说,我堂姑的嫂嫂的表叔的儿子就住在骊山那边。他说发现瑞石的时候,天马就在旁边,见有人来了,天马才跑的。后来入山采药与打猎的人中也好几次看见天马,就是没人能追上。”
  “马我知道,可这通体雪白,独角幻彩的倒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切,都说了那是神仙使者,天上来的,你哪能见过。天马是神使化身,只有遇到千古明君与万代盛世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天马是为圣人来的?”
  “要不你以为怎么那么多见过天马的,没一个能追上。天马啊,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唯有圣人才行。”
  “既然如此,它为什么不直接出现在长安城内,或者直接出现在皇宫?”
  先前说话的人被问住了,旁边一小哥轻笑出声:“这我倒是可以为你们解惑。你们可知骊山为何叫骊山?”
  众人摇头。
  “那你们可听说过女娲补天?”
  众人点头:“这倒是听过一些,不甚详细。”
  “女娲补天之事是早有流传的,便是《列子·汤问》与《淮南子·览冥训》中亦有部分记载。此事就发生在骊山,当然那时还没有骊山之说。女娲携天马来到此地,见天塌地陷,灾难频发,心有不忍,欲取五彩石补天救世。
  “但炼制五彩石的时候出了意外,火焰越烧越旺,眼看有吞灭万物之势,天马为护女娲,纵身扑火,被火灼烧,哀鸣倒地,身躯化作山脉,这就是骊山。
  “女娲补天成功,感叹于天马的牺牲没有立时走,而是在骊山建屋舍住了下来,又在此捏土造人,因此那边现今还有女娲村与女娲沟。据说后来女娲是等到天马重新聚魂有了形体之后,才带着它返回天庭的。”
  众人似懂非懂:“也就是说骊山既是补天之地,与天接壤,又是天马前世身躯所化,故而此番下界现世也出现在此?”
  “当然。”
  “啊,如果这么说,那可是女娲娘娘的使者啊。难道别人都追不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