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老王爷在楚国君年幼时曾经摄政过。
楚国君年长后通过一些手段让他体面的退了出来。
可这位老王爷却不甘于大权旁落,一直想要东山再起。
但如果楚太子顺利继位的话,那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因为楚太子不需要他。
可他如果能拥护楚国君的嫡幼子继位的话,那他就能再度站上权力的舞台。
正是因为从楚国的探子那里得知了楚国君和老王爷的心思,父皇才判定,这几年楚国必定会有一场乱事。
而他们晋国要是能抓住机会的话,未必不能超越楚国。
也因此不止父皇,就连他们都很希望楚国君能够废掉现在的太子。
但与此同时,他的心情其实不太美妙。
因为,他从这件事里看出了父皇的心思。
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父皇是绝没有废除太子的心思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太子被废,他们晋国一定会有一场内乱。
以眼下他们四面都是敌人的情况来看,他们实在不能乱起来。
想到这里,恒王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他一直希望能够越过那座高山。
可眼下的他又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与那高山抗衡。
“父王。”就在恒王想事情的时候,就听前面传来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
那个小女孩正是一听说恒王回府,就跑到积英院门口来等他的小苹果。
在昏黄的夕阳的照射下,积英院显得极富烟火气息。
“你怎么出来了?”恒王收回思绪,上前两步抱起小苹果问道。
小苹果的笑容十分的甜蜜。
“因为我等不及想看到父王了呀。”她喜滋滋的道。
恒王的眼睛里顿时布满了星星。
他抱着自己的掌上明珠,迈步进入了积英院。
王元元正在拉着阿圆让他洗手。
阿圆故意逗母亲,就是不肯过去洗手。
母子两人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
小狗吉祥在两人腿下绕来绕去。
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恒王嘴角微弯。
“这是什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恒王看着那看似是馒头的东西问道。
“这是煎馒头片,刚刚用锅煎出来的。王爷要不要尝一尝?”王元元问恒王。
恒王试探性的夹起一片尝了一口。
意料之外的酥脆。
最重要的是吃完这个馒头片之后,他觉得胃里很舒服。
恒王只觉得全身舒泰,刚刚的郁气顿时消失不见了。
你要慢慢的等。
恒王一面吃煎馒头片,一面在心里告诉自己。
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的。
只有有恒心的人才能看到希望。
如果让王元元知道恒王此刻内心的真实想法,她一定会觉得很惊讶。
没想到这个时候的恒王竟然也需要心灵鸡汤给他自己打气。
但她没有读心术,再加上恒王掩饰的很好。
所以她也没有看出来恒王的心情有些沉重。
一家人吃完饭后,恒王照例一一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王元元则想到了信王妃的那个堂弟。
她要不要问一下他呢?
等到孩子们都被奶嬷嬷们带着去睡觉了,王元元一面帮恒王通头,一面跟他说了信王妃堂弟的事情。
“这时间过的可真快,一眨眼四妹妹也要成婚了。”恒王闻言就恍然道。
恒王哭笑不得的看了她一眼后才道:“我知道这个人。”
王元元见他果真知道,就来了兴趣。
恒王故作醋意的问她:“怎么对别人那么感兴趣吗?”
王元元知道他在跟她耍花枪,就顺势躺到了他的怀里,和他缠绵了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两人才气喘吁吁的分开。
恒王这才继续道:“他虽然出身不错,可却是个能吃苦的。平日里训练也很是卖力。并且他与同僚的关系也处的不错。他身边的那些人也挺信服他的。”
王元元就把吴七爷父亲早逝的事情告诉了恒王。
恒王点头道:“这就是了,他要挑起他们那一房的生计,自然不能娇气。”
“那王爷觉得这个人是不是良配呢?”王元元不确定的问道。
其实单听恒王对他的评价,王元元就对这个吴七爷的印象不错。
能吃苦虽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是个负责任的人。
可不能吃苦的人大概率也承担不起什么责任。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他既然能跟同僚处的来,那就证明他不是个阴沉的人。
这样的人相处起来不费劲。
恒王好笑的看了她一眼道:“我又不是媒婆,怎么能看的那么准。你要是相见他的话,我可以把他叫到府里来让你看一看。”
“还是先不要吧,他毕竟是信王妃的亲戚。我让人去打探她们家的消息了,等到那人回来,我再跟祖母商量商量,要是祖母也觉得他不错,我们再见见他。”王元元对恒王道。
恒王觉得如果王老夫人能同意,自然更为稳妥,便点头应下了。
而王元元又等了一日,才等到吴府那边的消息。
第139章
吴七爷的父亲在家中排行第三; 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其长兄吴大老爷就是信王妃的父亲,也是吴家现在的家主。
次兄是其父亲的妾室所出,在家中一向比较透明。
吴七爷的父亲是其母亲吴老夫人的嫡幼子; 自幼极为受宠。
他去世之后,吴老夫人还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 她就把吴七爷的妹妹抱到了自己身边亲自抚育。
吴七爷和其幼弟吴十一也被吴大老爷带在身边教导。
虽然其父早逝; 但吴家上下,至少吴老夫人和吴大老爷没有因此薄待这兄妹几人。
再来说吴家各房之间的关系。
吴大老爷是嫡长子又是家主; 他在吴家自然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而他的夫人吴大夫人作为吴家的主母,因为行事公道; 在吴家也很受尊重。
吴二老爷和吴二夫人因为是庶房; 所以在吴家不受重视。
王元元派去打听消息的人; 也打探不到吴二老爷夫妇太多的消息。
只说吴二老爷生性懦弱,吴二夫人的性子要利害一些。
不过吴二夫人也只敢对着别人泼辣,她是不敢和吴老夫人顶嘴的。
再来就是吴三老爷这一房了。
吴三老爷是个性格温吞的人,他在世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了。
吴三夫人和他一样也是个只爱琴棋书画、不善针凿之事的性子。
吴三老爷在世时; 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关系极好。
吴三老爷过世后,吴三夫人险些也去掉大半条命。
她这些年一直缠绵病榻。
这也是吴老夫人要把孙女接到身边亲自教养的原因。
总不能让吴三夫人一个身体不好的人来教养孩子吧。
王元元看完之后; 拿着这些记有吴家情况的纸张去了王家。
她先是跟自家祖母说吴家这门婚事是由信王妃提起的,又说了恒王对吴七爷的评价。
随后王老夫人就安静的翻起了这些纸张。
王元元坐在下首,一面喝茶一面想事情。
如果仅看吴家的内部情况的话,他们家其实不算是一个顶顶理想的人家。
他们家的三房不像大房和二房那样有成年男丁支撑。
吴三夫人也是个柔弱的性子。
她妹妹要是嫁过去的话; 那就得当起三房的家了。
可吴二夫人是个性子泼辣的,吴大夫人虽然处事公道; 但她又不是她妹妹的婆婆。
她妹妹和这些人打交道难免会吃亏。
也因此; 她虽然觉得吴七爷这个人很不错; 但对还是有些不满意这桩婚事。
“你是怎么想的呢?”王老夫人看完这些资料后,抬头问王元元。
王元元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老夫人。
王老夫人闻言就沉默了下来,她似乎有一些话想说,但因为王元元刚刚说了这些话,她有些不是太好说。
王元元见状就道:“祖母若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尽管跟我说。”她觉得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心有顾忌什么都不说要好。
王老夫人这才道:“你说的很是。但你忽略了吴家还有一个吴老夫人以及信王妃。”
吴老夫人和信王妃吗?
王元元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王老夫人就道:“吴老夫人才是吴家真正的当家人。你且看她说把孙女抱到身边养就抱到身边养,再看吴大老爷把吴七和吴十一带到身边教导,而吴大夫人什么话都没说,就知道吴老夫人在夫家说话是很算数的。”
王元元闻言表示不解:“祖母是怎么知道吴大老爷把吴七他们带到身边教导是吴老夫人的意思?”
王老夫人微微一笑道:“男人对后宅的事情其实并不上心。除非有人提醒,否则吴大老爷是不会想到要把侄子们带在身边教导的。而这个会提醒甚至要求吴大老爷照顾侄子的人会是谁呢?吴大夫人虽然处事公道,但未必这么好心。”
这话倒是。
“吴老夫人知道心疼孙子,将来林儿要是嫁进去了,她必定也会爱屋及乌的心疼孙媳妇。这是其一。再有就是,林儿和吴七的婚事是信王妃牵头提出的。而她是吴大夫人的女儿。林儿若是真的嫁进了吴家,信王妃就算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也会护着林儿的。吴大夫人又怎么会拆自己女儿的台呢。更何况这个女儿还是做王妃的。”王老夫人对王元元道。
“可这样还是有些复杂了,就没有家里更简单的人家了吗?”倒也不是王元元挑剔,只是人若是有更好的选择,就不会选择次选。
王元元不想这么草率的定下妹妹的婚事。
“你这段时间不在家里,我也没和你多说。所以你不知道那些向你妹妹提亲的都是些什么人家。”王老夫人就跟王元元说了说那些提亲的人家的情况。
“我们到底是云国旧臣出身,那些人虽然看在你和你父亲的面子上想要和我们家结亲,却不愿意让自家有出息的子弟来和我们联姻。如吴七爷这样人品才华家世都很好的男儿,其实很少。信王妃可能跟你关系好,才会提到自己的堂弟。”王老夫人劝道。
王元元这才知道自家妹妹在晋国的婚事竟然有这么多的波折。
主要是她和云清如的婚事都太顺了,所以她才没有想到晋国的世家们很难接受云国旧臣的女孩。
”我是不想把你妹妹嫁到云国旧臣家的。她是女子,不比男儿可以在外挣前程。若是嫁到了晋国世家,至少她的孩子不用再被晋国世家们排斥。”王老夫人的最后一句话,让王元元彻底的动摇了。
“这件事情要现在跟父亲说吗?”王元元问道。
“当然,不过你父亲现在每天都要忙到宵禁才回来。等他晚上回来后,我会跟他说的。“王老夫人道。
“那如果父亲也同意了的话,我就去找信王妃。”王元元觉得父亲身在朝堂,应该比他更了解吴家,并且他要是知道了吴七爷这个人之后,一定会派人去查他的底细的。
如果能过得了父亲这一关,那这门婚事就可以结。
回到恒王府后,王元元就开始安心等起了王家那边的消息。
第140章
王子怀不是不忧心自家女儿的婚事的; 只是他到底是个男子,也没法和后宅的女子交际。
如今听到自家老母亲提到了吴家,他第二天就派人去打听吴家男丁的情况了。
当然; 吴七爷的底细是重中之重。
打听回来的结果,让王子怀很满意。
吴家在晋朝虽然只能算是一个二流世家; 可吴大老爷行事十分的稳当; 在朝堂上也颇受赞誉。
吴七爷这一代的男丁中,能够撑的起家业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吴大老爷的长子; 另一个吴二老爷的次子,再来就是吴七爷了。
这三人虽然分属不同的房头; 但彼此之间关系都不错; 也各有各的优点。
王子怀认为这样的世家最忌讳的就是兄弟不和。或是家中子弟不成器。
如吴家这样做家主的神思清明; 下一代能够担起家中的重任,倒比那些听着光鲜,但内里糟糕的人家要强。
约莫过了三天之后,王家那里派人来跟王元元说; 王子怀也同意了这门亲事。
王元元这回是彻底的放心了。
她让人给信王妃带了一封信,问信王妃什么时候有空,她想去拜访一下她。
信王妃的回信来的很快; 她说自己随时都有空,问王元元什么时候过来。
两人约定了第二日见面。
王元元虽然和信王妃关系不错,可她很少单独来信王府。
一般都是信王妃带着孩子们过去恒王府找她。
信王妃带着女儿站在二门处等着王元元和大郡主。
看到王元元没有带小苹果,信王妃不由得问道:“怎么没带小苹果过来?”
王元元一面随着她一道往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