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晋皇后娇宠日常-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摆出了一副悉听尊便的姿态。
  张姑娘见她肯听劝,也不对她藏私。张姑娘跟陈姑娘细细的解释了起来,为什么她觉得陈姑娘现在不能跟恒王妃提要出嫁的事情。
  “我的婚事是王爷在金城的时候定下来的,所以旁人就算想要指摘王妃也没法说些什么。但现在王爷在前线打仗,王妃却在国都把你的婚事给定下来了。那些人也不知道真相如何,只会说王妃善妒。王妃若是真的答应帮你定婚,其实是她的好意。但这么一来,反倒成了她的不是了。”张姑娘跟陈姑娘解释。
  陈姑娘也不是不明白事理的人,张姑娘说的话又很合情合理。
  她忙道:“正是这样的理。我倒也不是急着嫁人,只是想让王妃明白我的心意,婚不婚事的都等王爷回来了再说也是。”
  张姑娘见陈姑娘如此的上道,自是十分的满意。
  她更愿意替陈姑娘传话了。
  今儿个天色已经晚了,张姑娘也不想为着这个事情特意打扰王妃。
  到了第二日的时候,她在请安时把陈姑娘的事情告诉了王元元。
  王元元当初为张姑娘订婚,其实也是想借此吊一下别的姑娘。
  她自然不愿意恒王府里有除她之外的女人,所以如果有人主动提出要离开的话,她是一定会帮她离开恒王府的。
  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过来跟张姑娘说想要离开王府嫁人的人竟然是陈姑娘。
  她一直以为那人会是海姑娘来着。毕竟海姑娘看起来更愿意在家里相夫教子。
  而陈姑娘平日里打扮的更加的花枝招展。
  看来果然不能以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她的性格。
  王元元沉吟道:“这件事情我还要问一问王爷的意见,王爷如果同意了的话,你再去回她。”
  张姑娘见自家王妃连这么小的事情都要问过恒王的意见再说,眼中闪过了一丝诧异。
  但她又很欣赏自家王妃在盛宠之下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一点。
  一些人一旦得宠就开始飘了,但这样的人压根就不知道,她飘起来的那一刻,就是她滑落的开始。
  恒王虽然身在战场,但王元元和他还是能正常通信的。
  因为齐国并不是恒王的主战场。
  恒王带兵过去齐国不过是为了救援罢了,真正带着士兵们和楚国硬抗的是齐国人。
  也因为这样,恒王这次打仗并不像以往那样紧张。
  他的侧重点其实在练兵,练的就是他这支骑兵。
  这支骑兵从组建到现在也有几年了,可士兵们都没有上过一次真正的战场,打过一场真正的仗。
  这是一次很好的检验骑兵实力的机会。
  所以恒王的这支骑兵这几个月一直在适应战场。
  恒王没有那么忙,自然也有时间和王元元写信。
  他收到王元元的信后,不禁哑然失笑。
  他觉得他的王妃实在是太可爱了,竟然为了这么点小事特意写信过来问他。
  她就是现在把陈姑娘发嫁了,他难道还能为了个无足轻重的人去发落吗?
  恒王十分干脆的告诉王元元,此事他已经知道了,
  他让王元元不要有什么顾忌,直接为陈姑娘找一门婚事就行了。
  他到最后甚至说,要是可以的话,把那个什么海姑娘秋姑娘也一并发嫁了算了。
  王元元收到恒王的回信后,险些没笑出来。
  张姑娘和陈姑娘都是自己主动过来找她的,她自然愿意为她们寻一门可心的婚事。
  但海姑娘和秋姑娘那边没有过来寻她,她怎么能无缘无故的把她们给发嫁了呢?
  再说了海姑娘是皇后送过来的宫女,秋姑娘是贵妃的娘家族女。
  这两个人哪一个也不是她能够随便处置的。
  不像是陈姑娘和张姑娘,她们两个一个身后无依,至少明面上没有。另一个虽然跟德妃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但一来德妃也知道张姑娘是自己主动求去的,二来张家投靠德妃这件事情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因为结党营私是晋国君最为忌讳的事情。
  前些年的时候还好,这两年晋国君越发的厌恶这件事情了。
  太子和纯王他们前些年还能和朝臣们一起喝个小酒之类的,这两年他们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和朝臣们走的过近了。
  所以就算她把张姑娘发嫁了,德妃也不能拿着这件事情去晋国君面前吹枕边风。
  她只能吃下了这个闷亏。
  王元元虽然心知肚明不能擅自把海姑娘和秋姑娘发嫁了,但她也没写信过去反驳恒王的话。
  恒王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过是因为他心里有他,为了她,他可以不顾忌皇后和贵妃她们的想法。
  他对她的心意难得,她要是在信上写个什么一二三四的理由就太扫兴了。
  因此,王元元只跟恒王说了她会让人帮陈姑娘找一门合适的婚事,就没有再说别的了。
  恒王收到这封信后并没有立刻回王元元,因为他现在开始忙起来了。
  前面说恒王打算在战场上训练骑兵。
  原来的楚太子,现在的楚国君好像也是这么想的。
  这次打仗,真正出力的人虽然是楚国的步兵,但是真正得到锻炼的其实是楚国的骑兵。
  楚国君知道晋国的这支骑兵练的很好,所以一开始他特意让楚国的骑兵避开了晋国的骑兵。
  但如此锻炼了一段时间后,楚国君似乎是觉得火候到了,就开始下令让楚国的骑兵攻击晋国的骑兵。
  骑兵对骑兵和骑兵对步兵,自然是很不一样的。
  骑兵对步兵的时候,恒王这仗打的十分的轻松。
  因为一个骑兵基本上可以以一敌十,甚至敌百了。
  但对上楚国的骑兵就不一样了。
  楚国的国力还是很强的,他们也很重视骑兵的训练。
  所以一开始,恒王这仗打的有些艰难。
  但他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和将领。
  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作战方式。
  这场骑兵之间的对决,不仅对恒王来说有些艰难,对楚国人来说也有些艰难。
  恒王虽然没有经验,楚国的将领也没有经验。
  打仗嘛,士兵们之间的方阵排列也很重要。
  步兵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方阵,但骑兵并没有。
  他们之前训练的时候都是在纸上谈兵,在沙盘上演练方阵。
  但到了实际打仗的时候,情况可要复杂多了。
  敌人可不会如他们想象中那样按照他们沙盘演练的方式去回击。
  并且实际打仗时地形,天气什么的也会影响到作战的结果。
  晋国君收到前线的密报后,又开始彻夜难眠了。
  其实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一个士气。
  如果他们的骑兵在第一次与楚国的交锋中失败了的话,之后他们的大部分骑兵看到楚国的骑兵,甚至说不用先看到,只要听到楚国骑兵的名字就会感到害怕。
  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果一开始就害怕了的话,那么这仗还要怎么打?
  也因此晋国君很重视这次的战役,但他并没有像战争刚开始那样让前线的消息毫无顾忌的传到了国都。
  到了这个时候,他反而开始封锁前线的消息。
  因为一开始的战争比较轻松,所以国都的朝臣和百姓们知道一些消息倒也无妨。
  但现在情势紧张了起来,要是朝臣们和百姓们知道前线消息后胡思乱想心乱了起来,就不行了。
  他现在必须要把整个晋国的局势给稳定住,这样在前线打仗的士兵们才会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晋国君封锁了消息,所以王元元才不知道前方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
  她还在跟张姑娘商量陈姑娘的婚事。
  王元元是觉得不必等恒王回来,如果找到合适的人选就直接把陈姑娘给发嫁了。
  但张姑娘却觉得王元元不能因为陈姑娘的事情让自己背上一个善妒的名声,陈姑娘的婚事可以等恒王回来之后再办,这样也名正言顺一些。
  但这些话她也不好这么直白的跟王元元说。
  她便去找陈姑娘,劝她道:“王妃娘娘是个心慈的人,她愿意为你考虑,想要早点把你的婚事给办了,也是好心,但若是在王爷没回来之前就把你的婚事给办了,到底于王妃的名声有碍。王妃既为了你考虑,你也要为了王妃考虑也是。所以……”
  话说到这里,陈姑娘已经明白了张姑娘的意思。
  前面说了陈姑娘并不是一个不明白事理的人,她只是碍于出身对世家之家的这些弯弯绕绕没有那么了解罢了。
  但是张姑娘这么跟她一解释,她立马就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她的婚事虽然重要,但恒王妃对她的好感更加重要。
  如果因为这桩婚事让恒王妃的名声受损了的话,就算恒王妃大度不和她计较,她身边的人也会对她起了芥蒂。
  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并不期望自己能够像张姑娘那样在恒王妃面前得脸。
  但她希望自己能和恒王妃身边的人打好关系,这样一来,她日后有个什么事情,也能多条门路。
  陈姑娘笑着对张姑娘道:“王妃娘娘如此心慈的人可不能被别人误会。劳烦你跟王妃说一声,就说我想着前面战事吃紧,不欲在这个时候成婚,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办婚事也不迟。”


第217章 
  这户人家是百梨夫家的旧识; 他家是做绸缎生意的,虽然不是大富之家,但也算是吃喝不愁。
  这家主人年过半百才有了一个独子; 对这唯一的儿子自然百般宠溺。
  这家的老爷子看他这儿子长大以后,读书也不成; 练武也不成; 便想着带着他做生意。
  结果他做生意也不成,不是算账算错了; 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客人聊天。
  并且他为人也不精明,店里的小伙计说什么; 他就信什么; 从也不怀疑别人是不是在骗他。
  他老子和老娘都很担心他们要是去了之后; 他家的族人或者店里的管事会谋夺他家的财产。
  所以他们就想给儿子找一个精明的儿媳妇。
  但他的婚事也不顺利。
  有的人家虽然家世不错,但家里的女孩也不是很聪明,且那家的老人也并不心疼女儿,只一味的向着儿子。
  这对老夫妻未免担心; 等他们去了之后,儿子的岳父家见这一对夫妻都不是很精明之后,起了哄骗他家财产的心思。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有的人家呢; 虽然姑娘很精明,但过于精明了也让这一对老夫妇觉得担心,他们担心这样精明的姑娘会嫌弃他家儿子,等他们老夫妻走后; 儿子的日子会很难过。
  如此挑了几年,老父亲都没有挑到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个时候; 百梨从张姑娘那里知道了自家王妃要为陈姑娘寻一门婚事的事情。
  她虽然现在已经出府嫁人了; 可若是论起对王元元的忠心; 她绝对是可以排到前几的。
  既听到了这样的事情,百梨就自觉自己应该为王元元分忧解难。
  她也有她的道理。
  陈姑娘的身份其实有些尴尬,她的婚事其实不太好找,至少不像张姑娘那么好找。
  而她现在生活在市井之家,身边接触的人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
  如果陈姑娘没有什么太高的期望的话,她倒是可以为她说一门亲事,不说什么大富吧,倒也可以称的上衣食无忧。
  百梨虽然起了这样的心思,但她并没有立刻去找张姑娘说这件事情,而是先问自家婆婆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百梨的婆婆知道百梨是想为王府的人说亲后,立马来了兴趣。
  但凡是女人就没有不八卦的,百梨的婆婆也不例外。
  她自幼就出身在市井间,如果不是因缘巧合的和百梨结了亲事,她是怎么也没法和王府的人有什么交集的。
  并且她对百梨十分的满意,觉得宁要大家妾,不要小家婢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她大儿媳妇也算是不错的了,但和百梨比起来,还是有些小心眼。
  如果她们当初不是娶了百梨进门,而是娶了和她大儿媳差不多人家的姑娘,那么她家现在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安宁。
  百梨已经如此容忍她那个大儿媳了,她那个大儿媳尚且要三五不时的闹上一番。
  那要是娶一个和她大儿媳一样不让人的人,她家只怕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也是因为百梨表现的很优秀,所以百梨的婆婆刘娘子对王府的宫人印象都很好,觉得她们无论怎样都很懂规矩。
  虽然百梨也跟她说了,这位陈姑娘之前在教坊司待过一段时间,但刘娘子也不觉得有什么。
  她们这些小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要姑娘人好,什么都好说。
  再说了,宫里的教坊司能是外面那些地方比得了的吗?
  刘娘子告诉百梨没有关系,不用担心之后,就开始为陈姑娘寻摸起了合适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