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卖的完吗?其实就是运来挤兑你们的,抢你们的客人,抢你们的地盘。等河间的百姓信任了新来的粮商,他们又有当地官府的庇护,还有谁会买你们的粮食?”
    “这这这。。。。。。难道朝廷就不管吗?”众人大惊。
    新掌柜拿新奇的眼神看他,“为什么要管?那位爷可是代表朝廷过来的,他来的目的是啥?平粮价!那他平了吗?平了!他只不过是给河间换了几个粮商而已,这是多大的事?一个皇子王爷,还罩不住了?”
    众商人脸色惨白,原来,原来都是他们误会了。
    因为人家王爷是来当过江龙的,原来人家是打算占着地盘不走了。
    可他是王爷,有着天然的身份优势,他们即便知道了对方的阴谋,也无可奈何。
    四爷既没有动用非法的手段,也没有以势压人,只不过借着平粮价的东风,换一波商人而已,这是多大的事。
    其中一人抓住新掌柜,“老哥,你可得帮帮我们啊。”
    新掌柜乐呵呵的笑,“我咋帮你们啊,那是我主子。这要不是知道,即便告诉你们了,你们也无可奈何,我还真不敢赚这钱。认命吧,谁让你们没站好队,王爷刚来的时候,是特意宴请了你们的,就是给你们一个加入联盟的机会。可你们呢,自视甚高,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天意啊。”
    说完,他就拿着那些银票,施施然离开了,留下一众商人忧心忡忡。
    钱商人也没想到事情居然是这样发展的,他急的团团转,不知道要如何做。
    其他人也催促他,“钱老爷,你可得救救我们啊。”
    “就是,我们当初是跟着你干的,你可不能抛弃我们,对了,你不是有靠山吗?让那个靠山出面,和王爷说说,我们认输还不行吗?”
    “别搞笑了,人雍郡王是冲着钱来的,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会鸟你?再说了,所谓的靠山,能比得上一个皇子王爷?除非是太子来了。”
    众人吵成一团,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钱商人一脸狠意,“既然他们想打价格战,和我们抢地盘,那我们就和他们杠到底,只要我们的价格更低,就能留住百姓。他们总不能强逼百姓不能买我们的吧?”
    “可是。。。。。。他们运了很多粮食过来,打价格战也不会输吧?”有人舍不得其中的利润,委婉道。
    “哪里比得过我们,运费不要钱?打通路上的关节不要钱?所以他们的价格一定比我们贵,只要我们苟住,就能逼得他们无路可走!”这就是本地人的优势,不仅是地头熟,也少了很多额外的支出。
    其他商人面面相觑,不想答应,可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
    百姓们惊喜的发现,新粮铺的价格又开始降了,而不等他们购买,其他粮铺也跟着降。
    那边一降,这边也跟着降。
    一文,两文,三文,足足降低了十文。
    百姓们奔走相告,但没一个人买粮食,都等着越降越低。
    新粮铺索性来了个狠的,直接又降低了十文,并且,新掌柜亲自出来,站在高台上解说,“这是最后一次降价,我们不会再降了,以后无论别家怎么样,我们都按照这个价格卖!”
    百姓们不相信,认为还可以再等等。
    然而在郊外的各个农村,以及流民组织里的小头目们,已经接到了消息,让他们准备好钱去买粮。
    其中好些人,要是府城那些百姓看见了,都会觉得眼熟。
    因为那就是刚开始,大批大批来新粮铺买粮食的人。
    四爷负责坐镇大局,而十三爷则是被他派去了办事。
    办什么事呢?雇佣一些村民和流民来演戏。
    让他们带着人嫁妆来买粮,把粮食买走后,又交还给粮队,第二天继续运到粮铺,而他们换掉一些青壮年,接着买,周而复始。
    给府城的百姓和那些粮商们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有源源不断的粮,并且很多很多地方都买了大批的粮,再积压出去,今年的粮食就卖不出去了,给商人们造成恐慌,也给百姓们打一针强心剂。
    而农村和流民当中,最不缺的就是青壮年了,每天都可以轮换。
    至于运到官府仓库中的粮食,也没有想象中的多,不是那二十万定金,六十万全款买不到足够的粮。
    而是四爷不可能自己出这笔钱,这是为朝廷做事,得公私分明,如果是他自己出,势必会引来朝堂的攻讦,和康熙的猜疑。
    毕竟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六十万两,那他手里得有多少?
    所以钱是不可能给的,四爷玩的这一手,叫空手套白狼。
    先用二十万定金,和江南京城两地的粮商达成协议,让他们愿意把粮食运到两府。
    然后在这边,用计谋迫使本地的粮商降价卖粮,毕竟这两地的粮食是不缺的,之所以价格这么高,都是因为当地的粮商奇货可居,抬高物价。
    只要他们主动降价了,百姓们就能买到便宜的粮食。
    而真正缺粮又缺钱的,是那些流民,他们一路逃荒到这里,真正还有余粮的,是真的不多,没钱,他们就连回乡都做不到。
    而京城和江南两地的粮食,都是为他们准备的。
    之前,钱商人他们花高价买粮,新掌柜没阻止,为的什么?
    只因为那时候的粮价太高了,卖给百姓们是害人,但卖给粮商们就不一样了,也让他们吃吃高价粮的苦。
    那些粮食合起伙来,买走了四爷这边四分之一的库存,而付出的价格,完全抵得上所有粮食卖出去的利润,以及路上的消耗。
    也就是说,即便这些粮食免费送给那些流民,商人们也没亏。
    当然,四爷没打算这么干,而是等着本地百姓以及还算富裕的流民们买够了平价粮,就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卖给剩下的人。
    至于他们没钱买粮?没关系,四爷和商人们谈好了,以工偿还。
    什么叫以工偿还呢,这些流民是要回山东呢,并且是大批大批的回,而商人们,可以让他们帮忙运送货物。
    古代运货一个难点,就是人不够,牲畜不够,行路艰难。再加上路上也可能有危险,不确定性增加。
    商人行商,往往需要组成商队,雇镖局护送,成本成倍的增加。
    现在四爷想了一个法子,反正这些流民们都要反向,而且是由官府组织,一批批人一起行动。
    那让他们运送一点货物过去,也是顺便的事,商人们只需要派出一两个管事,带着几个伙计跟着走就可以了。
    山东那边洪水过后百废俱兴,需要各种物资,不仅是粮食,还有布匹,陶罐等各种生存物资。
    这些东西,专门过去一趟,赚不了几个钱,还费事。
    但如果有免费的人力,他们只需要出几个看管的人,后续售卖,这些流民也能帮得上忙,他们毕竟是本地的,吆喝一声,需要的就知道他们有货了。
    所有于商人而言,这又是一桩惠而不费的买卖,付出的也只不过是那些卖剩下的粮食而已。
    而这一套流程,最关键的是当地官府和山东本地官府的配合,有了他们组织监管,商人们可以放心用流民,而流民们也会老老实实的运送,回去的路上顺便赚粮食。
    四爷让十三在这里监管后续事项,自己亲自跑了一趟山东,把需要交接的事宜,和当地官府说清楚了。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井然有序。
    而这一切,都在卫其轩的计划内,这如何不让四爷这个当阿玛的骄傲!
 第261章 第两百六十一章清穿文世界21
    这次差事办的相当漂亮; 不费一兵一卒,也没花费任何银子,就把河间顺天两府的粮价平下来了; 顺便还解决了山东流民回乡的问题。
    在上給康熙的折子里; 四爷细细描述了经过,并其中的银钱倒腾都说了一遍,江南和京城两地的商人得到了什么好处; 本地随意抬高粮价的粮商又得到了什么惩罚。他自己在里面提前预付了多少银子,回来了多少; 一五一十的都交代了一遍。
    其实这话不说; 康熙也不会说什么; 原本不给钱不给粮; 让人去办事,就是为难人的,但雍郡王不但办好了,还办的格外漂亮,解决了朝廷两件大事。
    但四爷说了,并且还特别指出了,他预先垫付了二十万两,可回来的确实二十五万两; 哪里来的?
    不是他贪了那些商人的银子,而是本地粮商们行贿。送给他派去的管事的,管事实诚; 都给了他。
    他的意思是,自己也实诚,也都告诉了皇阿玛,你看这钱要怎么处理; 他不是行贿的人。
    里里外外的,既显示了他的本事,又显出了他不贪财,还对皇上不设防。
    皇上看到这折子,哪里有不高兴的,当然认为这个四儿子实诚。
    一高兴,就给了十三阿哥一个差事,没错了,是十三,因为四爷在折子上处处写十三的好,什么行事妥当,办事牢靠,人心正却眼睛活泛,哪哪都好,是再好没有的能办事的人了。
    而且四爷还帮着诉苦,说十三阿哥这么努力,那都是为了两个妹妹,给妹妹们多一点依靠,以后嫁到蒙古,让那边忌惮不敢欺辱了公主去。同时呢,也给两个妹妹多准备一些嫁妆银子。
    但十三没钱,刚出宫呢,府里都是十三福晋用嫁妆撑着。
    说来说去,四爷就是想说,十三阿哥是个有能力的,又愿意积极表现,但他可不是为了自己,为了争权夺利,都是为了妹妹们的。
    可以说,四爷真是为十三考虑周到了,既想皇上提拔重用十三,又不想兄弟们忌惮他,毕竟这个年轻的弟弟,还要照顾两个更小的妹妹,你要是嫉妒了,那就是小心眼。
    康熙看完了折子,就传给了其他儿子,同时心里忍不住感叹老四厚道。
    而老大和老八呢,看到这个也不能说啥,只附和,四弟/四哥这次的事办的好,十三弟确实可以好好重用云云。
    于是康熙就下旨,让四爷处理好后续,就回京去,帮着京里的三阿哥主管京城。
    而十三呢,让他去木兰围场迎驾。
    所谓的迎驾,是人要回来了,叫儿子们去迎一迎,但今年康熙的心情不咋地,他现在又想躲着不处理太子的事,于是就一直待在木兰围场的行宫里,而十三去了,说是迎,也是为了显示皇上的宠爱。
    毕竟这孩子一办完事,就被叫到父亲跟前,是想儿子了,也是重视。
    十三阿哥当然高兴,快马加鞭也要赶过去,临走之前,四爷塞给他十万两银票。
    十三一惊,“四哥,我不能要。”
    “不是贴补你的,是想叫你办点事,木兰围场那边,今年肯定有不少好皮子,我没机会去了,你给寻摸寻摸,给你侄子做几身毛皮衣服,我估摸着今年过年,皇上必是要叫弘盼进宫的。”
    不仅是弘盼,弘昀的身体也一般,但他是小的,有弘盼在,显不出他来,可弘盼就不一样了,在皇上那里过了明路了。
    这次的事,虽然他一句都没提弘盼的功劳,但皇上那边肯定知道,不仅是皇上,估计就连宫里的太子,和木兰围场的大阿哥也是知道的。
    不然之前见面,老大老二也不会隐隐叫自己照顾好孩子。
    这是知道弘盼这孩子智多近妖,就是身体太差,他们不想叫皇家这么聪慧的孩子夭折了。
    所以说,有时候他也是挺感慨的,在公心上,老大老二谁都不比谁差。
    可之前斗得那么邪乎,真是迫于无奈,是局势推着他们走,他们不得不走。
    “四爷,侄子们的皮子,我肯定会放在心上,再说了,还有十四呢。”十三这话说的真心,十四虽然老爱和四爷对着干,但对侄子们是真心不差。当初弘辉没的时候,他还偷偷躲着哭了一场。
    要说十四和弘辉能有多少感情?一个养在宫里,一个养在宫外,也就年节上能见见,可十四对这个没见过几次的侄儿,却也是真心为他伤心过一回的。
    再说了,康熙带着那些皇子去围场一趟,回来肯定会赏赐的,好皮子绝对不少,四爷另外给钱,是真的没必要。
    他四爷就是想补贴他来着。
    其实刚出宫开府的时候,四爷就已经让人给他和十四一人送了十万两。
    十四那边有德妃娘娘的补贴,日子过的不差,有没有四哥这十万两都不打紧,有了就宽松些,没有也能过日子。
    可他不一样,这十万两,是解了燃眉之急了,现在四哥又给,他真是不好意思。
    见他坚定要拒绝,四爷只好道,“给两个妹妹添妆的,你拿着,给她们置办一些产业比较划算。”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