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佟国维来畅春园求情,然而康熙没有见他。无奈,他只好打点一番,让隆科多被流放了。

    所谓流放,是必须自己走的,哪怕他爹是佟国维,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坐车,再加上原本就没好的伤势,所以一路上隆科多非常惨。

    这也就算了,因为衙役知道他干了什么,只是不自觉往他

    幸灾乐祸夹杂着同情,更多的是看兔儿爷一般的眼神,如果不是他之前是武将,有些个腿脚功夫,早就被人拖进小树林了。

    隆科多很痛苦,身体上的尚可以忍受,无法忍的是心理上的打击,他几乎要疯了。

    而真正疯了的,是他和四儿的儿女,玉柱知道自己不是完整的男人后,直接就疯了,嘴里咒骂四儿和隆科多,如果不是他们害人,还不清理干净,也不会有自己的今天,所以他一边骂,一边诅咒隆科多。

    佟国维夫妻听了,原本对他还有一点怜惜,彻底变成了冷漠,把他关在一个偏院里不管不问。

    而四儿的女儿,脸上倒是没事,身上却有烧伤,太医来看过,说是好不了,一定会留下疤痕。

    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认为都是岳兴阿的错,是他毁了自己的一生,拿着刀子,乘人不备,捅进了岳兴阿的肚子。

    岳兴阿受了伤,不重,但佟国维很生气,佟家的名声已经够差了,又发生妹杀兄的事,还有人愿意和他们联姻吗?

    即便是康熙的母家,名声这么差,人家也不愿意娶他们家的姑娘,或者把女儿嫁进来。

    佟国维一狠心,直接把玉柱兄妹关到了一起,不再放出来。

    而赫舍里氏,在听完隆科多和四儿的下场后,激动得‘吼吼’直叫,随后也死了。

    因为这些事,佟家再也抖不起来,开始渐渐落寞,等到佟国维和赫舍里福晋相继去世后,剩下的人也没再居高位。

    佟半朝,从此成为了传说。

    因为隆科多的下场,朝臣们陡然意识到,一朝天子一朝臣,太上皇哪怕还在,但大清就是换了主人,他们也换了一个主子。

    而且这位和先帝不一样,他的性子可冷硬多了。

    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不看僧面看佛面吧?这才刚上位,就处置了隆科多,关键是康熙还没说什么。

    有人猜测,是不是雍正更亲近亲生额娘,以前的德妃,现在的太后?

    于是他们一个个带着重礼,跑去巴结乌雅家。

    太后的阿玛威武,是个聪明人,让福晋去了一趟畅春园,求见太后。

    太后只给了一句话,“你们是想要权,还是要地位?”

    福晋不明所以,跑回来原样复述给了乌雅威武。

    威武心头一震,在书房坐了一整晚,第二天一早,就给雍正上折子乞求告老。

    威武是包衣护军参领,从三品,官好似不大,却是皇帝的家臣,手里有实权。

    再加上乌雅家是包衣,在内务府的势力错综复杂,以往德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娘家,才能在后宫护住三个孩子。

    可这也让雍正知道了,这些包衣奴才的本事,心里暗暗生起了提防。

    德妃对自己的亲儿子,怎么可能不了解,所以她心里明白,娘家不可能什么都要,什么都握在手里。

    对于她的提醒,威武明白,痛定思痛,下定了决心,官不做了,乌雅家也彻底和包衣家族划清界限。

    雍正很满意,下旨把乌雅家抬入镶黄旗,并封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有人觉得,乌雅家这是要代替佟家,权倾朝野了,然而事情出乎预料。

    乌雅家的男子虽然都被雍正安排了官位,但也只不过是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已,而作为太后亲阿玛的威武,虽然被封爵,但告老在家。

    之后送到乌雅家的礼物,统统被退了回去,邀请也被婉拒了。

    渐渐地,乌雅家开始沉浸下去,乌雅族人甚至被调往外地为官,虽然官位升了,调任的地方也不错,但确实是远离政治中心。

    内务府的人有了不好的预感,但谁也没想到,不过一个月时间,雍正就直接带着他们开刀了。

    之前康熙已经清洗了宫里一半的势力,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实的,这才过了多久,雍正又再来了一次,而且这次,是把所有的包衣奴才囊括在内,凡是作奸犯科的,贪污受贿的,一个也没拉下。

    包衣家族被抄了一半,所得的钱财全部归入雍正的私库,然后转到了诚亲王手里。

    有那情节严重的,全部下了大狱,都等不到秋后问斩,直接推上了法场,没办法,人数太多,牢里都放不下。

    一时间,血流成河,法场日日有人被斩首。

    这波行动,叫本就不安的朝臣们,一个个被吓成了鹌鹑,心肝脾肺肾都感觉害怕了。

    因为清扫得太干净,宫里又少了一半的人,就连畅春园那边,好似都空旷了不少,而所得的钱财,比去年税收的三倍还多。

    雍正看到这些钱,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光是这些奴才,就能攒下这么多,那朝臣呢?

    他们贪起来岂不是更加便利?

    显然,他是抄家抄上瘾了,可真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

    包衣家族他想抄就抄,那是这些人是皇家的奴才,可因为抄得太多,叫皇室处处受限,因为很多皇家人身边的奴才都受到了牵连,导致他们差点无奴才可用。

    就连康熙和理亲王那边都觉得不顺手,更何况是别人呢。

    所以康熙下了死命令,到此为止!

    雍正意犹未尽,但也不得不承认,皇家不能没有包衣奴才,之前杀得太多了,剩下的只能放过,只不过打入底层而已。

    见到雍正终于停下来了,大臣们松了口气,纷纷给太上皇上折子,歌功颂德。

    要不是有太上皇在,他们就遭殃了。

    康熙看着这些折子,笑着对卫其轩道,“他们可是吓怕了。”

    卫其轩直接拿笔,把那些上折子的大臣记下来。

    “你干什么?”康熙好奇,询问道。

    “给十二叔送去,他们这么怕被清查,应该是心里有鬼吧?”卫其轩笑眯眯的道。

    康熙沉默不已,有鬼又怎么样,难道能这么大张旗鼓地办了他们?

    包衣家族抄就抄了,顶多是皇家少了奴才伺候,但这些大臣不行,要是没了他们,朝廷岂不是乱了套?“水至清则无鱼,弘盼,你要记住这个道理。”

    卫其轩微微一笑,“暂时不会动他们的,可既然已经吓破了他们的胆,那十二叔收欠款,想必他们不敢再犟着了。”

    至于以后嘛,总能找到适合的人,代替他们。

    康熙赞许地看他,“不错,这确实是个方法。”

    没多久,十二就收到了这份名单,按照名单上的一一去讨债,果然很顺利,他们确实不敢拖着不给,哪怕变卖一些产业,也要把钱换上。

    雍正可不像康熙那么讲究名声,抄家皇帝的名号已经叫出来了,他们哪里还敢反抗?

    有了开头,一些原本只是随大流借钱的朝臣们,也陆陆续续还了。

    这些人大部分是汉臣,因为不好叫自己成为异类,所以也象征着借了一些,都不多,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几万两。

    真正的大头,其实还是宗室王爷,以及满人官员。

    直亲王早在离京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钱,交给福晋,让她看着还。

    直亲王福晋虽然身体不好,但这种消息也一直留意着,听到了风声,就让府里的管家拿着银票去了内务府。

    随后就是理亲王,他从没缺过钱,借的也不多,只有五万两。

    上面大哥和二哥都还了,其他人肯定也要跟着啊,但他们不像大哥二哥那么宽裕,也没借多少,还起来比较容易。

    这些个阿哥爷,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虽然不至于用光,但拿出这么多银子,也确实捉襟见肘。

    就比如诚亲王,他喜好风雅,不仅时常花大价钱买各种珍稀古玩字画,府里还养了好些幕僚。

    这些人不是来给他出谋划策的,而是陪着他吟诗作对的。

    再加上后院的女人,府里的孩子,诚亲王一向是手松的,钱借到没多久,就陆陆续续花出去了。

    他也知道这些钱借了是要还的,可耐不住手松,就是存不下来。

    不说别的,后院那些个女人,今天你想要一根簪子,明天她想要一对镯子,对着自己撒娇卖乖的美人们,他哪里忍心拒绝?

    所以等到现在要换钱了,才发现,自己好像是真的穷。

    诚亲王一共借了二十四万两,没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年陆陆续续地,他居然借了二十四万两之多。

    诚亲王回到府里,满脸愁容,把自己的私库打开,发现里面只有两万里,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大喊道,“何辉,何辉,给爷滚进来。”

    何辉一直站在外面,闻言立刻推门进去,“爷,怎么了?”

    “怎么了?你看看爷的钱匣子,怎么就只剩这么点了?”诚亲王怒气翻腾。

    何辉擦擦冷汗,心里嘀咕,这也能怪自己?是爷你一直穷大方啊!

    但这话他不敢说,只好道,“这……府里过日子,本就艰难些。”

    艰难个屁,他以前是个皇子,现在是亲王,就这样了还艰难,那别人都不要过日子了。

    诚亲王气得不行,“你去找管家来,看账上还有多少钱?”

    管家听到匆匆赶来,带上了所有的银票,“爷,就这么些了。”

    诚亲王迫不及待地翻翻那些银票,随即睁大眼,“怎么才五万两?上个月不还有十万两吗?”

    这才多久,一半就没了,这是花钱啊,还是吃钱啊?

    管家低下头,小声地报账,“上月初十,爷你看中了一副玉石棋盘,花了五千两,随后开了一场宴会,花了一千两。接着富察格格向您哭诉,说家里生计艰难,供不起孩子读书,您觉得读书是大事,就给拿了三千两。侧福晋知道后,提走了一万两,说是诚亲王大了,日常出门需要银钱傍身。随后,福晋又提走了两万两。再加上皇上登基,睿亲王加封,成婚,您都送了重礼。”

    “这些不是走后院的账吗?”因为这些人情往来,都是福晋在管,所以也就归入了后院。

    “是的,”管家抬头看了主子爷一眼,一言难尽道,“但王爷您觉得福晋准备的东西,不适合睿亲王,又亲自淘换了好物。”

    诚亲王想起来了,他当时觉得自己这个侄子风光霁月了,还给自己弄了一个好差事,一激动,就花了一万两,弄了一套白玉雕刻的屏风送给他。

    那玉不像和田玉那么值钱,但那么大块的,绝对千载难逢,所以价格就高了点,再加上上面的双面绣,是苏州那边的绣娘,花了整整三年才绣好的苏州十景,价值也不菲。

    诚亲王摸摸鼻子,他好像真的当冤大头了。

    可是……那可是弘盼侄子,一般二般的东西,哪里配得上他?

    不说别人,大哥二哥送的就不比他差,所以他也不算花得最多的。

    “账上就只剩下这么多了?”诚亲王艰难的问道。

    “是!”管家低头。

    “去问问福晋,后院的账上还有多少银子,都取出来。”诚亲王深呼吸,第一次觉得当皇子好难,当兄弟上位的王爷更难。

    三福晋早就听到了风声,拿出一个匣子,直接来了前院,递给诚亲王,“这里是十万两。后院的账上只有两万里,是上月我提走了,那个不能动,不然府上吃什么,喝什么?这十万两是我的嫁妆银子,你拿去用吧。”

    诚亲王的脸上臊得慌,之前他听到福晋提了两万两,以为她这是和侧福晋格格们较劲呢,心里还说,败家娘们,不把钱当钱,太小鸡肚肠了。

    结果现在就打脸了,福晋提走是为了后院的开销,并不是揽到自己怀里,和别的女人都不一样。

    诚亲王当然知道,格格和侧福晋,只是找借口要钱而已,最后都放进了自己的腰包。

    之前诚亲王觉得没什么,因为这些钱,最后也都是给了她们生的子女,那也是自己的子女,府里以后肯定是福晋和嫡子的,那些庶子要被分出去,也得不到多少家产,都是他的孩子,所以女人们找借口捞钱,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太过分,就没放在心上。

    结果现在居然还要用到福晋的嫁妆,就叫他这个自诩清高的文人,脸皮烫得慌。

    可现在是真的缺钱,大哥二哥都还了,不能打他这里不还,所以也只能厚着脸皮接下来。

    福晋离开后,诚亲王吩咐何辉,“你去后院,让她们给爷挪点银子,等以后爷加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