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为人生赢家的对照组[快穿]-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的。”宫女微笑,同时明白了她想要干什么。

    这才培训的时候,福晋就已经和她们说过了,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有体弱的夫人,想要存钱给自己的孩子。

    这相当于帮她们保存留给子女的嫁妆。

    这位夫人就是这样,“我,我身体不好,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但我有一女儿,我想要指定她,就存十年,十年后她也就及笄了,长大了不会再被人骗,无论嫁没嫁人,都有一份银钱保障。”

    “没问题,夫人,我们来签契约吧,您只要悄悄地把契书给您的女儿,十年后我们会来通知您的,如果您不在,我们会通知贵千金。”宫女笑着道。

    柔弱妇人热泪盈眶,激动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女儿的名字。

    和她相似的妇人还有很多,有的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子女。

    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儿子是纨绔,要是这么花下去,不等她死,家产就耗光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钱存在这里,看她儿子还怎么花。

    并且还规定了,一年可以取一次利息,这就保证了等家里的钱财花完之后,儿子不至于饿死,真真是大好事。

    京城的富贵人很多,可在三十几组人工作的情况下,事情进展顺利。

    已经存好,或者进去后不打算存的,出去后就被迎去了不同的地方。

    这次是根据她们的身份划分,毕竟如果你让一个王爷福晋和商人妇待在一起,谁也不自在,于是干脆各玩各的。

    相同身份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找到合适的聊天,才可以悄悄打听对方的打算。

    有些自己没想到的,听了其他人的话,说不定就恍然大悟了,然后转回去继续存钱了。

    这样的人还不少,毕竟那种把女人存嫁妆给子女的业务,是隐形的,没有明说,有人想到了,当然就有人想不到。

    于是经过一番聊天,真有人又回去了。

    圆明园几乎热闹了一整天,等到傍晚终于把所有人送走。

    洛霜这一天啥也没干,就陪着宗室福晋们说话,并且她还拉来了九福晋当助力,可依然累得够呛。

    把人送走后,她就摊在炕上,好在只这么一回,之后银行就要在京城正式开起来了。

    而她完全可以当甩手掌柜,因为九福晋上手了,并且她还拉了八福晋,十福晋,十二福晋帮忙。

    有着四人在,不需要洛霜多操心什么。

    莲香在旁边报账,“一组总数是三十四万两,二组是四十三万两,三组是十八万两……”

    最后的总结果,有六千万之多。

    洛霜都吓了一跳,去年的税收有没有这么多?估计没有。

    怪不得说古代的财富都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瞧瞧,这仅仅是京城贵妇人们手里的嫁妆银子,再加上一部分家里的现银,就是这个数。

    还没算他们的其他资产呢,什么田地店铺,古董字画,珍稀古玩之类的。

    啧,自己这是薅对了羊毛啊!

    这仅仅是京城的,大清这么大,哪个地方没有几个富贵大族,尤其是江南,有钱人更多。

    然而这事可一不可二,可在京城不可在别的地方。

    因为在京城,睿亲王的身份,众人是认可的,至于其他地方,不是说就不把睿亲王放在眼里,而是不那么信任。

    算了,反正现在这些钱已经够用了,除了还国库的钱,以及自己未来的计划,还剩下很多。

    其他地方的银钱,等九阿哥回来,把经济盘活,他们看到有利可图了,自然会把银子拿出来。

    卫其轩回来的时候带了话,皇上在畅春园,让两人明日一早就去面圣。

    这也正常,今天这出闹得这么大,雍正不可能不关心,能等到明天,而不是今晚就把他们叫过去,也是因为他女子的身份,避嫌来着。

    洛霜伸了一个懒腰,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去了畅春园,康熙的精神好,早就醒了,和雍正聊了不少朝政的事。

    自从退休后,康熙明面上就没再关心过朝政,有大臣来找,统统被挡了回去。

    但这不代表他就能完全放下,雍正每半月都会过来一趟,询问一些事的处理意见。

    康熙往往会让他先说,觉得对就点头,发现不对就提点几句,多的就不说了。

    而他说得最多的,是理亲王。

    目前理亲王的职责,就是给雍正把关,找出问题,然后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些方法中,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有多少是康熙的意见,谁也不知道,两父子关在房间里聊了什么,谁能听到呢。

    雍正对着这些问题和方法,也是有选择地听,即便看出来某些意见也许是皇阿玛的,但他也没有因为是皇阿玛的意见就盲从。

    或者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因为是皇阿玛的意见,就心生反感,认为康熙是退位了还想插手朝政。

    父子三人就这么心照不宣的,共同把控大清的走向,雍正为主,康熙和理亲王为辅。

    洛霜跟着卫其轩进来,先给三位大佬行礼,然后奉上账本。

    康熙只翻到最后一页看了一眼,然后就递给了下首的雍正,他也只看了一眼,给了另一边的理亲王。

    三人心里都是震惊的,这只是女人的嫁妆,就有这么多,那些人家里肯定更多吧?

    毕竟无论如何,一个大家族的公中财产,这么也不可能比女人的嫁妆少。

    雍正都忍不住手痒了,想要立刻下令把那些不听话的抄家,这得弄到多少钱啊!

    康熙看了四儿子一眼,“掉到钱眼里了?”以前没这毛病啊,不还大方地让他把私库都带走?

    雍正摸了摸鼻子,他也是没办法,无论是老大那里,还是老八那里,都是烧钱的大户,再加上每年都有各种灾害,对西北用兵,他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十分花。

    现在看到这么多没利用上的闲钱,能不心动嘛!

    “你们说,我发国债行不行?”自从卫其轩给他们科普了一些金融概念后,雍正一直在心里琢磨这个。

    现在看到手下人那么有钱,而他一个皇帝穷哈哈的,他就想到了国债。

    让那些人都来买,自己就有大笔的银子使用了。

    理亲王没忍住,翻了一个白眼,“我都担心弘盼夫妻弄了这么多钱,未来可能赔得底掉。”

    想想啊,光是这六千万两,给出去的利息就有一百二十万。

    要是全部借出去,那当然没事,出借的利息是存钱的利息一倍以上,弘盼夫妻还能赚,还是大赚特赚。

    现在的关键是,国库的欠款也只剩下五百多万了,京城那些爷们,也只会借这些钱,那剩下的呢?

    他询问卫其轩,“你们夫妻有什么打算?如果就这么留着,那就是等着赔钱了,要是按你说的,弄出去钱生钱,不说一定会赚,就是花多少留多少,也是个问题。”

    毕竟有很多人只签了一年,有的可能遇到意外情况,要提前取出,哪怕不要利息,还倒赔钱的,但救命的时候,你也不能不让人取啊。

    所以一定量的现银还是得留下的。

    好处就是这里面大部分是女子的嫁妆,基本她们不靠这个吃饭,还比较稳定。

    卫其轩自然想到了这个,昨晚已经做好了计划。

    这六千多万分成十二份,一份给京城的官员们借,让他们去还国库的钱,一份留下作为保底,这就去了一千万。

    两份抽到出来,交给大阿哥,一份是用在筹备水师上,将士需要吃饭,需要俸禄。一份用在造船和军械上。

    之前九阿哥造船的时候,发现了几个暗搓搓的船厂,这些船厂都被征用了,里面的匠人也成了水师附属的军匠,专门造船的。

    可造船除了人,还需要大量的材料,所以钱少不了。

    接着两份一份给老七,用来推广新式的改良物种,和促进粮食改良。而这一份,有一半都用到老八身上。

    虽然两人好像是两份差事,但农具和改良物种,可以一起推广,所以结合到一起没问题。

    一份得用来修路,尤其是从海口到京城的路,虽然有大运河,从海上直接转到内河,可以直达天津,但要发展先修路,这个是绝对错不了的。

    目前水泥已经制作出来了,被卫其轩想办法,承包给了各地的商人,条件是只能在自己的家乡售卖,并且他们还负责免费休憩一段。

    但光靠他们,是完全不够的,也仅仅能修一些繁华的地段,虽然卫其轩制定了标准,每个商人修的都差不多,连路线都规划好了,但这么一截一截的,属实太慢了。

    所以在看到这么大笔的钱后,卫其轩就把修路提上了日程。

    这里就已经六份了,而这六份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即便是借给大臣们的,也别想着他们两三年内就还清。

    而其他的项目,那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路修起来不可能收费的,因为按照现在大清的情况,一旦收费,百姓们就不会走。

    小农经济还没有打破,大家可以自给自足,为什么要出门?

    即便逼不得已,那他们也可以拐更多的弯路,而不去走修好的路。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宁愿多走点,也不想浪费一分钱。

    而农具改良和农作物那边,可能有收入,但这钱还得源源不断的投进去,是拿不回来的。

    所以要想最后不出现大的漏洞,导致卫其轩和洛霜自己拿钱出来填坑,就需要有大的利润来源。

    九阿哥那边钱已经够了,再多就饱和了,也没什么意义。

    所以卫其轩盯上的别的生意,一是羊毛纺织。

    蒙古那边,直亲王已经看上了,但目前没时间去打,海上更要紧些,而且就算以后打下来,也只能是大清的附属国,而不能独立存在。

    直亲王在的时候,这点毫无疑问,直亲王不再了,他的长子弘昱极为,也能保证两者的关系,毕竟弘昱还是在康熙的教养长大,自认为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可到了第三代呢?弘昱去了蒙古,不能叫人家把孩子送到京城来,那岂不是成了质子?那性质就变了,不再是一家人,而是合作和敌对并存了。

    可不送吧,人家在草原长大,从小接触的想法就不同,你能保障他还把自己看□□新觉罗家一家人?

    蒙古也太要紧了,现在经常有战争,都是和蒙古草原那边,但现在是外人,打就完事了。

    等弘昱的子孙掌权,那就变成了同宗同源,要是还打的话,心痛不心痛?

    那现在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现在就要叫蒙古和大清成为互相依存的存在,蒙古脱离不了大清,永远是大清的附属。

    而最好的方法,无非是三种,经济,政治,和教育。

    文化统一,思想统一,那想分开也分开不了,心理上就认同是一国的人,只不过自己这块地方,被封为了大清的皇子而已,自己还是大清人。

    这个只能等以后,有钱了,发展了,教育办起来了,才能徐徐图之。

    而政治上,势必得等理亲王掌控那里。

    现在能做的,就是经济一体,让蒙古的经济离不开大清,而大清也需要蒙古,那就是完美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马匹和羊毛了。

    马匹不需要,按照卫其轩的计划,热武器已经开始研究了,更先进的交通武器也开始了,未来马就是马,是一种动作,而不是战争机器,所以不需要大规模购买。

    那羊毛就是最好的东西,正好洛霜这边要开织坊,以羊毛织品位切入点,既不会冲击,目前的小农经济市场,也能快速打开局面,还不会惹来忌惮。

    最重要的是,洛霜想促进女子出门,参加工作,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所以一份钱必须运用到这里,羊毛和纺织上。

    之后,洛霜想要建立宣传渠道,报纸,说书,戏曲等文化表演,得有他们的人,不,是必须被他们掌控。

    洛霜要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接受女子出门养家,是光荣,是牺牲,是值得赞扬的美德。

    一遍不够,就两遍,两遍不够就三遍,等听了十遍二十遍,再顽固的人也会改变想法。

    人是会融于社会的,并自觉的跟着大众的思想走,当每个人都这么说,你要还是原来的,就会被排斥,被当成异类。

    现在的宗族思想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把集体的意识,当成自己的意识。

    而集体的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比个体的意识更容易改变。

    真正完全顽固,只遵守自己想法的人,那是少数,是极少极少数。

    所以洛霜要宣传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