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密事-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还是免不了受到了波及,幸好并没什么大事”

    锦衣卫再嚣张,也没有敢在皇城附近跑马的,这里住着的可都是达观显要,高门望族,还有皇亲国戚,踩死的蚂蚁都可能是有些来头的。

    怎么这回竟然有锦衣卫做这样鲁莽的事

    卫老太太皱了皱眉,却不想在这个时候过问那么多,只是点了点头,吩咐林海让车夫继续赶路。

    等到了家,卫老太太才找来了林海问他:“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会不会是有关方皇后和四皇子的事,所以才会让锦衣卫在大街上跑马

    林海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隐约听说是有关晋王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却不清楚了”

    晋王

    卫老太太想起来,晋王的儿子楚景盟被锦衣卫查出来谋害四皇子,隆庆帝如今还并未做出决断,没有说是不是要他的性命。

    这也是之前楚景行设计好的计划,就是为了让晋王闹腾起来,把水给搅浑,好让临江王府趁机得利。

    临江王也是知道的。

    她看了卫安一眼,问她:“是不是晋王反了”

    卫安略微沉吟片刻便摇了摇头:“晋王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是个不被逼到极点就不会反抗的人,现在圣上并没有说如何处置楚景盟,他怎么会先反呢算算路程,他现在也还在半途中,绝没有到封地,傻了才会选择现在反。”

    她顿了顿才道:“更大的可能,是来上请罪折子的。”

    这才符合晋王素日的行事作风,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的。

    卫老太太若有所思。

四十二·阴差

    卫老太太于是叹了口气:“这样看来,那之前楚景行的设计就白费功夫了。

    不仅如此,恐怕他还会迁怒到沈琛他们身上,若不是沈琛多管闲事,这件事就不会被临江王知道,也不会被临江王截下来,只把楚景盟报了上去。

    死两个儿子跟死一个儿子的效果当然是截然不同的。

    卫安笑了笑,没有答话。

    其实她跟沈琛的想法大抵相同,那就是没有必要去利用一个原本就派不上太大用场的人,晋王实在是一个没有大志向的藩王。

    在秦王身上动手脚都比在他身上动手脚要效果好的多。

    既然楚景行这么决定了,自然就该承担这么做的后果。

    不过反正他如今什么都不做反而比什么都想做要好的多,至少他会明白,不是每件事都在他的算计之内的。

    没有人能把每件事都算计到位,比如说方皇后就没料到经营了这么久,自己自认为已经算计准了隆庆帝对明家人的心软和愧疚之后设下的这个局,竟然会功亏一篑。

    隆庆帝在离开凤仪宫之后便去了内阁议事,等定了福建抗倭的事之后,便让兵部加紧设计刘必平新呈上来的兵器谱,而后便收到了林三少的回报。

    林三少呈上来的情报里头,清清楚楚的说明了太庙起火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天象有异,上天示警。

    而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那个叫嚷的最厉害的钦天监的官员,也正是方皇后的远房族亲。

    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之前卫老太太的异状,事情真相到底是如何,已经不言而喻了。

    隆庆帝没有耽误太久,第二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了一批又叫嚷着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的人。

    并且当场打了闹腾的最厉害的钦天监官员的脸,面无表情的把一份弹劾这个官员尸位素餐,毫无真才实学的弹劾奏疏扔在了他面前冷笑:“朕听闻卿家曾经为梅翰林家算娶亲的黄道吉日,可是黄道吉日这天梅家却横生灾祸,朕又听闻卿家曾为国子监祭酒陈祭酒看新宅风水,说是后院该挖池塘以聚敛财气,可是祭酒家里却从此一蹶不振卿家如此本事,你所谓的算出的四皇子乃是大皇子的转世一事,要朕如何相信”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就是明晃晃的在打那个官员的脸

    满朝文武一时噤若寒蝉。

    而那个钦天监的官员更是已经瑟瑟发抖两股颤颤,险些连站也站不稳了。

    隆庆帝这么不给他脸面,只差指着他的鼻子在天下人面前指责他是个浪得虚名的神棍,他从今以后的前程只怕就毁了

    可更严重的还远远不止这一点,隆庆帝冷笑完了,又道:“还有件事,这奏章里头清楚的写了,卿家为了你儿子费尽苦心,甚至还买官”

    他声音仍旧平版无波:“你欺世盗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满肚子坏水,惯会借死人生事,把朕至于何地把大皇子至于何地”

    那个钦天监官员终于彻底站不稳了,身子一软便倒在了地上。

    安公公急忙令大殿里的锦衣卫把人拖下去。

    隆庆帝便又慢条斯理的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追封已故的大皇子为太子,下令让礼部拟定谥号。还下令死后要跟明皇后合葬。

    跟明皇后合葬,那现如今的方皇后呢

    众人虽都不敢说,可是心里都明白,这回的事恐怕是方皇后做的过火,所以惹隆庆帝厌恶了。

    隆庆帝才会在民间和朝堂都把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一事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先是处置了那些叫嚷的最厉害的官员,又打了提出这个说法的钦天监官员的脸,而后又故意追封大皇子。

    心里有成算的,便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把自己跟方皇后划了一条界限。

    隆庆帝尤嫌不足,下了朝还不等方皇后闹腾,以四皇子病弱为由,把四皇子接到太极殿亲自照顾。

    这是开朝以来第二个把皇子带在身边教导的皇帝。

    从前本朝太祖也是因为爱屋及乌,因此在皇后去世后把皇后所出幼子接在身边亲自教养,事必躬亲。

    可是太祖这样做,是因为皇后已经去世。

    可现在四皇子的生母方皇后还活的好好的,隆庆帝这么做,无疑是故意做给朝臣看,也是给方皇后的惩罚。

    方皇后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连四皇子的踪影都看不见了。

    安公公软硬不吃,坚定的在羽林卫的护送下把四皇子给接去了太极殿,连面也不肯让方皇后再见一面。

    方皇后求见隆庆帝,隆庆帝也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只是说让她好好休息,她最近精神不济,需要好好静养。

    静养

    傻子也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静养,而是让她禁足的意思

    一天之内从天堂掉进地狱。方皇后简直懵了,可是最雪上加霜的是,她还不知道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怎么好端端的,隆庆帝竟会气怒到如此地步一点儿脸面都不肯给她,把事情做的这样绝

    直到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她才终于恍然大悟,知道隆庆帝究竟是为什么生气他是知道了,知道了太庙起火的原因也知道了她这样做的目的。

    所以他故意追封大皇子为太子,还让礼部大张旗鼓的拟定谥号来打她的脸。

    她有一瞬间觉得心灰无比,紧紧攥着衣裳,连骨节都开始泛白也毫无知觉。夫妻一场,他竟然可以绝情到这个地步。

    就这样一点余地也没有留给她。

    甚至还把她的儿子给带走了。

    她只有儿子了。

    这个从前很是宠爱她,几乎对她无所不从的丈夫,如今根本已经跟她貌合神离,而德妃又虎视眈眈,让人压力倍增。

    她原本就什么都没有了,娘家也毁了,要是再失去儿子,她还怎么能活怎么活下去

    还是肖姑走进前轻声劝她看开些:“娘娘也不必如此悲伤,其实四皇子能被圣上亲自放在身边教养,换个方向想想,也是难得的殊荣啊”

四十三·事发

    是难得的殊荣,可是方皇后根本不屑于要这样的殊荣,她面露苦涩,许久才渐渐的从难过中抽出精神来,仔细的想了想。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想不明白:“卫老太太是上了奏折的,她那里没出问题。可是张政更不敢出卖本宫”

    张政便是那个钦天监的官员。

    肖姑见她要钻牛角尖,在她旁边轻声劝她:“娘娘,这主意原本就操之过急了。圣上他毕竟是君啊”

    当皇帝的,哪里有喜欢别人自称是真龙转世的

    到了现在,肖姑也就敢说了,她叹了口气:“娘娘也仔细想想,您让卫老太太上书,固然是觉得圣上会心软。可是说句不好听的,当年明皇后还是圣上结发妻子,可是她还是香消玉殒,连带着大皇子也不能得以保全。娘娘您还想不明白究竟是错在了哪里吗”

    错的不是卫老太太也不是钦天监的官员。

    而是一开始这个计划就愚蠢透顶了,只想利用隆庆帝的心软和愧疚,却没有想过隆庆帝他是一个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的人,偏偏他还疑心甚重。

    方皇后真是犯了太大的忌讳了。

    她有些茫然,而后才反应过来肖姑所说的话蕴含的意思,呆坐在榻上许久才回过神来苦笑了一声。

    是啊,这么浅显的道理,她一时竟忘了。

    终究还是太习惯用从前对隆庆帝的了解才揣度现在的隆庆帝了。

    她都忘了,隆庆帝早不是从前凡事都对她百依百顺的那个隆庆帝了。

    她活活的把自己作死了,还成全了德妃,反衬出了德妃的乖巧懂事和不争不抢。

    真是太蠢了。

    她深呼吸了一口气,将脸埋在掌心里,许久之后才怵然抬头:“那圣上会怎么对待阿满”

    她有些惊慌:“他向来对阿满很严厉的,加上我犯了这样的过错,他会不会迁怒阿满”

    原本她会做出这样铤而走险的决定就是因为察觉到隆庆帝对四皇子越来越不耐烦,从前至少四皇子还能跟五皇子平分秋色,可是自从四皇子越来越暴躁,加上又犯过一次病之后,隆庆帝对他好像忽然的就冷淡了下来。

    她的危机感因此才倍增,觉得若是做点什么,只能坐着等死

    肖姑亦有些迟疑:“这大约不会罢”她踌躇片刻才道:“圣上只有这两位皇子,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圣上是不会对四皇子怎么样的。”

    方皇后却不信,不置可否的仍旧把头埋在膝盖里,一直没有发出声音。

    那一头的隆庆帝也并没有把方皇后的反应放在心上。

    在他心里,方皇后理应受些教训了。

    她的心已经越来越大,若是不及时遏止,迟早会做出更不可原谅的事情来。

    他是不想这个继后出什么事的,毕竟这么多年总有情分,何况她还是他孩子的母亲,他的孩子本来就不多,儿子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他只是把四皇子留在身边,打算亲自教养,让他不要跟着行为逐渐失常,野心又极大的方皇后。

    儿子既然已经接在身边了,方皇后如何想他也实在暂时不想关心,而且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锦衣卫送了晋王的消息回来。

    晋王说自己写了封请罪折子,专程快马加鞭的从登州送了回来。

    他不用想就知道是因为楚景盟和楚景迁的事。

    晋王也的确是该反省反省自己了,他自己宠妾米奇,隆庆帝并没有打算管,藩王做些糊涂事,总归对他来说不是坏事。

    可是关键是,晋王糊涂的有些过头了,他家里的妻妾嫡庶之争,还波及了隆庆帝的儿子。

    四皇子被他惹得犯了病,太医说这个病没有痊愈一说,若是受到刺激或是情绪变化过大,都有可能再次犯病。

    光是这一点,楚景盟就已经无法原谅了。

    晋王就算是把请罪折子写的再情真意切,他也绝不会轻易放过楚景盟的。

    可是隆庆帝打开奏章之后,却出乎意料的暴怒。

    他当即召集了内阁在东暖阁议事,随即便下令锦衣卫将仍旧在登州的晋王缉拿回京。

    藩王离京加起来才不过半月,隆庆帝竟就下令把其中一个藩王给缉拿回来,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京城顿时人心惶惶,都在揣测晋王究竟是犯了什么事。

    若是说是因为楚景盟的事,可是已经查明了楚景迁世子是冤枉的,而且晋王也上了请罪折子了

    有御史上书认为隆庆帝此举不智,容易令兄弟离心,天下人误会。

    隆庆帝却置之不理,把折子都扔在一旁,只是严令锦衣卫听命行事。连夏松也默认此事,他底下的人见机行事,也都不敢跳出来质疑原因。

    等这个原因很快便暴露出来以后,他们就万分庆幸自己当初幸亏没有牵扯进去了因为去了登州的锦衣卫扑了个空,根本不曾见到晋王。

    在被再三的阻挠之后,锦衣卫强行登了晋王的船,才发现船上所谓的晋王竟不过就是晋王封地中的一个将领。

    而真正的晋王早已经先行一步离开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