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就是不讲武德-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舒了口气,问薛洋:“这就是薛大人给我的答案,是吗?”
  薛洋一声不吭,不肯于她再说话。
  李令俞笑起来,点着头说:“好,很好。”
  “准了,今日辞官者,皆准!还有人一并站出来。”
  当真陆陆续续有人站出来了。
  李令俞面无表情说:“蔡真,带着人下去收帽子!”
  薛洋没想到她如此气魄。众卿也没想到,辞官不让,三辞三留的礼仪,她统统没有,一句都没有留。
  她站在那里盯着蔡真领着人去收帽子,殿中竟然没人敢说话。
  “把帽子放在御桌上,这帽子不是我的,也不是你们的,是大梁的。不可折了大梁的颜面!”
  她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动了怒。
  “今日御史中丞大人携带百官罢官,百年之后,今日也会被写进史书里。我年少,脾性刚硬,今日之言,我只说一次。”
  薛洋冷哼一声,不以为意。
  他门生遍地,罢朝对李令俞的影响很大,和举行罢工无两样。
  李令俞拥兵自重,和谋反无异,其罪当诛。
  李令俞直言:“自古读书人,受人推崇,占尽便宜。可我对‘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也深有领教,你们以为今日之勇,是风骨,是读书人气节?是忠臣之言,是立名立威的时刻。可在我眼里,你们不过是无用宵小,不值我多费心思。眼下突厥人压境而来,并州之乱后,眼下四处祸起,宫中自不必说,河东三州叛军长驱直入攻进上都城,宫中危难,百姓遭荼毒。又逢眼下司州城破,主帅战死,国难之时,你们这些朝中肱骨,最是会写铮铮之言的大人们,竟无一人过问,北境百姓安能活命!城中百姓可能活命!若是北境三州皆破,大梁安能活命!你们在意什么呢?在意前程、财富、地位。朝中权柄交错,互为依仗,贪腐成性,犹如硕鼠一般!内斗、构陷、互为倾轧,这是整个人性中最卑劣的品质!你们样样都占!庶民在你们里不值一提,至今都依旧高高在上,瞧不起寒门学子,瞧不起武夫!孰不知城中城破,靠的是京郊营的一个庶民武夫舍命拼杀!北境兵乱,北境的男儿,生死都在戍边!李肃!营州每年战死的男儿有多少?”
  李肃被突然点名,心中激荡,答:“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李令俞看着殿中无一人说话,继续说:“今日辞官,不是你等高贵,是我看不上你们的品质,弃之不用!就算国破,自有铮铮男儿,用脊梁做盾,保百姓一个安生,若北境当真守不住,大梁保不住,我自会用我项上人头换百姓活命,不用各位操心!你们只管去寻你们的富贵荣华去吧!”
  曹印也没想到,她连死也想过了,可眼下还没到这个地步。
  殿中肃静,李令俞也不想看这帮人了,说完径自转身,便回了后殿,没进偏殿便催蔡真:“让他们出去,别站在这里碍眼!”
  她心烦要命,没工夫听这帮人的狗屁道理,因为她不能直说,我想宰谁,就宰谁。
  殿中人都不敢散去,大概她比萧诵的脾气更大,说的话更诛心。
  萧诵顶多是骂人,骂完后又会安抚一通。
  这些人说到底是被萧诵惯坏了。
  曹印听着,一言不发。
  薛洋心中未必不羞愧,他几十岁的人,今日被李令俞提出来立威,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通,而他一句都不能辩,因为她说的是事实。
  他自然不懂,有种吵架技巧叫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你,他被李令俞站在道德制高点一通炮轰,当着百官的面,将脸皮撕下来,放在地上踩。
  眼下祖宗规矩,江山社稷在战乱面前,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
  殿中十之五六的人都辞官了。
  薛洋深深看了眼曹印,最后什么都没说,转身出殿去了。
  很久之后,曹印才过偏殿寻李令俞。
  李令俞还在看河东调兵的折子,和河西几州的折子。
  听见动静,问:“都走了?”
  曹印:“你昨日便知道?”
  李令俞:“留不住就让人走吧,公务有的是人愿意做。”
  曹印还是觉得不妥,“这……”
  李令俞回完折子,回头看着曹印说:“没有可是,我不强人所难,他们既然不屑与我为伍,那就各谋生路去吧。我这人没那么记仇,不会杀他们的。御史中丞一职,我已经有了人选。”
  曹印听了便有些好奇,李令俞却说:“过几日再说吧,薛大人虽然与我不对付,我也不能真这么打他的脸,至少体面要给他。”
  再骂人,也不能他今日辞官,她明日便任命新的人来顶上。薛洋这人只是和她道不同,该给的体面还是要给。
  曹印见她说话办事张弛有度,用人十分大胆,十几岁的年纪,当真是天生的帝王?
  李令俞并不在乎曹印怎么看她。
  晌午再次收到北境的消息。连同一封严柏年写给她的信。
  严柏年信中不再像之前那样,逗她开心了。
  云奴,司州的战况不利,率兵杀了七八场,但杀不出去。这次南下的突厥兵像疯了一样,悍不畏死。
  司州撑不住那么久了。
  听闻上都城出了乱子,你要保重……
  李令俞回信的时候,都没察觉,她的手在抖,可又写不出安慰的话。
  最后也不过是在公文信中附了一张纸:严柏年,你若是撑不到援军来,我就不给你加封冠军侯了!
  一整日,她都心焦。
  直到下午,秦周进宫来说:“京郊营兵马将河东的兵马带到了冀州一带,最迟三日,就能到达司州。”
  李令俞听完这才松了口气。
  看了眼舆图,也不知道裴虞在河东做得如何。
  裴虞此次到河东,一改从前文雅公子的形象,可谓大开杀戒。
  三州凡涉案人等一律下狱,一点一点的清查,宁可错杀不放过。
  若是有人反抗直接革杀,青州官场快被他杀空了。
  但谋反案,那是诛九族的大罪,又没人敢反驳他。
  狱中,青州知州谢鹏程的远宗的谢凡痛骂:“裴景宜!你和你爹一样的小人!太子落难,你们裴家便掉头落井下石!卑鄙小人,你们不得好死!”
  裴虞坐在对面静静看着,面无表情说:“谢大人既然不肯招,那你们就继续伺候!”
  伴着狱中的惨叫,他在黑暗的甬道里行走,听着骂声,心里麻木想,我早就不得好死了,既然横竖都是下地狱,还有什么好怕的……
  李令俞都听到裴虞在河东的壮举了,河东三州经裴虞这样一通杀,怕是能安分很多年。
  可见此时,是她的机会。
  晚上曹印和她商量空缺的职位。曹印忙的脚不沾地,一时间也并不知道那些职位空缺。
  李令俞已经将部门报上来的人全都让蔡真用表格汇总了,用炭笔细细密密,一张宣纸便将上都城里的官罗列了个七七八八。
  此时铺在桌上,给曹印讲:“重要职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担不起,我建议从各州府调任进来,剩下的六部的基层的空缺,可以把新科进士们安排进去,让他们务实的学,不要眼高手低,空会读书。大人看看这里的空缺。”
  曹印便仔细看了眼,对这表格十分惊奇,罢官之后空缺的职位一目了然。
  曹印看着她的安排,说:“你安排的稳妥。”
  她仿佛天生就懂御人之术,十几岁的年纪,心思已经深不可测,但又心怀悲悯。不会一味盛气凌人。情绪收放自如。
  这样的人天生适合做君。
  李令俞见曹印不言,便问:“几位表哥,如今在何处?”
  曹印:“荆州。”
  李令俞便说:“那礼部的空缺,我就交给表哥。”
  “这不可。”
  父子同朝,这是忌讳。
  李令俞:“那就调往河东,裴大人在河东大开杀戒,朝中传言他将青州官场都快杀空了。”
  曹印叹气:“这怕是不妥,他这么杀下去……”
  李令俞却说:“既然领的是按察使的差,自然不能网开一面。尤其是这样的谋反的大案。由着他去吧。”
  曹印便问:“那圣人呢?”
  李令俞犹豫了片刻才说:“我明日进北宫,见圣人。”
  曹印皱眉。
  李令俞便说:“我和圣人之间来回试探,这么久了,总要有个交代。”
  曹印便说:“眼下若是起争执……”
  “他不敢了,九边之镇不再是铜墙铁壁了,他赌不起。”
  第二日一早,她带着人进北宫,萧雍等着她几日了,此刻见她进了殿,不再跪了,只是站在那里。
  便问:“都料理清楚了?”
  “还没有。”,她并不热络。
  萧雍问:“北境眼下如何了?”
  李令俞答:“援军到后,也未必顶得住。”
  萧雍沉着脸,十分难看。
  陈侯和庐阳王都陪在侧。见两人冷淡,也都不敢随意插话。
  蔡荃进来奉茶,便说:“小殿下尝尝这新茶,圣人昨日特特让老奴翻出来,今日给小殿下备着。”
  蔡荃就是有这样的本事,伸手不打笑脸人,让萧雍和李令俞都不能不给他笑脸。
  李令俞坐在另一侧,只字不提太极殿的事。
  庐阳王观察她,也暗中猜她。
  陈侯知道圣人问不出口,便问:“陛下如何了?”
  李令俞也不隐瞒:“不太好,银针圣手守着,只是在等日子了。”
  陈侯眼中一黯,李令俞看了眼庐阳王,见他像是没听见一样,又想起萧诵的话。
  心中暗自惊叹,当年名动江南的庐阳王,这是一等一的人物,可不是只会写诗画画的才子。
  细细想来,从宫中中毒案开始,就是一环扣着一环。
  她想的深了,等回神,又觉得是自己想太多了。
  一抬眼,庐阳王便和她四目相对,彼此会心一笑,然后转开视线。
  陈侯便说:“明日我等进宫去看望陛下。”
  李令俞满口应声:“自然可以,眼下太后娘娘在照看,贵妃娘娘照顾着陈留王。”
  萧雍却说:“那是你的兄长。”
  李令俞答了句:“是。”
  她答的四平八稳。
  萧雍居高临下:“云奴,不该你伸手的东西,就不要伸手。”
  李令俞听着面露冷笑。
  “圣人放心,我拿的都是我该拿的。”
  这话不软不硬,但也不客气。
  萧雍自然是不可能支持她登上大位,但眼下她争论不得。
  但萧雍离开朝堂太久了,也同样奈何她不得。
  他们现在就是两相怕。
  因为确实没什么可说了,她只是来北宫说一声,也不算和萧雍闹翻,便起身说:“北境眼下危难,援军北上,因着谋反兵变耽误了行程,北境可不能再拖着了,眼下朝中乱作一团,今日见圣人安好,我便放心了,那我便回去了。”
  萧雍留不住她。
  等她出了紫宸殿,在城台道上,和身后跟着的段功说:“从今日起,凡经过城台道的人,都报给我。”
  段功称是,蔡真更不敢反驳她。
  回了太极殿,便有书山文海等着她,她站在殿外,遥遥望了眼远处,和身后的蔡真说:“眼下是城中最舒服的时候。盛夏过去,初秋刚来。”
  蔡真没想那么多,便说:“殿下想出去,便出去走走?”
  李令俞心想,她以后出去的机会也不多了。
  便笑笑,没说话。
  城中秩序已经恢复了,店铺也都开张了,街上又开始热闹了。
  李黛这几日早出晚归,全是在小市里打听李令俞的事。
  但听到的也大都是市井之言,不是夸她真凤还巢,天之骄女,便是骂她贼子野心,意图篡位。
  反正哪个也不是李黛想听的。
  所以归家后,李黛也不开心。
  小柳氏已经同秦周归家了,秦周升了官,听说已经看好了宅子,就在对面街上。
  小柳氏一跃成了三品大员的夫人。真的是泼天的富贵命。
  这让李黛更是心中五味杂陈,如今家里人却发少了。
  那日李姝听了李令俞的身世,一整晚都没说话。
  第二日才和李黛说:“阿姐,她大我几日,原来是姐姐,是公主殿下。”
  李黛安慰她:“秦周……秦将军说她这些时日忙的几乎不能睡觉。不要怕,她最是疼你,不可能就这么丢下你不管了。”
  李姝不赞成看姐姐一眼:“你想哪里去了!”
  李黛就说:“这是正道理,毕竟她在咱们家呆着这么多年,好好坏坏,也和咱们有感情了。你看她给柳娘子挑的夫婿,可不是那些豪门规矩多的人家能比的。全上都城都要羡慕柳娘子的好命!”
  李姝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叹气:“她那么好的人,那么聪明,才情好丹青也好,合该回到最尊贵的天家。”
  李黛故意说:“亏她之前还糊弄我,说公主没什么了不得,不过是运气好,投生到了天家。合着她自己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