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是抱着随便充饥的心情,谁知这家小店生意甚好,还要跟人拼桌而食,鸭肉表皮酥脆,肉质鲜嫩,卷上小饼香葱,十分美味。
  吃完结账的时候,曹钰窘迫发现自己没带银两,想到店家门口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匾额,便借了银柜的笔墨,写下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九味坊。
  老板为人平和厚道,收下了曹钰的题字,直言免了这顿饭钱,便让他离开了。
  彼时老板夫妻二人忙得转不开身,将曹钰的墨宝扔到一旁,并未当回事。到了下午,两个军士打扮的人送来曹钰欠下的饭钱。
  老板这才知道,提匾的是个大官。
  他们忙将“九味坊”刻成匾额,悬挂于大门口处,彼时东南抗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曹钰居功甚伟,声名鹊起,顺带连他们的小店也生意爆红。
  民间百姓不知道朝局的瞬息万变,前一刻高居神坛的东南柱石,抗倭首功,下一刻就被打为“天下第一吴党”,被贬入地狱。
  吴琦下台,郑迁上位,听说新上任的顺天府少尹是郑迁的门生,府衙的赵班头为了讨好上官,将市面上有关吴琦父子的一切题字、诗文,科举程文等统统一网打尽,最后连“九味坊”也不放过,要求店家拆下牌匾,砸了烧火。
  老板夫妻敬重曹钰的为人,死活不肯,官差强行砸匾,他们就护着匾额被人当街殴打,最后还是街坊邻里围上来求情,才没有把人打残。
  从那以后,店老板就跟官差杠上了,官差便时时上门,不是借口查税,就是骚扰顾客,久而久之,常来吃烤鸭的老主顾也都不敢上门了。
  几人听得一阵唏嘘,好端端的一家百年老店,就这样被官差搅砸了生意。
  “曹钰,我知道他,我揍过他儿子!”怀安思维跳跃,又想起了自己七岁时候的英勇战绩。
  老板娘一听就慌了神,看他们只是一群衣着华丽的少年……和少女,竟不知回跟曹总督有过节!
  “不过,一码归一码,曹总督本人还是很值得敬佩的。”怀安又道。
  老板娘这才松了口气。
  怀莹笑道:“老板娘放心,我这兄弟’人脉甚广’,回头帮你宣传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生意会好起来的。”
  怀安反驳道:“姐,你这就不懂了,酒香也怕巷子深,那些官差虽然可恶,但这家店的地段也确实不好。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但凡开在繁华的街市上,早就东山再起了。”
  老板娘叹息道:“小官人说得对,只是这些年青黄不接的,积蓄早就耗尽了,实在没有钱挪地方了。”
  怀安想了想,自己确实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正当他们一边享受美味的烤鸭和小菜,一边七嘴八舌的给店家出主意时,只听砰的一声响,门口一把条凳从桌上翻了下来,摔掉了一根腿。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几名官差打扮的男子横眉怒目的闯进来。
  老板娘先是惊呼一声,随后赶紧起身:“赵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少跟我兜圈子,老板娘,上一季欠下的门肆税怎么说?”赵班头凶巴巴的。
  老板娘赔笑道:“赵爷,您再多宽限几天。”
  “少来!”赵班头啐了一口:“折银十五两,整片街就你们家拖拖拉拉的,赶紧拿出来,你我都好交差。”
  “您看我这儿整日也不来一桌客人,实在手头紧张。”老板娘苦苦哀求道。
  “那容易啊,那铺子抵债嘛。”赵班头道。
  店老板此时也从后厨出来:“赵爷,咱们出去说,别扰了客人雅兴。”
  “哟呵,有客人呢!”赵班头闻言,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一把将老板娘推到一边,径直走到怀安他们这一桌。
  桌子猛然一晃,险些被他掀翻。
  然而不论赵班头如何用力都掀不动,抬头一看,竟是一个铜墙铁壁般的壮汉,一只手死死把住了桌角,另一只手一根一根掰开的手指,然后轻轻的将桌子放回原处,桌上的杯盘纹丝未动。
  “道歉。”何文道。
  赵班头见这群少年个个衣着不凡,生怕有什么来头,十分不情愿的说了句:“对不住。”
  “十五两对吗?”怀安从荷包里掏出一大一小两个元宝,拍在桌上:“赶紧滚,扰了小爷的雅兴,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赵班头被一个半大孩子抢白,恨得牙齿发痒,又碍于何文何武两座“铁塔”,冷哼一声,拿着银子走了。
  店老板扶着门框,坐在门槛上抹眼泪。
  老板娘宁可他一把:“别哭了,还不赶紧向小公子道谢!”
  两人忙对着怀安千恩万谢,请他留个住址,保证一有现钱马上奉还。
  怀安却拿捏起来了:“生意这么冷清,什么时候才能赚到十五两银子啊?”
  店老板眼泪流的更凶:“事到如今,只有将这间铺子盘出去了。”
  怀安点点头:“那就盘出去吧。”
  怀远扯扯怀安的衣袖,既然帮了人家,就不要再说扎心的话了。
  怀安将自己的袖子抽出来,反而拉着老板夫妇去了一边的桌子前坐下:“二位怎么称呼?”
  
  “我姓贺,您叫我贺老四吧。”老板说。
  老板娘道:“街坊都叫我老贺媳妇。”
  怀安不满意这个称呼,又问她自己的名字。
  “我在娘家行七,叫七娘。”她说。
  “那我就叫你老贺,叫你七姐。”怀安道:“你们愿意跟我合作,在长安街最繁华的地段,开一家大酒楼吗?”
  夫妻俩面面相觑,店老板一时间又想哭又想笑,表情怪异。
  “怎么,不相信我有这个实力?”怀安眉目一扬:“听说过’来一品’吗?我开的!”
  夫妻二人肃然起敬:“公子小小年纪,居然是’来一品’的背后东家?!”
  “东家之一。”怀安谦逊一句,接着道:“我在来一品旁边盘下一间铺子,眼下还在装修,正想开一家酒楼,却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特色菜。你们要是愿意跟我合作,不需要投入一文钱,只负责经营,给你们三成股份,考虑一下?”
  二人正逢走投无路,刚想满口答应,老板又犹豫了:“可是……曹公这块牌匾……”
  老板娘急道:“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想着那块匾!”
  “曹公剿灭倭寇,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老贺道,“公子有所不知,我老丈人家是沿海的,那年我媳妇怀孕,回娘家养胎,恰赶上倭寇登陆,我那老丈人小舅子都死在了倭寇刀下,我媳妇和岳母死里逃生的活下来,腹中的孩子却……”
  他说着,眼泪再次流下来,他有多恨倭寇,就有多崇敬赶走倭寇的曹总督,即便他被打成奸党身败名裂,也愿意继续挂着他亲提的牌匾。
  怀安闻言,一阵唏嘘,考虑了片刻,道:“牌匾倒是可以继续用,只是为什么要叫’九味坊’呢?”
  贺老板道:“因为咱家的烤鸭,需要经过九道重要的工序,才能做到鲜香可口,外酥里嫩。所以曹公给取了个名字叫’九味坊’。”
  怀安恍然大悟:“名字确实是好名字,不过需要找个名气更大的人,再添一笔注释,压一压。”
  夫妻二人完全没听懂。
  “这个不用你们操心,下午我带你们去见另一位东家,只要他同意,咱们各占三成股,留出一成,用来解决店名问题。”怀安道。
  夫妻二人喜不自胜,即便仍有些将信将疑,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宁愿选择相信。
  聊完正事,几人可算清清静静的把剩下的烤鸭吃完,陈甍结的帐。
  他们之所以聚在一起吃这顿饭,是因为嫂嫂即将带着洮姐儿去泉州,而陈甍和怀莹打算同行,去闽海一带游历一番。
  饭后,小两口要去灯市口逛逛,其他人要回家,怀安便带着贺老板夫妇去找孟老板商议新酒楼的事。
  孟老板虽然以外,却也觉得怀安的想法相对合理,京城脚下,天子娇民,什么样的菜式没见过,他们没有独家配方,很难在餐饮届立足。
  可有了贺老板的加入就不一样了,他的烤鸭手艺确实一绝,再请个大厨,辅以其他菜式,冬日供应火锅,生意一定火爆!
  只是店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曹钰到底没有平反,他的手书挂在店门口,的确容易生是非。
  但怀安拍着胸脯说能解决,老孟就相信他一定可以。当即拟订契约,一式三份,约定孟老板和怀安负责出资,贺老板负责配方和经营,每人占三成股份。
  贺老板惊叹他们的办事速度,整个人像做了个梦,飘着就回去了。
  怀安次日进宫求见皇帝,请他再提一副字。
  皇帝不禁有些担心,这家伙不会把自己的手书挂满一整条街吧?那他将成为本朝最爱晒书法的显眼包皇帝。
  无奈囊中羞涩,只能依着他的意思,在纸上写下了九行字。
  “去腥除味,吹气入味,淋糖腌味,风干晾味,烧炉预味,灌水提味,碳烤滋味,酥脆回味。”
  共九味,挂在“九味坊”大堂里最显眼的位置,看哪个不长眼的还敢上门闹事!


第158章 
  太监捧着将皇帝的墨宝到怀安面前; 还拿了一个空置的画筒给他装着,怀安拿在手里,看着发愣。
  “怎么了?”皇帝问:“嫌朕写的不好?”
  “不是不是。”怀安忙道:“陛下; 您不问问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皇帝道:“生意上的事朕又不懂,问它作甚?”
  “可是您不问,我没法往下说呀。”怀安一脸欲言又止。
  要是换做沈聿,一定会哼笑一声; 让他不想说就憋着。
  “好吧……”皇帝却十分耐心的问道:“你要这个是做什么用的?”
  怀安便如同打开了闸口,将昨日在“九味坊”的事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皇帝听完,面色愈发凝重。
  
  “曹钰此人; 朕是知道的。”皇帝道:“吴氏父子伏法之时; 先皇也曾出面保他; 令他致仕回乡; 后来御史又查出许多别的问题,押解进京的路上,不堪受辱自尽了。”
  怀安听说过这件事; 他只是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 看有没有为曹钰平反的可能,毕竟先皇已经驾崩四年了,后代君王为前朝“冤案”平反。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 皇帝显然还拿他当小孩; 不太习惯与他聊得太深,只是对他说:“这份手书你拿去; ‘九味坊’尽管开; 不用有任何顾虑。”
  也……行吧; 怀安如获至宝,小心翼翼的收好。大人的世界太复杂; 还不是他一个小虾米可以干预的,他不是盖世无双的救世主,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在能力范围内帮一帮需要帮助的人罢了。
  沈聿大病初愈,销假回内阁当值,皇帝特遣了陈公公来文渊阁问候,赐了几味补品以示慰问。
  沈聿谢恩过后,就去了老师的值房,师生二人在其中聊了半日,张瓒经过门外,与袁阁老打了个照面。
  袁燮问:“有几份公文需要元辅亲自过目,他们还在聊?”
  张瓒皮笑肉不笑的说:“人家师生多久不见了,多聊一会儿也在常理之中,阁老还是等等吧。”
  这语气怎么听都有些阴阳怪气,好像师徒二人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做了一场大戏,尽管袁、张二人也希望郑迁回内阁,但被人当枪使,心里终究不舒服。
  再者,他当年帮郑迁赶走姚滨时冲锋陷阵,如今上书请郑迁回内阁又做了急先锋,他担着同僚的鄙夷和皇帝的不快,在郑迁心中却永远不如沈聿,叫他如何不心寒?
  袁燮见他神色不对,反问道:“你该不会以为明翰是装病吧?”
  张瓒道:“我可没这么说。”
  袁燮继续发挥和稀泥功能:“太医都说他病重,你就别多想了,元辅回来是好事,内阁有了主心骨,你我也不必再战战兢兢度日了。”
  张瓒轻轻一笑,算是作罢。
  ……
  怀铭派来接妻女的人手抵京,带来大筐的荔枝和杨梅,买通一条进鲜船运到京城,还新鲜的挂着水珠呢。
  没过几日,陆宥宁就带着洮姐儿,和陈甍、怀莹一道南下了,许听澜带着女儿北上进京,两队人前后脚恰好错开。
  回家之后才知道家里发生了大事,丈夫病了一场,顺带坐了个月子,看着沈聿丝毫不见消减的容貌,她又觉得坐月子确实有效。
  “想笑就笑吧。”沈聿蹙眉道。
  许听澜笑的直不起腰。
  孟老板盯装修要求太高,酒楼装修结束时,已经入冬了。
  贺老板盘掉了上百年的老店,与妻子搬进新开的酒楼。
  酒楼是前店后院,院子很轩敞,前面住厨子伙计,后院住他们两口子还嫌富裕,贺老板决定将外地独居的岳母接来养老。
  为了让老贺夫妇安心筹备开业事宜,怀安派出何武替他走这一趟,把老太太接来京城,但要注意态度温柔,轻声细语,千万不要吓到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