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书辞看了机器,想起张文宗院长叮嘱的话,抬头看向两个学生。
蓝衣服还被上次试飞失败的阴影笼罩着,紧张的直发抖,见季书辞看过来,瑟瑟缩缩的往林措北后面躲了半步。
“你们做的很好。”
季书辞弯了弯唇角,尽量做出赞扬的表情。
两人听了,都一脸震惊,激动地相视一眼。
季书辞放下机器,想起另外一件事:“盛创科技最近有一个AI芯片的研发项目,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
两人正为季书辞那句夸奖激动地找不着北,又听到他询问要不要加入项目,立刻一口答应下来,连连保证一定会努力参与研发。
季书辞的行程很忙,刚坐下一会儿,便有助理敲门,说五分钟后还有一场会议。
林措北和蓝衣服听了,立刻告辞离开办公室。
两人走到电梯间,恰好碰到一行人敲锣打鼓的送锦旗。
林措北瞄了一眼,依稀看见大红色的锦旗上写着“见义勇为,追回鸟蛋”。
蓝衣服露出一脸倾慕的表情:“真没想到,季总不仅专业能力出色,还对野生动物这么有爱心。”
林措北却觉得这面锦旗不一定是送给季书辞的。
毕竟,季书辞那样冷漠的性格,怎么看都不像是古道热肠、乐于助鸟的人。
锦旗一路喧闹着送到公司大堂,前台从没见过这种阵仗,好在训练有素,镇定的打电话联系了CEO办公室,让他们稍等片刻。
季书辞听说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上门送锦旗,神色如常,吩咐推迟会议,乘电梯下楼。
来到大堂,季书辞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看到锦旗上的八个字,唇角忍不住抽了抽。
他直言工作人员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乔宜,他只不过是帮了小忙而已。
工作人员连声道:“感谢了!听说乔同学是东大生科院的学生,另一面锦旗已经送到学校里了。”
这是保护区的一片心意,季书辞不再推辞,让下属将锦旗收好。
*
回到东大,林措北到院办交了差,直奔生科院。
听说乔宜腿受伤,姚希和林措北担心的不得了,今天东大各学院举行论文开题答辩,结束之后特意来探望乔宜。
林措北赶到生科院,姚希已经急得冒烟儿了:“你属乌龟的吗,怎么那么慢?我都等你半个小时了。”
林措北喘的上气不接下气:“拜托,我刚从市区赶回来,都快跑断气了。”
姚希翻了个白眼:“得得得,我不和你计较,赶紧进去吧,别让小乔等急了。”
两人打打闹闹往院办里走,突然听到身后一阵锣鼓喧天的声音。
回头一看,一行人捧着一面锦旗,正高高兴兴的往生科院里走。
姚希瞬间燃起了八卦之魂,拉着林措北道:“快,跟上去看看怎么了。”
乔宜腿受了伤,行动不便,今天来学校是为了参加初期答辩,顺便向学院申请请假一个月,回家静养。
开题答辩没什么问题,学院老师都知道她毕业论文铁了心要写白头鹤,又看她的论文框架非常翔实,没怎么为难,就让她顺利通过了。
搞定了开题答辩,只剩下请假的事了。
团委老师见她受着伤,关心的问了病情严不严重,大手一挥便批准了假条。
办公室里,乔宜把假条交给吴教授,收起电脑,刚想离开,看见一行人走进办公室。
领头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吴教授握手,简单说明了乔宜帮忙抓住偷猎者的事情,“吴教授,多谢你们东大生科院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还这么勇敢,真是太感谢了。”
吴教授刚听乔宜说了这件事,没想到锦旗这么快就送上门了,笑着道:“您客气了。乔宜确是我们学院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她帮忙报警抓住偷猎者的事情,确实勇气可嘉。辛苦你们跑一趟。”
乔宜站在吴教授身旁,听着你来我往的寒暄,默默扯过锦旗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大字——见义勇为,追回鸟蛋。
纵然有心理准备,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乔宜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太有才了吧,锦旗都写的这么喜感。
送锦旗的阵仗很大,办公室门口很快聚集了一堆人。
林措北站在围观的人群里,看着锦旗上的字儿,喃喃道:“我怎么觉得这句话这么眼熟呢?”
姚希早已经笑的直不起腰:“这锦旗写的太逗了,追回鸟蛋……和救我狗命有一拼。”
林措北也看过那条新闻,一只狗子被宠物医院治好了病,狗子的主人给宠物医院送去了锦旗,上面写着“妙手仁心,救我狗命”,简直可以评为年度最尴尬锦旗。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送完锦旗就离开了,围观的老师和同学也纷纷散去。
和吴教授打过招呼,林措北拿过乔宜的书包,搀扶她走出院办。
姚希手里提着两杯奶茶,把加了芋圆的那一杯递给乔宜。
乔宜戳开吸管,吸了一口奶茶,露出一脸满足的神情,“怎么样?你们两个今天开题答辩还顺利吗?”
林措北的毕业设计早就完成了,开题答辩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姚希拍着胸脯说,“必须的,顺利通过。”
东大教务处有规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从初期答辩到最终答辩,字数均不少于两万字,姚希整天为了凑字数凑到秃头。
听到她顺利通过初期答辩,乔宜为她感到高兴,回过神,又觉得诧异,“前天你才写了五千字,怎么一天的功夫就写满两万字了?”
姚希嗯嗯啊啊了半天,“只要凑够字数不就行了嘛,粗制滥造我最在行。况且我实习是真的忙,哪有时间搞论文。”
林措北听了,反驳她敷衍的态度:“这样怎么行。毕业论文就像造金字塔,底部根基都不稳,还怎么造上面?”
乔宜也不赞同的看着姚希。
姚希被乔宜看的心虚,连忙挽住她的手臂,连声道,“好好好,是我态度不对,我后面一定好好写,我保证!”
说完,还竖起三指做了个发誓的动作。
姚希岔开话题:“对了乔宜,你搬到翠岸公馆有一段时间了,那边住着怎么样,还方便吗?”
乔宜咬着芋圆,含糊回答:“挺方便的。”
林措北道:“我们还没去过你住的地方,反正我和姚希今天也没事,不如把你送回翠岸公馆……”
“不行不行,”
林措北还没说完,就被乔宜慌忙打断了。
她脸色尴尬:“那个,我房间乱的很,好久没打扫卫生了,下次吧,下次你们再去。”
姚希一脸稀奇:“之前你宿舍那么乱,我们都去过,现在怎么……”
说着,凑近眯着眼睛审视她:“小乔,你该不会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吧?莫非,你在房子里藏了小鲜肉?”
乔宜脸色爆红。
姚希随口一说,竟然真的猜中了。
不过季书辞的年纪,不应该是小鲜肉,而应该是老鲜肉。
016…2
林措北一副嘲笑单身狗的语气:“哎呀,如果小乔有小鲜肉,我们怎么会不知道?”
乔宜无言以对,只好说:“你们把我送到校门口就好了,我叫了车,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
林措北和姚希见她坚持,也不再强求。
走到校门口,远远看到梧桐树下停着一辆黑色奔驰。
乔宜冲林措北和姚希说了再见,一瘸一拐的朝奔驰走去。
目送乔宜上了车,林措北勾上姚希的肩膀:“老铁,请你吃日料?”
姚希夸张的叹气:“本来是三个人的饭局,既然小乔无福消受,我就勉为其难,去吃一下吧。”
乔宜叫的车,其实是季书辞。
早上季书辞送她到学校,特意叮嘱,下午下班会顺路接她回家。
乔宜坐上车,从后视镜里看林措北和姚希,见两人勾肩搭背的说话,没有朝这个方向看,才松了一口气。
季书辞注意到她的动作,问:“在看什么?”
“啊,没什么。”
乔宜回头,看到后排座位上放着两个生鲜购物袋。袋子上还印着商场的logo。
这个商场似乎距离季书辞的公司很远。
“季先生,你买菜了啊。”
季书辞把手放在唇边,轻咳一声:“嗯。”
*
奔驰驶入地下停车场,季书辞下车,扶乔宜下车,从后备箱里拿出一件东西。
乔宜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对拐杖。
季书辞把双拐立好,招呼她:“过来试试。”
“季先生,我腿上只是小伤,用拐杖有点小题大做吧。”
乔宜扶着拐杖,脸色尴尬。
季书辞压根不理会她的抱怨,一脸满意的让她走两步。
乔宜:……
电梯门开,一位妈妈带着七八岁的儿子跟在后面进了电梯,
乔宜见过他们,是楼上的邻居。
电梯缓缓上升,小男孩回头看了看乔宜的拐杖,拉住妈妈的衣角,奶声奶气的问:“这位姐姐是瘸子吗?”
乔宜听到,一口气哽在喉头,差点背过气去。
“这位姐姐不是瘸子,只是腿受伤了。”
一个清冷低沉的嗓音响起。
乔宜望向身侧,季书辞正垂眸盯着小男孩,认真说。
妈妈连忙拉住小男孩,责怪道:“壮壮,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
又扭过头对乔宜和季书辞说:“不好意思啊,小孩子不懂事,真是对不起。”
乔宜干笑着说:“没事没事,童言无忌嘛。”
拄着拐杖进门,乔宜坐在沙发上,埋怨说:“季先生,都说了不要用拐杖了,别人还以为我是瘸子。”
季书辞换好家居服,走出来:“你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吗。”
“如果一点都不在意,那也太不食人间烟火了吧!”乔宜嘟囔。
季书辞眸中划过一丝笑意,走向料理台:“我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乔宜一时语塞,突然觉得季书辞就是理智的化身,她好奇的问:“季先生,你有没有不理智的时候啊?”
季书辞认真想了下:“很少。”
他带好围裙,从生鲜袋子里拿出食材,在水龙头下冲洗。
几缕短发垂至额前,半遮住镜片后深邃的双眼。
一双修长的手骨节分明,隐隐可见青色的脉络。
乔宜看的出神,季书辞察觉她的注视,开口道:“先休息一会,晚上吃牛排。”
他特意绕远路买的新鲜食材。
听到牛排两个字,乔宜几乎怀疑自己幻听了。
吃了几天蔬菜沙拉,终于要改善伙食了。
乔宜激动地差点蹦起来,可又不敢表现的太期盼。
季书辞看到她眼角眉梢毫不遮掩的喜色,轻笑一声,无奈摇摇头。
直到坐在餐桌前,乔宜才明白,为什么之前季书辞嫌弃自己做的饭水平一般,因为他完全是大厨水准。
白色骨瓷碟里的牛排色泽如焦糖,点缀迷迭香和薄荷叶。
卖相一百分。
乔宜拿起刀叉,将牛排切下一小块,形状很不规则。
季书辞看到那块牛排,难受的仿佛有一只小猫在心里挠痒痒,忍不住说:“我来帮你吧。”
他拉过盘子,拿起刀叉,两三下的功夫,就把一整块牛排切成大小均等的正方体,标准的像用尺子量着切的。
乔宜看的目瞪口呆,觉得他简直是强迫症晚期。
季书辞看她一副惊呆的模样,神色颇为平静,解释说:“边长1。5厘米的正方体,是最适合入口的牛排大小。”
相处这段时间,乔宜对季书辞的性格有了直观的了解。
他拒绝一切情绪化、不理智、没有规则的行为。
他的人生充斥着理性,数据和标准是他衡量外物的尺度。
乔宜想了很久,把季书辞的盘子拉到面前。
见季书辞一脸不解,乔宜指了指盘中被切成正方体的牛排。笑着说:“季先生,什么是最适合的?你相信算法和大数据。数据统计就一定准确吗?多数人的习惯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吗?”
“我觉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才是最适合的。”
说完,她举起刀叉,随意切了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牛排放入口中,满足的眯起眼睛:“季先生,什么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的牛排很好吃。”
季书辞一时语塞。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道严谨的公式,那么乔宜就是突然出现在他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控的变量。
他一开始就知道,可他低估了乔宜的能力。
她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他的认知,挑战他的规则,潜移默化的给他带来一些改变。
令人惊讶的是,他并不讨厌这种变化。
想到这里,季书辞望着面前的盘子陷入深思。
*
双休日,两人一起去探望沈奶奶。
沈奶奶看到乔宜拄着双拐的样子,拉着她嘘寒问暖,乔宜说自己是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