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震惊地问:“这个字……这个字是久安兄所书?”
松烟朝他作揖道:“是,正是从三爷的笔墨中挑选出来的字。”
“难怪……”徐衍往里头,一眼就看到了大堂墙壁上挂着的字画,以及楼梯上一根根刻着诗句的栏杆。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是当年我与他一去大相国寺时他作的诗。”
徐衍感慨万分,这里的许多作品他都见过,没想到邵氏会将它们全都整理出来。
徐衍来姑苏的时间不长,认识他的百姓不多,但文人却都知道他。
毕竟这是上一届的状元郎啊。
“我要进!做诗就可以吗?”一名书生打扮的青年挤到前面问道。
“是,必须是自己的诗作。”
“那何人来评判是好是差?难道好的差的都能进?”
后方传来一道笑声,“哈哈哈,老夫来当个裁判吧,鉴别诗作老夫最擅长了。”
“刘山长!竟然是穹庐书院的刘山长。”
松烟亲自去送的邀请函,看到刘山长来依旧很激动。
“刘先生,大驾
光临,临渊阁幸甚。”
“嗯,这地方弄得很不错,牌匾上的字也写得很不错,我曾经与博山君子通过信,认得出是他的字,就是可惜了些。”
松烟眼眶发红,至今想起早逝的主子依然心情沉重。
刘山长转身面向围观的群众,捋着胡子说:“要进去的都过来,让老夫考校考校你们功课。”
这姑苏城最出名的书院就是穹庐书院,八成的学子都在穹庐书院读过,对刘山长熟悉的学子可太多了。
打退堂鼓的书生也多了起来,平日见到这位就够怂了,出来吃个饭还要考核功课,这谁受得了?
等人越来越多,临渊阁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也传了出去,有好奇心来的,也有冲着各位先生来的。
因为吃食免费,也有些市井小民想混进去吃顿好的,不过想要浑水摸鱼可没那么容易,真才实学的都很难过关。
通过的学子每人都得到了一块木牌,凭木牌下回再来就可直接进入了。
刚开始许多人不以为然,不就是一座酒楼吗,他们何至于经常来?
可进了酒楼,他们才知道内里乾坤,许多人光是一楼就驻留了一个时辰,更别提还有二楼三楼。
“博山君子的字是真好啊,行云流水,自带一股仙气,与现如今流行的字体截然不同。”
“画作更好,每一幅都是绝世佳作啊,光看运笔,实在看不出是个年仅二十几的青年所作,不知能否求得一幅回去珍藏?”
松
烟客气地摇头:“抱歉,这些我家夫人珍之爱之,不会舍得割爱的。”
“谢三夫人啊……那也是个奇女子,不愧是武侯府的姑娘。”
邵芸琅没去临渊阁,她精心布置了多日的场地,也很想去听一听其他人对谢渊的赞誉。
但她是女子,抛头露面终归不好。
但她不知道,她人虽未到场,在场的宾客却都知道这临渊阁是她高价买来纪念丈夫的。
这里的一桌一椅,每个细节之处的装饰都是她亲力亲为布置的,博山君子的每一件作品她都信手拈来。
“早听闻武侯府的姑娘能文能武,当年有幸在大殿上见过谢三夫人写的百寿图,真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太惊艳了。”知州大人回忆道。
“能与博山君子结为伉俪,定然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也只有如此,才会惜才,才会将这些佳作贡献出来,只为了让大家欣赏交流。”
“我最佩服的是博山君子对四书五经的注解,理解的比我更加深刻,他若参加科举,一个状元郎跑不了的。”
“毕竟是谢首辅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惜天妒英才。”
徐衍站在一幅画前许久,他认得出这是谢渊的画,但上头的题字却不是谢渊的笔迹。
画中描绘的场景是耕耘,看季节应该是春夏交接之时,将农户劳作的画面描绘的十分逼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借供耕织,也傍山阴学种瓜。”
徐衍在脑海里展
开一幅场景,谢渊坐在院子里作画,邵芸琅为他磨墨,为他讲述外头田野里劳作的场景,最后还亲笔题上了这首诗。
红袖添香,莫过于如此了。
第329章 生意
“徐大人怎么叹气了?”刘山长走过来,也站在这幅画面前欣赏起来。
“京城种麦,姑苏种稻,这耕种的场景还真有些不一样,没想到谢三还对农事感兴趣。”
徐衍答道:“他曾久居山中,又在农庄上住过一段时日,对农事了解颇深。”
“原来如此,他确实是少见的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若能长寿,咱们大庆就能多个好官了。”
徐衍笑着摇头:“他啊,最不喜欢政事,不会入仕的。”
“一身才学不报效朝廷可惜了,我刚才在那边的书架上还看到了药经,不得了,他竟然连医术也有涉猎。”
徐衍不知道谢渊的医术到了什么程度,但他常年用药,闭着眼睛就能抓出一副他自己适用的药来。
“他说自己久病成医,也许是真的。”
“对了,你可曾见过谢三夫人?”刘山长突然问道。
徐衍内心一跳,尽量平静地反问他:“您怎么如此问?有幸见过几次。”
“她不是办了个慈幼堂么?近来我发现书院有些学子竟然在慈幼堂授课。”
徐衍好奇地问:“您是不允许吗?”
“怎么会?一个月上两三次课也不耽搁学业,我甚至觉得这行为甚好,这些孩子,将来至少一半要走上仕途,能让他们多见见民间疾苦有好处的。
而且救济天下本就是策论题最爱考的题目,让他们去善堂多体验是好事。”
徐衍点点头,“确实如此,真到了地方,才发现从
前所学皆不够用,民生才是关键。”
午时,后厨送来了席面,进到临渊阁的有上百人,正好坐满了一楼和二楼。
“这梨花白的味道清香可口,最适合咱们这群文弱书生。”
“这道炸蟹角一定是吴大厨的手艺,许久未吃还是老味道,看来酒楼果真将老厨子挖过来了。”
“吴家老爷病逝后,后代中无一人经商,生活又奢靡,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
“那就得看吴潮生了,他若是一朝高中,吴家门楣自然不一样了。”
松烟听了一圈,发现竟然无人知晓吴家大公子曾娶过梁祭酒的女儿为妻。
虽然没有三媒六聘,但二人已经是夫妻,梁氏也在姑苏城待过几个月的时间,竟然没有留下痕迹。
他虽然不知道梁氏是怎么得罪了夫人的,但他有让人去吴家打探过,梁氏确实不在吴家了。
这个人也许已经彻底在世上消失了。
邵芸琅坐在文轩阁里对账,这家铺子这个月盈利比上个月翻了好几倍,有那块匾在,文轩阁不愁没生意。
靳掌柜站在门口眺望着街尾的热闹,他文采不够,否则一定要申请调去临渊阁做掌柜。
“夫人,您这边一个月赚三百两,够补贴临渊阁亏损的吗?”靳管事心疼地问。
那可都是银子啊。
夫人也真是大手笔,那么大一座酒楼,竟然不为了赚钱,开业前三日全免费,那得被吃掉多少银子啊。
邵芸琅把账本合上,有从一堆送来
的字画里挑出几幅不错的,让靳管事挂到墙上显眼的位置。
临渊阁从买楼到装潢她已经砸进去了近一万两,想回本都难,后面的亏损她都不敢算。
不过这只是开始,后面只要酒楼的酒好菜好,慢慢也能转盈利。
能读得起书的大多数都是权贵富豪子弟,这样的地方只要能留得住他们,就不愁赚不到钱。
杨钺给她一万两说要入股,她如果告诉他,自己把钱都投入临渊阁了,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邵芸琅脑海里浮现出杨钺暴跳如雷,心疼钱又无可奈何的场景。
他喜欢自己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呢?
回想自重生后第一次见他以来,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不知不觉竟然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关。
邵芸琅问靳掌柜:“沈家的生意最近如何?”
靳掌柜高兴地说:“正想与您说呢,这段时间沈家的生意一落千丈,退单了五成以上,许多以前合作的商贾都开始找下家了。
外面都在传,说沈家得罪了贵人,又是孤儿寡母的,那沈大少爷一看就不是个能成事的,万一继续和沈家合作惹得贵人不喜,说不定会牵连他们自己。
而且沈大少爷做的荒唐事太多了,以前是用钱摆平了没传出去太多,如今他的所作所为传得满城皆知,谁再买他家的东西心里也膈应啊。”
邵芸琅拿起算盘开始算账,要想接下沈家丢失的份额,没个几十万两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
她也
没那么大的野心和胃口,只要能小赚一笔就行。
这方面的生意还是孙小福更有经验,她早就写信让他过来忙一阵,算算时间,这两天也该到了。
靳管事心动地问:“夫人,咱们是不是该出手了?最近不少外地商人往姑苏赶,肯定都是想来分一杯羹的。”
“嗯,机会难得,你明日出去打探一下,沈家还积压了多少茶叶没出出去,再问问还有几家在打茶叶的主意。”
长戈从隔壁绕过来,在门口探头探脑。
邵芸琅朝他招手,他屁颠屁颠地跑进来,朝邵芸琅行礼道:“夫人好,小人有事禀报。”
邵芸琅洗耳恭听。
长戈进来后先让靳掌柜去门口守着,确定没外人才说:“夫人,小人一直在盯着沈家,就在刚才,沈铎出门了。”
“嗯?还有呢?”
“他乘坐轿子往这条街过来了,我猜目的地不是您这文轩阁就是那边的临渊阁。”
“冲我来的?”邵芸琅挑眉。
“今日这半座城就您家的铺子开业最轰动了,他腿伤未愈,此时出门,定然是十分要紧的事。”
邵芸琅讥讽道:“若我是他,此时最大的事情应该是想想如何挽回沈家丢失的生意才是。”
“嗨,那就是个草包,哪里能想到那些?”
邵芸琅将一旁的点心盘子递给他,“我会小心的,你们这些日子生意不太好吧?”
长戈谢过,拿起点心吃起来,边吃边说:“那可不是,店里缺新货,少爷
那边来信说要耽搁一阵子,没新货,老顾客都不爱来了。”
邵芸琅有个想法,茶叶买来了最重要的还是销路,南方不缺这个,卖不了高价,还是得往北地运。
她毕竟不是正经的商户,没有足够经验的商队,与其托付给镖局,还不如让杨家来护送。
第330章 我又何曾不知
邵芸琅跟着长戈去隔壁铺子,杨掌柜正举着苍蝇拍坐在柜台后打苍蝇,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
“哟,稀客啊,夫人想要什么?”杨掌柜倏地起身,从柜台直接跳了出来,一把年纪身姿矫健。
邵芸琅还是第一次走进来,货架大部分都空了,看来确实断货了。
“我来和杨掌柜做一笔生意。”邵芸琅说道。
杨掌柜一头雾水,以为她要买东西,便说:“您尽管说,只要小店有的您尽管拿去用。”
“并非如此,我是想请杨掌柜帮忙送一批货出山海关,不知你手上可有足够的人马?”
杨掌柜可不是做生意的,杨家的产业有其他正经管事在经营,如果是别的生意他还真不行。
不过这运送货物的活那就对口了,他有人有车马,又是走山海关这条路,他可太熟了。
不过他也没立马答应,而是谨慎地问:“不知夫人要送的是什么?还有,您的东西送出去后卖给谁呢?”
“不瞒您说,我准备采购一批茶叶,出关自然是要卖给关外小国的,那地方我也不熟,到时候我这边会有管事跟着去,让他们去找买家。”
“茶叶啊,那可是好东西,您走山海关不如走嘉峪关,西北那边才是大户。”
杨掌柜还有句话没说,西北那可是武侯府的地盘啊,她要送批货出关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这批货量不大,千里迢迢送到西域有些不划算。”重点是,邵芸琅知道
杨家的人对这条线路更熟。
“那您可就选对人了,我们正好要派人去关外接一批货,顺便帮您把茶叶送出去,也别谈钱不钱的,您给我的兄弟们准备点吃的用的就行。”
“那可不行,在商言商,该给多少我会让人算好,杨掌柜好说话,想来不会哄抬价格。”
杨掌柜好不容易找到能巴结邵芸琅的机会,赶紧说:“我们东家心地善良,最喜欢乐于助人,像您这样的好人,我要是收您的钱,他会不高兴的。”
长戈在一旁给杨掌柜使眼色,眼睛都快抽筋了,对方也没接收到他的意思。
他无奈地听着邵芸琅说:“你们东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