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女嫡谋-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皇帝突然叫唤一声,所有人都围了过去。
  郑大监将耳朵贴在皇帝唇边,过了一会儿起身说:“皇上的意思是,让各位将军保护好太子即可,至于杨国公……哎,他是大庆的功臣,是百姓心目中的战神,在朝中说一不二,各位还是不要与他为敌了。”
  “这怎么行?杨钺乱臣贼子,理应诛之!”王猛第一个反对。
  其余五名将领,除了邵承启,还有江东的武卫将军、西南的征西将军以及两名中郎将。
  与杨家和邵家相比,这几位将领手下的兵马都没超过五万,且不怎么参战,久而久之,战斗力也远不如另外两支边军。
  “堂堂皇上怎容杨钺一个臣子虐待至此?实在人神共愤!末将等一定助陛下讨伐逆贼,整肃朝纲!”
  邵承启为了不显得突兀,也忙表态,说了几句誓死效忠皇上的话。
  郑大监眼中闪过满意之色,对他们说:“登基大典明日先在太庙举行,因新帝年幼,由常山王代天子祭祖与祭拜天地,太庙那边的防守一
  定是最严的,唯一能下手的地方只有途经的半路上,下午,朝臣们回到宫中,届时杨钺会当着群臣的面宣读一份圣旨,公布五位帝师名单与四位顾命大臣,而他自己,则成为大庆史上第一位外姓王爷,且还是摄政王!”
  “摄政王?杨钺怎么敢?”
  “狼子野心!其心昭然若揭。”
  “不能让他宣读圣旨,必须在回朝前拦下他!”
  邵承启中肯地说:“太庙所在的位置靠近西城门,距离并不远,新帝登基,沿途百姓肯定不少,恐怕很难找到机会下手。”
  “哼!武侯不会是不想动手吧?”王猛早看着两家不顺眼了,若能一次将这两家的兵权夺过来,这天下局势也会跟着变一变。
  “不敢,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邵承启自嘲道:“本侯不善谋略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还请各位将军指点迷津。”
  郑掌印早做出了计划,并需要靠这几个头脑简单的武将去对付杨钺。
  杨钺提前去了太庙,礼部官员大半都在这里,正在做最后准备。
  杨三郎领着禁卫军巡逻,事先摸透太庙附近的地形。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三郎去见杨钺,盘膝坐在他对面问:“明天会一切顺利吗?”
  杨钺正在煮茶,礼部尚书才刚离开,他老神自在地说:“应该会有人想最后一搏吧。”
  杨三郎皱眉道:“这里只有一千五百名禁卫军,要真有人想杀你,这些人可抵挡不住,不如将杨家
  精锐调入京城。”
  “那我岂不是真成了要谋朝篡位的逆贼了?”杨钺摇头拒绝。
  杨三郎见他这闲适的模样以及脸上的笑容,搞不懂他是真自信还是故作镇定。
  不过以杨钺的谋算,应该不会被已经倒下的皇帝算计到,除了皇帝,其余人谁还动得了杨钺呢?
  想当初他以一人之力救整个杨家,如今他身边有更多可用之人,总不能还被人算计了去。
  杨钺给他倒了一杯刚煮好的茶,神色镇定地说道:“没有哪一次的皇权更迭是不流血的,铁了心想让我死的人不会放过这次机会,防也无用。”
  “话不是这样说,至少我们要有自保之力,我们都知道你不可能去抢那个位置,可朝臣不知道啊,京城的百姓听信了谣言都有些人开始信了,不过……小六啊,百姓们居然觉得你坐上那个位子比一个婴儿强。”
  毕竟两个月大的婴儿什么都不懂,他能当什么皇帝?等十几年后他长大了,长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与其去赌一个婴儿的未来,不如支持杨钺,起码他是京城百姓们看着长大的,又有过无数战功,就算开辟新王朝也无可厚非。
  “少来,这话是有人故意引导百姓说的,是说给外来人听的,你自个到先信上了。”
  杨三郎耿直,“反正我觉得真到那一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你马上就要有儿子了,送个天下给他也挺不错。”
  杨钺没想到他心还挺大,笑
  骂道:“我第一个是闺女,这话让你弟妹听到,她会撕烂你的嘴!”


第603章 登基大典(上)
  杨三郎突然想起李家发生的事情,不寒而栗,小声对杨钺说:“听说李家几位老爷今日为了争夺一名清倌大打出手,在琼花楼出尽洋相,这事情该不会是你做的吧?”
  “我没那么闲。”
  “那就是大哥回来听说你被李老贼算计的事情为你报仇了?”
  “大哥也没那么闲。”
  “那咱家谁还有那么闲?总不能是二哥吧?”
  杨钺低头不语,谁会那么闲?那不过是邵芸琅替他收的一点利息而已。
  邵芸琅收到杨钺诉委屈的信,心情一言难尽。
  因为李家并未成功,她其实没有很生气,只是杨钺都表现得这么难过了,她要是不做点什么,杨钺那边也不好交代。
  于是这才有了几位李家老爷大闹琼花楼的事情。
  李家的男人都不是经得起诱惑的,这一阵子因为好色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李永廉首辅之位不保,这些不肖子孙也是贡献了一点力量的。
  轻云给邵芸琅端来一碗银耳红枣百合羹,稳婆交代,孕期最后一个月,要多吃一些凉血的食物,这样能减少胎毒。
  反正她也不懂这些,每天就换着花样给夫人做吃的,别说,厨艺已经不比正经的厨娘逊色了。
  邵芸琅身边如今只让轻云和轻风近身伺候,其他丫鬟没经她同意不能随意出入主院。
  将军府一改从前松散的管理模式,突然变得严谨苛刻起来。
  邵芸琅将管家权交给老太君,一开始还担心会累到她老人家
  结果老太君管了几天的家,人精神反而更好了,每天在布置产房和给她制定月子餐中乐此不疲。
  反正她老人家只动动嘴,下人们自会将事情办妥,只是她一天三个样,总觉得哪哪又不满意了,像个挑剔的婆婆,下人们被折腾的不轻。
  “您就不该将长戈管事赶回去,只有他能应付得了老夫人。”
  长戈嘴甜,又学了杨钺几分哄人的本事,老太君确实也爱听他的。
  不过他被邵芸琅赶回京城去了,天天杵在自己面前无所事事,邵芸琅见不得他闲着。
  正好李家的事由他出手最合适,不用担心泄露了消息。
  随着登基大典来临,邵芸琅偶尔也会做噩梦,担心杨钺的安危,长戈机灵,有些事情交给他邵芸琅也能放心。
  她尽量不去打听京城的消息,选择相信杨钺,等着他回锦州来。
  “夫人,有姑苏来信。”轻风大步走进院子,邵芸琅此时正坐在院子里乘凉。
  邵芸琅收到的是一张喜帖,杨夫人再嫁,虽然嫁的还是同一个男人,可是他们似乎心境完全不同,很正经地办了一次婚礼。
  邵芸琅亲自去准备贺礼,连着老太君那份一起送到姑苏去。
  没过半日,又一封姑苏来信,这回竟然是谢老太爷寄来的。
  邵芸琅逢年过节都会给那边送礼,写信问候,自她嫁给杨钺后,老太爷就很少写信给她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说他感受到自己大限将至,为了提前
  安排好后事,他将自己的私产分了几份,其中有一份是给邵芸琅的,还特意留了一份贺礼送给她未出世的孩子。
  孙小福上回到锦州来时说过,谢家老太爷近来频频光顾临渊阁,他老人家从前很少会去那里,去那里自然是为了缅怀谢渊的,有时候一坐就是老半天。
  松烟一直留在姑苏,除了替邵芸琅照顾生意,也在替谢渊尽孝,如今已经是谢府老宅的管家了,从前的老管家,先一步离世了。
  谢老太爷的这份心意令邵芸琅十分动容,如果不是时机不对,她会亲自去姑苏为老人家送行。
  谢家大老爷和二老爷还留在京城,他们与杨钺交往不深,对朝廷上的事也尽可能不参与,只图安然度过这次动荡。
  谢灵之带着蔡晨离京南下游学了,上一回给邵芸琅寄东西来时还在郴州,后来去了哪儿,邵芸琅也不知情。
  算起来蔡晨也快满十五岁了,她准备给谢灵之写信,让她给徒儿物色个合适的妻子。
  等朝政稳了以后,新帝登基势必要增开科举选士,不知道到时候蔡晨是否会回京参加科考。
  “咚、咚、咚……”沉重的鼓声传出皇宫,寅时正,宫门大开,一支队伍护送着常山王去太庙,队伍后面跟着文武百官。
  邵承启等人也在队伍中,他们穿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护送在帝王御撵旁。
  虽然是由常山王代天子行礼,但朝中大臣对这位王爷并不陌生
  常山王是先帝的皇叔,年逾不惑,长得十分儒雅,封地在岭南,此次是与杨蹇一同回京的。
  这位王爷很少回京,但还有些老臣记得,他年少时也是个文韬武略的青年才俊,只是当年他没参与夺嫡,顺顺利利去了封地,这些年也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他回京后住在王府,从不宴客,也不去大臣府上赴宴,独来独往,要不是杨钺提起让他替天子走流程,朝臣甚至忘了这位王爷也回来了。
  “本王还记得当年你父亲凯旋回京时,我们在酒楼喝得烂醉,你被武侯当街胖揍了一顿,明明过去了那么久,却仿佛发生在昨日。”常山王与邵承启偷偷寒暄。
  二人是老相识,是旧友,有共同的回忆。
  邵承启也感慨道:“是啊,咱们整整二十年没见过了,一南一北,相隔千里,没想到再见面会是在这样的场合。”
  “待大典过后,我们私下聚一聚,此次一别,恐怕今生都不可能再见面了。”
  邵承启想到这次的任务,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明日。
  “好,一言为定。”行至半途,邵承启突然问:“杨钺为何会选王爷您代天子行礼?”
  周氏的王爷还有不少,关系亲疏远近各不相同,杨钺出生时常山王已经离京了,两人应该不曾见过面,除非是杨蹇举荐。
  “不知,或许是杨大郎跟他说起过本王吧,杨家世代为将,到了这一代,没想到竟有这样的造化
  那杨钺本王虽只见过一面,却看出他的不凡来。”
  二人不好多说什么,邵承启却在想,他到底该不该按照计划行事呢?
  一边是他效忠的主子,一边是他信任的侄女婿,怎么选都对他不利啊。


第604章 登基大典(下)
  道路两侧果然聚集了许多百姓,看到天子御撵,齐刷刷跪拜下来,高呼万岁。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车架里坐着的并不是真正的天子,或许知道,只是并不在意自己跪拜的是谁。
  常山王冷眼看着这一幕,要说没有一点触动是不可能的。
  他是当年最小的皇子,皇兄登基时他甚至还不知道那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争抢的心思。
  封地被赐了一块最偏远的岭南,他也毫无怨言,反而因为岭南靠海,心生向往,这二十年确实也过得非常自在。
  但人总是不知足的,看见世间美景后,他偶尔也会生出雄心壮志来,他自问,如果让他当皇帝,他应该不会比一个小婴儿差。
  出了西直门,一路过去到太庙都有百姓夹道相送,京畿卫十步一岗,为队伍开道。
  杨钺在太庙外迎接圣驾。
  他与常山王面对面站着的时候,两人露出一道默契的笑容。
  礼部尚书王若麟手里捧着一套龙袍走过来,那龙袍自然是为小太子量身定做的,只是象征性地递到常山王手中。
  紧接着是一套繁琐的流程,杨钺只记得自己跪了无数次,拜了无数次。
  太庙内外礼乐声喧天,大臣们一想到即将要面对的幼帝,心情都不太愉悦,却还要满脸笑容地吟唱一句句祝词。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皇帝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又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呢?
  王猛趁机挤到邵承启身边,低声说:“刚才
  看过了,沿途地势平坦,没有可埋伏的地方,我们得提前动手了。”
  邵承启心下一惊,问:“你们要在太庙动手?这里禁卫军早就布置妥当了!”
  “是我们!”王猛纠正道,他微微抬头,瞥了四周一眼,冷笑:“一千多禁卫军而已,也没什么好怕的,别忘了我们每人可是带足了一千将士来的。”
  “还有京畿卫……”
  “郑掌印不是说了吗,京畿卫会由他指挥,只要我们这边成了,他会立即封锁京城,不让杨家人有机会入京,只要将他们困在太庙,不信拿不下杨家逆贼!”
  邵承启没有拒绝的理由,可他更不想对杨钺动手。
  “万一失败了呢?”他问。
  “不成功便成仁!”王猛是最忠心的保皇党,也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
  “其他几位将军那通知了吗?”
  “放心,大家都很赞成,唯有武侯,就怕您顾念旧情,不肯为皇上效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