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乡人家-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初却不想痛打落水狗,横竖他再不能翻身了。

    在这个大殿内,商贾们虽然出了银子,地位却是最低下的。当着皇帝和许多大臣面,若是将冯尚书逼出好歹,不管他有多大错、多不待人见,也会招致皇帝和众官反感。官员们会觉得商贾侵犯了他们的权利,皇帝会觉得商贾藐视皇威。

    冯尚书,只能由御史弹劾,然后皇上下旨惩治。

    因此方初道:“好在银子筹够了,也解了冯尚书忧国忧民之心。这都是皇上圣明,太皇太后仁慈,才引得百姓齐心协力捐款。”

    连要冯尚书为打赌的事道歉的话都没提。

    顺昌帝赞赏地看了他一眼。

    方初身为郭织女夫婿,维护妻子是应该的,若是软弱无能缩在织女背后才会被人耻笑,难得他还能识大体、知进退。

    然冯尚书却不肯领这个情。

    今天走出这大殿,他再难立足世间。

    他已面临绝境,只好破釜沉舟。

    他走下座位,朝上跪下,凄声道:“皇上,郭织女一呼百应,更引得文人士子为她歌功颂德,如此邀买人心,其心可诛,皇上万不可被这表面现象蒙蔽,要警惕啊”

    清哑霍然起身,黑眸中射出愤怒的光芒。

    方初却一把攥住她胳膊,将她扯坐下,嘴唇微动道:“别做声”一面紧紧盯着上方的皇帝,看他如何处置。

    清哑虽不知他是何意,却十分相信他,便坐下不动了。

    不但他们不动,大殿上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都看着皇帝。

    沉默,仿若殿内没有人般死寂。

    顺昌帝目光沉沉地看着冯尚书,不用抬眼看他身后的朝臣和下面的商贾,也知道他们都在等着自己判决。

    要如何处置冯尚书呢

    冯尚书紧张极了,没有人理会他,他快绷不住了。

    他以为,清哑定会反击,那他就趁机撞死,以死明志。不求翻身,至少也要给清哑名声抹黑,而且在帝王心里种一根刺。有朝一日,这根刺会令皇帝寝食难安,拔之而后快。

    谁知,清哑却一声不吭。

    冯尚书便知道,是方初阻止了她。

    冯尚书进退不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良久,顺昌帝漠然道:“老爱卿年纪大了,不宜再操劳,就此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去吧。”

    冯尚书听着皇帝平静的声音,连个发作的理由都没有。

    这时候,若是他闹着死谏,更像无理取闹。

    他伏地哀声泣道:“皇上”

    崔嵋忽然开口道:“郭织女邀买人心,居心叵测;玄武王拥兵自重,可能造反;白虎王和靖国公外戚势大,也有可能造反;王家是太皇太后娘家,也是外戚势大;蒋大人外方内圆,最是狡诈冯尚书,你何不都说出来,谁得重用就弹劾谁,等把这些人一个一个都除掉了,皇上就众叛亲离,这皇位也该易主了。冯大人为废太子可谓殚精竭虑,煞费苦心。是也不是”

    冯尚书瞪大眼睛,哆嗦道:“你你”

    崔嵋冷笑道:“老大人不必激动,本官才疏学浅,还不够资格被老大人污蔑。皇上该亲贤臣远小人,似你这般为了争一口气污蔑忠臣良善的小人,早些告老,是朝廷的福分社稷的福音”

    冯尚书呼呼喘气,就要动作。

    崔嵋指着他喝道:“大人敢血溅此殿你污蔑郭织女,不就是想激怒她,然后好撞柱自尽吗要死回家去死,别弄得像有人羞辱你一样。我们大家看得很清楚,今天,是你自取其辱”

    蒋大人皱眉道:“郭织女还没让你道歉呢”你就要死要活的

    冯尚书顿住,惶然无措。

    顺昌帝道:“革去冯尚书一切职务俸禄,贬为庶民。来人,送他下去”皇帝的声音冷漠威严,已经动了真气。

    立即有两名龙禁卫上来,将冯尚书拖了下去。

    冯尚书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更遑论拼死。

    他,终于未能保住晚节,落了个凄凉下场

    众臣默默看着他被拖出去,没有人耻笑他。

    朝堂,不是单纯讲理的地方,而是权势的较量和利益的平衡。今天,情势倾斜于郭织女,所以冯尚书倒了。不但今天,当年在江南,郭织女被诬为妖孽时看似凶险,然最终情势还是倾向于她,所以夏家倒了。再追远些,当年郭织女初出道,在锦绣堂将织锦技术转让给九大世家,也令情势倾斜于她,所以谢吟月败了。

    冯尚书也不笨,对郭织女的污蔑手段很平常,但很管用。

    今天皇上不相信,也许今后哪一天就信了。

    自古帝王多疑,更忌讳有人颠覆江山社稷,为此“宁杀错不放过”。崔嵋对冯尚书的反击,也是利用这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很管用。史书上记载的此类事不知多少。

    也不能怪皇帝耳根子软,身为帝王,若不警惕迟早会丢了皇位;过于警惕则容易被人所趁,皇帝也是人,未必就能完美掌握这个分寸。

    别说对臣子和百姓,便是对亲人也是如此。

    先皇临去时曾告诫顺昌帝:对于白虎王靖国公一系,只要靖安大长公主还在世,便不用担心他们会谋反;一旦他皇姑母去世,便要防备白虎王靖国公一系,所以,顺昌帝极为尊重孝顺靖安大长公主。

    靖安大长公主一直没出声,她在观察顺昌帝。

    顺昌帝登基才几年,正年富力强,还算耳聪目明;等年纪再大些,时常被人挑拨,难免不会犯糊涂。

    驱逐了冯尚书,顺昌帝笑道:“郭织女”

    忽听下面叫道:“皇上”

    原来是明阳子来了。

    顺昌帝忙道:“皇叔来了,快请”

    谢谢各位支持,今天继续加更,你们不用太感激读者齐齐翻白眼:谁感激你了这是你欠账该还地未完待续。

第1016章 史无前例的威胁

    

明阳子上来拜见皇上和太皇太后后,便站在那大骂冯尚书等朝臣居心叵测,不要脸欺负他弟子云云,连皇帝都插不上嘴。

    明阳子长期不在京城,回来后难免会有些俗务要处置,更要与徒子徒孙讨论医药医术等,所以这几天一直在西院忙得昏天黑地。今天一出来,便赶上清哑的会展开幕,又在募捐,十分高兴,忙赶过东边来。却在殿门外碰见禁军拖冯尚书出来,冯尚书嘴里还一个劲地说清哑邀买人心等等。明阳子狐疑,遂问究竟。

    等问明白了,他气得跑上殿就开骂。

    仁王道:“那冯尚书就是赌输了恼羞成怒。”

    明阳子喝道:“你还说这么窝囊,看着你师侄女给人欺负这是瞧我仁王一脉没权没势是吗你给我听着:待会儿就通告仁王一脉所有徒子徒孙,往后谁再敢欺负郭织女、往她身上泼脏水,除非他家人不生病,不然病死了也不许为他们诊治”

    仁王大声道:“弟弟谨遵长兄吩咐”

    众朝臣目瞪口呆这威胁史无前例

    不过还真难说,山不转水转,没准哪天自己就病得快死了,那时可要看人家脸色了。

    清哑看着前方那个花白头发老者,嗓子眼辣的。

    这稀里糊涂认下来的师傅,一直都无条件地维护她。

    有时她真奇怪,这仅仅是缘分可以解释的吗

    她不知道,明阳子自己有颗仁心,看中的也是她的仁心,如此而已,不然,他亲人弟子也不少,谁能得他如此维护

    顺昌帝赔笑道:“皇叔,朕已经将冯尚书轰出去了。”

    太皇太后也叫明阳子上前去,命赐座,然后温言安慰,说她和皇上断不会信人污蔑郭织女,叫他放心又说募捐还没结束呢,叫他好好瞧着,回头让慈善中心拨一笔款给青山医学院那边又恭维说这次募捐郭织女功不可没,募捐了许多银两,很快把话题岔开了。

    好容易安静下来,又一批一百万捐款送上来,因为银票面额看着许多,但金额却与之前不能比,这也够惊人的。

    皇帝和朝臣们发现:截止到现在,捐款的人数丝毫不减,募捐数正以飞涨的速度奔向五千万。

    这还得了

    这个数目已超过大靖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靖疆域广阔,自武皇帝英武帝统治的“英武盛世”以来,距今已有上百年,百姓安居乐业,内乱不起,边疆也无大战,可谓四海升平,所以人口急剧增长顺昌帝登基初统计过一次人口:大靖二十个州,总计人口足有四万万每年财税收入都过亿万之数。

    这些财税收入中,商税收入比重超过农税。

    财税收入虽然多,然家大业大,开支也同样巨大。

    这次,奉州旱灾便令皇帝和朝臣们束手无策。

    国库空虚,不止户部冯尚书盯着方家等商贾的钱袋子,王大人、蔡大人、吴大人、蒋大人等朝臣也同样关注。他们或许不赞成革新,但却起了重农抑商的念头。今天募捐,朝臣们更是不约而同达成一致,要让大靖这些商界顶端的富豪大出血,来拯救奉州百姓。

    不料,郭织女凭空插手,上演了一出赈灾义演。

    募捐的结果,狠狠震动朝臣们的心。

    这些朝廷官员中有很多冯尚书那样迂腐不堪的,也有很多才能平庸的,还有许多精明投机的,也有王大人蒋大人等治世能臣。

    现在,这些人纷纷针对募捐结果大发宏论。

    他们思维敏捷起来,言谈间表示:

    对此结果他早有预见,之前是静观其变,果然就如他所料,这是比较谦虚的人。还有更直接的人,直言他做了什么什么,言下之意能募捐这么多银子是他推动的。也有矜持含蓄的,就事论事分析,也显示他们超越常人的远见卓识。

    清哑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朝廷还是有很多能人的。

    这是她和这些人打交道少,不知他们是“事后诸葛亮”。

    晚上她告诉方初,方初忍不住笑道:“都说无商不奸,但你记住:这世上最无耻的绝不是商人。”是政客

    且说眼前,也有人说到核心和关键点上。

    就听王大人道:“皇上,微臣今日感触良多。微臣明白了:大靖的财富不在国库,在民间。藏富于民,这才是圣君明主治理的天下若国富而民贫,则迟早要生内乱。”

    众人愣了下,纷纷附和,赞他说的精辟,正是如此。

    蒋大人精于刑律,沉声道:“皇上,微臣也有感慨:皇上以德治天下,故而天下归心,今日募捐,才会引得京城百姓纷纷出手。而以往江南每有水旱灾害,地方官府虽也号召百姓募捐,然地方官贪婪无度,强占挪用赈灾款,然后逼迫搜刮百姓,百姓被勒索怕了,自然不肯捐款。皇上,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肃清吏治,整顿地方官府”

    这个也说在点子上,却没有引起响应。

    因为这道旨一下,不知多少官员要落马。

    当场就有人目光闪烁,心中惴惴不安。

    顺昌帝威严道:“蒋爱卿所说有理。等将奉州事了,朕要好好整顿吏治,惩治一批贪官。”

    接着,又有人说农工商要一并发展,重农抑商和禁止海外通商不可行云云,对冯尚书落井下石还有人说起方初的赈灾计划,若奉州能迅速恢复经济,将来在其他州也可推行

    顺昌帝被鼓舞得激动不已,看着清哑又喜又忧。

    他一点不糊涂,虽不信冯尚书的话,但清哑对百姓的影响力他是亲眼见识到了,对清哑他是放心的,就怕她被人利用。

    郭织女是朝廷封的,只能为他这个皇帝所用

    因皇帝这番心思,谢吟月抢占市场的目的落空了。

    接下来顺昌帝宣布:郭织女此次公开混纺布,贡献最大,所以由方家最先选择市场,谢家第二,马家第三。

    谢吟月面含浅笑,毫不失态,心中却黯然:费了这么大的努力,终究还是没能改变结果方家还是占据了汉中府。

    晚上加更哟。未完待续。

    4209051

第1017章 不一样的结局(加更)

    

y0707和氏璧加更

    清哑听后转脸看向方初。

    方初对她轻轻点头。

    清哑便道:“皇上,我们捐的少,让谢家先选。”

    顺昌帝奇道:“这是为何”

    刚才为这个捐多捐少的问题,她面对冯尚书可是毫不退让,方初更认为清哑捐的比谢家只多不少,如何这会子又谦让起来

    皇帝嘴上问清哑,眼睛却望着方初。

    他看出来了,是方初在背后指点清哑。

    方初也不回避,起身回道:“回皇上,拙荆公开混纺布,是在这次募捐之前就决定的,甚至在奉州未受灾之前就决定了。我们认为:这选择权,只能以这次捐银多少来衡量。”

    清哑组织了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若最后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