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信仰是祖国[快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上一片唱衰之声。

    ——“离开苏国的帮助,华夏的原子弹研制事业就算再发展二十年,恐怕都做不出成果。”

    但华夏既不信邪也不认命。

    以苏国毁约时间命名的“596工程”正式启动。

    没人帮,那就咱们自己来!

    失去了苏国专家帮助,西北高原上核武器研究基地的建造也陷入困境。为了221厂能够顺利建设,张树森临危受命,带领一批研究员和技术工作者先行前往金银滩。

    “你不回学校看看?”张树森看着会议室里最后剩下的庄星苒,道:“这次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庄星苒想了想,回答:“不了,我留一封信,告诉他们要进行工作调动就行。万一去了被猜到,对他们也没好处。”

    说完,她问:“您过会儿回去吗?回的话,我跟您一起去见见师母。”

    提及许秀英,张树森神情黯淡了下去。

    他点点头,说:“成,看到你,她也能高兴点儿。”

    师徒俩忙完手头的工作,踩着夜色往家里赶。

    院儿门虚掩着,张树森伸手推开,发现客厅里没有亮灯。

    他有些诧异道:“今天这么早就睡了?”

    “嘭——”

    一声重响突然从屋里传出,紧接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像是谁摔倒又撞倒一片小物件。

    张树森拔腿就往里跑,庄星苒也紧随其后。

    “秀英——”

    客厅的灯似乎坏了,张树森没揿亮,模模糊糊听到许秀英的闷哼,循着记忆快步走到边柜旁,打开了上面的一盏台灯。

    中途还撞了好几下。

    随着灯光亮起,屋内的情形也终于落入两人眼中。

    许秀英摔坐在茶几旁,手边横着一根木头拐杖,右腿上绑着绷带和固定器。

    她满头大汗,头发糊在脸颊乱糟糟的,周遭地上摆设摔了一地,十分狼狈。

    “师母,您的腿怎么……”

    庄星苒微微睁大眼,有些慌乱地要上前去扶,张树森已经先冲了过去。

    “上个月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都快好啦。”

    许秀英在丈夫的帮助下在沙发上坐好,抬手将头发捋到耳后,看着冒出来的两人温柔地笑:“客厅灯前些日子坏了,我忘了喊人来修,是不是吓一跳?你们怎么今天回来啦?也不先打个电话说说,我好给你们准备吃的。”

    庄星苒嘴唇动了动,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看了眼旁边用手掌盖着脸的张树森,最后含糊道:“我们吃过了,师母吃了吗?”

    许秀英点头,又就着灯光细细看她,说:“头发是不是剪过啦?好像比上次来要短,人瞧着也瘦了好些。是不是你老师总是让你忙这忙那?他自己就是个一忙起来什么都不管的,胃上老毛病一大把,你可不能学他,知道吗?”

    客厅里就只有许秀英一个人的说话声,她絮絮叨叨的,语气温柔,好似要将这些日子以来没能见面说的话,今天一气儿都说完。

    “我是不是太唠叨啦?”许秀英掩唇笑笑,又问:“你们这次是休假还是怎么样?能在家里住几天呀?”

    庄星苒和张树森都低着头,没出声。

    过了会儿,许秀英似乎明白了过来,脸上的笑意也跟着淡了些。

    张树森狠狠搓了一把脸,抓住妻子的手,哑声道:“秀英,我对不住你。”

    许秀英沉默少顷,问:“今晚能在家住吗?”

    张树森脸上愧色更浓,他将额头抵在对方的掌心里,答:“取了行李,过会儿就得走。”

    许秀英:“我还是不能问要去哪儿,去做什么,是吗?小苒也要同你一起去?那这回出去多久,能说吗?”

    张树森哑然:“……不知道。秀英,这一次,我也不知道要去多久……”

    这回,许秀英停了许久,才再度开腔。

    她素来温柔的声音里带上一丝鼻音,却并没有责怪和埋怨:“我知道了,那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小苒。我等你,等你们回家。”

    庄星苒忍不住眼眶发涩,她扭过头,用手背飞快地擦掉眼角的泪花。

    而这一晚经历同样离别的,还有成百上千个家庭……

 第14章 荒漠龙吟14

    首都火车站。

    “去了你叔叔那儿要听话,人家可不像爹妈一样要惯着你,晓得不?然后到了那边,要是缺什么少什么写信回来说,我收到信了就托人给你带过去……”

    一位相貌憨厚的中年汉子扒着车窗,满头大汗的,却仍旧伸长了脖子,不厌其烦地和坐在窗边年轻人絮絮说着话。

    “呜呜——”

    提示火车将要启动的鸣笛声响起。

    男人有些慌乱地从口袋里摸出两个般大的鸡蛋,一股脑塞进青年手中,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有话想说,但最终只化作一句匆匆的叮嘱:“路上注意安全啊……”

    火车慢慢发动起来,男人往后退开几步。

    一边挥手,一边跟着走。

    然后是小跑。

    青年紧紧抓着那两个鸡蛋,红着眼睛趴到窗上冲着外面的男人喊:“爸——我到了地儿就给你们写信!您快回去吧,别跟了——”

    中年汉子实在跑不动了,撑着膝盖直喘气,还不忘继续同他挥手。

    随着火车行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他的身影也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再也看不见。

    青年这才重新坐回座位里,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两个鸡蛋塞进包袱里收好,一抬头看到自己对面坐着两个年轻姑娘,顿时涨红了脸,扭过头用肩膀蹭了蹭眼睛。

    庄星苒收回视线,见身边康以馨还怔怔看着人家,便伸手扯了她一下。

    康以馨回过神,不好意思地冲人笑了笑,也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鸡蛋,递了一个给庄星苒,说:“我妈今早上给我煮的,你吃。”

    她虽是笑着的,眼睛却有点红,里头还残留着一点羡慕的情绪。

    庄星苒捏着鸡蛋扫了一眼周围,发现大家的眉眼间都挂着淡淡的不舍与愁思。

    是啊,站台上送别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是他们的亲人。

    他们将要跨越几千公里,到荒芜的高原上去,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故乡。

    他们怀揣机密,闭紧嘴巴,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才能和家人诉说自己的荣光……

    心中的愁绪在颠沛的长途跋涉中暂时褪去。

    一行人坐火车从首都辗转来到银川,又坐汽车改道兰州,一路奔波下来所有人都有感觉到有些吃力。

    尤其陈雪芳因为晕车,反应最严重,脸色苍白、嘴唇起皮,整个人萎靡不堪,走路脚都是软的。

    然而从进入银川开始,他们的行踪就处于保密状态,必须马不停蹄地改乘闷罐车去往西宁,再由当地部队军人用卡车护送前往海晏。

    这一走,又是三天。

    一路晃晃悠悠、颠颠颤颤地来到基地,即便是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几个男生,这会儿也都是一脸菜色。

    基地建在三千多米的高海拔地区,庄星苒和康以馨、陈雪芳互相搀扶着走下车,就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呛了嗓子。

    “好冷啊!”旁边赵莉缩了缩脖子,说话时唇边氤起一阵白雾。

    金银滩平均海拔在3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仅零下4度,几乎没有夏天。

    这就是他们接下来要待的地方了。

    对外称作“青海综合机械厂”,实为华夏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221厂。

    虽然大家早在来之前,便已对将要面临的艰苦有所猜想,但当历经数天终于站在这里,看着面前简陋无比的油毛毡屋,和荒芜冷冽的环境,才明白条件比想象中要更苦。

    一点冷意落在庄星苒额上,她抬起头,看到黑压压的天空和纷纷下坠的雪花。

    竟是突然下起了雪。

    基地接待他们的领导叫石建中,见大家都抬头看雪,赶紧提高声音,招呼众人往屋子里去。

    “高原气候就是这样,天气捉摸不定,今儿天可冷,大家先进屋去吧。你们刚上来,肯定还不适应,可别生病了!在这上头啊,生病就太遭罪了。”

    然而,屋内屋外的温差其实并不太大。

    粗陋的油毛毡房并没有多少御寒的功能。

    石建中似乎听到了众人心中所想,笑着说:“现在条件还是好些了,最开始的时候,那才叫真的什么都没有。几顶帐篷睡不下我们一群人,只能把羊圈收拾收拾,铺层干草将就着睡,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还老觉得一股子羊粪球味!”

    除了石建中,参与这次迎接会的还有基地里分别负责设计、建设和保卫工作的几位领导。

    其中一位扬声打断石建中的话,大嗓门道:“我说老石你是不是有点毛病?咱科学家同志们一天都没吃啥东西了,你就非得在吃饭前说羊粪么?!”

    他爽朗的调侃逗得众人都轻松笑起来。

    石建中“哎呀”一声,“瞧我这……张主任、各位同志,今儿这都是特地为你们准备的,这一路真是太辛苦你们了!我这也不唠叨了,大家伙赶紧先吃着吧!”

    用木桌拼接出来的大桌上,零零碎碎摆了十好几只菜碗,但真正的硬菜却只有正中间的那一碗午餐肉。

    看分量大约是从两个罐头里扒出来的,凑了成人巴掌大小的碗,根本不够在场人分的。

    但这,已经是基地里目前最好的口粮了。

    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偏僻,道路又不好走,各方面补给都十分困难。

    不过众人也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公主少爷,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加上一路奔波的也确实都已经饿了,于是纷纷拿起碗筷吃起来。

    庄星苒端着碗扒了口糙米饭,刚一嚼便顿了顿。

    ——没熟。

    高原地区低压缺氧,水的沸点随之变低,米饭也难以熟透。

    庄星苒只停顿了一下,便接着咀嚼起来。

    身边的人也皆是如此。

    因为就是这样半生不熟的米饭,基地里最困难的时候甚至都吃不上,只能去找骆驼草籽充饥。

    比起当初基地开拓建设时的条件,他们现在已经好上了不少。

    吃完饭,石建中搬来一筐外皮已经不怎么新鲜了的桔子,一个一个亲手送到庄星苒等人手中。

    最后,他笔直站在原地,庄重地朝众人敬了一个军礼,沉声道:“感谢各位的到来,辛苦了!”

    水果在基地是稀罕物,大家伙半年都难得吃上一回。

    这一小筐,是石建中一个月前得知首都的科学家要来,从自己的津贴里扣出款项,托补给队捎上来的。

    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但对这群放弃首都的良好条件、背井离乡来到这座艰苦高原的科研工作者们的敬重,全都装在了这一个小小的、并不新鲜的桔子,和一声朴素的“辛苦了”之中。

    因为条件有限,只能几个人一起住大通铺。

    庄星苒、康以馨、赵莉和陈雪芳四个人住一间屋子。

    房间里除了床,就只剩一张缺了角的破木桌,上面摆着个已经灌好了热水的保温壶,只勉强够她们喝,哪够洗漱?

    几个姑娘商量着省出两杯热水,将就着擦了把脸。

    夜间温度比白天还要低上许多。

    姑娘们把带来的棉衣扯开压在棉被上,几个人紧紧挤在一起,过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冰凉的手脚有了点温度,随后伴着窗外呼号的风雪慢慢陷入睡眠……

    半夜,陈雪芳突然发起了热,并开始上吐下泻。

    她本来就因为不舒服没吃多少东西,吐到后面只有黄水,毫无气力地躺在床边,脸色苍白,眼睛却因为呕吐而布满血丝。

    在高原上感冒发烧是很危险的,万一感染病毒发展成为肺水肿,严重时甚至会休克或死亡!

    庄星苒匆忙披了件衣服去找人,但基地的医生也没有多好的治疗条件,只能开些退烧药,嘱咐多休息、多喝水。

    陈雪芳虽吃了药,发热症状却没有缓解多少。

    庄星苒三人只好轮流替她物理降温,直到东方既白,外面响起整齐划一的操练声,陈雪芳才终于幸运地退了烧。

    来到基地的第一夜,就这么手忙脚乱地过去了。

    翌日,确定陈雪芳状态好起来,睡眠不足的三人才顶着硕大的黑眼圈,匆匆赶往工作室。

    到了地儿才知道,队伍里有高原反应的人不少。

    胸闷头晕,心慌气短,让大家的工作效率呈直线降低,但即便这样,仍旧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头晕了,就闭眼休息会儿,感觉舒服点了便拿起纸笔继续算;

    气短,就跟着操练队伍一起锻炼,慢慢把体质提上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