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子正压低声音,冷冷道:“岂止是苦一阵子,简直是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秦兴言望向赵子正,冷哼一声,没有接话。
  武明空深沉的目光在三人的身上扫视一圈,立刻意识到。
  这个法子的本质就是搜刮百姓身上的民脂民膏。
  用他们的田地,度过难关。
  至于之后如何,料想也不会有人关心。
  一个小小的徽州,百姓加在一起也不过几十万。
  就算是真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无非就是让朝廷多背负一些骂名。
  沉默良久。
  武明空望向三人,缓缓开口,问道:“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的法子?”
  秦兴言和杜晨安互相对视一眼,皆是陷入沉默。
  赵子正犹豫半晌,沉声道:“若是不苦百姓,唯有一计可行。”
  武明空望向他,淡淡道:“说来听听。”
  赵子正沉声道:“与周国议和!积蓄实力,来年再战!”
  此话一出。
  气氛瞬间凝固。
  无论是方党的杜晨安,秦兴言,还是皇党的赵子正,林宛儿,全都陷入沉默,静静地等待着女帝表态。
  沉寂了好一会。
  最终还是杜晨安站了出来,打破沉默。
  “与周国的战事,朝廷占据上风,等新一批的火器制作完成,用不了多久就能长驱直入,攻下整个周国!
  到了那时,周国并入我大乾的版图,朝廷的实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陛下与方相一统天下的霸业,便奠定了基础,若是能实现这样的宏图霸业,苦一苦徽州的几十万百姓,也算不得什么。”
  赵子正犹豫了一下,反驳道:“朝廷确实占据上风,但是一直势如破竹的白将军,如今因为缺少火器,也被虎贲军拦在了岭南道。
  若是周国一直与朝廷僵持,燕国与吴国,说不准会趁机发难,到时候朝廷就会陷入三面为敌的境地!
  再者说,唇亡齿寒的道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诸国绝不会放任朝廷灭亡周国!”
  秦兴言听见这话,冷哼一声,提高声调道:“这些不过是你的揣测!事实如何,没人清楚!纵然真如你所说,诸国不会坐视不理,朝廷无非也就是多生产一些火器!只要有方相坐镇!再多的敌人,也只是蝼蚁!强如燕国,派出三十万大军,也不是尽数被方相击败!”
  赵子正望向秦兴言,神色无比的凝重,沉声问道:“那徽州的几十万百姓呢?”
  秦兴言沉默了一息,正色道:“与陛下和方相的鸿图霸业比,几十万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和方相心里装的是万州九方,而不是小小的一州之地,几十万的百姓!”
  说到这,顿了顿,提高声调道:
  “老夫知道,你顾忌名声,不愿在青史上留下骂名!”
  “无非就是再苦一苦百姓,骂名由老夫这个户部堂官来担!与尔等无关!”
  话音落下。
  养心殿外,死一般的寂静。
  杜晨安看向一旁的秦兴言,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
  秦兴言这一次极力想要变卖百姓的田地,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方相的宏图霸业!
  毕竟。
  兼并土地这样的事情,古往今来,皆是重罪!
  将来这件事情流传出去,他这个户部尚书必定是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另一边。
  赵子正心里也清楚。
  秦兴言在这一次的水患中,捞不到太多的好处。
  听见“苦一苦百姓”的论调,他心里虽然恼怒,但也没有再开反驳。
  而武明空,则是站在原地,精致的脸蛋没有任何表情,陷入沉思。
第261章 为父者,岂能坐视孩子受苦?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简而言之就是:
  作为君主,首要的原则便是心存百姓,若是损害百姓的利益,奉养自己,就如同割下腿上的肉吃到肚里,虽然能够饱腹,但也会走向灭亡。
  勾栏里。
  方修挥斥方遒,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折好以后,交给一旁的侍卫,命令道:“八百里加急,送到陛下手里!”
  “是!相爷!”
  侍卫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伸手接过信件,快步离开。
  方修坐在太师椅上,望着他的背影,眸子里的光芒显得无比深邃。
  有的时候,走得远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会不自觉地发生改变。
  这个时候,就该停下脚步,好好的想一想,当初为何出发。
  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一国丞相,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方修所追求的绝不仅仅只是所谓的覆灭诸国,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
  而是……
  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换句话说——天下大同!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方修愿意为之努力。
  当然。
  如今的方修,只是大乾的丞相,所思所虑自然也是为大乾的百姓。
  为了一场吞并周国的战争,牺牲一州之地几十万的百姓。
  若是真这么做,方修也就背离了自己的初心。
  这并非他所求之事。
  古人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若是大乾兴亡,百姓皆苦。
  那他付出的努力,有何意义?
  无非就是百年以后,史书上留下一笔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的虚名,而这恰恰是他最不在意的一件事情!
  一念至此。
  方修不再犹豫,提笔蘸墨,再次写信。
  片刻后,最后一个字落笔。
  他将信纸折好,交给侍卫,命令道:“将这封信交给白起,不能让旁人看到,更不能落入周人的手里!”
  顿了顿,又一脸凝重的叮嘱道:“这封信牵扯甚大,由你亲自护送,若是送不进信义城,便毁了它。”
  侍卫听见这话,脸上露出郑重之色,端正的行了一礼。
  “卑职一定不负方相重托!”
  说完,伸手接过信件,再次行礼,转身离开。
  微风轻拂,带来淡淡的茉莉花香。
  台上的小娘子,休息了片刻,继续唱曲。
  曲调清雅,虽是夏日,却给人一种迎霜傲雪之感。
  恍惚之间,仿佛能看见,一枝寒梅立于风雪之中,清奇挺拔,暗香轻度。
  方修端坐在太师椅上,听着悦耳的曲调,缓缓的闭上双眼,休养生息。
  半个时辰后。
  几匹骏马从卧川府疾驰而出,在路口分开,一队向南,一队向北。
  向南的骏马,一路畅通无阻,短短一日就将信件送入了宫中。
  养心殿里。
  武明空打开信件,自上而下的浏览,精致的脸蛋显得无比的庄重,好看的桃花眸子十分专注。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说的好!”
  看着看着,武明空水光盈盈的桃花眸子,不由的迸发出一道光芒。
  显然,对这封信件的内容,她发自内心的认同。
  但是看到最后。
  她的脸上露出了惆怅之色,长长的睫毛轻轻地颤动,心情略显复杂。
  她原先以为,面对覆灭周国的大好机会,方修必定不会放弃!
  无非是苦一苦徽州的几十万百姓。
  对一位指鹿为马的枭雄而言,放弃一些微不足道的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可是,方修的回信,却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信件的开头,先是阐述了所谓的为君之道,告诫她不要忘却本心。
  之后又分析了,变卖百姓田地,放弃赈灾的危害,以及与周国战事的进展。
  最终得出结论,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开仓放粮,赈济百姓,都是朝廷的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他还分析了,在这个时刻与周国议和,是否合适,论据详细,令人信服。
  将所有的内容总结,简而言之就是。
  百姓,一定要赈济。
  与周国的战事,可打,可不打。
  若是谈判的结果,有利于朝廷,那么议和就是最佳的选择。
  毕竟,没人知道,燕皇和吴皇对朝廷灭周,究竟是何态度。
  若是燕皇和吴皇打定主意,援助周国,那么朝廷就是同时与三国开战。
  即便最后能够取得胜利,也必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不如接受议和。
  若是谈判的结果,朝廷。。。。。。或者说,方修无法接受。
  那么,这场战事还要继续,无非就是效仿燕国,多劫掠周国控制的土地,苦一苦周国的百姓。
  当然,这么做又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加深朝廷与周国普通百姓的仇恨,为未来朝廷吞并周国埋下祸根。
  但是,世上无两全法。
  对方修而言,这就是目前他能够想到的最佳选择。
  “方修,朕原以为已经足够了解你,却没想到,朕对你的了解,还是那么肤浅。。。。。。”
  武明空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手里的信件,下意识的喃喃自语。
  一旁,林宛儿听见这话,眸子里露出好奇之色,心里想着,方相该不会真在雍州豢养了一批小娘子吧,否则,无缘无故,陛下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
  女帝庄重的声音忽然响起。
  “召吏部尚书杜晨安,户部尚书秦兴言,工部侍郎赵子正,左都御史海瑞,皇家银行妲己,入宫觐见。”
  一下子召见这么多重臣,出什么大事了?
  林宛儿微微一怔,忙不迭的应道:“是,陛下!”
  一个时辰后。
  几名朝廷重臣,清一色的二品大员,全都来到了养心殿外。
  “臣等求见陛下!”
  “准!”
  “谢陛下!”
  秦兴言等人迈步走入养心殿,站成一排,齐齐行礼。
  龙椅上,武明空抬眸望向他们,目光清冷,不带有任何的情绪。
  “北柳河决堤,徽州几十万百姓一夜之间变为灾民,这件事,你们如何看?”
  几名重臣听见这话,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皆是沉默。
  唯独海瑞挺直腰杆,一脸凝重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其次应当派出御史严查北柳河决堤的缘由,若是天灾,对有司衙门的官吏,可既往不咎,若是人祸,着重处置!”
  话音落下。
  赵子正附和道:“臣附议!”
  一旁。
  和海瑞同为方党的杜晨安和秦兴言,却仍旧保持沉默。
  北柳河刚决堤时,他们就已经入宫禀告。
  该说的,那个时候已经说了,现在再说也没意义。
  同时。
  他们心里清楚,陛下这个时候召见他们,必定是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询问他们的意见,只是例行的公事。
  若是陛下不同意海瑞提出的方案,陛下一定会表明态度,那时他们再站出来,为时不晚。
  “海卿家所言甚是。”
  武明空点点头,看向秦兴言,淡淡道:“赈济百姓一事,就交给户部去办,徽州受灾的百姓有多少,需要多少粮食,徽州的粮仓能拿出多少粮食,需要调拨多少,罗列清楚,给朕过目。”
  听见这话,秦兴言心里一沉,苍老的脸上露出犹豫之色,半晌没有回话。
  对他这样的反应,武明空早有预料,风轻云淡道:
  “赈济灾民,不仅是朕的决定,也是方相的决定,宏图霸业固然重要,一州之地的几十万百姓同样重要!
  那些百姓,没有见过朕,朕也没有见过他们。
  但是朕知道,他们都视朕为君父,视方修为相父,他们是朕的子民!
  世上岂有为父者,坐视孩子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
  话音落下。
  几名重臣皆是一怔,随即,面露动容,齐齐行礼。
  “陛下圣明!”
  唯独身后的林宛儿,在心里嘀咕,那些百姓,应该视陛下为君母才对吧?
  虽然担心前线的军粮供应不上,但听到是方相的决定。
  秦兴言也不再犹豫,拱手行礼:“臣回去以后,立刻就着手督办赈灾一事,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让徽州饿死一人!”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
  武明空听了,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是十分满意。
  随后,她将目光放在了海瑞的身上,命令道:“调查北柳河决堤的缘由,就交给都察院,是天灾还是人祸,朕要一个明确的结论!”
  “是,陛下!”
  海瑞端正的站好,正色道。
  武明空点点头,又看向一旁的工部侍郎赵子正,郑重道:“重修堤坝,事关重大,朕希望,工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工,不要让朕失望。”
  赵子正行礼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武明空点点头,看向一旁的皇家银行的行长妲己,正色道:“赈济灾民,重修堤坝,都要用到银子,国库的银子若是不够,朕希望皇家银行能在不影响周转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