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见这话,诸公下意识地对视一眼,皆能从彼此的眸子里看出一抹忐忑和不安。
  他们心里清楚,一般来说,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情,都不利于当下。
  方相难道想寻个什么由头,从他们的手里弄银子?
  可是,他们拿到分红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啊!
  银子存在皇家银行里面,还没有捂热乎,就得被方相收回去,这谁受得了?
  就在他们忐忑不安的时候。
  方修再次开口:“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本相打算建造几个书院,分别为明修书院,建造书院,工程书院,医学书院和农业书院。。。。。。
  你们也知道,建造书院需要花费银子,请先生,造屋子,这些都是耗费极大,所以本相打算从民间筹措一笔银子,用作书院的建造。
  愿意支持书院建造的人,子孙后代可以进入明修书院读书!”
  此话一出。
  诸公的心里全都咯噔一下。
  明修书院是什么书院。
  他们怎么从没听说过?
  进这个书院读书能有什么好处,能抵得上多少银子?
  沉默了片刻。
  还是鸿胪寺少卿周正先开口问道:“请问方相,这明修书院与普通的书院,有何不同?”
  在场的都是方党的成员。
  有些话,说起来也不需要太多的顾及。
  方修环顾一周,悠悠道:“明修书院,乃是陛下和本相建造的书院,以陛下和本相的名字命名,以陛下为院长,本相为副院长!”
  话音落下。
  诸公皆是一怔。
  如此说来,入书院读书,岂不等于是陛下和方相的门生?
  这样的话,若是出的银子不多,倒是可以考虑。
  诸公们正在考虑。
  方修又道:“书院建成以后,陛下和本相都会抽时间去给学子讲学。。。。。。明修书院的学生,地位等同于国子监的贡生,一样能够参加乡试。”
  诸公听见这话,眸子一亮。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请问方相,想要入书院读书,需要捐献多少银子?”
  方修伸出三根手指,淡淡道:“三千两。”
  “这。。。。。。”
  这下子,诸公全都懵了。
  读个书竟然要那么多的银子!
  三千两,都够请多少个教书先生了啊!
  方修注意到他们的表情,摆摆手道:
  “你们若是嫌贵,可以不进书院,本相召集你们,是想让你们将这个消息宣扬出去!
  本相知道,你们的家乡有不少的富商,想方设法的送孩子读书,参加科举,为此甚至不惜违反我大乾律法!
  如今本相便给这些富商一个机会,只要缴纳三千两银子,便可以送儿孙进入明修书院读书,非但有天子门生的身份,还能参加科举。
  商贾之子,参加科举,除了修筑官道之外,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第274章 新的商贸中心:长安
  “东厂密探!”
  晴儿顷刻间便认出了那人的身份,眸子里迸发出寒光,挥出手中的长剑!
  长剑划过那人的胸口,留下一道血痕。
  那人受到攻击,发出一身凄厉的哀嚎。
  下一秒。
  一名护卫冲了上来,一剑刺穿他的胸口。
  与此同时。
  马车外的喊杀声越演越烈。
  晴儿望向外面,脸色凝重。
  因为她发现,参与围攻的不仅有东厂的密探,还有一些人,无论是用的兵器,还是使用的招数,她以前从未见过!
  这些人绝不是大周的势力!
  “东厂与外人混在了一起?”
  晴儿皱着眉头,做出判断。
  “殿下!此处不宜久留!咱们还是先撤吧!”
  几名侍卫来到晴儿的身旁,脸色凝重的劝道。
  “好!”
  晴儿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侍卫朝记忆中晋南府衙门的位置狂奔。
  围攻的刺客见状,没有丝毫犹豫,追了上去。
  有人大声喝道:“不要让她跑了!”
  晴儿是李邀月的侍女,也是李邀月的贴身亲卫,武功远胜寻常的侍卫。
  她想逃跑,即便是东厂的密探,也不可能追上!
  很快。
  晴儿就逃离了这里,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名城防军的将军带着大批的士卒赶了过来。
  “末将救驾来迟!请殿下赎罪!”
  将军跪在晴儿的面前,拱手道。
  晴儿笔直的站着,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命令道:“带着你的人捉拿刺客,要留活口!”
  “是!殿下!”
  将军站起身,大手一挥,发出命令。
  “随本将军上!”
  “是!”
  东厂的密探在刺杀方面要胜过城防军。
  但是正面对抗就要落于下风。
  很快。
  城防军的士卒就平息了动乱。
  十几名刺客被当场抓获,双手捆住,带到了晴儿的面前。
  晴儿一双凌厉的眸子,死死的盯着其中几人,寒声问道:“你们是何人?受何人指使,刺杀本宫?”
  那几人倔强的抬头,用杀人一般的眼神,盯着晴儿,一言不发。
  晴儿见状也懒得跟他们废话,冷冷道:“将他们带到东厂的诏狱,本宫亲自审问他们!本宫倒要看看,你们的嘴有多硬!”
  两个时辰后。
  东厂的诏狱。
  一名东厂的刺客,看着身旁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同僚,眸子里满是恐惧之色。
  这位长公主殿下,压根不是人!是魔鬼!
  她用的那些手段,相比东厂,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宫给你一个机会,告诉本宫,你是何人,受何人的指使?”
  晴儿放下沾满血迹的木棍,看向东厂的刺客,语气中满是寒意。
  “我。。。。。。我是东厂的密探,行刺殿下是奉了魏东征魏大人和王志王公公之命。。。。。。”
  刺客回答的声音有些发颤。
  晴儿伸手指向一旁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刺客,问道:“他也是东厂的密探?”
  刺客忙不迭的摇头,回答道:“不,不是。”
  “不是东厂的密探,又是何人?”
  晴儿提高声调,大声叱问。
  刺客心里一颤,眼泪落了下来,哭道:“小的只知道他们是从燕国来的,是要帮魏大人和王公公救出陛下,其余的,小的地位卑微,实在是不清楚啊!”
  晴儿听见这话,脸色变得越发凝重。
  从燕国来的。
  不出意外,应该是燕国粘竿处的人。
  他们不是已经放弃了周国,为何突然又趟这一遭浑水?
  思索了片刻。
  晴儿看向身后的侍卫,吩咐道:“将这几个燕国的刺客治好,蒙上眼睛,用水滴他们的额头,什么时候招供,什么时候为止!”
  “是!殿下!”
  这些侍卫都是乾人,心里清楚晴儿的身份,对她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狠辣,倒也没有显得太过诧异。
  那名东厂的刺客听见这话,一颗心沉到了谷底,哭着哀求:“小的也是奉命行事,求殿下给小的一个痛快,不要折磨小的!”
  晴儿听见这话,转头看了他一眼,吩咐侍卫道:“让他看着其余人受刑,什么时候说出更多的情报,再将他关入地牢!”
  “是,殿下!”
  侍卫们领命。
  晴儿转身离开了诏狱。
  回到熟悉的皇宫。
  她却无暇回忆过往,脑子里都是刺客说的话。
  魏东征和王志潜逃,短时间内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燕国就不一样了。
  燕国国力强盛,虽然之前进攻乾国的军队,被乾国丞相击退,但实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若是他们介入这场战争,原先稳定下来的局面,又会陷入动乱。
  此刻,她只想搞清楚,燕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们在这次刺杀的行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晴儿回到宫殿,脑子里还在想着此事。
  直到翌日清晨。
  一阵敲门声将她从睡梦中吵醒。
  “何事?”
  晴儿穿戴整齐,看向门口,开口问道。
  外面传来侍卫的声音。
  “殿下,燕国刺客全都招了!”
  “供词呢?拿来给本宫!”
  “是,殿下!”
  侍卫推门而入,将供词双手呈上。
  晴儿接过供词,自上而下的浏览起来。
  越看,她的脸色越发凝重。
  看到最后,她心里一惊。
  “怪不得燕国一直没有出手,原来是打算等乾、周两国打的两败俱伤,坐收渔翁之利!”
  “用粘竿处的密探,刺杀殿下与方修,重新挑起战火,让两国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真是打得好算盘!”
  晴儿沉默了几息,将手里的供词还给侍卫,吩咐道:“将这份供词送回长安,交给方修!”
  “是,殿下!”
  侍卫接过供词,拱手行礼。
  晴儿看着他,脑子里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叫住了他:“等会!”
  侍卫转头看向晴儿,道:“殿下请吩咐!”
  晴儿道:“八百里加急,告诉方修,有人要刺杀他和殿下,这段时间,务必要小心谨慎!”
  顿了顿,又道:“你知道我说的殿下指的是谁!”
  侍卫犹豫了一下,回道:“卑职明白!卑职这就去办!”
  晴儿看着他的背影,脸色凝重。
  “王志作为东厂的掌舵人,一定知道我的身份,也知道真正的殿下如今仍旧留在长安!
  既然他和燕国的粘竿处同流合污,说不准会将这个消息透露给燕国,如此一来,粘竿处的目标就不仅仅只是乾国女帝和乾国丞相,还有殿下。。。。。。”
  一念至此。
  晴儿不由的担忧起来。
  但是,她身在晋南,无法保护殿下,只能宽慰自己,希望是她自己多想了。
  。。。。。。。。。。。。
  乾国。
  长安。
  锦衣华服的方修,在众多暗卫的保护下,在繁华的街道上闲逛。
  身旁,一袭青色长裙的妲己挽着他的胳膊。
  两人走了一会。
  方修开口道:“偌大的长安,当真连建造一个书院的空地都找不出来?”
  “主人,逛了这么久,您自己也看到了,城墙内新建的宅子越来越多,即便如此,还有许多从外乡来长安打拼的百姓,没有容身之所,哪里还能腾出空地。”
  妲己道。
  方修看了一眼人声鼎沸的街道,脸上露出一抹无奈。
  在他将明修书院与“天子门生”和“科举资格”挂钩以后,很快就筹集到了一笔银子,用于建造各种书院,培养人才。
  只是。。。。。。
  有了建造书院的银子,却没有空地。
  他明明记得,两三个月前,长安还能找出一些空地,用来建造衙门。
  如今却是一点儿都找不出来了。
  不过,走在街上,也能发觉,来往的路人比以往多了不少。
  除了乾国的百姓,还有燕、吴、周三国的商贾。
  持续半年的战争,并没有对这些商贾产生太大的影响。
  只要他们守规矩,按时缴纳商税,没人会为难他们。
  这是方修在战争刚开始就定下的规矩,很好的得到了落实。
  正因如此。
  越来越多的商贾选择将长安当作商贸的中心,带着货物到这里交易。
  再加上,原先的三国的交界,也是商贾公认的繁华之地,商贸中心,卧川府,在这场战争中,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一部分商贾,只能另外选择交易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长安!
  经过半年的发展。
  长安已经成为事实上乾、燕、周三国商贸最为发达的城市!
  名副其实的商贸中心!
  “本相记得,赵子正半年以前,曾经向陛下进言,要扩建长安,那个时候,本相的意思是在长安外建造一座新城,不知道赵子正有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方修一边闲逛,一边闲聊。
  妲己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道:“长安之外建造一座新城,短时间内应该无法做到,得先想个办法,解燃眉之急。”
  听见这话,方修看了她一眼,道:“新城确实非一朝一夕能够建成,但是建成一部分就可以投入使用一部分,没必要完全建完,才将长安的百姓迁过去。”
  妲己一怔,面露思索。
  片刻后,犹豫道:“可是,若是如此,百姓住在新城,又要到长安谋生,一来一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怕是这一部分人宁愿住在郊外,也不愿意去新城住着。”
  方修道:“谁说要先建造百姓的住宅,可以先将几个书院建造起来,让学生住进去,之后再在规划的位置建造几处工坊!
  之前不是派人去吴国采购棉花,用于织布,这织布的工坊也建在新城!”
  说着说着。
  方修的眸子里迸发出亮光,看向一旁的侍卫,吩咐道:“去工部衙门将赵子正喊来,本相有事要与他商议!”
  “是!”
  侍卫行礼,转身离开。
  已经决定建造新城的方修,放下了一个担子,心情大好,将妲己揽在怀里,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