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邀月仍旧保持沉默。
  方修见状,也懒得多问,把剩下的东西吃完,拍了拍手,看向侍卫们,道:“出发!”
  车队离开卧川府城,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了剑北道。
  这是方修第一次踏足周国的土地。
  拉开车帘,看向外面,发现剑北道的风土人情与雍州也没太大的差别。
  四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依稀能够看见,远处有猎户拿着短弓在捕猎。
  相较前段时间,今天还算暖和,有闲不住的猎户出来碰一碰运气,也算正常。
  方修看了一会,便放下车帘,闭目养神起来。
  后面的马车里。
  李邀月看着车窗外,表情无喜无悲。
  她本以为,剑北道经过战争的摧残,应当会变得惨不忍睹,就算不是遍地饿殍,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到了这里,她才发现,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里的百姓相较之前,非但没有忍受饥饿,反而看着更加富足。
  偶尔能看见几名出门闲逛的百姓,能清楚的看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
  丝毫没有被战争摧残过的痕迹。
  中途休息的时候。
  李邀月还曾经问过几名当地的百姓,如今的生活相较之前如何。
  那几名百姓的回答,至今还回荡在她的耳边,让她震惊的同时,心情惆怅,久久无法平复。
  那些百姓说:“乾人打过来以后,又是分田,又是分粮,还有价便宜的煤炭卖,今年冬天就是再冷也不怕!”
  “活了这几十年,也就今年过上了这种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倒是有些个平时就会欺负咱们农户的地主老财家挨乾人抄了家!”
  “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咱们这儿原先说是要划到乾国去,名字都改成了剑北州,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成,还是剑北道,反倒是隔壁的剑南道,实打实的进了乾国,变成了剑南州”
  “要是划到了乾国,这田就实打实的归了我们,留在周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朝廷收回去了,不过听镇上的秀才说,朝廷要和乾国签什么盟约,从今以后,朝廷也归乾人管,要真是那样就好了。”
  在李邀月的预想里。
  当地的百姓面对乾人,应该表现的义愤填膺,深恶痛绝。
  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无比怀念乾人的统治。
  甚至一心想着,剑北道能被划入乾国,他们也能变为乾人。
  这在她看来,简直是无法理喻的事情。
  一开始,她还以为这些只是特例,绝大部分的剑北道百姓还是有着家国情怀,想要驱逐乾人的,就算不想着驱逐乾人,也绝不会想着摆脱周人的身份。
  可是,随着车队的前进,接触到的百姓越来越多。
  她才发现,想要成为乾人,竟是剑北道百姓的共识。
  只有偶尔见到一些读书人,或是年纪不大的少年,会义愤填膺的骂着乾人,可是提起与乾国的盟约,又话锋一转,觉得与乾人结盟并非一件坏事。
  起初她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可是,将自己代入这些百姓,她渐渐的开始明白。
  这些百姓并非没有家国情怀,只是相较于家国情怀,他们更加在乎自己的衣食住行。
  只要能有粮食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他们心里就很满足。
  但就是这么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忍饥挨饿了多年,风餐露宿了多年,忽然来了一伙人,给你吃,给你住,给你煤炭取暖,还给伱分了田地,杀了曾经欺负你的人。
  这样的人在这些百姓的眼里,就不再是所谓的侵略者,而是恩人!
  “抄士绅的家,给百姓分田方修这一招,着实狠毒。”
  李邀月看着窗外的风景,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么一个念头。
  但是,很快,另一个想法又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百姓有粮吃,有衣穿,有安身之所,能安然过冬,这应当是好事。”
  “若是大周朝廷无法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方修却能做到,那么让方修统领大周朝廷,又有何不可?”
  这样的念头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就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想法。
  她是大周长公主,身体里流着大周皇室先祖的血,怎么能冒出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
  可是,这样的想法一旦出现,短时间内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否决,就会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并且逐渐的壮大。
  只是,如今的她还无法察觉。
  随着马车的前进。
  窗外的景色不断的变幻。
  不知什么时候。
  一片鹅毛从天空缓缓的飘落。
  紧接着,大片大片的鹅毛,从半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
  短短片刻,田野、村庄,全都蒙上了一层银装。
  马车里,火炉不断的散发着暖意。
  李邀月看着窗外的风景,眸子里闪过一抹恍惚之色,喃喃自语道:“下雪了。”
  晋南城里。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
  房屋银装素裹,地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
  路人步履匆匆,留下一个个脚印。
  某处酒楼。
  几名不得志的书生坐在一张桌上,一边品着小酒,一边漫无目的闲聊。
  “女帝陛下登基以后,竟是长达半年不在京城,而是跑到了长安,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是!要说让乾国的丞相做咱们大周的摄政王,倒也不是不行,毕竟人家是陛下的夫君,又确实有一些才能。
  可是按照常理,那乾国丞相都做了咱们大周的摄政王,不该离开长安,到咱们晋南来?为何还一直留在长安?”
  “哎原先朝廷与乾国议和,我就觉得不对劲,如今看来,咱们这是被乾人摆了一道,乾国丞相做了咱们的摄政王,却仍旧是乾国的丞相,处理乾国的事务,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咱们大周岂不是成了乾国的藩属国?”
  “还有最近坊间流传的什么盟约,这都几个月来还没一点消息,依我看,算是再也没可能有消息了!”
  几名书生一边喝酒,一边议论,语气中透露着不满。
  酒过三巡后。
  一名书生面露愤懑,突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喊道:
  “与乾国议和,把咱们的陛下议没了,议来了个摄政王,结果连个人影都见不到,听说那谢千拟完票,还要将奏章送到长安,让那摄政王批红,批完了再送回晋南!
  新君被人家囚禁在长安,奏章要送到长安,批不批红由乾人说了算,咱们大周这和亡国有什么区别!”
  窗外大雪飘荡,一股冷风吹了进来。
  同桌的几名书生吹了风,清醒了一些,忙不迭的拉他坐下,劝道:“刘兄冷静,如今朝廷还是谢阁老做主,这些话可不能乱说。”
  那书生被拉着坐下,张了张嘴,还想要说些什么。
  酒楼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
  紧接着便是清脆嘹亮的声音响起。
  “号外号外!朝廷与乾国正式签订盟约!”
  话音落下。
  酒楼里的食客皆是一怔。
  随即,立刻有人道:“来一份!”
  那卖报的小童忙不迭应道:“好嘞,您收好。”
  说着,将报纸递了过去。
  紧接着,又有几名食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出钱买了报纸。
  其中就有这一桌的书生。
  “这上面写了什么?朝廷与乾国的盟约是如何签订的?咱们大周要不要给乾人朝贡?”
  书生们有些急切的问道。
  他们平日里虽然经常发牢骚。
  心里却比谁都清楚。
  朝廷与乾国的战事败了,说要不付出代价,是绝不可能的。
  若是运气好,就只是割让一个剑南道,赔一些银子。
  若是运气不好,以朝廷惨败的程度,说不准要沦为乾国的藩属国,每年都要给人家朝贡。
  如今,能够与乾人签订盟约,当然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名义上好听一些。
  书生们这么想着,就听见旁桌有人大声的道:
  “报纸上说,朝廷与乾国签订了盟约,互为兄弟之国,两国皇帝共为天子,互称兄弟姐妹,除此之外,两国朝廷联合设立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由乾国丞相、周国摄政王方修出任议政大臣”
  话音落下。
  整个酒楼陷入一片寂静。
  紧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议论声。
  “竟然真的签了盟约?”
  “签了总比不签好,兄弟之国总比宗主国,藩属国好听。”
  “话说回来,这个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是什么玩意?”
  众人正议论着呢。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闹的声音。
  “都让让!”
  “闲杂人等,速速退开!”
  几名书生听见声音,下意识地望向窗外。
  一群穿着灰色制服的兵卒,手里握着火铳,迈着整齐的步伐,缓慢的前进。
  每前进一段距离,后面的兵卒就会留下,分列两侧,端端正正的站着,好似要迎接什么大人物。
  “是驻扎在城外的乾国神机营,他们怎么进城了?”
  话音落下。
  酒楼里的众人皆是一惊。
  “什么?乾国的神机营进城了?”
  自从虎贲军战败后,乾国的军队便驻扎在了各大城市。
  晋南城外也驻扎有三千乾军士卒,而且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一开始,晋南的百姓还担心这些人会进城作乱。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这些驻扎的乾军士卒就好像消失了一样,从未露面。
  如今突然冒出来,对晋南的百姓而言,毫无疑问是个重磅消息!
  一瞬间。
  众人纷纷围了上来,抬头看向外面,果然看见手持火铳的乾军士卒笔直的站着。
  “还真是乾国的神机营!”
  “看样子是要迎接什么人。”
  “什么人要动用这么大的阵仗?”
  “难不成是女帝陛下回京了?”
  “女帝陛下回京,迎接的应该是虎贲军吧?而且要真是这样,谢阁老也应当领着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话音刚落,众人就看见不远处出现了一道道身披官服的身影。
  为首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正是内阁首辅谢千!


第311章 抵达晋南,百官迎接
  “是谢阁老!”
  “谢阁老这般年纪,还冒着大雪出城迎接,莫非真是女帝陛下回京了?”
  食客们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莫名的激动起来。
  俗语有云,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
  女帝陛下登基后没多久就前往了长安,接近半年的时间,了无音信,这对周国的读书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不少读书人盼星星盼月亮,就期望着有一天陛下能回到晋南。
  那样的话,大周帝国最起码还是完整的帝国,并没有沦为乾国的附庸。
  如今,他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走!咱们一起出城迎接女帝陛下!”
  一名喝的醉醺醺的书生,振臂高呼,没有丝毫犹豫,迈步走出了酒楼。
  其余食客互相对视了一眼,皆是露出认同之色,跟了上去。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各个商铺、酒楼以及宅邸。
  一时间。
  整个晋南城万人空巷。
  谢千步履蹒跚的走着,看着两边拥挤的人群,沧桑的眸子流露出一抹怅然之色。
  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一次出城迎接的不仅仅是女帝陛下,还有如今大周朝廷真正的掌权人——摄政王方修!
  而且,他也大概猜到了方修这一次来到晋南的目的。
  从今往后,大周朝廷只怕是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的状态。
  若是方修手下留情,晋南城的六部九卿还能发挥地方官府的职能,统领大半个周国。
  若是方修执意赶尽杀绝,晋南城里的公卿们只怕会沦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不过。
  早在决定与乾国议和的时候,谢千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因此,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里准备,只是悠悠的叹了口气,便带着百官继续前进。
  城门之上。
  厚重且庄严的鼓声响起。
  彭!彭!彭!
  绚烂的烟火直冲云霄,绽放出美丽的图桉。
  围着街道的百姓下意识的抬眸望天,皆是被美景吸引。
  城楼上。
  一袭笼罩在黑袍中的身影伫立原地。
  她俯视着万千的百姓,神色显得无比的严肃,不冷不澹道:“等会若是发生变故,你们拦住百姓,保护方修,我一人足矣。”
  身后。
  几十名影卫早已经习惯了这位统领的说话方式,并不觉得奇怪,行礼道:“是,大人!”
  唐柔俯瞰白雪皑皑的大地,好看的眸子里露出一抹怅然。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来到晋南一年多的时间。
  回忆往昔,刺杀方修的画面,好似还在眼前。
  如今,她还是她,方修还是方修。
  她的身份却从原先的刺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