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招募士卒所需要的银钱,确实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户部难以支持。
  可是。
  不招募士卒,同时与吴、燕、欧罗开战,压根就是天方夜谭。
  难道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错过这一次极佳的机会,继续积蓄力量?
  就在这个时候。
  一直沉默的谢千忽然开口说话。
  “朝廷除了这四十万大军,还有二十万士卒,其中有十余万,只要稍加训练,战力不会弱于五军营。”
  话音落下。
  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谢千的身上。
  谢千正色道:“我大周虎贲军虽是被分散在了各道,但聚拢起来,仍旧有七八万人,他们的战力虽然不复从前,但应当要强于寻常的府兵,稍加训练,便能掌握火器的使用,拉到沙场上,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十多万的卫所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被遣散回乡,但只要朝廷发布招募令,臣相信,他们仍旧愿意为朝廷效力。
  相较新招募的士卒,他们不需要再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即刻就能投入沙场。
  而且,他们不需要像乾国的士卒一样,领如此高的饷银,一群打了败仗的人,也没脸领如此高的饷银,只要辎重足够,给予一定的抚恤,他们便会愿意以戴罪立功之名,奔赴沙场。
  至于之后的待遇,可以根据他们在沙场上的表现定夺,是否能领到和乾军士卒一样的饷银,那也是打完之后的事情。”
  一口气说了许多后。
  他不知想到了什么,面露犹豫之色,道:“唯一的问题是。。。。。。”
  说到这,戛然而止。
  后面的话,他不说,众人心里也都明白。
  唯一的问题是,就算这些人愿意上沙场,与吴人、燕人、欧罗人搏命。
  乾国的上上下下也很难信任他们。
  到了沙场上,如何统领他们,让他们和乾军的士卒和谐相处,更是一个问题。
  “谢阁老所说,确实不失为一个办法,问题是派何人统领他们。”
  钱浩南提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谢千思索几秒后,道:“白起在我大周士卒心中颇有威望,若是由他统领,必定能压服他们。”
  方修摆了摆手,道:“不妥,白起要坐镇晋南。”
  只有白起坐镇晋南,才能保证周国不乱,这是方修的底线,轻易不会挪动他的位置。
  除非是派出北伐或是南征的统帅,实在拉跨,方修才会考虑让白起披挂上阵。
  “除了白起,臣以为,能够完全压服大周士卒的只剩下一人。”
  谢千说到这,顿了顿,看向方修,正色道:“这个人便是殿下您!”
  此话一出。
  众人的目光又全都聚集在方修的身上。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谢千说的没错。
  无论是作为大乾的丞相,还是大周的摄政王,方修在士卒们的心中都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
  有他统领南征或是北伐的士卒,绝不会出现因为阵营不同,士卒们产生矛盾的情况。
  但问题是,方修作为大乾和大周最重要的人物,绝大时候都要坐镇长安。
  让他领兵南征或是北伐,不说是杀鸡用牛刀,却也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方修当初领兵镇守雍州,可是因为雍州守不下来,乾国就将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谢阁老所言甚是,但是让方相领兵,并不切实,毕竟朝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方相来拿主意。”
  杜晨安看向谢千,如此说道。
  一旁。
  钱浩南道:“若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统帅,可以将虎贲军和卫所兵打散,和我大乾的府兵进行混编,如此一来,闹出变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谢千听见这话,表情并没有变化,心里却是叹了口气。
  若是如此,从今以后,大周朝廷就真的是名存实亡了。
  “可是,如此一来,混编后的士卒,战力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毕竟,他们在风土人情,方言还有饮食上都有所不同,一同走上沙场,难免会出现分歧。”
  谢千犹豫了一会,还是表达了反对。
  众人知道,谢千这么说,是想要保全虎贲军的完整,不希望属于大周朝廷的虎贲军从世上消失。
  但他所说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乾人和周人,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语言上,都有所不同,强行让他们融合在一切,只会适得其反。
  找不到合适的统帅。
  混编又有顾虑。
  一时间,众人全都想不出更合适的办法。
  就在这时。
  一道清冷的声音忽然在文渊阁里响起。
  “朕可以。”
  短短的三个字,让在场的人皆是一怔。
  下一秒。
  众人的目光全都望向前方,坐在龙椅上的大周女帝——李邀月。
  “臣愚钝,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谢千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神色略显激动,看向李邀月,明知故问。
  李邀月的神色仍旧十分平澹,缓缓道:“朕可以领兵北伐。”
  此话一出。
  文渊阁内陷入了一片寂静。
  包括谢千在内的众人,全都选择了沉默,没有表露任何的态度。
  因为他们心里全都清楚。
  这位大周女帝陛下的身份实在特殊。
  是大周皇帝的同时,又是方相的夫人。
  同时,无论是皇帝还是夫人,两个身份都只是名存实亡的虚名。
  但就是这样的虚名,让她无论在乾军还是周军,都有一定的地位与威望。
  大周女帝陛下御驾亲征,确实能震慑住一些不安分的士卒。
  前提是,大周女帝陛下自己足够安分。
  否则,让她领兵,反而是最大的隐患!
  这一点。
  杜晨安明白,谢千明白,钱浩南明白,武明空明白,方修自然也明白。
  事实上,是否让这位女帝陛下领兵,也全都取决于方修一个人的意见。
  若是方修信任她,她便能领兵。
  若是方修不信然她,她无论如何做也无法领兵。
  殿内的气氛沉默了片刻。
  方修缓缓道:“陛下若真是御驾亲征,相信百姓和士卒一定会备受鼓舞。”
  话音落下。
  众人齐齐望向方修。
  紧接着,就听见方修继续道:“但陛下并没有领兵的经验,即便是御驾亲征,也应当派一名武将辅左,而且北边的燕军和欧罗人,远远比吴人危险。
  臣不可能让陛下冒着这样的风险,奔赴沙场,因而陛下若真是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可以率兵南下,与吴军对阵。”
  众人听见这话,表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邀月说的是领兵北伐。
  而方修则让她率兵南下。
  要知道,周国和吴国接壤的土地只是很小一块,且中间被乾国分开。
  若是李邀月率兵南下。
  就意味着她和她率领的周军,距离周国之间隔着一个乾国。
  如此一来,就算李邀月有什么作乱的心思,也无可奈何。
  毕竟是在乾国的土地上,不可能获得辎重。
  除此之外,方修所说的“陛下没有领兵的经验”,更是定下了李邀月在周军之中就是起到一个吉祥物的作用。
  实际的兵权还是要交给一名武将。
  而这名武将毫无疑问将会是方修的心腹。
  方修的这一番话,等于是告诉殿里的众人,他并不信任自己的夫人,大周女帝陛下!
  或者,换个说法,并不完全信任。
  “臣方才所说,不知陛下是否认同?”
  方修看向李邀月,神色不变,开口问道。
  李邀月沉默了几秒,声音仍旧清冷。
  “摄政王所说甚是,朕可以领兵南下,将吴人挡在乾国之外。”
  平澹的语气,让人听不出喜怒。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大周女帝陛下,也是方相的夫人,接受了方相对她的安排。
  一旁,武明空听见这话,撇了撇嘴。
  她知道,让李邀月跟着周军做个吉祥物,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
  但不知为何,她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
  或许是因为李邀月就算是做个吉祥物,也发挥了作用。
  而她这位大乾女帝,真正掌权的皇帝,坐在这里,没有意见,没有作用,简直比李邀月更像是个吉祥物。
  这个时候。
  方修看向了坐在李邀月身旁不远处的武明空,语气温和,一脸真诚的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小女帝正一个人生闷气,听见方修温和的问话,微微一怔。
  抬眸看向方修。
  双目对视,心意相通。
  没有过多的交流。
  小女帝就懂了方修的意图,他是想要用这种方式,彰显她这位大乾女帝的地位,刷一刷她的存在感。
  这也是对她的一种宽慰。
  “这家伙,朕都快要过了桃李之年,他还将朕当成孩子哄。。。。。。”
  武明空腹诽了一句,实际上心里美滋滋的。
  【情绪值+2000】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方修的耳畔响起。
  同时响起的还有小女帝清脆悦耳的声音。
  “朕以为并无不妥,就照方相说的办!”
第344章 真假宝钞
  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以及开展行动。
  一份落款为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的信件,被送往晋南,令周国的兵部尚书,重新招募卫所兵。
  并且命令所有的虎贲军,分批进入乾国各州府,听候命令。
  与此同时。
  无论是秦兴言,还是周国的户部尚书,都开始募集钱粮,为接下来规模浩大的战事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
  因为吴国驱逐了乾国的票号,长安月报开始抨击吴国朝廷,上至吴国皇帝、内阁首辅,下至姑苏府尹,骂了一遍。
  翌日。
  礼部就紧跟着发出邸报,怒斥吴国朝廷背信弃义,撕毁契约,号召在吴国行商的乾国商贾,带着货物以及妻儿老小,回到大乾,以此表达对吴国朝廷种种举动的愤怒!
  这一系列的举动,就是傻子也能嗅到风雨欲来的味道。
  因而,短短三天的时间,就有大批的乾国商贾收拾行李,从吴国赶回乾国。
  同时,虽然秦兴言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在各大报纸上一再强调,会保证吴国商贾在乾国的利益不受到侵犯。
  还是有一批吴国商贾,回到了吴国。
  对这一部分人,方修也并没派人阻拦。
  时间流逝。
  转眼间,半个多月过去了。
  燕国的局势仍旧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五万欧罗人已经开始围攻燕国都,但是并未取得明显的战果。
  燕国各地的燕军受到勤王的圣旨后,已经做好准备,向燕国都进发。
  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对欧罗人展开反包围。
  因而。
  欧罗人必须在一个月内攻下燕国都,否则就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便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不过,根据第一庄的调查。
  大洋上欧罗人的舰队,已经离开,似乎是在为下一波的进攻做准备。
  若是欧罗人还会派出第二波的大军,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另当别论。
  燕国和欧罗人的战争,未来的走向仍旧是一个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乾国和吴国必有一战!
  转眼间,已是四月。
  春风清拂,和煦爽心。
  阳光温和不燥,使人透心的舒坦。
  相国府里。
  方修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浏览燕国的舆图。
  杨玉环站在他的身后,一双小手,轻轻的给他揉肩。
  “相爷这几日又清瘦了一些。”
  小丫头一边揉肩,一边有些心疼的道。
  “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晚上没能好好休息。”
  方修随口道。
  这段时间,方修都是住在相国府。
  杨玉环自然也是珍惜方修留在相国府的每一份每一秒,恨不得时时刻刻跟他腻在一起。
  听见方修似乎别有深意的话。
  杨玉环精致的脸蛋露出一抹红晕,改口道:“咳咳。其实奴家觉得,清瘦一些也没什么不好。”
  方修听见这话,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没有拆穿她的小心思,只是道:“从明天开始,本相要住到宫里,你是留在相国府,还是跟本相一起入宫?”
  话音落下。
  杨玉环有点儿懵,问道:“相爷以后都不回相国府了吗?”
  她其实并不想去宫里。
  毕竟宫里的规矩很多,她去了以后,必定是宫女的身份,难免受到约束。
  最重要的是,到了宫里以后,再想陪着方相一切休息,绝对不会再像现在一样容易。
  对她而言,相国府是家,宫里不是。
  方修道:“只是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住在宫里,多事之秋,朝廷事务繁杂,住在宫里能节约许多时间,省得麻烦。”
  杨玉环听见这话,松了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