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修见武明空不说话,回归正题道:
“红薯的产量是真是假,一个月后,自见分晓。”
“这段时间,陛下也不用太过焦虑,太过焦虑,对皮肤不好。”
武明空白了他一眼,心道:朕的皮肤好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
然后就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方修见她没什么要说的,站了起来。
“臣告退。”
武明空还在生着闷气,装作没有听见。
方修见状,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一直到他走远。
武明空才抬起头,看向他离开的方向。
心里对一个月后的秋收。
莫名的期待起来。
。。。。。。。。。。。。
时间流逝。
一场秋雨,拉开了秋天的序幕。
养心殿外,叶子一片片的飘落,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
武明空站在屋檐下,琼鼻微动,嗅着空气中传来的阵阵桂花香气,闭上了星空般的眸子。
修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倾城的脸庞,带着淡淡的笑意。
身后。
林宛儿手里拿着一本精致的黄册,轻声道:“陛下,明日就是您的诞辰,百官送的贺礼,都记在了册子上,您要不要看看?”
武明空听见这话,睁开了双眼,淡淡道:“朕不是说过,朕不贺诞辰。”
林宛儿小声道:“只是百官的心意,并没有过于贵重的礼品。”
武明空听见这话,也没再多说。
天子诞辰,百官贺礼,乃是传统。
只要她不像先帝一样,大摆宴席,过什么千秋节,就不算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想到千秋节。
武明空的脑海里又不由浮现出方修的身影。
当初,就是方修联合六部一同上表,将先帝的生辰设为千秋节。
也不知道,这一次她登基后的第一个诞辰,方修会送什么贺礼。
想到这。
她看向林宛儿,道:“拿来给朕看看。”
林宛儿忙不迭的双手呈上。
武明空伸手接过黄册,自上而下搜寻起来。
足足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找到方修的名字。
她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又从头找了一遍。
又是一炷香的时间。
还是没有方修的名字。
女帝终于可以确定。
方修啥也没送!
虽说这一举动刚好符合她的心意。
但不知为何。
她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不仅高兴不起来。
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她把这种难受归咎于,方修这种行为,是对她这个皇帝的轻视!
“这奸贼!朕让他不送,他还真就不送!”
“平日里,朕怎么没见他这么听话!”
武明空看着面前的黄册,一下子没了观赏桂花的心情。
“宛儿,将今日的奏章拿过来,朕要批阅。”
林宛儿听见这话,有些诧异,犹豫了一下,小声道:“陛下,您不是说,今天休息半日吗?”
武明空看了她一眼,正想说些什么。
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道宫女的声音。
“丞相方修求见陛下!”
武明空听见方修的名字,心里更加烦闷。
但转念一想。
说不定他是忘了贺礼,又来补送呢?
于是,开口道:
“准!”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第57章 秋收
片刻后。
一袭仙鹤绯袍的方修,来到了女帝的面前。
“臣参见陛下!”
武明空坐在龙椅后,抬眸看了一眼,漫不经心的问道:“何事?”
方修没有回答,反问道:“陛下可知明天是什么日子?”
武明空听见这个问题,心里莫名悸动了一下。
“朕就知道,这个佞臣怎么可能会忘了朕的诞辰。”
她表情淡然,看着方修,装作漫不经心道:“什么日子?”
方修有些痛心疾首的道:“如此重要的日子,陛下怎能忘了!”
明明是在质问。
不知为何,武明空却生不起气,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白皙的脸庞却是十分冷淡,说道:
“什么日子如此重要,朕还必须要记住。”
方修痛心疾首道:
“明日是秋收的第一天啊!城郊的红薯都已经熟了!”
“。。。。。。”
武明空眸子失神了一瞬,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原先他说的是秋收……
立志要做贤君的女帝,听到“秋收”两个字,本该是激动的。
但是此刻,她的内心却总觉得有一些失落。
却又不知道这失落是来自何处。
【情绪值+2000】
武明空看着方修,挤出一抹笑容,道:“原来是秋收,朕倒是忙的忘了。”
方修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陛下,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如此重要的事,你怎能忘了呢!”
若是放在平日里,武明空听见这话,一定会不甘示弱的回怼两句。
但此刻却没有这個心情,只是道:
“你说得有理,这件事,是朕疏忽了。”
方修看着有些失落的女帝,问道:“臣怎么瞧着陛下不太舒服?可是那个来了?”
武明空明净的眸子,流露出一抹茫然,那个是哪个?
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他说的是月事。
这混蛋!
武明空白了方修一眼,在心里骂了他一句登徒子,懒得跟他计较。
方修见女帝不理自己,又道:“陛下可有什么话要跟臣说?”
武明空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终究还是没有出口,只是道:“没有。”
方修道:“那臣就先告退了!”
说完,起身行礼,转身就要离开。
武明空看着他的背影,犹豫了一下,还是叫住了他。
“等等!”
方修转过头,看向武明空。
武明空咬了咬牙,道:“你入宫一趟,就是为了告诉朕,明日秋收?”
方修听见这话,拍了拍脑袋,道:“臣还有一件事,要不是陛下提醒,臣差点忘了!”
武明空迫不及待的问道:“什么事?”
方修道:“明日卯时,北城郊的农户会开始刨地,臣想请陛下和百官与农户一同劳作。
看一看,这红薯的亩产是否如臣所说,是稻米的十五倍!”
武明空听见这话,有些懵。
明日是朕的诞辰,你竟然让朕出城刨地?
这倒也没什么。
最让她烦闷的是,方修这个混蛋,好像真的忘了她的诞辰!
先帝在时,这个佞臣明明不是这样的!
天天欺负她,却连她的诞辰都记不住!
好气啊!
武明空坐在龙椅上,只觉得胸口升起一股郁结之气,咽不下,吐不出,难受的很。
这个时候。
方修的声音再次传来。
“陛下?”
武明空斜睨方修,冷冷道:“朕知道了,明日卯时,朕会到场。”
方修听见这话,脸上露出笑容,道:“那臣就放心了,臣告退!”
说完,没再停留,转身离开。
武明空坐在龙椅上,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心里一阵烦躁,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毕竟。
不贺诞辰,是她的决定。
就算方修真把她的诞辰忘了,她也不该抱怨,应该高兴。
可是。
不知为何。
她就是开心不起来。。。。。。
武明空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烦闷与失落,看向林宛儿,吩咐道:
“将奏章拿来,朕今天不休息了!”
。。。。。。。。。。。。
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
卯时。
天刚蒙蒙亮。
空气中阵阵的薄雾,混着雨后泥土的气息,在田头飘散。
在大乾的各地,无数农户已经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
长安城郊的某处红薯田。
武明空站在田头,看着面前绿油油的一片,心里莫名有些忐忑。
在她的眼里,秋收一定是比自己的诞辰重要。
尤其是今年的秋收,更加重要!
因为!
今年的秋收,第一批红薯刚好成熟!
按照那混蛋的说法。
红薯的亩产量,能够达到稻米的十五倍!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大乾再也不会陷入缺粮的危机!
农,天下之大本也!
粮食是一切的根本!
乾国之所以一直无法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土地贫瘠,良田太少!
以至于产出的粮食,还不够喂饱百姓。
连百姓都喂不饱,更不要说重整军备,发展商贸……
得让百姓不饿了,他们才会想着做其他的事情。
乾国才能如她所想的蒸蒸日上。
“不需要有稻米的十五倍,只要有五倍,不,三倍,也足够了!”
武明空一双明亮的眸子,凝视田间的红薯叶。
脸上虽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十分忐忑。
文武百官站在离女帝不远的地方,看着劳作的农户,脸上皆是露出悲天悯人之色。
有御史叹息道:“田家少闲月,八月人倍忙,这些农户真是不易啊!”
此话一出。
百官皆是深以为然,纷纷发出感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农户虽目不识丁,不读圣贤,却也能位列四民次位,便因如此吧!”
“不易,实属不易啊!”
感叹了一会。
最先说话的那个御史,忽然有感而发,悲天悯人,当场赋诗一首,大声道:
“田家少闲月,八月人倍忙。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此诗一出。
众多御史纷纷望去,称赞道:“白大人文采斐然,又心忧百姓,实在是我等的楷模!”
“哪里哪里!与辛苦劳作的农户们比,在下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看到这人间疾苦,有感而发,忍不住感叹两句罢了。”
那御史摆了摆手,仍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周围各部的百官听见这话,纷纷侧目。
户部尚书秦兴言看着他,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骂道:“这帮狗娘养的御史,成天就知道动嘴皮子,真这么可怜农户,也不见你下去帮帮他们!”
各部的百官看着这帮御史,或多或少也都抱有同样的心理。
就在此时。
方修的声音忽然响起。
“白御史既然如此心忧百姓,今年这三百石的吏禄,就分给百姓吧!”
第58章 任人唯亲
那白姓御史听见这话,脸涨得通红,好一会才憋出一句。
“方相,下官一年的俸禄加在一起,只有二百多石。”
方修斜睨着他:“你刚才诗里不是说三百石?”
白姓御史红着脸道:“只是为了平仄押韵。”
方修摆摆手道:“二百多石就二百多石。。。。。。秦兴言,你记着,白御史高风亮节,乐善好施,主动将今年的俸禄捐给灾民,有机会给他立个牌坊。”
一旁。
百官听见这话,都憋着笑,脸涨的通红,心里道:让你装!
秦兴言也是憋笑,行礼道:“下官记着了。”
方修看向刚才那帮御史,又道:“白御史如此发扬风格,确实是大家的楷模,还有没有人要效仿白御史捐献俸禄的?”
这下子。
御史们都不敢再伤春悲秋,悲天悯人。
只是抬头望天,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一旁。
武明空见到这一幕,也觉得有些好笑。
这世上就是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
真要让他们付诸实际,却又是百般的不愿。
这些御史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
不过。
御史的职责就是风闻奏事,秉直弹劾,养成悲天悯人的习惯,倒也能理解。
也正因如此。
方修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道:“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让你们捐了俸禄,确实不太合适。
不过,本相看你们如此体恤百姓,什么都不让伱们做,也不太合适。
不如这样,今日是秋收的第一天,你们也都体验一下,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究竟是什么滋味,如何?”
百官们听见这话,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读书人,哪里做过农活啊!
让他们刨地,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有御史犹豫了一下,道:“方相,下官也想与农户一同劳作,一同感受这汗滴禾下土,只是没有农具,下官也无可奈何啊!”
此话一出。
许多御史眼眸一亮,纷纷附和。
“是啊,没有农具,总不能用手刨吧。”
“我等从未做过农活,若用农户的农具,必定会耽误秋收的进度,也不合适。”
这个时候。
秦兴言站了出来,大声道:“农具罢了,户部有现成的,本官这就让人去取!”
御史们听见这话,全都瞪向了秦兴言,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