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治所在名为北川郡,除郡城外,下辖有两个县。
此刻,正是晌午,烈日高照。
北川郡城,驿站内。
海瑞和几名户部的官吏,正围坐在一个圆桌上吃饭。
旁边是一口大锅,清汤寡水,连稻米都没有几粒。
圆桌上也只摆了三叠小菜,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海瑞捧着碗,拿起筷子,夹了一点咸菜,放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开口道:
“余任,刘进,你俩吃完饭召集侍卫,随我再去一趟清河县。”
清河县位于北川郡的南部,灾情严重,匪盗横行。
海瑞刚到青州去的第一站就是那里。
如今青州的各郡各县都已跑遍。
再去一趟清河县,若是情况有所好转,也就差不多可以回京复命了。
“是,大人!”
被点到名字的官吏应了一声,继续喝粥。
说是粥,和水也没什么区别,得喝个几碗,才能勉强饱腹。
即便如此,饭桌上也没一个人抱怨。
倒不是他们不想抱怨,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
人家海大人,丞相亲命的赈灾专使,顿顿都跟他们吃一样的东西,身上的衣服烂了洞,到现在都没补上。
是真正的两袖清风,高风亮节。
他们抱怨也没用,何必自讨苦吃?
不如省点力气,用在赈灾上。
几名官吏皆是这样的想法,一个劲的埋头喝粥。
唯独一名青年放下了碗,抬眸看向海瑞,问道:
“那下官呢?”
海瑞看向那名青年,语气平和道:“你继续留在郡城,守着粮仓,这几天正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出错。”
说着,站起身,走到大锅旁,给自己添了一碗粥,一边喝,一边道:
“永新,我知道你想出城赈灾,但看守粮仓,事关重大。。。。。。”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身后传来砰的一声。
秦永新将碗重重的砸在桌上,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怒道:
“什么事关重大,都是托辞!那粮仓有侍卫守着,为何还让我去!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如何想的!
无非觉得我是尚书的儿子,是衙内,来赈灾,只是给履历添上一笔,将来好升官!
你看不起我!所以啥事都不让我做!
这里的人,除了我,哪一个没有出城赈灾过,就我一人,一直留在郡城!
赈灾赈灾,赈到现在,连个灾民的影子都没见到!这也叫赈灾?狗屁!”
众人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秦永新,又很快低下了头,当作什么都没听见。
海瑞捧着碗,转头看向秦永新,语气平和道:“外面匪盗横行,留在郡城,没什么不好。”
秦永新大声道:“我不怕死!”
海瑞沉默了片刻,又道:“离京前,我答应过秦大人,要将伱好好的带回去。”
秦永新咬了咬牙,道:
“他是我爹,但不能控制我的一切!”
“我能走到今天,也不是靠他!我是德正十九年的二甲进士,我。。。。。。”
海瑞打断他道:“看守粮仓,也是赈灾。”
秦永新听见这话,眸子变得通红,咬了咬牙,决绝道:
“你今天要不带上我,我就死在这里!”
海瑞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秦永新却从他的眼睛了看到了熟悉的意味。
那是他爹看他的眼神,还把他当作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是德正十九年的二甲进士,是户部六品的主事,不是衙内,更不是孩子!
想到这。
秦永新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跪在地上,头贴着地,带着哭腔道:
“海大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出城赈灾,你就带上我吧!”
一旁。
其余官吏见到这一幕,都觉得有些无语。
这衙内莫不是被尚书大人宠成了个傻子!
外面到处都是山匪,上次赈灾,海大人都差点被山匪宰了。
别人躲都躲不及,你还非要凑上去,莫名其妙。。。。。。
不!
是脑子有病!
海瑞见到这一幕,却是沉默不语。
良久方才叹了口气,道:
“到了地方,听从安排,不要乱跑。”
秦永新听见这话,猛地抬头,看向海瑞,表情激动,颤声道:
“下官一定听命!”
第72章 不是人
八月下旬。
天气仍然炎热。
骄阳似火,将树叶晒得卷缩起来。
清河县,城门。
几口大锅架在那里,底下的干柴燃烧熊熊烈火。
随着时间的流逝,粥的香味渐渐散发出去。
聚集在四周的灾民,死死的盯着大锅,不断的吞咽着口水。
灾民里有老人,有孩子,更多的还是青壮。
全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秦永新站在一口大锅的后面,拿着一根木棍,不断的搅拌。
额头上满是汗水,却不觉得疲惫。
这是他第一次出城赈灾,第一次见到灾民,第一次运粮,第一次施粥。
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
看着锅里因沸腾不断翻滚的五谷和青菜。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刻,他在赈灾,而不是留在郡城守着粮仓,无所事事!
好一会。
觉得锅里的粥,熬的差不多了。
秦永新放下木棍,走到海瑞的身旁,道:“大人,差不多了。”
“嗯。”
海瑞点点头,看向一旁的吏员,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那吏员立刻会意,带着几个人,扛起麻袋,走到了大锅的跟前。
“这是要做什么?”
秦永新看向几人,面露疑惑。
还没等旁边的同僚回答。
就见到那吏员抽开麻袋,扛起来,往锅里倒。
秦永新见到这一幕,先是一怔,然后几步凑了上去。
发现麻袋里装着的竟都是喂猪的糠!
瞬间,秦永新火了,怒道:
“本官刚熬好的粥,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那吏员见秦永新发火,有些懵,脸上露出茫然之色,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群狗东西,好好的粥就被你们毁了!”
秦永新见他们不说话,更加火大,撸起袖子,就要揍人。
旁边户部的官吏忙不迭拦住了他。
“往粥里加糠,是海大人的意思,跟他们没有关系。”
和海瑞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
对他的人品,秦永新还是非常认可的。
听到是他的主意。
秦永新立刻停了下来
看向那名同僚,面露疑惑,问道:“糠是猪吃的,不是人吃的,为何要往灾民的粥里加这玩意?”
“有两個原因,一是糠更便宜,加糠,能救济更多的灾民,二是真正的灾民,行将饿死,就算是糠也觉得美味,装作灾民的人,觉得难以下咽,就不会抢粥。”
秦永新听见这话,大为震撼,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好一会,才喃喃自语道:
“可这糠不是人吃的啊。。。。。。”
那户部的官吏叹了口气,悠悠道:“秦大人,您是不知道饿到了极致是什么感觉,这行将饿死的人,就不是人了,是畜生,是猪狗,莫说是糠,就是人。。。。。。”
说到这,戛然而止。
后面的话不说,秦永新也明白。
他是德正十九年的进士,饱读诗书,又怎能不知道,有个词叫做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这个词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到只在书里见过。
又那么近,近到就在眼前。
秦永新呆呆的站在原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
几锅加了糠的粥,都熬的差不多了。
海瑞走到灾民的面前,表情严肃,用庄重的声音道:
“在下海瑞,奉丞相之命,于青州赈灾,所施赈粥,必须厚可插筷,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话音落下。
几名吏员拿出筷子,扔进锅里,皆是稳稳的插在了上面。
虽是加了糠,但跟海瑞等人平日喝的粥比,还要厚重不少!
四周的灾民见到这一幕,全都咽了咽口水,却没有一个人争抢。
只因为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海瑞海老爷。
一个月前,也是这位海老爷,说是奉丞相的命令来赈灾。
一开始,他们都没抱希望。
毕竟在此之前,无论是郡里来的老爷,还是州里来的老爷,施粥的时候,都是一样。
一开始说得天花乱坠,也确实能领到两三碗好粥。
可之后呢?
还是一样的清汤寡水,想要填饱肚子,只能就着树皮和泥土。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海老爷没有熬粥,也没有说什么场面话,而是当着他们的面,砍了另外几名老爷的脑袋。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
老爷们施的粥,再不是清汤寡水。
虽然比不上海老爷的粥厚重,但也能果腹,让他们不被饿死。
他们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却不傻,知道这都是海老爷的功劳。
也是海老爷口中的丞相的功劳。
所以。
这一次。
海老爷再来施粥,他们没一个人争,没一个人抢。
他们知道这位海老爷说到做到,会让他们吃饱喝足!
海瑞目光在灾民的身上转了一圈,大声道:
“粥已熬好,排队领粥!”
话音落下。
成千上万的灾民颤颤巍巍的往前挪动,端着破碗,站在了大锅的前面。
这些灾民一部分是清河县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外县赶过来的。
人多。
就需要更多的人维持秩序。
就连原先保护海瑞的侍卫,都被拉去施粥。
站在海瑞身边的,只有还没缓过神的秦永新。
海瑞见秦永新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走到他的跟前。
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还没开口,就见秦永新眼眶红了。
“大人,下官真是该死。”
海瑞道:“你出身豪门,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心里难受,习惯以后就好了。”
秦永新摇摇头,颤声道:“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顿了顿,咬牙道:“家父。。。。。。”
刚开口。
就听见海瑞道:“有些话,放在心里,不必说。”
作为一个老油条,什么样的事,海瑞没有见过。
他来到这个世界,除了方修,第一个见到的就是秦永新的爹。
户部尚书秦兴言。
只一眼,海瑞就看出来,那不是个好东西。
但这里是比大明更烂的大乾。
不是好东西的又岂止秦兴言一个。
丞相大人付出代价,召他出来,是想让他做事,而不是盯着某个人不放。
他也相信。
总有一天,时机成熟,丞相会整治朝堂。
若非如此,丞相当初就不会召他,而是会召李林甫之流。。。。。。
秦永新听见这话,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话到了嘴边,还是没能吐出去,只是沉默。
就在此时。
灾民的人数越来越多,挤向他们。
人群中。
几个青年,手里攥着匕首,面向大锅,眼睛却是盯着不远处的海瑞,一步步的接近。
仅仅片刻,他们就来到了海瑞的面前,表情狰狞,厉声道:
“死!”
第73章 斩草除根
刹那间。
一把匕首徒然刺出!
电光火石间,海瑞下意识的后退一步,刚好躲过了锋芒!
只差毫厘。
锋利的匕首就会刺入他的小腹。
一旁。
秦永新见到这一幕,瞪大了双眼,清秀的脸上露出恐惧之色,想要喊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脑子里面一片空白。
最后还是更远的吏员先反应过来,大声吼道:
“有刺客!”
“保护海大人!”
一击未中。
刺客们图穷匕见,攥着匕首,冲向了海瑞!
一个个身手敏捷,目标明确,显然是蓄谋已久!
海瑞见到这一幕,面露怒容,却也没有逞强,转身就跑。
“别让他跑了!”
“杀!”
刺客们面露凶狠,攥着匕首,追了上去。
“特娘的!别挡路啊!”
海瑞的侍卫们,被领粥的灾民挡住,急得直跺脚。
之后的一段时间。
清河县的城门前,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奇葩一幕。
一名身穿长袍的中年男人,攥着衣角,双腿猛蹬,跑的飞快。
四五名精壮刺客,攥着匕首,紧追不舍。
不远处,县衙的捕快站在原地,冷眼旁观。
人群中,护卫们心急如焚,用刀鞘驱赶灾民。
秦永新呆呆的站在原地,好似吓傻了一般,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觉得耳畔有嗡嗡的声响。
好一会才回过神,鼓起勇气,大声嘶吼:
“抓刺客!”
话音落下。
护卫们已经冲出人群,追上了刺客!
这些刺客虽然经过一定的训练,但跟相国府的侍卫比,还是差的太远!
不到半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