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华-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见李夏站在栏杆前,两只胖胳膊伸过头抓着栏杆,脸贴着栏杆挪过来、挪过去,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从栏杆缝里往外看,肯定是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李夏松开栏杆,转身跑几步,去搬扶手椅,侍立在旁的小厮急忙上前要帮忙,却被秦王一个眼风止住。:



    第二十七章 哪儿来的闲气

    秦王不动声色的挪了挪,挡住李文山的目光,抖开折扇,好整以暇的看着抱着紫檀木椅子,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没能挪动半分的李夏。

    陆仪站在两人斜后,无语的看着看热闹的秦王,这位爷,越来越出息了。

    李夏累的脸都红了,椅子纹丝不动,她搬椅子的动作都这么明显了,怎么还没有人来帮忙李夏转到椅子旁边,眼角余光瞟过去,瞄到秦王的鞋子和衣角,急忙缩回目光,怪不得没人来帮忙,他要看她的笑话儿

    李夏一肚皮闷气,算了不甘心啊李夏围着椅子又转了半圈,一眼看到靠墙放着的紫檀木万字花架,比椅子略高,上面放了盆兰草,这个花架,她肯定能挪得动。

    李夏爬上椅子,站起来,抱起兰草,刚放到椅子上,古六少爷一眼瞄见,惊奇的咦了一声,“这小丫头要干什么那盆草怎么碍着你了人呢怎么侍候的”

    秦王一脸扫兴,回手一折扇敲在古六头上,转身坐回塌上去了。古六少爷摸了摸头,莫名其妙。

    秦王斜靠在榻上,瞄一眼已经挪了椅子到栏杆旁,踩着椅子,趴在栏杆上看上了荷花的李夏,指了指榻前的扶手椅笑道:“五郎坐这里,你书温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去书院考试”

    李文山坐到秦王指定的扶手椅上和他说话。陆仪闲闲的站到屋子另一角,捏着杯茶,欣赏着湖里的荷花。金拙言盘膝坐在秦王对面,示意小厮把茶具拿过来,挽起袖子分茶。

    古六少爷在陆仪旁边的窗户前站站,又站到李夏旁边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李夏看着他笑道:“古家哥哥到这里来,这里看荷花最好。”

    “好是好,就是这边香味儿太浓。”古六少爷站在李夏身后,一脸挑剔。

    李夏下巴抵在栏杆上看着古六,她要尽量少说话,她才五岁,万一说出不合年纪的话就糟了。

    “这儿景色好,就是太香”古玉衍又转了一圈,又回到李夏身后,认真的看来看去、闻来闻去,蹙眉纠结。

    “要不用合香的法子,冲一冲这味儿嗯,龙井最佳,来人”古六少爷叫人取来龙井和熏炉,熏上茶叶,站到李夏旁边,闭着眼睛细细品了品,满意的点着头,“花香粉腻而略甜、茶香清透而微苦,合在一起,这香味香而不腻、苦中带甜,不错不错”

    李夏抽抽鼻子,果然比刚才好多了,这香味儿让她想起刚进宫时吃过的荷叶小棕子,馋虫上来,转头问古六,“荷叶能裹棕子吗”

    “当然能。新鲜荷叶最宜裹一口棕,通体碧透,清新可喜。”古六少爷想着荷叶一口棕,也有点馋。

    “再浇上一大勺桂花蜜”李夏口水都要出来了。

    “浇桂花蜜就是暴殄天物。”古六少爷反驳。

    “就要浇桂花蜜一大勺”李夏坚持。

    “上回眼睛只看人家穿什么衣服,这回长进了,跟一个小丫头争吃的,你今年几岁了你怎么好意思”金拙言不知道什么时候踱过来,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李夏吓的一个机灵,脚下一滑,金拙言忙伸手拎住李夏的衣领,提着她放好。

    “你看你把人家小姑娘吓的。”古六少爷没金拙言动作快,在金拙言把李夏拎直之后,手才伸到李夏身后,“阿夏别理他,他这个人向来以泼人冷水为乐,咱们不理他去问问厨房,有一口棕没有,再拿罐桂花蜜。”古六少爷吩咐小厮。

    李夏往后靠在古六少爷怀里,拧过半边身子,抱着古六少爷的胳膊,半边脸靠在古六怀里,避开金拙言,她不想看到他,也不想让他看到她。

    秦王一只手支着头,心情郁郁的看着胖胳膊抱在古六胳膊上,和古六一递一句说话的李夏,他这么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怎么这小丫头就是不正眼看他,不让他抱呢

    小棕子送上来,李夏盘坐在扶手椅子里,古六少爷往李夏碟子里的小棕子上浇了厚厚一层桂花蜜,李夏扎起一块,送到古六少爷嘴边,“哥哥尝尝,可好吃了。”

    古六少爷张嘴吃了,连连点头,“咦真不错。你站稳,我去给他们也浇点桂花蜜。”

    古六少爷举着桂花蜜,挨个浇了一遍,到秦王这里,秦王斜着他浇好了桂花蜜,将手里的银叉扔到碟子里,“拙言真没说错,你今年几岁了被个小丫头几句话一忽悠,连桂花蜜也成好东西了。”

    金拙言一怔,王爷这股子闲气来的奇怪。古六少爷更是莫名其妙,“是味儿真不错,不信你尝尝。”

    陆仪若有所思的斜了眼专心吃粽子的李夏,再看向秦王。

    李文山站了起来,连正吃棕子吃的香甜无比的李文岚,也不敢再吃了,胆怯的看向五哥李文山,李文山却瞄着李夏。

    “五哥,我吃饱了,咱们走吧,我想回去了。”秦王突如其来的脾气,让李夏的心提了起来,这位秦王,和她印象中的宽厚仁慈大相径庭,还是赶紧走吧。

    “对啊,阿夏不提醒,我都忘了时辰了,见了王爷和世子,还有将军和六郎,太高兴了多谢款待,我和弟弟妹妹谢过各位。”李文山立刻接话告辞,挨个长揖到底致谢。

    秦王意兴阑珊中带着几分恼意,沉着脸,挥了挥手,看样子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金拙言想着秦王这莫名的脾气,抬手拱了下,也没说话。古六少爷手里拿着桂花蜜,一脸茫然,他感觉他好象做错事了可是,哪儿错了

    “五郎六郎,九娘子慢走,我让承影送三位回去。”陆仪笑意融融,客气周到的将三人送出轩堂,叫过承影吩咐了几句。

    李夏趴在五哥怀里,看着一路送出来的陆仪,心里暖暖酸酸的,她的禁卫军都指挥使,她最信任的人,前生今世,对她都是这么好。:



    第二十八章 挖坑

    每逢各县县令被召进杭城这天,罗帅司身边几位得用的参议就特别忙,罗帅司也有意放几个参议出去应酬诸属官,他们通过他的参议打听关说,他同样能反过来打听,同时递一些明面上不能说的话。

    和闪参议交好的几位县令换了便服,几个人包了紧邻西湖的望月楼上一间雅间,赏着西湖上的碧叶粉荷,饮酒说话。

    饭后出来,富阳县黄县令悄悄拉了拉闪参议,两人落后几步,黄县令低低道:“有几句闲话,今天巧了,我的车马和横山县李县令家的停在了一起,我有个长随,是个本份人,听李县令的车夫和长随坐着闲磕牙,竟然提到了闪知府。”

    说到这里,黄县令停下话,左右看了看,“说是李县令如今用的两个师爷,有一个好象是姓卜,原在闪知府门下当差,因为替闪知府背了黑锅,才不得不另寻东家,到了李县令身边。”

    “真是胡说八道”闪参议听的心里一惊,面上却是丝毫不露,“这些下人就是爱嚼舌头根子李县令初来乍到,只怕是还没腾出手来收拾他们。多谢黄兄”

    “哪里哪里”黄县令哈哈笑着,两人又闲话了几句,长揖作别。

    闪参议回到衙门,一进屋脸就沉下来了,他堂兄在知府位置上熬了十年了,这一任格外努力外加费力打点,得了两个卓异,如今正想方设法要调进六部,为了这,他还求过罗帅司两回,如今正是节骨眼上,竟传出这种闲话

    堂兄那么谨慎的人,能有什么黑锅

    “闪参议在不在”门外,朱参议慢腾腾问一句。

    “在朱兄请进”闪参议立刻春风满面,亲自打起帘子,微微躬身让进朱参议。“朱兄今天回来的早。”

    “我没跟老陶他们出去,”朱参议一身半旧棉袍,微微抠搂着背,看起来活象私塾里的老学究,“有个京城的旧友,就是江南东路李漕司府上的管事赵大,从前在京城时,闲的时候多,那时候他也闲,我俩常凑一起,温一壶老酒,能闲唠半夜。”

    朱参议在闪参议对面坐下,闪参议沏一杯茶,双手捧给他。

    “赵大这趟来,特意和我说了件事,”朱参议交待了和赵大的关系,直入正题。“李漕司的幼弟,如今是咱们两浙路横山县县令,这你是知道的,李县令请的两位师爷,一位叫卜怀义,一个叫陆有德,说是从前在令兄闪知府门下做过钱粮师爷。”

    闪参议听朱参议说到这里,想起刚刚黄县令那番话,脸色就有些变了。

    “你也听说了”朱参议一向极擅长查颜观色,闪参议点了点头,“说是替家兄背了黑锅被迫另谋生路。”

    “就是这话,如今横山县衙不少人都听说过这话,你既然知道了,那就好”朱参议站起来,又交待了一句,“横山县也是个手眼通天的地方,可别大意了。”

    “多谢朱兄”闪参议长揖到底。

    李夏和两个哥哥赶到和阿爹约定的茶楼不远,就看到梧桐满脸红光,正和一名锦衣华服的管事拱手客套,一眼看到李文山,急忙示意管事,“我们五爷来了五爷这是王同知府上管事,来给咱们送礼的”

    “这是什么话”李文山顿时脸一沉,发火了,他看到梧桐就没好气。“王同知是上官”后面的话,李文山还没想好怎么说,梧桐比他更恼,当场撂了脸子,“当真是五哥儿大了,不比从前,如今这脾气,可见涨的厉害算我多事儿”

    梧桐是钟老太太的干儿子,一向觉得,整个李家,除了老太太和老爷,就数他最有脸面,这会儿当着王同知府上管事的面,被李文山这一沉脸一呵斥,只觉得大跌面子,不翻脸不足以挽回颜面。

    “请五爷安给六爷请安,给九姑娘请安”王同知府上的管事灵动之极,急忙上前,高声见礼,打断了梧桐的翻脸,“五爷真是风采出众,都怪小的,是小的没说清楚。我们太太听说两位爷和两位姑娘都到杭城来了,就说要请五爷六爷和两位姑娘们过府洗尘,可我们老爷说,五爷六爷和姑娘们这趟来事情多,只怕没空,我们太太就打发小的送几匣子点心,另有几样玩意儿过来,我们太太说了,人虽没见到,礼数可不能短了。”

    “多谢你家老爷太太,这趟确实匆忙,下趟再来,一定专程登门给你们老爷太太请安,只是,这些礼物”李文山正要推辞,李夏从后面悄悄拉了拉他,李文山的话顿住,阿夏拉他,这意思是收

    “实在不敢当。”李文山这话到嘴边,就变了。

    “一点小玩意儿而已。五爷天姿出众,他日必定青出于蓝”管事见李文山这么爽快,意外之下,赶紧奉承客套。

    李夏紧拉着六哥李文岚的手,目光越过管事,看向已经开始往他们车上搬东西的几个长随,这些礼物,可不是几匣子点心和几样小玩意儿那么简单。

    王富年家资巨富,是个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极擅理财的,她把他压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好些年,为的是留给儿子提拨重用

    又想远了,嗯这真是送上门的好机会,王同知是上官,却给她们送礼,嘿嘿

    李夏眼珠慢慢转过去,再转过来,看看客气恭敬的管事,再看看一脸恼怒不自在的梧桐,心情愉快,这个王富年,总是这么善解人意

    去杭州时,李县令心情忐忑,回去时却是意气风发。

    回去路上,李县令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越看越满意,忍不住催马和儿子并行,将公使钱的事说了,“钱不钱的都是小事,”李县令虽穷却是个有骨气有格调的,一向不怎么把钱放眼里。“关键是这份爱重,没想到你竟然投了王爷的脾气,王爷是出了名的贤王,他身边也都是些少年俊才、博学之士,你跟在他身边,肯定能有不少长进,这是你的福份所致。”:



    第二十九章 半途不能废

    李县令是想说这都是因为儿子才气出众,话到嘴边又觉得这么说未免显的太轻狂,话到嘴边又改成了福份。

    李文山想着和李夏商定的大策略:要随时找机会进言,把阿爹拉回来。这会儿正是好机会

    “确实是儿子的福份,也多亏了大伯,若没有大伯提携,咱们哪有机会认识王爷那一趟去江宁府,肯定是大伯特意安排的,就是今天这份公使钱,一半是看在儿子要陪王爷读书的份上,另一半,肯定也是看在大伯的脸面上呢,阿爹你说是不是”

    李文山边说边观察着阿爹的神色,李县令脸上的喜气凝滞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笑道:“他不过是为了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