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华-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山算着春闱放榜的日子,一路上紧赶慢赶,放榜前一天半夜,船泊进长垣码头,就急忙打发赵平安连夜赶进城,守在宣德门外,看到李文岚的名字,赵平安用力挤出来,打马如飞,急奔回长垣码头报信。

    刚冲上码头,离船还远的简直看不到,赵平安就挥着鞭子狂喊:“咱家六爷中了探花五爷五爷六爷中了第三名探花”

    整个长垣码头被赵平安这喜气喷薄的高喊大叫搅出了一片混乱,满码头的人,满河的船上的人,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呼朋唤友,跟着不停的扬着鞭花、纵马跑的飞快的赵平安,往李文山那艘钦差大船蜂涌而去。

    正站在船头,伸长脖子看着京城方向的李文山,刚哈哈大笑了几声,一眼瞥见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人群,后面的笑声呃的一声噎住,急忙挥手大叫:“快快快,准备启程赵平安一上船就赶紧启程快快”

    站了满船等着听信儿的长随小厮,船工护卫也反应过来,你撞我我碰你,赶紧忙着起锚升帆,几个护卫跳下船,迎上赵平安,两个架起赵平安,两个人一个牵一个推,赶紧把马弄上船,船工忙中倒没乱,急急撑开船,在四面八方轰上来看热闹的船只人群围上来之前,撑船离岸,升帆摇橹,急急往京城赶回去。

    永宁伯府正热闹的不堪,赵平安半夜进城看榜,急奔到长垣码头,跟着船进了东水门,李文山这个钦差要先交差,得了旨意才能回府,赵平安在东水门下了船,打马先往永宁伯府报信儿。

    离贡院还有一条街,街道上就热闹的没法骑马,赵平安将马交给一个小厮牵着,自己一路小跑往永宁伯府去。

    这一夜半天马不停蹄,他竟然一点儿也没觉得累。

    永宁伯府大门前堵了半条街,赵平安绕到后角门进了府。

    听说李文山已经进了京城,徐太太一句可算回来了没说完,眼泪夺眶而出,在屋里转着圈,先让备车,她要去看山哥儿,话音刚落又急忙再吩咐,“老五媳妇呢还是你去,带上恒哥儿”

    “老五是钦差,不等交了旨意,谁都不能见”严夫人看着团团转的徐太太,笑起来。

    霍老太太一把揪住团团转圈的徐太太,将她按到榻上,“最多明天就能回到家了,你安心等着,不急在这一天半天,你看看你,这急什么”

    “我让老四走一趟,赵平安呢你们五爷可好这几个月一直都好好儿的吧差使办的怎么样回来路上可还顺当”严夫人看着赵平安问道。

    “回夫人,回太太,都好,五爷一直好好儿的,差使办得好,五爷想赶在春闱放榜前回来,路上赶得急,不过急也是船工急,五爷在船上,要急也只能心急。”赵平安赶紧上前回话。

    “我这是,”徐太太被霍老太太几句话说的恍过神,就有些不好意思,“这么点子事儿就又乱了,幸亏有大嫂。你赶紧回去吧,洪嬷嬷想你想坏了。”最后一句,徐太太看着赵平安道。

    “谢太太,小的”赵平安看向严夫人。

    严夫人一边笑一边挥手示意他,“赶紧回去吧,好好歇一歇,这一趟辛苦你了。”

    赵平安舒了口气,磕头谢了,垂手退出。

    严夫人让人叫了李文松进来,吩咐他从后角出去,看看李文山到哪儿了,什么时候能回府。

    李夏在明萃院,对着长长铺开的新科进士名单,正一个一个细看,听小丫头禀报说五爷回来了,李夏脸上的笑容如花绽放,刚冲出一步,又想起来五哥这个回来,是回到京城,要回到府里,至少还得晚上大半天,说不定得到明天中午前后。

    李夏呼了口气,转回身,再看那些名字,就有些沉不下心了,围着桌子转了半圈,干脆吩咐备车,她要出去看看五哥儿到哪儿了。:



    第四百四十章 看热闹

    李夏从后角门出来,车子出了巷口,又掀起帘子吩咐富贵,“算了,咱们还是去各家会馆看看热闹吧,先去江宁会馆。

    富贵利落的答应一声,催马往江宁会馆过去。

    李夏示意端砚将车窗帘子挂起来,透过车窗绡纱,看着满街的喜庆热闹。

    “姑娘不是说要去迎一迎五爷”端砚忍不住问了句。

    “五哥这会儿肯定忙得很,还是别去添乱了。”李夏笑着示意车窗外,“还是看看热闹去。”

    五哥这个钦差,要先去交还钦差关防和一应物什,还是往宫里递折子,等着皇上召见,或是发话不必见,接着要去见三位相爷,禀报答话,之后还要去秦王府

    她还是等五哥回到家,歇好了,再慢慢说话吧。

    江宁会馆前弥散着浓烈的鞭炮味儿,地上的炮皮厚的车子几乎都不去。

    李夏没下车,吩咐富贵赶着车,贴着会馆对面慢慢过去,这个慢,倒不用富贵故意,江宁会馆前光报喜的报子,就挤的满满的,人要挤过去都不容易,何况车子。

    半天不动,富贵吩咐小厮看着车马,自己跳下车,挤到会馆门口,看了好一会儿热闹,穿过街回来,李夏那辆大车才挪了不过一两丈远。

    富贵跳到车前坐下,隔着帘子和李夏笑道:“会馆里面的炮皮比外面还多,放了这么多鞭炮,可真是说是他们江宁府今年中了两个进士,一个同进去,三个人中,一个进士一个同进士一直住在这会馆里,里面比这外面热闹多了,说是会长高兴坏了,让人去清风楼包楼庆贺,真是不过两个进士一个同进士,就高兴成这样,这出息劲儿”

    富贵一边说一边笑。他如今这眼界跟从前大不相同,从跟着老大进了京城这六七年的功夫,光姑娘这一家沾亲带故的,中了多少进士了简直有点儿算不清。

    富贵真掐着手指数了数,算了,别的不用数,光说他们姑娘好了,姑娘三个姐夫两个进士,两个兄长,全是进士,还都是一考就中,没下过二回场的,那么大一个大江宁,中了三个人还有一个同进士,就高兴成这样,真是没见识。

    富贵没算清人头,倒把下巴算的一路往上抬,要说会挑主家,就得数他们老大了,瞧这主家挑的,简直就是古往今来,世上第一好。

    ”今年一共取了二百零四人,他们江宁府一地就占了三个,很了不起了,可不是没出息。咱们去福建会馆。”李夏隔着车帘笑接了句。

    “好咧”富贵答应一声,用鞭子捅了捅小厮,吩咐他下去牵着马往前挤。

    福建会馆比江宁会馆还要热闹,会馆门口锣鼓喧天,正在跳下跃下的舞狮子,富贵跳下车,“小的去看看。”

    李夏笑应了,干脆把车帘子挂起来,和端砚一起,饶有兴致的看着会馆里抬出一筐一筐的铜钱,漫天的撒,有几个铜钱落在车顶,弹下来,落到李夏面前,李夏伸手掂起铜钱,递给端砚,“这样的喜钱难得,你拿着以后当嫁妆。”

    端砚接过铜钱,一边收在荷包里,一边笑道:“要是回去求六爷赏一枚铜钱,是不是更难得”

    “六爷的钱不难得,要多少都有。”李夏笑起来。

    富贵在会馆门口伸长脖子看了一会儿,侧身挤进会馆,不大会儿,就又挤出来,回来坐到车前,“怪不得狮子都舞上了,他们福建今年足足中了十七个,说是比往年足足多了一倍真是不得了”

    “侯明理是福建人。”李夏淡定的接了句,富贵呃了一声,嘴角往下扯了扯,却一句多话没说,只回头看着李夏,“前面都堵死了,咱们往回走还去哪家”

    “其它就随便看看。”李夏笑道。

    “那去咱们平江会馆看看,就在前面,绕过去就是,顺路得很。”富贵急忙建议。

    “好。”李夏答应了,看着富贵,有几分困惑道:“你是平江府人”

    “这个”富贵干笑几声,“话来话长,小的是在绍兴城里长大的,不过小的是不是绍兴人,那小的就不知道了,小的从记事起,就是个孤儿,先是要饭,后来就跟着郭老大,老大倒是”

    富贵缩着脖子,声音压的极低,“正宗绍兴人,不过,老大最厌恶人家说他是绍兴人,他从来不认他是绍兴人,不过,也从来没说过他是别的哪个地方的人,也不能算没说过,老大是用得着哪儿人,他就说他是哪儿人。”

    富贵这句话绕口令一般,端砚听的眨着眼,李夏听懂了,看着端砚一脸茫然的眨眼,抿嘴笑道:“这是郭先生跟人家攀交情常用的伎俩,对方哪儿人,他也说自己是哪儿人。”

    富贵嘿嘿笑的颇有几分得意,“老大本事大。胡老大跟着老大,也是哪儿人没个定数,顺嘴说呗,说到哪儿算哪儿。后来,姑娘也知道,胡老大去了平江府,前几年又娶了个平江府的媳妇儿,胡老大就张嘴闭嘴他是平江府人,上回来,跟人见面,一抱拳:在下胡磐石,平江府人,啧”富贵撇着嘴,啧啧有声,“姑娘没看他那样子,说的好象他真是平江府人一样。”

    “你也就张嘴闭嘴你们平江府了”

    “也不全是,胡老大既然认了平江府,小的们看平江府,就比别的地方亲近那么一点儿。”富贵嘿嘿笑着,赶着车到了平江会馆。

    平江会馆前的热闹一点儿不差,富贵一跃而下,“姑娘稍候,小的去瞧瞧”

    端砚眉毛都抬起来了,“姑娘看贵叔这样子,好象真把自己当平江府人了。”

    富贵奔进去的飞快,出来的也极快,愉快无比的跳到车前,一张脸喜笑颜开,“咱们平江府也不错得很,两个,都是进士一进门,就看到熟人了,胡老大手底下一个叫海庆的,也不知道胡老大怎么把他打发来了,回头小的再找他细聊,先说喜事儿,娘的这海庆正漫撒银子派赏钱呢,是胡老大的先生,姓黄讳清,这回中了二甲八十九名哈哈哈哈”

    富贵说着,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黄清是郭先生给胡磐石找的那位先生”李夏记得这个黄清,郭胜和她说过,她当政十年历经四科,加上这一年的春闱,所有榜上有名的,她都记得,这个黄清,从前没有,李夏想着今年这两百多人中的那些陌生人名,笑意从心底往外流淌。

    “是。”富贵又笑出了声,“胡老大幸亏有老大,要不然嘿。”富贵嘴角再次往下,胡老大跟老大比,可真是没法比。

    “说说黄清。”李夏吩咐道。

    “是黄先生是个穷秀才,当年被老大请过去给胡老大他们做先生,才刚过二十,胡老大银子给的多,也就两年吧,黄先生就有两三百银子了,就跟胡老大说,要辞馆专心读书备考。这黄先生是老大给胡老大请的,胡老大哪敢放走就跟黄先生商量,胡老大他们的课业,改成一天半个时辰,就讲讲书讲讲道理,其余时候,让黄先生温书。”

    富贵心情愉快,声调愉快。

    “后来黄先生就中了举,这是头一趟考春闱,就中了”富贵一拍大腿,眉毛乱飞,仿佛是他自己一考而中了。

    “这么说,这个黄清,一直是胡磐石供养着的”李夏眼睛微眯。

    “也不能咳,”富贵的话有些含糊,“照理说,不好那个啥,黄先生虽说课业少,可一天半个时辰,也没误过,算不上那个,供养吧”

    “嗯,你说的对。”李夏笑眯眯,“咱们回去吧。”顿了顿,李夏接着笑道:“一会儿你去寻一趟郭胜,让他带这个黄清和六哥认识认识,以后就都是同年了。”

    “是”富贵答应的响亮无比,这可是黄先生的福份:



    第四百四一章 陈年旧事

    李夏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得和五哥李文山好好说上话。

    “这一趟怎么样”李夏仔细打量着五哥,这是李文山第三趟钦差差使了。

    “不算好。”李文山一脸苦笑,“这大小弓,真是祸害深重。昨天从秦王府出来的时候,我顺道去那了趟陈江,和他大略说了说这大小弓祸害之深重,陈江说,这些还都是能拿得出来的,比这祸害更深更可怕的,他还在理,有不少。”

    “嗯。”李夏随口应了声,“事情都办好了”

    “差不多吧,不能算办好,只是抹平了,有一桩案子,苦主家已经没人了,死绝了。”李文山顿了顿,低低叹了口气,“还有一桩,苦主家在治平五年把张家四百多亩良田量进了自家,张家老太爷气死,张家老爷被活活打死,现在这位张仁,和母亲一起避到舅家,治平十三年,苦主家那个当官的大儿子病死在任上,十七年,张仁考中进士,二十一年,除了原来张家的四百多亩地,还有苦主家六百多亩良田,全数量入张家,这案子”

    张文山摊着手,李夏笑起来,这可真是十年河东转河西,报应不爽。

    “我刚到南昌,张家就找到我,当时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