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夏被他揉的连头带身子歪来歪去,斜眼横着他,秦王迎上她恼怒的目光,抬手指在她额头上轻轻弹了下,“还不高兴了那我问你,什么是刑统”

    李夏拧过头,不理他了。

    “我告诉你,刑统就是”秦王顿住,仿佛在想要怎么说才能让李夏理解,“是一本书,告诉黎民万姓,哪些事是错的不能做,要是做了,就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比如杀了人是要官府就会杀了他,要是偷东西,就要打屁股,听懂了吗”

    李夏斜了秦王一眼,勉强点了下头,她本来是很懂的,听他这么一解释,倒有点儿糊涂了

    “阿夏真聪明。”秦王再次夸奖。

    李夏心里如万马奔腾,唉,她什么时候能长大啊,什么时候能不用对着这个二货装傻啊

    “阿夏,你知道吧,哥哥一点儿也不喜欢看刑统,通鉴还行,可是不看不行,哥哥长大了,人越长大,就越不自在,要这样,要那样,你看看,鹦哥儿行了冠礼,连吃糖都得偷着吃”

    秦王不知道触动了哪根心肠,一声长叹,几句感慨里透着浓浓的阴郁,李夏听到他最后那句话,下意识的看向金拙言,金拙言一动没动,还是直直的看着外面,仿佛没听到秦王的话。

    陆仪无语之极的瞄了眼秦王,金拙言那几句话,怎么就把他惹的恼成了这样几句实话而已

    “趁着你现在还小,好好吃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高兴就哭,不管懂不懂,想点头就点头,总之,反正你还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你大了,过了七岁,你就不能出来了,你阿娘肯定得让你学规矩,学针线,学这个那个,哥哥就见不到你了,唉,不长大多好。”

    秦王的感慨中,透出了更多更浓的忧郁和压抑。

    李夏看着他,突然一阵心酸,她没经历过他这样的长大,上一世她一直懵懂到姐姐出嫁,可她却能感受到秦王的心情,差不多的话,皇上也跟她说过、哭过

    “好。”李夏声音软软的答了句。

    秦王想笑,没笑出来,却叹了口气,“你好什么你能不长大”

    “好好吃糖。”李夏答了句。

    秦王噗一声笑起来,“敢情,你就听懂了这一句对吧就掂记着吃糖,哥哥告诉你,糖不能多吃。你好好听话,一天”秦王踌躇了下,“最多吃十块二十块吧,一天从早到晚,挺长的,最多只能吃二十块,听到没有你要是听话,一天不超过二十块,我就等你吃完一匣子糖,就再送一匣子给你,让你一直有糖吃,好不好”

    “好。”李夏点头,“还有六哥。”

    “你还真疼你六哥,好,还有你六哥,你们两个,一人一天最多最多二十块。我会派人看着你的,还有你六哥,要是吃多了,就再没有了,就是,不送糖给你吃了,懂不懂”秦王听李夏说还有六哥,笑起来。:



    第八十三章 五哥得有个数

    “懂。

    “除了糖,阿夏还喜欢吃什么桂花糕”秦王想起秋天里,李文山去老杭家买桂花糕的事。

    李夏点头。

    老杭家的桂花糕,她头一次吃,就是那次在杭州城外十里铺,贺掌柜叫她们进了分茶铺子,拿了块桂花糕给她吃,包桂花糕的纸上一个大大的杭字。

    之后的几十年里,那个以大大杭字为标识的杭州城老杭家桂花糕,一直位于她心目中最好吃的点心之首,从未动摇过。

    “桂花糕也甜,也不能多吃,一天最多两块。”秦王给她定量,“还有你六哥,他也是两块,也不能多吃,听到没有”

    李夏无语的看着西湖,一点儿也不想点头。

    “阿夏还喜欢吃什么蜜汁火腿那东西不好,不要多吃。鱼倒还行,不过刺儿太多,你太小,最好让厨房刮出净鱼肉,做成鱼丸给你吃,还喜欢吃什么喜欢吃什么跟哥哥说,哥哥家的厨子做菜还不错”

    李夏慢慢晃着腿,听秦王东一句西一句说完吃的说玩的,说完玩的说风景,说完风景说花草

    陆仪看着对着李夏絮絮叨叨的秦王,神情微微有些黯然,阿夏是个小孩子,王爷也不过是个大孩子,这样一个大孩子,要承担的东西,太沉重了

    金拙言侧头斜着秦王,垂下头,慢慢踱到陆仪身边,没看秦王,也不和陆仪说话,只看着远远的西湖另一边枯干的垂柳发呆。

    从庆丰楼出来,天色还不算太晚,陆仪吩咐承影带几个护卫,赶了一辆车,送李文山和李夏回去。

    李夏打着呵欠上的车,李文山干脆也上了车,李夏上了车就睡着了,李文山抱着李夏,车子照样走的很快,一路颠簸往横山县赶回去。

    一直到离横山县城门还有一射之地,车子停下,李文山叫醒李夏,下了车,骑上马,往县衙回去。承影和几个护卫,看着两人一马进了城门,才折返回去。

    进了城门,李夏示意李文山,“五哥,慢点儿走。”

    “好。”李文山放松缰绳,信马由缰往前慢慢的走。

    “五哥,这一阵子,秦王是不是去书院的时候比从前少”李夏仰头看着李文山问道。

    “好象”李文山皱起了眉,他好象没怎么留意过,他读书又不象秦王他们,不用用心。“还行吧,也没少几回,就是有时候走的早,出什么事了”

    “五哥,你知道党争吗”李夏已经想了一路了,这事,还是要跟五哥说一说的,他不能知道的太多,可他心里也不能没数。

    “知道,可党争,至少现在跟咱们还扯不上,阿爹就是一个小县县令”李文山说着笑起来。

    “五哥,咱们现在已经在党争之中了。”李夏叹了口气。

    李文山呆了,片刻,眼睛一点点瞪大,连眨了好几下,“阿夏,你”

    “朝里的局势,秦先生跟你说的那些,他说的大体不错,现在朝中争斗的最厉害的两派,确定是太子党,和贵妃党。”李夏声音很低。

    “阿夏,太子已经立了太子了,秦先生也说”李文山是个心地纯直的,他想不出太子已经立了太子,贵妃党还能干什么。

    “五哥,你以后要多读史书。科举应试,至少在进士之前,这些士子,除了极少数几个聪明天成的,多数,都极少观史看史。这很不好。”李夏被五哥这一句话说的,无比感慨。

    李文山怔怔的听着李夏的话,半晌,突然倒抽了一口凉气,阿夏这几句话说的好象好象她高高站在天下所有的士子之上,居高临下的点评他们

    “以史为镜,明兴衰,不管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轮回,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是太后的话,李夏垂着头,沉默好一会儿,才接着道:“五哥,皇上今年才三十三岁,本朝天子多数长寿,至少比前朝,再前朝都长寿不多,就算他活到五十岁,那还有将近二十年寿数呢。”

    “阿夏”李文山喉咙有些紧,下意识的四下乱看,阿夏怎么说这样说话,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五哥,就咱们俩个说话,不用绕圈子。”李夏仰头看了眼脸色微微有些发白的五哥,真绕了圈子,她不是怕麻烦,她是怕五哥听不懂,或者听不全,或者听错了。

    “太子已经立了太子,可太子一系,还是这样一味勇猛往前,一直下去会怎么样照这样,不过三五年,朝里朝外就都在太子手里了,那皇上呢去做太上皇吗或者”做先皇这句,李夏没敢说出来,她怕吓坏了五哥,“父壮子大,在贫家是兴旺之势,在皇家这样的地方,这是祸乱之根。”

    “阿夏,你是说,太子后来杀了皇上还是皇上杀了太子”李文山反应倒是快,就是方向偏的厉害。

    “五哥我不知道,你看,到现在,已经全变了,对不对从前如何,现在如何,谁都说不上来了。如今,咱们家已经陷在党争之中了,已经脱不出来了,那未来如何,还怎么说得准我跟五哥说这些,是让五哥心里有个数,至少,不能轻易的被人利用了,甚至被人家当了鱼肉。”

    李夏拍着五哥的胸口,连叹了好几口气,她这个五哥,从头到尾,都是懂事儿晚,这种能把一家一族连根灭绝的事,这会儿,他还能带着一腔看稀奇看热闹的兴奋之情

    “我知道了,你说,我听着。”李文山压下心里那股子激动惊讶好奇兴奋,以及,他自己还没意识到的丝丝恐惧。

    “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一切皆有可能。”李夏看了眼李文山,“明尚书勇猛是长处,可就是太勇猛的,过刚易折,苏贵妃那一对双胞胎儿子,只比太子小两岁。:



    第八十四章 势力错综

    李夏的话顿住,片刻才接着道:“一个年尾,一个年头,其实只小了一年,苏贵妃又极得皇上恩宠,苏贵妃的哥哥苏广溢已经做了五年的吏部尚书了,苏氏一系,实力强劲。,除了这两党,还有位姚贤妃,姚贤妃声名不显,为人低调,也没有子女,无宠无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她。可她叔叔,是现在的禁卫军都指挥使,她三个弟弟,都在军中,年纪虽然不大,却都已经是战功卓著的青年将军。”

    李文山专注的听着,“我听古六说起过这个姚贤妃,可她没有孩子”

    “没有孩子,不见得没有想法。”李夏打断了李文的山,“后宫美人众多,年年纳新,就现在,已经有六位皇子了。”

    李文山轻轻抽了口气,这个他听说过,挂耳而过,现在再听阿夏说,突然有了股令了恐惧的扑面之寒之恐。

    “除了这些,还有太后。”李夏的话顿住,有几分怔忡,当时她还是傻得厉害,直到主政两年之后,她才意识到,当年那一片混乱中,太后一系,始终都是最强劲的那一党。

    “五哥,太后,还有王爷,肯定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都是天生的局中人,身在其中,不进则死,这是没办法的事。”

    李夏后面两句话说的极轻极淡,她当年就是这样,不进,则死,不杀了别人,就得被别人杀了

    李文山一口凉气没暖过来,又猛抽了口凉气,“阿夏,你这一说我也觉出来了,唉早知道这样,不进这个万松书院就好了,就不该进”

    “京城伯府,还有大伯,应该已经站进太子党了,有机会你再问问秦先生。要不然,也不能让老三跟着明绍平走这一趟,大伯也不会传那样的话。五哥,你进不进万松书院,咱们一家,都脱不出这场党争。”

    李文山听的头皮都麻了,“那咱们阿夏,这岂不是这算脚踩两只船吗”

    李文山一脑门子乱麻,一会儿想到这儿,一会儿想到那儿。

    “五哥”李夏有几分无语的看着他,“我跟你说这些,只是让你心里有个数,踩几只船这事,你不用想,还轮不着咱们想,你现在跟在秦王身边,不说在最中心,也差不多了,对这些事,你心里得有数,得能知道大分寸,别的现在想也没用,不如不想。”

    李夏连声叹着气,“五哥,你不用想太多,这种事,天命所在,咱们这些凡俗之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全自己,保全咱们家,但也只是尽个人力,真要是命数在那儿五哥,咱们尽人力,别的,听天命吧。”

    “我也是这么想”李文山从一通混乱中硬挤出来,脱的干脆利落,手举起来,果断往前一挥,“阿夏别怕有五哥我呢车到山前必有路事到临头必能解咱们见招拆招,不怕”

    李夏仰头看着五哥,笑起来,五哥就是这样,乐观无比,勇往直前,虽然想的少了点儿

    李文山带着李夏,天不亮走,天黑了才回,徐太太这一天担忧的不能再担忧了。

    李县令更不用说了,从县衙到城门,再从城门到县衙,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趟,急的脖子都长了。

    李冬和洪嬷嬷也跟着担忧不已。

    倒是李文岚,别人都担忧,他生闷气,一整天都嘟着嘴不高兴,大哥带阿夏出去,肯定玩好玩的,吃好吃的去了,他们竟然不带他

    李文山带着李夏回来前,李县令已经急的火气都上来了,李文山回来前,咬牙切齿要在李文山回来后好好教训他,非罚跪不可

    等李文山进了门,李县令一腔的急怒如沸水泼在雪上,眨眼就不见了,只急着吩咐徐太太、李冬以及所有人,“你去哪儿了怎么能这么晚看看,都这么晚了,快端盆热水,让你哥先洗一洗,饭吃了没有先拿杯茶,一直骑马把衣服脱了,让我看看,腿上磨破皮没有”

    李冬一边团团忙,一边时不时瞄她爹一眼,刚才她爹发那么大的火,她吓的不行这会儿火气哪儿去了

    隔天下午,李文山启程返回杭州城,县衙后宅的生活恢复如常,李文岚和李夏的课,照样上起来。

    郭胜上了大半个月的课,李夏始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