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华-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胜看起来也十分着急,和李县令商量了,急急忙忙骑马去了趟扬州府,请了扬州府最有名的名医过来。

    名医来来回回诊了四五遍脉,又将前面两位大夫的方子翻来覆去的看了五六遍,又亲自到厨房看了一遍,再细细问了徐焕从前如何,路上如何,如何如何,捻断了十几根胡须,开了张方子,更加仔细的交待饮食,连葱姜都不许吃了。

    可这名医方子,配着连盐都不多放的清淡饮食,徐焕这拉肚子,还是一点不见好转。直拉的本来就不胖的徐焕,瘦的两颊都陷下去了。

    直拉了半个月,半点不见好,李县令和徐太太急的眼睛都红了,再不好,这一科就误了

    徐焕倒淡定了,有气无力的安慰焦灼不已的李县令和徐太太,说他这拉肚子,必定是他福运没到,和这一科春闱无缘,误过春闱,这拉肚子估计就好了。:



    第一百五九章 可怜的徐焕

    徐太太和洪嬷嬷难过,他倒庆幸了不知道多少回,说这是他命好,这一场拉肚子灾,是在高邮时发作的,这要是发作在别的地方,没有这样比在家还精心的照顾,只怕他早就一命呜呼了,跟春闱,还是命要紧些。

    还真让他说着了,他这拉肚子之症,彻彻底底误了春闱之后,竟然真渐渐好了。

    眼看徐焕从一天六七趟,到一天四五趟,渐渐好了,徐太太难过徐焕误了考期之余,又庆幸无比,真象徐焕说的,幸好是发作在高邮县,在自己家里,这要是在路上病成这样,这人,指定就病没了,赶考的举人,哪一年不病伤几个

    象徐焕说的那样,误一科两科不要紧,人好了,这才是最要紧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么。

    徐焕渐渐好了,大便成了形,跟健康时一样了。

    徐太太和洪嬷嬷长长松了口气,到庙里烧了香还了愿,开始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调理徐焕的饮食。

    徐焕拉了小一个月的肚子,人瘦的厉害,不拉肚子了,人还是虚弱的起不来床,得好好补回来,可又不敢大补,他肠胃这样不好,这补,那是得悠悠慢慢的补

    徐太太也不再拘着李文岚和李夏,随他们往徐焕那边跑着找舅舅说话,反正徐焕躺在床上,也十分无聊。

    李夏拉着六哥,进了徐焕屋里,两人站在门口,四眼好奇的看着倚着床头,看着本书的舅舅。

    徐焕放下书,招手叫两人,“阿夏,岚哥儿,过来,来吃点心。”

    李夏和李文岚站到床前,一起摇头,李文岚一幅大人模样:“多谢舅舅关爱,我和妹妹吃过点心了,这是阿娘特意给舅舅做的点心,我和妹妹不吃。”

    “岚哥儿真懂事。”徐焕夸了句,“听郭先生说,岚哥儿已经开笔做文章了”

    “嗯”李文岚顿时昂着头,矜持的点了好几下。

    “舅舅是几岁开笔做文章的”李夏扑闪着大眼睛问道。

    “十岁。”徐焕看着李夏,忍不住笑起来,小丫头这一句问,配上她那双扑闪不停的大眼睛,让他有种直觉,他这个小外甥女,是故意问的这句。

    “我十岁那年也该开笔的,是先生说,厚积薄发,说开笔写文章极容易的事,不用急,要不然,我肯定也是十岁就能开笔了,说不定九岁就开笔了。”李文岚急了。

    李夏侧着头,笑眯眯看着急的脸都要红涨了,嘟着嘴替自己辩解的六哥。

    徐焕看看急红了脸的岚哥儿,再看看笑眯眯看着哥哥的李夏,笑出了声,他姐姐一家,和太婆说的一样,都是良善人,姐姐姐夫是良善人,这两个孩子,可有趣得很,特别是这个小丫头,鬼灵精。

    “岚哥儿读书上头极有天份,郭先生跟我说过好多回,一直夸岚哥儿呢。”徐焕赶紧夸奖,想多夸奖几句,一时又想不起来怎么夸奖,损人他在行,夸人,还真不怎么行。

    “嗯。”李文岚点着头,嘴角往上弯起,看起来心情好多了。

    “郭先生说阿夏的字写的很好看了,阿夏也很厉害。”徐焕看着李夏,也夸奖了句。

    “我不开笔做文章,就写字。”李夏看着徐焕,笑的眼睛弯弯。

    这小一个月,郭胜时时陪在这位舅舅身边,这位舅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郭胜都仔仔细细的告诉过她。

    郭胜很欣赏这个舅舅,说他天性豁达,风趣诙谐,是个十分难得的。

    这会儿,舅舅一句一个郭先生,语气里透着的这股子感激和亲近,十分浓厚啊,要是他知道他这拉肚子,都是托了郭胜的福,不知道他是不是得把郭胜剁了炖汤

    京城伯府。

    收到高邮县和江宁府的回信,已经是年里年外,严夫人打发人跟随夫人和黄夫人说了,两家先拿八字合出了大吉,正式下定走礼,只等出了正月。

    刚进二月,严夫人就忙着下了草贴子细贴子,下定了小定礼。

    小定大定礼热闹完,这定亲的事一了,严夫人就去了趟唐家,商量成亲的日子,随夫人和黄夫人商量了一天,隔天,两人一起走了趟永宁伯府,和严夫人商量,这成亲的事,能不能先等两年。

    一来瑞姐儿还小,这一年两年就出嫁,黄夫人十分舍不得。

    二来,瑞姐儿自小在京城长大,从来没回过江南老宅,瑞姐儿十分向往江南,正月里,老宅也捎了信,想让瑞姐儿回江南老宅住上半年一年。

    严夫人虽说很想让瑞姐儿早些过门,还是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想让瑞姐儿回老宅住一阵子这事,她已经收到了李漕司的信。

    唐李两家亲事一确定下来,唐继明就赶紧写了信,和江南老宅里几位族老说了,李漕司是个八面玲珑的稳妥人,一得了严夫人的信儿,就赶着年里年内,特地上门给唐家几位族老贺岁时,顺带暗示了两家要结亲的事儿。

    几位族老的意思,往唐承益和唐继明两处写了信,又往漕司府走了一趟,表达了希望瑞姐儿在成亲前,能回江南唐家老宅住上一阵子的愿望。

    至于原因,几位族老十分坦诚,瑞姐儿在京城生在京城长,和族里兄弟姐妹素未谋面,虽说都是一个唐字,可这情份,也都是处出来的。

    作为未来李家的宗妇,唐家希望瑞姐儿和娘家不光有一个唐字,还有诸多情份,这是唐家的愿望。作为李家,同样希望这位唐氏媳妇,和唐氏这样的娘家,有更多的情份。

    这是皆大欢喜的事。

    得了严夫人的赞同,二月里,黄夫人就带着一女一子,启程赶往两浙路。

    年后开衙,朝廷的大事之一,就是今年的春闱了。

    皇上年前偶感风寒,这会儿正静养,大约因为生病,对年后一堆的政务,看起来十分不耐烦,春闱的事,召集金相等人议定了几件大事后,一反往常,对诸多细务一概不理,放给诸臣处置。:



    第一百六零章 听自己的

    罗尚书从中书出来,回到工部衙门,一个人坐着喝了两三杯茶,让人去请姚参议。

    姚参议进来,罗尚书屏退诸小厮,和姚参议低低道:“这一科,已经定了,点了明振邦主考,你悄悄问问老闪,让他自定吧。”

    姚参议眼里闪过道亮光,答应了,又笑道:“老闪这福运不错。”

    罗尚书嗯了一声,带着笑意,端起了茶杯。

    姚参议出了工部衙门,直奔闪家在京城的宅院,去找闪参议。

    从去年进了京城后,因为有要参加春闱的打算,为了避嫌,闪参议就没再跟到工部衙门,而是从进了京城起,就闭门读书。

    送走姚参议,闪参议回到书房,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深吸了几口气,只觉得天蓝云白,风清日丽,景色一片大好。

    明尚书是个讲情份的,罗尚书可帮了他不少忙,帮这些忙,多数都是他经的手

    永宁伯府得到这一科是明尚书主考的信儿,比罗尚书就晚了好几天,不过永宁伯府不用考虑要不要考这场春闱这样的事。

    大爷李文杉是必定要考的,他场场都考,至于李文山,他原本是打定了这一场不考的主意的,可这一场点了明尚书主考。

    李文山坐在书房里,桌子上摊着郭胜的信,对面坐着秦先生。

    秦先生的神情凝重无比,他也看着桌子上郭胜那封信,这封信,他看了十七八遍了,越看,越觉得纠结无比,拿不定主意。

    郭胜态度极其坚决,极力反对李文山考这一场春闱,因为李文山的文章学问,较之秋闱水准,都差了不少,这一场再下场,就显的过于急功近利了,从长远来想,这样对李文山不利。

    可郭胜写这信时,不知道今年这春闱主考,点了明尚书,也不知道明尚书的大公子递了话。

    这是极其难得的机会,这一步上去,李文山这一生,再蹉跎也有限了,多少人才华才干样样不缺,却卡在科举不第这上面,只能一辈子蹉跎,比如他秦庆

    “五爷,这是上天给予的机会,不能不受。”纠结了半晌,秦先生咬牙道。文章学问远如五爷,而中了举的,可不能算少,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可郭先生”李文山指着桌子上的信,“先生,我也觉得,我这文章学问,确实差得远,是该多读几年书。”

    “五爷的学问文章,差不差,得看跟谁比,跟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确实差了不少,可五爷往后,是要走仕途,理国是,这些,可不是文章学问能有用的,早入仕途,多多历练,经多见广,才最要紧。”

    秦先生拿定了主意,“五爷想想,生员之考,和秋闱那两篇时文,要不是五爷跟在五爷身边,查看民情,走了福建这一趟,能得了唐尚书青眼文章以立意为重,五爷您,更不能以文章学问来论之,做官,和做学问,大不一样。”

    这话说的很是,李文山烦恼的用力揉着额头,唉,要是阿夏在就好了,问一句就行了,现在,到哪儿去问

    对啊李文山福至心灵,还是有人问的,王爷陆将军这事不好直接问王爷,可陆将军那里,是可以问的,问了陆将军,也就是问了王爷

    他离开横山县时,阿夏就交待过,凡事自己作主,万一有自己不能裁决的事,就去问王爷。

    “我去问问陆将军,听听他是什么意思。”李文山看着秦先生道。

    秦先生连声赞同,“我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定下来,也是要跟王爷那头打个招呼的,那你快去,再晚就来不及了。”

    李文山出了永宁伯府,直奔秦王府,越过大门,直奔西侧门。

    陆仪统管王府宿卫,侍卫处在西侧门。

    这会儿,陆仪正站在侍卫处门口,看着王府侍卫操练排阵,看到李文山,笑着招手示意他过去说话。

    李文山几步走到陆仪旁边,看着几个对打的侍卫,陆仪看了他一眼笑道:“你那趟拳练的怎么样了找个人练几趟”

    “练熟了,回头再说,我找你有事。”李文山这会儿没有和人对阵练拳的心思。

    “什么事能在这里说吗”陆仪侧过身,看着一脸纠结的李文山。

    “能,就是这一科春闱的事。听说点了明尚书”李文山放低了声音。

    “嗯。”陆仪眼神微凝,看着李文山。

    “秦先生说,机会难得,昨天晚上,明大公子把大哥叫过去喝了一场酒,大哥回来的时候,高兴得很,后来,大伯娘把我叫过去,让我好好准备准备,这一科一定要好好考。”李文山声音压的更低。

    陆仪移开目光,嗯了一声。

    “郭先生写了信,说我学问文章就是离秋闱,都差了不少,让我不要急于求成,嘱咐我静下心好好读几年书。”李文山再说郭胜的意见。

    陆仪又嗯了一声。

    “你说,这一科,到底考不考”见陆仪光嗯,一个字不说,李文山只好直接问。

    “你自己怎么想”陆仪看着李文山问道。

    李文山摊手,“我不就是没主意,才来找你讨教。”

    “你自己怎么能没主意你是个有主意的。”陆仪似笑非笑,“静下心,好好想想,要是没有秦先生,没有郭先生,没有今年谁主考这事,凭你自己的心,你打算怎么做怎么打算,就怎么做。”

    李文山瞪着陆仪,这不是跟他掏浆糊么嗯,好象不是,上回唐尚书也说过一回,这叫本心那他的本心呢

    李文山呆呆的想出了神,陆仪看了他一会儿,往旁边挪了挪,指着被打趴在地上的侍卫,勾勾手指,示意他爬起来再打。

    李文山呆了好一会儿,哈了一声,抖了几下长衫,跳两步站到陆仪旁边,背着手看着摇摇晃晃爬起来,又扑上去的侍卫,“我觉得我的学问文章差得远,得好好读几年书才行。我瞧他这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