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华-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哥真是的,越长越回去了,妹妹才多大,你看他俩一递一句的说话,好象真能说上什么话儿一样。”李冬努力往轻松愉快的方向说话,她知道阿娘心疼那些料子,她也心疼。“妹妹也是,现在粘五哥粘的不行,一会儿看不到五哥,就到处找。”

    “阿夏越来越懂事了。”徐太太看着小女儿,越看越好。

    “可不是,不管吃什么,先给我,我不吃,她就说,姐姐不吃我也不吃,真是。”李冬看着妹妹,也是越看越好。

    趁着还没进县学上课,李文山打着跟阿爹习学的幌子,没事就呆在前衙盯着两个师爷,盯了半天,就发现这衙门里头的学问比书本难多了,两个师爷当着他的面说什么春赋并秋赋以帐抵粮,他听的云中雾里,唉看来一时半会他盯也是盯不住的,要不要催催大伯大伯那么忙,会不会忘了这事

    “请问李五爷可在”李文山正胡思乱想忧心忡忡,小院门口传进来一声客气的询问,李文山忙探头出来,见问话的是一个锦衣锦帽的清秀小厮,没等他答话,小厮已经看到他了,脚步极快的绕过几个书吏,眨眼就到了他面前,拱手揖了一礼笑道:“小的眼拙,刚才竟没看到五爷。”

    “你是”李文山觉得自己才是真眼拙,这小厮认得他,可他怎么看他都应该不认识,好象压根就没见过他。

    “小的主子前儿和五爷在江宁府一起赏过花,”小厮看着李文山,“今天正巧路过横山县,想起五爷必定已经随李县令到任了,就打发小的过来请五爷过去说说话。”

    李文山一听就明白了,在江宁府一起赏过花的,只有秦王他们

    “走吧。”李文山和两位师爷打了个招呼,和小厮一起出了衙门。

    “小的承影,是陆爷陆将军身边小厮,方才失礼了。”承影这会儿才回答刚才李文山那句你是谁,顺便诚恳道歉。

    “陆将军噢你叫承影承影剑你会功夫”李文山性子爽直粗率,他压根没留意承影刚才没答他的问话这么个不礼貌的小细节,听说是陆仪的小厮,又以名剑为名,想到李夏介绍陆仪的那一大段话,头一个反应就是功夫。

    承影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点头,“爷给小的起名字时,确实说过承影剑,至于功夫,说不上会功夫,不过跟在我们爷身边侍候,手脚总要利落点。”

    承影在前面引路,左转右拐,没走多大会儿,两人就到了一处清雅非常的深深庭院前,李文山惊讶了,“这是哪里”

    承影比李文山还惊讶,他居然不知道这是哪里“这是凭栏院,五爷不知道这儿小的是说,五爷刚到横山县,初来乍到”

    “凭栏院是什么地方不会是青楼吧”李文山一听凭栏院这么个名字,就想多了,脚下一顿,立刻问出了声,承影被他问呛着了,“当然不是咳这凭栏院是间酒肆,虽说有唱小曲儿的就是个正经吃饭的地方。”

    李文山松了口气,这才放心往里走,承影郁闷的看着他,这位爷怎么有点愣呵呵的,青楼亏他想得出

    凭栏院从外面看着,就清幽非常,进了里面,四下景色极佳,鸟雀跳上跳下,鸣声婉转,颇有几分鸟鸣山更幽的味道。

    承影引着李文山进到后园山包上的一间暖阁里。

    暖阁非常宽敞,正中放着张宽大长案,案子上摆的满满的,边上却没有人。秦王半躺在临窗的矮榻上,半眯着眼睛,合着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丝竹声,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金拙言和陆仪手里捏着杯子,站在矮榻对面的窗户旁低低说着话,古玉衍则站在花架前,微微蹙着眉,认真的研究花架上那盆寒兰。

    “李五郎来了。”李文山刚抬脚踏上台阶,陆仪就出声示意众人。

    “五郎过来说话。”李文山一进暖阁,就看到秦王笑盈盈冲他招手。

    古玉衍上上下下打量着李文山身上洗的发白的银灰绸长衫和腰间系的半旧布带,金拙言捏着杯子,目光清冷的看着李文山。

    “王爷”李文山跪下磕头,秦王急忙摆手,“我最厌这些俗礼”

    陆仪却是等李文山磕好了头,才上前拉起他,“王爷确实最厌这些俗礼,可礼不可废。给李五爷设个座。”陆仪示意。

    李文山在凳子上坐了,左右转头打量着四周,“承影说这是家酒肆,这酒肆一点也不像酒肆,倒像大户人家的宅院。”

    “那什么样才像酒肆”秦王目光闪闪的看着李文山,这傻小子愣呵呵的,非常有意思

    “总得热热闹闹的吧,客人进进出出,茶酒博士忙来忙去,有厮波、闲汉、撒暂,什么都有,一看就是酒肆,这里”李文山扭头四顾,“连个茶酒博士都没有。”

    秦王抖开折扇,不动声色的掩着半边脸偷笑,陆仪同情的看着李文山,金拙言有些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古玉衍笑出了声,“你说的那确实是酒肆可那种下等地方怎么去得又脏又乱,根本没法呆嘛”:



    第十七章 不诚之邀

    “那倒也是。

    “可是,象这样开酒肆,得亏成什么样刚才我一路进来,除了你们,别的客人一个也没看到,这不得亏死了”这话,他知道不该说,可要是不说,实在憋的难受。

    这下,古玉衍瞪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秦王的扇子虽然挡住了脸,可笑的一动一动的肩膀却挡不住,金拙言高挑着一根眉毛,斜着李文山,他若是真憨也就罢了,若是装疯卖傻讨王爷欢喜这份心计可就该杀了

    陆仪猛咳了几声,掩饰住笑声,“咳,咳,那个,五郎忧国忧民”

    话没说完,秦王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直笑的手里的扇子都捏不住了,滑到地上,古玉衍也失声大笑,“忧国忧民老陆,没想到你这么这么促狭,忧国忧民”

    “这家凭栏院生意极好,多数时候得提前三五天才能订到地方,今天你之所以没看到其它客人,是因为我把凭栏院包下来了。”金拙言看着李文山,慢吞吞解释道。

    李文山一只手按在后脑勺,总算是露出了几分尴尬,“我见识少,让大家笑话了,怪不得都说江南富庶清雅,连酒肆也能做成这样。”

    “难道太原府没有象凭栏院这样的酒肆我听说太原留芳阁就以清雅著称,比这里应该不差。”古玉衍奇怪问道,李文山冲古玉衍伸出五根指头,来回翻了好几翻,“那个留芳阁一顿饭最少最少,二十两银子起价二十两我哪去过那种地方。”

    古玉衍被李文山的理直气壮噎的一口气上不来下不去。

    “永宁伯府在京城伯府里算是数得着的富贵,你父亲是永宁伯幼子,怎么竟拮据成这样”金拙言过来,捻了捻李文山身上已经发白磨毛的长衫。

    “这个”李文山一下下抚着自己的长衫,迟疑了片刻,才抬头看了眼众人低声道:“翁翁没成亲之前,永宁伯府已经很穷了,没多少家底,如今的富贵,都是因为太婆的嫁妆,我阿爹是庶出,当年到太原府时,已经把该从伯府分得的银钱全部带上了。太婆的嫁妆是大伯和二伯的,跟阿爹没关系。”

    这些都是李夏告诉他的,之前,老太太总是不停的说:永宁伯夫人毒若蛇蝎,大伯二伯毒若蛇蝎,大伯娘二伯娘毒若蛇蝎,整个永宁伯府除了永宁伯是好人,其它全部是蛇蝎,人人都恨他们一家不死,对这些话,阿爹沉默不言,阿娘沉默不言

    这些话的真假,他现在已经很怀疑了,象阿夏说的那样,永宁伯府如今吃的用的都是太婆的嫁妆,那大伯二伯富贵,他们家穷,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秦王神情微凛,仿佛刚刚认识李文山一般上下打量着他。金拙言一脸意外的看着李文山,这份坦率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永宁伯府的那段往事不是秘闻,稍稍一打听就清清楚楚,他说的都是实话,既没替永宁伯府掩饰,也没替自己着粉,倒难得。

    陆仪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古玉衍却是一脸惊叹连连击掌,“这是明白话你是明白人钱算什么东西做人不愧于心才最要紧”

    李文山横了他一眼,钱是不算什么东西,可没钱就什么东西也没有

    “不说这些,好没意思,”秦王打着哈哈,“你上回说去县学读书去了没有县学的先生怎么样”

    “县学还没去,先生倒是见着了,”一提这个,李文山顿时苦恼起来,“这先生实在是唉提不起。阿爹说了,下个月初他去杭州府拜见罗帅司,看能不能求一求罗帅司,让我到府学附学。”

    “府学”秦王折扇轻摇,“不错倒是不错,不过”秦王一句一顿,“你既然要去杭州府,不如去万松书院,至少比府学强一点。”

    “万松书院”李文山一怔,“文正公读过书的那个书院”

    “嗯嗯嗯”古玉衍点头如捣蒜,“正是先祖读过书的那个万松书院,如今我们都在那里读书,你也来吧,咱们一起”

    李文山这个土冒儿还知道文正公在万松书院读过书,这让古玉衍对李文山的印象大大好转。

    “我竟然没想起来万松书院就在杭州城外我真笨怎么忘了杭州有个万松书院我该去万松书院,去什么府学啊”李文山最仰慕的就是文正公,顿时两眼放光手舞足蹈。

    “万松书院好是好,就怕不容易进。”陆仪在旁边提醒了一句,秦王却紧接道:“不就是考考诗文策论什么的,别人想考进不大容易,五郎必定轻而易举。”

    “考试咱不怕这回考不上,下回再考大不了多考几回”李文山是个乐观无比的乐天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陆仪往后退了半步不说话了,金拙言无语的看着李文山,他知道秦王的身份,古六又说了秦王如今就在万松书院读书,他难道真想不到万松书院根本不可能再招任何人吗现在的万松书院,没有太后发话,文曲星也考不进去

    只有古玉衍啪啪啪鼓掌叫好:“说得好”

    他跟李文山一样,心眼不够使算不上,可就是想不到。

    秦王等人还要赶回杭州城,不敢多耽搁,没多大会儿就启程往回返,李文山一直目送他们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往回走。

    回到杭州城,陆仪和秦王一起进了明涛山庄二门,陆仪紧前半步,低声问秦王道:“李文山进万松书院的事,明天我去和山长打个招呼”

    “不用。”秦王手里的折扇抵着下巴,微微眯缝着眼睛:“让他自己想办法,我总觉得”秦王拖长尾音,“他不象看起来那么憨,先看看吧。”:



    第十八章 小有小的好处

    “嗯。

    秦王径直往里,去给金太后请安。

    吃了晚饭,秦王回去,金太后端起茶杯,韩尚宫掀帘进来,曲膝笑道:“陆将军已经候了一会儿了。”

    “叫进来吧。”金太后抿着茶吩咐。

    陆仪垂手进来,磕头见了礼,金太后放下杯子,声音轻缓随和,“云哥儿又淘气了”

    “那倒没有。”陆仪笑道:“是一件小事,臣觉得还是跟您禀一声更好些。”

    “嗯。”金太后微笑点头。

    陆仪从江宁府之行说起,“臣随王爷去江宁府游历那天,在漕司衙门见到了江南东路转运使李学璋的庶弟、新任两浙路横山县县令李学明,以及其长子李文山,次子李文岚和幼女李夏”陆仪简洁清晰的将在江宁府碰到李家兄妹的事细说了一遍。

    金太后听的很专注,陆仪抬头看了眼,垂下头接着道:“今天早上,王爷突然说想吃横山县凭栏院的龙井虾仁,到了横山县,王爷记起李文山,让人把他叫到凭栏院说话,又让他去考万松书院。”

    “噢”听陆仪说到秦王让李文山去考万松书院,金太后神情里露出了几丝郑重。

    “刚刚回到别庄,王爷吩咐臣不必和山长说起这事,说要借机看一看李文山这个人。”陆仪一番禀报到此为止。

    金太后眉头微蹙,“照你这么说,这个李文山倒象是个憨厚本份的”

    可是,云哥儿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憨厚本份的性子了

    “王爷说,也许李文山不象看起来那么憨。”陆仪垂着眉眼。

    金太后微蹙的眉头松了松,露出丝笑意,“不让你和山长说入学的事,他是要看看这李文山会不会使出什么手段真是小孩子脾气。这事你做的很好我知道了。辛苦了一天,回去好好歇下吧。”

    “是”陆仪躬身告退。

    陆仪走了好大一会儿,金太后还目无焦距的看着远处想的出神。

    “老黄。”

    “老奴在。”百宝格前,那幅银灰纱帘动了动,一个身形干瘦,面容谦卑的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老内侍往前走了两步。

    “你都听到了,你说说。”金太后的话有点没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