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红薯苗分配的事情,周县令也头疼,其实说起来孙里正他们也在他面前争得面红耳赤。都想早点多拿红薯苗,谁都不甘示弱。他是安南镇的父母官,底下争起来,他也不能厚此薄彼。
一群人在他面前互不相让,他也没办法,只能推脱让他们去找平溪村里正。因为红薯只有平溪村才有,也只有平溪村的人才懂得红薯育苗。既然是平溪村的东西,那就只能由平溪村的里正做主。
也是因此,许顾才会被这些人缠得焦头烂额。
“还是红薯太少了,这样做也是没办法了。”李槿说道。
“是啊,不过也就开始这两年,多几年红薯也就普遍了,自然就不会有今日这种事了。”林欢心中高兴,红薯推行面越广,他的铜板积分奖励就越高。之前因为兑换玉米种子已经见底的铜板积分如今也有了小幅度的增长。
看到系统商城面板,林欢就想起了玉米种子。他种下去的玉米种子结了两个玉米棒子,都又大又饱满。
李槿让人送了一个进京,给他四哥,这是李晟特别交代了的。等玉米成熟,一定要早点给他送过去。他之前留下的那人,一直照顾那株玉米,又有林欢的亲自讲解指导,对种出玉米还是有一定的心得。
李晟想要些种子回京,他秘密种植,林欢也没有反对。反正手上还有一个玉米棒子,至少也有四五百粒种子,也足够他再种一茬了。
想到这里,林欢便道:“对了,那玉米,我打算开春四五月再种一波,到八月基本就又能收获不少。”
李槿点点头,“也好,到时候在庄子上划块地出来你专门种玉米,我会派人专门守着。”
之前玉米只有一颗,随便种在自家院子里,也不会被人发现有什么异样来。而要种四五百粒玉米种子,最少也需要一分地吧。若是被村里人发现欢哥儿地里种从未见过的作物,只怕惹出什么乱子来。
欢哥儿有多宝贝这些玉米,他又不是不知道,从种下到收获都是他一个人经手,他就是多看几眼都不行。
不过仅仅一颗种子,就结了这么多,看来欢哥儿说的玉米高产是没错的了。等明年种一批,他们差不多就能让四哥将玉米棒子进献给父皇了。
李槿的提议不错,林欢也不想一开始就引来村里人围观,自己也不好跟他们多做解释。那就有必要隐藏一段时日了,反正李槿庄子上除了自己人,村里的百姓也不会过去。
唉!开春后只怕还有得忙,不仅要经管村子里大量的红薯育苗,还得亲自种玉米。
其实红薯育苗的事情,村里人基本都已经能完成了,不过里正还是怕有什么意外。求了林欢监管此事,也不用他自己动手,只是怕万一遇到什么问题,他可以出面解决。
林欢想想红薯本就好栽种,村里人都已经种过一茬了,经验当然有了。他经不经管都没多大事儿,为了让里正安心,便也顺势答应下来。
“欢哥儿,明年可能得回京一趟。你跟孩子们,总要回去认认门的。”李槿轻轻道。
林欢倒也没有多诧异,这是迟早的事儿,看李槿紧张忐忑的样子,笑了笑道:“行啊,等玉米收获之后再启程吧,也算给你家中长辈一个大礼。”
之前听李槿说了他让四哥进献红薯给皇帝,皇帝龙心大悦,赏赐自然少不了,不仅仅是林欢这一份,凡是进献有功的都有赏。这样看来,他四哥进献的赏赐一定也不少,总的来说,这对他们家族绝对有利。
等玉米也进献给皇帝,这份荣耀可是独一份的,林欢说拿玉米做大礼,也没有虚言。
李槿苦笑,却又不好明说,四哥啊四哥,你可一定要提前帮弟弟铺好路,让父皇接受欢哥儿啊。不然,弟弟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远在京城的李晟莫名其妙的打了几个喷嚏,这是谁在念叨他?
这时,有人过来禀报,说是入宫的马车已经备好了。
李晟点点头,将刚刚的疑惑抛到脑后,理了理衣襟,面无表情的走了出去。今日他要进宫一趟,十四弟托他的事情,他还在想办法,总要循序渐进才好。否则父皇一怒,只怕就得将老十四给绑了进京,还能由得他在外面自在?
哼!这个老十四,半点也不省心,将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他。自己倒好,躲得远远的,就等着他帮他打先锋,试探父皇的底线。
为了个哥儿,费这么大的劲,值得吗?李晟不明白。唉!罢了罢了,谁叫他就这么个同母胞弟呢?他这个做哥哥的都不帮忙,谁还能帮他?
作者有话要说:
这本书很好看,大家去康康叭:《诡异降临后厉诡老公成我外挂》id:3112722
第83章
“老四来了?过来坐。”皇帝正在御花园中; 见到李晟,笑着招呼他过来。
李晟不敢没有规矩,行了礼; 这才侍立在一旁。
今日皇帝的心情似乎挺好; 指着旁边的一簇开得繁盛的茶花道:“你看看,今年这玉茗花开得倒是好。”
李晟抬眼看去; 点点头,“父皇这是专门过来赏花的?”
“刚刚散步走到这里; 见到这玉茗花; 这才记起这是你母妃亲自栽种的。一转眼已经二十来年了。”皇帝睹物思人。
李晟眼眶微红,前面就是母妃的宫殿,他还记得母妃还在之时; 便常常带着他过来这边,看这株母妃最喜欢的茶花。
“母妃很喜欢这株茶花; 儿臣年幼之时便常跟母妃过来赏花。”
“如今这花是越开越盛,只不过茶花依旧; 不见昔日旧人。”皇帝叹息。
身为皇帝,本就不是长情之人; 身边各色美人围绕,哪里还有空记得曾经旧人。只不过今日散步来此; 恰巧碰见茶花盛开,这才记起那个为他孕育两个儿子的玉妃来。
“你既然来了,便陪朕赏会儿花罢。”皇帝也走乏了,便寻了处地儿休息。自有宫人忙着布置软椅茶水点心。
李晟答应下来,扶了皇帝坐下; 自己才在皇帝的示意下挑了个位置坐下。
点心摆在手边; 好几样都是用李晟带进宫的红薯为原料做成的小吃。其中还有李晟南下回来后; 新学回来的叫蛋糕的点心,软糯香甜,很合老皇帝的胃口。自宫中御厨做出来后,后宫之中不少嫔妃也都学了一手,就为了讨皇帝喜欢。
“你也尝尝,这还是你回来后教他们做出来的,你说这还是那谁……额!小哥儿做出来的?”皇帝将点心盘子朝着李晟推了推。
老四当时送呈这蛋糕点心上来的时候,他还在想,宫里什么没有,能有什么是值得老四特地亲自送过来的?在尝了一口之后,他才惊诧万分。这个叫蜂蜜蛋糕的东西,他还真没有吃过。
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是老四让人新学回来进献给他的。老四能处处想着他这个父皇,让他很是欣慰。
李晟眼角微微一跳,提醒道:“父皇,这是林小哥,也就是最先发现红薯的林欢小哥儿试做出来的新鲜吃食。”
“啊,对。”皇帝记起来了,老四之前说过,只不过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是那个立下大功的林小哥。”
李晟不禁腹诽,若是您知道他正是您家老十四中意的正君,应该就不会忘了吧?
“是的,这林小哥是个有大福分的,有了他,可是我们大顺朝廷的祥瑞福祉之系。”李晟补充道。
皇帝一愣,这老四从不曾见他帮人说过好话,今日怎地却如此夸奖一个人?林小哥进献红薯,救了灾祸中的百姓,的确有功的,可还不至于将他当成大顺朝的祥瑞吧?
在皇帝的疑惑中,李晟笑着让人呈上来一个托盘,“父皇,儿臣有一物呈上。待父皇看过之后就知道儿臣所言非虚了。”
皇帝心中更加好奇起来,他倒要看看呈上来的是何物,能让一向云淡风轻处变不惊的老四这般失态,如此看重。
皇帝身边的福全接过盘子,轻轻将托盘上的红布牵开。就见一个金黄色棒子,上面一粒一粒排列整齐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福全从未见过这种东西,小心的用手摸了摸,触感很硬,应该没什么危险。
看了皇帝一眼,这才在皇帝的示意下将托盘呈上。皇帝伸手拿起,沉甸甸的倒有些坠手。仔细确认了一番,是没有见过的东西,皇帝疑惑问:“这是何物?”
“回禀父皇,这个叫做玉米。”
“玉米?”不曾听说过。
李晟早就在林欢那里了解了大概,便将自己所知道的说了一遍。
皇帝抓着玉米棒子,仿佛不可置信,“你说这个东西也是跟红薯一样,是一种全新的农作物,能做百姓口粮的?”
“没错,这玉米可以作主粮与稻米同,亦可糕、饼、糜、粥等等。如今百姓种麦稻,亩产不过两石。而玉米的产量,一粒种子最少结这样的玉米棒子一到两个,经过估算,亩产最少也比麦稻多个四到五成。”
皇帝闻言差点拿捏不住手中的玉米棒子,惊讶道:“你说这是哪里来的?海外来的?那林小哥不仅第一个发现了红薯,种出红薯,而且还无意间得到了这个在海外才有的玉米种子?并且用那粒种子给种出来了?”
这说出去都不会让人相信,全新的农作物种子,一经发现就是两种。而且一开始什么习性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真能给他种出来。红薯就不说了,山里野生之物,这个山中之物种出来也无可厚非,再怎么说能在深山里生长,那么种植也简单。
可这玉米不一样啊,这是海外之物,大顺朝从来没有过的东西。要知道很多作物南北土地不同,其中差异也很大。更遑论海外隔着他们大顺朝十万八千里,这东西也能被种出来,皇帝也不得不相信这个林小哥真的是他们大顺朝的福星。
“上次南下之时,儿臣听到十四弟提了一句,说是无意间得到了从海外来的种子,一开始儿臣也没在意。可是十四弟却信誓旦旦的说林小哥似乎想种来试试。儿臣也不信,既然是海外之物,怎么可能轻易就种出来?就亲自去看看,没想到这玉米还真破土出苗了。儿臣还特意派了人在那里守着,用心记录下来苗子的长势,并且嘱咐了待收成时,一定快马加鞭送进京中。”
“今日信使刚到,儿臣便迫不及待送过来给父皇您看看了。儿臣以为,有红薯还有这玉米,是天佑我大顺,我大顺百姓再无粮食短缺之忧。”
玉米都已经种出来了,也不容皇帝不信。虽然就一两个,可这个东西,只要种出来,就一定会越来越多。
新的农作物能在大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那对大顺朝来说也是好事一桩。有足够的粮食,百姓能丰衣足食,才能添加很多的人口,一个国家,人口才是发展的动力。
看来大顺朝盛世就快到了啊,可以,他已经垂垂老矣,将来的大顺江山就只能看后辈子孙了。身为皇帝,能守住祖宗的江山基业,做一代守成之君就已经不负祖宗所托,若是有子孙能延续创造繁华盛世,他也就能瞑目了。
“好!你们做得很好,这玉米种子既然你的人学会了种植方法,那么就交给你。福全你派个得力的人,也过去老四那边,主管这玉米种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报给朕。等来年,朕要亲自看看一根玉米棒子能种出来多少。”
李晟与福全自然领命,福全见皇帝心情愉悦,与李晟交换了一个眼色,笑眯眯的道:“十四殿下南下养病之余,还是不忘国计民生,为陛下分忧,真是纯孝的典范啊。”
皇帝被他这番话说到心坎里了,点头笑道:“以前总觉得老十四是个长不大的,总任性使小孩子脾气,说要南下便铁了心南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现在看来,他长大了啊,能有这份心为朕分忧,朕心甚慰。”
李晟汗颜,让老十四南下养病,还是他出得主意。皇帝当时不同意,劝他多想想,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要说天下良医不说全部,七八成都归拢进了太医院,又有各种珍贵药材养着,哪里需要南下养病的?然而,老十四不肯改变主意,这才让皇帝点头应下的。
皇帝只是玩笑着抱怨了一句,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其实老十四的选择算是没有错,他的病真被治好了,之前还上书,说是添了一对双胎子,等明年身体完全养好了,孩子大些就回京来。他听到这个消息时,确实是意外之喜,老十四能好起来,还有了子嗣,做父亲的当然替他高兴。
李晟趁机也玩笑道:“父皇是小看了十四弟,若是十四弟长不大不懂事,又怎么会娶亲生子?说起来,他娶林小哥,也是天赐良缘,谁能想到千里迢迢也能相遇,可不就应了那一句话,千里姻缘一线牵?”
“林小哥?”皇帝听出什么来,“你是说老十四娶的是个哥儿,还是种出红薯玉米来的那个林小哥?”
李晟佯作惊讶的样子,“父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