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些着急,“外面的事情……妹妹不必放在心上,我去向父皇禀告,父皇一向疼爱你,必然不会听信那些大臣的谏言。”
顾徽摇了摇头,“太子哥哥应当也有所猜测,咱们相信父皇便是。”
太子虽然心中曾经也猜到了一些真相,可瞧着外面闹得实在太大,而顾治却迟迟的没有动作,也起了一分迟疑之心,害怕是他猜错了。
“相信父皇吗……”
他低下头来,看苏秀儿吃的太过香甜,也拿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
“太子哥哥,别!”
太子眉头微微皱起,拿起一块帕子,吐出了嘴中的糕点。
他生活向来精致,身为继承人也没人敢在这些问题上怠慢他,自然能够一口尝出其中的差别。
听到顾徽阻止他,细细一想也明白了过来,气的把糕点砸碎了。
一把拍在桌子上。
啪——
“岂有此理!他们竟然敢用这种糕点怠慢你。”
苏秀儿被吓了一大跳,无意识的往后缩了缩,看着手上的糕点,不放心的尝了一口。
眯着眼睛享受着,只觉得美味极了。
〃?〃
顾徽摇了摇头,“既然不新鲜,我不吃就是了,太子哥哥不必如此生气。”
哪能不生气呢!
妹妹还是个小女孩,就受了这种委屈,而他除了猜测父皇的心思,却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太子恨恨的低下头,双手握拳,一双修长的手上青筋直蹦,顾徽心疼的握住太子的手,瞧着手心竟然还被指甲掐出了血痕。
轻轻的吹了吹,“不痛不痛,痛痛吹走了。”
倒让太子又好气又好笑,“你就是把我当做安儿哄呢?”
顾徽不理会他,拿着暖春准备的药物,细细的擦在太子的手上。
少年的双手修长,又向来没有做过什么粗活,指节分明,皮肤白皙。
手上有常年握剑握笔的茧,却丝毫不影响美观,反而多了几分成熟的魅力。
顾徽十分心疼的看着,“这样的手,太子哥哥自己不懂得珍惜,我瞧瞧都心疼。”
看着妹妹这种模样,太子低下头,愉悦的笑了笑,之前的恼羞全部消失不见。
一双大手温柔的抚上顾徽的头发,声音酥脆,却又十分坚定。
“妹妹这样心疼我,我也该心疼妹妹,灵儿放心,如今父皇保护你,今后会有太子哥哥保护你……”
不可否认的,他有些羡慕顾治,他也想成为妹妹那样依赖的对象。
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小德子,传我的令,大厨房涉及这块蟹黄糕的人一律打发出去,扔到慎刑司服役去吧。”
太子一向平易近人,即便有人对他有什么服侍不周的地方,也不会轻易责罚。
难得硬朗一回,心中有些慌乱,可瞧着顾徽睁着双大眼睛看着他,内心平静了起来。
微微一笑,少年青涩的嗓音中有些沙哑,却那样认真。
“妹妹放心,太子哥哥为你撑腰。”
你也可以像依赖父皇那样…依赖我。
第162章 贵圈真乱
顾徽有些犹豫,太子向来不管后宫的事,以仁和的形象示人,如今贸然间发作这么多的人,恐怕会引起众人讨论。
太子伸手阻止了顾徽的开口,表情温润,眼神却罕见的有了些许霸气。
“妹妹不必担心,他们能做出此事,可知平时也是一些欺软怕硬的,必然糟践过不少人,也该受到报应。”
他这话虽然是在和顾徽说,却更是在安慰自己,顾徽咽下了喉咙边的话。
双手握住太子的大手,淡淡的笑着,眼神中满是肯定。
“太子哥哥说的对,灵儿都听你哒!”
太子笑了笑,温柔的摸着顾徽的脑袋,顾徽眯着眼睛蹭了蹭,两人看向对方的目光十分柔和。
苏秀儿坐在一旁,有些疑惑的看来看去,咽下了口中的糕点压压惊。
这糕点到底怎么了,不是挺好吃的吗?
【贵圈真乱╯^╰】
“不过此事还得尽快解决……”
暖春急匆匆的走进来,也顾不上那些礼仪和规矩,打断了太子的话。
“公主,太子殿下,咱们们还是快点去宫门口看看吧。”
顾徽皱了皱眉头,暖春向来懂规矩,发生了什么事让她这么着急?
和太子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
今日的皇宫门口格外热闹,正午门前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百姓,乌泱泱的一片,瞧上去十分壮观。
百姓们低着头轻声地讨论着,一时之间,皇宫门口好像菜市场一般。
带头的是一位大约三四十岁的女人,穿着一身灰色的粗布襦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瞧着十分精神。
她回过头去大声的叫喊着,“乡亲们,咱们此次来是为长宁公主请命的,并非胁迫,大家不要再讨论,等着宫里的贵人出来。”
显然她的话十分有威严,或者说此次过来的人们太过团结,只是通过短暂的交流,偌大的人群中竟没有人再发出一声。
守着皇宫门口的侍卫十分焦急,他们奉命守卫皇宫,可这次的百姓实在太多,若是贸然驱赶,恐怕会引起民愤。
后果不是他们小小的侍卫能够承担的。
太子和顾徽骑着奶糖很快赶到了此处,对视一眼,十分惊奇。
虽然在路上听暖春说起过大概,却始终没有亲眼所见来得叫人震撼。
两人的身影很快被人们发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身穿白衫,风度翩翩。
一个几岁的小姑娘,红衣撩人,却长得精致无比,好像观音座下的童子童女。
俩人骑着一匹十分威严的白虎,站在正午门上高高的台阶上,多了几分圣洁之气。
人群中,一位老者率先跪下,伸手作揖。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长宁公主是菩萨派下来救苦救难的,……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这样带头,一群人乌泱泱的跪了下来,口中大喊。
“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们的脸上是那样的虔诚,长宁公主做了多少善事百姓们心知肚明,跪拜的心甘情愿。
顾徽有些惊讶,显然没有想到百姓会有这样的反应。
二皇子顾德从宫外玩耍归来,听到消息,本来想凑个热闹,却不料看到这样的一幕。
他与顾徽一向不和,急忙站了出来,指着众人,
“你们这是做什么?围在皇宫门前,难道意图逼宫?”
他这话委实太重,百姓也不是傻的,哪里会承认,七嘴八舌地回击着。
“这人是谁呀?不认识。”
“长得贼眉鼠脸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人,穿的挺富贵的,却没想到心这样黑。”
“咱们可是正经的老百姓,他这么说是想要逼死咱们呀,此人心怀不轨。”
此时,人群中一位百姓大喊,他的嗓门格外尖细,即便混在热闹的人群中,也让人听的清楚。
“我知道他,是二皇子,经常去我家对面的花楼找小桃红来着?”
引得人群中阵阵响动,都撇着眼睛看着二皇子。
“他这模样竟然还是个皇子,心也忒黑了。”
“都是皇子,我看旁边那个白衣少年就比他更富贵,招人眼缘些。”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些是龙,有些自然就是虫了……”
若是在平时,百姓们必然不敢这样的挑衅,可如今在人群中说出来,谁又能够分清楚呢?
更何况听人说他还经常去花楼,想必也不是个正人君子。
二皇子虽然平时瞧上去是个傻的,可是也有鸿鹄大志,每日里被他母妃灌输着争位的念头,太后又是他的亲姨奶奶,向来眼高于顶。
虽然他没有将那些出身低贱的平民放在眼里,却也容不得旁人这样诋毁他。
气得直跳,一双眼睛瞪着,直直的指着众人,口中大喊。
“刁民,简直是刁民。你们都是死人吗?快点把他们给拿下。”
站在一旁的侍卫原地不动,偷偷的翻了个白眼。
此事若只是能够拿下两个人了事,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他们都明白的事情,这位二皇子实在愚蠢。
太子皱了皱眉头,厉声呵斥。
“老二住嘴!”
在这么多人面前大喊刁民,一不小心就会将皇室的名声毁于一旦。
太子站在台上,看着乌泱泱的百姓也有些发慌,百姓围在皇宫门前,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伸出两只手向上抬了抬,张大着声音喊着。
“各位!各位!不知大家围在皇宫门前有何要事,还请尽快退去,围困皇城形同逼宫,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听到抄家灭族,人们纷纷议论出声,形势更加混乱起来。
“咱们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抄家灭族?”
“这人是谁呀?不会是吓咱们的吧?”
百姓们默契地开道,一位看起来年近八旬老者被人扶了出来。
他的皮肤已然松弛,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穿着身灰白色的羊皮袄,拄着一根黑的发亮的拐杖,头发花白。
他显然比较有声望,众人皆不出声,等着他开口。
老者淡淡的开口,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沧桑。
“这位贵人,我们要见皇上。”
第163章 万民书
“对,我们要见皇上。”
“当今皇上睿智,也让他听听咱们老百姓的心声。”
顾徽和太子对视一眼,这种事情,还得让太子去请最好。
太子少年最大的优点便是诚实仁厚,并不会因为害怕父皇怀疑他的处事能力,而拖延这么大的事。
也点点头,跟在他身边的小太监机灵的溜开。
瞧瞧群情激愤,顾徽也站了上去,她一现身引得人群中一阵激动。
“长宁公主!”
“这就是长宁公主吧,长得可真好看。”
“我见过公主殿下的,当初我们家房子倒塌,还是她救的我。”
“去年冬天公主施粥,救了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众人纷纷拜下。
“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顾徽平淡的表情有些惊讶,显然没有想到他们还会再跪拜一次,连忙挥了挥手。
众人见她如此动作,也不再开口,这么多人竟然没发出一声。
“父老乡亲们快起来,我担不起你们这一拜。”
顾治和一众官员刚刚到场,便看到这样一幕。
站在高台上的小女孩,和整齐的跪在台下面色虔诚的百姓们。
有些惊异的看了顾徽一眼,顾治站在台上,身穿金黄色龙袍,他还在上朝便听说了这件事。
匆匆带着官员们前来。
百姓围门请愿可是大事,若处理不好,史书记载在册,一世帝王英明毁于一旦。
“朕就是大盛朝的皇帝,听说你们要见朕,各位父老乡亲有什么事大可说来,朕为你们做主。”
他这句话瞬间拉近了和众人的距离,百姓们瞧瞧这个皇帝也没有那么紧张,更觉得亲切。
众人不出声,只是看着中间的老者,崔华一手扶着老者,看着他从怀中微微颤颤地拿出一本册子。
老者跪在地上,双手托起册子。
“这是咱们百姓的万民书,希望陛下看看百姓的心声,咱们此次是来为长宁公主请愿。”
为她?
顾徽再也维持不了平淡的表情,惊异的指着自己,虽然这些百姓对她的态度尤其好,却也没有想到都是为她而来。
在场众人显然也十分惊讶,本来还以为是哪里的贪官污吏为祸百姓,或者皇室宗亲引起百姓众怒。
却没有想到这么大的排场,仅仅是为了给一个小女孩请愿。
顾治和太子有些复杂的看向顾徽,顾治点了点头,苏力得连忙小跑上前将册子给呈了上去。
打开一看,是各种不同笔迹的姓名,有一些不懂得写字的,也按上了大拇指的手印。
册子足足有几十页宽,厚厚的一本。
顾治两只手拿不下,两个小太监拿着两边把它打开,瞧着也有两三米宽,黑色的笔迹和红色的手印混杂在一起,十分壮观。
官员们吃惊地围着这本万民书,在官场若有官员治理一方十分得民心,百姓们也会写下万民书,或者送万民伞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一般能够拿到万民书的官员会引起皇上格外重视,意味着之后的平步青云。
这东西代表的是真正的民心,即便有人牵线搭桥,若没有百姓向着她,也断然不会有如此盛景。
众人看着站在高台上的小女孩儿,渐渐沉默下来,心情复杂。
这本两三米的万民书,是最为震撼人心的折子。
顾治瞧着顾徽,她眉目依然稚嫩,却是那样的鲜活,眼神深邃下来,心中再次升起强烈的不甘。
【为何不是个男子……】
老者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百姓们也跟着跪在地上,老者显然有些激动,嘴巴无意识的抖动着,眼眶通红。
“皇上,请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