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爹娘自然是满口答应。
白爹更是立马跑去正屋要钱去了,一分钟都没耽搁。
有白爷爷在,纸笔费还是要到了,少不得被白奶奶呲哒两句,白爹一如既往的左耳听右耳冒。
转天一早白淑华老老实实的和白大姐她们去上学了,白大军是不和她们姐仨一起的,他有自己的小团体。
白淑华发现白大姐她们更沉闷了,就开始没话找话,“大姐,再过段日子就能采蘑菇了吧,我想吃炒蘑菇了。”
白大姐有点有气无力的,“三妹,你说我俩是不是不适合上学啊,我们是不是太笨了。”
白淑华不知道大姐在二房怎么了,毕竟离得有点远,但听这语气是被打击到了,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
她倒是不会将责任都揽在身上,但也觉得像大堂姐、二堂姐这么懂事的小姑娘被亲娘CPU太过分了。
“大姐、二姐,你们搞错一件事,我才是特例,什么叫特例,就是成百上千中独一个。那些看不起你们的,你让她自己来啊,看能不能跟我一样,她自己都做不来,有啥脸骂别人呢。”
第七章 去镇上
白淑华又没忍住摸了摸衣服兜,一个明显的卷卷,钱还在,放心十分钟。
别怪她没出息,可是一块多钱呢,比她娘兜里钱都多。
这钱自然不是白爷奶给的,是她的买书钱。
她不是要买三年级课本么,白爹娘他们要上工没办法陪她去学校,加上她学习好,越发可靠了,就把钱直接给她了。
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偏爱几分的,就主动提出帮她借一套三年级的书。
那她还买啥。
回头给老师带几个洋柿子感谢感谢,这书钱自然就进了她口兜。
今天好不容易出门,来趟镇上,就将钱全带出来了。
白母和她一起来的,为此还请了半天假。
白爹其实也想跟着来的,被白爷奶给骂了,只能不甘不愿的下地挣工分,没能偷懒成功。
“大闺女,赶紧走啊,墨迹啥呢。”
前面的白母回头喊人。
白淑华小跑几步,“来了,来了。”
镇上的供销社非常好找,就在最繁荣的那条街道头一家。
白淑华头次来,少不得打量几眼,就平平无奇能形容了。
但也比家里房子好,咋滴也是红砖瓦房。
母女俩直奔柜台。
白淑华看纸笔,白母已经拿出瓶瓶罐罐,买盐、酱油和醋。
这些自然是给家里买的,所以白母能请假半天也是因为家里调料该买了。
“娘,我要两本大演算,两根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把格尺。”
格尺是临时加上的,她也是看到才想起。
不过也不是瞎要,三年级要用的。
“娘,明年我要上四年级,就得用钢笔了。”
这个算是提前打个招呼。
白母毫不在意,“到时候让你爹和你爷奶要钱。”
反正不是从她兜里掏。
“娘,你等我会啊。”
白淑华掏出一毛钱买了五块水果糖。
这一毛钱是白爹娘给的奖励。
白母这才有些心疼,“你想吃糖,买一两块就得了,咋一下子买这多呢,给你钱也不知道攒着,都花了。”
白淑华嬉皮笑脸,剥开一个,踮着脚塞进白母嘴里,“娘你甜甜嘴,咱家一人一个。”
所以五块糖真不多。
吃人嘴软,白母不唠叨了,还说,“你自己也吃块,挺甜的,比麦芽糖甜。”
白淑华自然是要吃的,“娘我想去趟废品站。”
“去那干啥,可埋汰了。”白母都准备回家了。
她得早点回去,午饭要她做的。
不下地再不做饭,婆婆要骂人的。
“我要买些旧报纸,老师让我读些课外书,我学习速度太快了,老师说可以多接触一些知识。”
这个时候老师的话比自己的管用多了。
而且她也没撒谎,老师真说过类似的话。
白母对于大闺女的学习格外上心的。
现在整个生产队谁不知道她大闺女脑瓜子灵,随她了,真给她长脸!
再说旧报纸也不值钱,买!
白淑华在废品站翻找了很久,找了一摞子报纸,看门老大爷给过了秤,足足五斤多。
这种镇上的废品站真没啥好东西,好在白淑华也没啥淘宝的心思,她真的是一门心思找报纸的。
“大闺女,是不是有点多啊?”
白母听着老大爷算账,八分一斤,五斤多就是…四毛,给抹了零。
白淑华自然不觉得多,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呢。“我读书快,少了不够。”
白母嘟嘟囔囔的将钱给了,然后将报纸卷起来塞进白淑华的背篓里,“自己背着。”
白淑华:“………”她没意见。
母女俩回去的速度快了不少。
等到家了,白淑华都一脑门汗了。
白母有些心疼,“你回屋喝点水歇一会。”
白淑华立马道,“我要喝开水。”
白母又想瞪眼,“你咋那么事多呢,这么热喝凉井水多解渴。”
白淑华很是坚持,她怕吃一肚子虫子。
白母扭不过她,“等我把锅刷了,给你烧两瓢(热水)。”
白淑华立马甜言蜜语送上,“娘你真好!”
白母点点她脑门,扭头去烧火了。
白淑华说到,“娘,我洗把脸就去喊弟弟。”
白母很是不在意,“喊他干啥,到饭点他还不知道回来咋滴。”
白淑华在心里吐槽,怪不得这个年代孩子都是一串串的,真散养啊!
她家虽然孩子不多,也没见养得多精细。
白淑华也不争辩,用井水洗了脸和手,顿时舒服不少。
然后去街上将小弟喊了回来。
“姐,我的泥戛还没弄好了。”
白小弟显然是玩野了,根本不愿意回家。
白淑华只想问一句,那个泥戛别是用尿和的吧。
算了,不问了,万一是肯定的答案,太影响她吃饭了。
“我买糖了。”
四个字就将白小弟搞定了。
白淑华见白小弟要扑过来,赶紧呵道,“你个小脏手别碰我。回家洗手我就给你糖。”
糖块的魅力还是很大的,白小弟少有的乖巧听话。
白淑华检查了他洗白白的小手,才将水果糖给了他。
这时候水也开个,白母还很贴心给弄凉了,就是用葫芦瓢装热水放水缸里,不一会,热水就常温了,可以喝了。
白淑华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半,又抓来白小弟喝了剩下的。
“回咱屋呆着去,这里热。”白母撵人。
白淑华要留下来,“我给娘烧火。”
白母却是不用,“灶坑烧木头呢,用不着你。”
白淑华又用,“娘,晌午做啥好吃的?”
她是想看看在哪块能帮上忙。
“有啥啊,蒸苞谷饭,再炒个青菜,你大姐她们应该去挖野菜了,还能多个凉拌菜。”白母摆手,“别给这碍事了。”
白淑华这才拉着小弟走了。
“小军你乖乖的,只要你这个星期一直听话,我再给你买块糖。”
白小弟小脑袋使劲点啊点,“听话,小军听话。”
白淑华摸了摸小弟毛茸茸的小脑瓜顶,夸了句,“乖。”
一块糖=乖七天。
要是都对小孩子有效,就没熊孩子了。
“在屋里玩吧。”
白淑华见小弟开始自娱自乐,就将报纸搬到了炕上。
她买这些报纸还真是看的,不过也有目的。
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
她也想吃肉啊,也想家里有钱啊。
可如今国情特殊,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队办厂子,大家伙一起挣钱,共同富裕。
没想到有一天,她也高尚起来了。
是被时代熏陶了咩?!
第八章 替爹娘操心
这个年代的报纸很有特色——又红又砖。
白淑华又不想做这方面的专家,自然对很多内容一略而过,专挑一些对工厂、农村的报道。
翻看了二十几张,还真让她找到三个可行的。
那些造纸厂、皮鞋厂或者是机械厂之类的肯定都不行。
她选中的是养猪、养鸭和做豆腐。
将这三个报纸折起来,回头和白爹他们吹吹风。
时间很快来到午饭后,白爹瘫在炕上呲牙咧嘴。
“大闺女赶紧给爹按按,腰可酸了。”
白淑华对着小弟勾手指,“小弟你上去踩。”
白母还是心疼自己男人的,警告道,“轻点踩,不许跳啊。”
白爹赶紧摆手,“不用踩了,不踩了。”
白小弟根本不听,嘿哈着已经跳上去了。
这回轮到白爹叽哇乱叫了。
“爹、娘,我今天看了不少报纸,就有辽省那边一个生产队,三百多人养了三百多头猪,可厉害了。还有个生产队养鸭子,养了好几千只,咱们生产队咋不养呢?”白淑华疑惑的问道。
“人都吃不饱,哪有东西养它们。”这是白母的回答。
白爹却道,“有句老话叫‘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要是赶上一场病就啥都没了,再就是你娘说的那个原因了,生产队根本不敢养。”
白淑华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做豆腐呢?”
这个不怕得病了吧。
没想到白爹的回答却是,“豆腐坊隔壁的后湖大队就有啊。”
白母补充,“过年前咱们大队都要去人那换豆腐,用黄豆换。”
“有啦,那咱们能开么?”白淑华还是不死心。
“那我就不知道了。”白爹往下扒拉儿子,“好儿子赶紧下去,够了,舒服了,不用踩了,再踩就断了。”
白淑华有些丧气,看来哪个年代挣钱也不容易呢。
剩下的报纸还得继续看。
本来下午还想和大堂姐她们去采蘑菇的,现在看来是去不成了。
“爹、娘,咱们生产队都种啥啊?”
“啥都种,水稻、苞米、黄豆、红豆、绿豆、高粱、土豆、地瓜。咱们这是黑土地,种啥都长。”白爹话语中带着不加掩饰的自豪。
白淑华突然想到一个视频,就是古法红糖的那个,她还买了两块红糖呢,遂问道,“那甘蔗也能种?”
不行吧,甘蔗好像是南方的。
“甘蔗啥玩意?”白母根本就不知道。
“我在报纸上看的,能熬红糖。”白淑华随口扯道。
“能熬红糖,那可是好东西!”白母推白爹,“孩他爹你说咱们这能种不?”
白爹直接起身了,“大闺女,哪个报纸有,让我看看。”
白淑华心里苦,养猪、养鸭报纸有,种甘蔗的真没有。
果然一个谎言就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
“我不知道放哪了。”
白淑华干脆现在翻找,“我现在就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咳咳…应该说运气不差,真让她找到了一份种甜菜的。
她知道甜菜也是可以熬糖的。
“爹、娘,你们来看看。”
就看这个,将甘蔗忘了吧。
“这个咱们这能种,也能熬汤。”
“也能熬红糖?”白母问道。
白淑华懵了下,她还真不知道,“我仔细读读,看报纸上有没有写。………嗯…好像是不行。”
白母很是失望,“不行啊。”
“白糖也甜啊。”白爹用手指指点着字,读得很慢很认真,不过有时候停顿的时间有些太长了,白淑华猜测…那字应该是不认识。
“糖!甜!”
自娱自乐的白小弟也发表了下看法,还吧嗒吧嗒了几下嘴,估计是在回味上午吃的水果糖。
“去去去,自己玩去。”
白小弟又被无情的撵走了。
白爹将报纸看了两遍,在要看第三遍的时候上工锣响了。
“大闺女,这张报纸你…算了,我自己放。”
白爹将报纸仔细折叠好,揣兜里了。
爹、娘去挣工分了,白小弟也趁机跑了,去找小伙伴了。
白淑华乐的清静,仔细的翻阅起报纸。
好一会,脖子都有些酸涩了,才站起身抻个懒腰扭扭脖子。
说实话,是有些失望的。
原来即使活了两世,拥有后世的见识,想做件事也不容易。
生搬硬套更是不可以,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
叹口气,接着继续翻看。
她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认输的。
“哈哈哈…”
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她没找到生产队做合适的副业,却找到了一份抗日评书的新闻报道,也就是说这个年代是允许评书存在的,只不过内容要“红”一些,完全不是问题啊。
将这张报纸单独放好,她在心里琢磨怎么和白母说。
白淑华没想到一向懒散的白爹居然也有这么雷厉风行的一面,晚饭后就拿着报纸去了大队长家。
等他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大黑了。
当晚她偷听夫妻“夜聊”,了解了一些。
白母有些不理解,“你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