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戏明-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爷子:“…………”
  造孽哟,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孙子!
  王老爷子猛灌一口茶,坚决不承认自己馋那么一口冰,盯着棋盘决心要杀文哥儿个片甲不留,不叫他再这么得意下去!
  爷孙俩在棋盘上一通厮杀,文哥儿美滋滋地把冰吃完了,把棋也赢了。
  气得他祖父吹胡子瞪眼。
  文哥儿心满意足地背着小手、踱着步子溜达回去纳凉看书。
  没事气气祖父,真乃人生乐事!
  下午李兆先过来寻文哥儿出去玩儿,说是隔壁大兴隆寺有片榆钱林能吃了,问他要不要去薅点回来做榆钱糕。
  榆钱糕!
  没吃过!
  文哥儿立刻换好方便出门的衣裳,与李兆先一块出门跑大兴隆寺玩去。
  大兴隆寺也叫双塔寺、庆寿寺,自元朝起边坐落于西长安街北。
  由于周围多是官宦府邸,平时去上香的也大多是官员与官员家眷,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瞧着很有文化气息。
  当年王守仁就是在这里听那位陈白沙讲学的。
  李东阳也时不时和朋友过去走走,写上几首小诗。
  是以李兆先对大兴隆寺十分熟悉,熟门熟路地领着文哥儿去寻记忆中的榆钱树。
  不想他们才刚入寺,就撞上了王恕的孙子、李兆先的同窗王显鸿。
  王显鸿是来帮他祖母取佛经的,看到李兆先身边的王四岁,很想转身就走。
  文哥儿倒是一点都不记仇(反正他都把仇报完了),远远就热情地喊人,问王显鸿要不要和自己一起去薅大兴隆寺的榆钱。
  李兆先家的厨子可是会做榆钱糕的!
  瞧见文哥儿一脸“你没吃过榆钱糕吧”的骄傲,王显鸿说道:“榆钱糕有什么稀奇的,我们家也会做,我们家还会弄榆钱煎饼!”
  文哥儿听到榆钱还有这么多说法,马上说道:“那我们能摘了榆钱去你们家吃吗?一会就吃!”
  话赶话说到这里了,王显鸿只得说:“行,真能采到榆钱就去我家吃。”
  一行人直奔大兴隆寺的榆钱林而去。
  寺中有专门的小沙弥帮人打榆钱,李兆先稍微给大兴隆寺捐了些香火钱便让他们积极地开始帮他们割落一串串翠翠嫩嫩的榆钱来。
  文哥儿看得兴起,讨过比他高许许多多倍的杆子晃来晃去,割下来的榆钱叶子少得可怜。
  王显鸿都看不过去了,生怕他拿不住杆子砸到旁人,伸手接过杆子非常熟练地割了几下,碧翠的榆钱串纷纷落地。
  文哥儿一点都没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兴冲冲地跟着李兆先他们东捡西捡,还一直怂恿王显鸿多打点,最后感觉所有人都抱了满怀,谁都拿不动更多了,才遗憾地让王显鸿停手。
  一行人抱着翠翠嫩嫩的榆钱串直奔王恕家。
  王恕正在书房中读书,听到外头一阵热闹,皱了皱眉,叫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很快有人回来禀报说是王显鸿带了同窗回家,还有王家那个小神童,他们一起去大兴隆寺打了许多榆钱,正叫人拿去做榆钱糕、榆钱煎饼。
  王恕听后眉头稍稍舒展开来。
  在家里吃点好的总比跑出去胡混好。
  快四月了,确实是吃榆钱的好时节。
  王显鸿把佛经拿去给他祖母,顺便把文哥儿两人也领去拜见一下长辈。
  说实话,他真不太想看到王四岁,一看到这小子就想起惨痛的往事。
  上次这小子来他们家,还给他祖父背他写的判词!!!
  文哥儿一点都没有自己不受欢迎的自觉,还积极地和王显鸿联络感情:“你最近都读些什么书?有没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学算术?我有个朋友叫王文素,算术特别好,你也姓王的,说不定也适合学这个!”
  王显鸿:?????
  这小子果然很讨人厌!
  说话间,一行人也走到了王显鸿祖母的居处。
  听说是王显鸿领人到家里玩,老太太接过佛经打量了一下文哥儿两人,发现都是瞧着十分机灵的后生,自是笑着邀他们坐下闲聊。
  王恕不尚佛道之学,他对佛道的观点和刘健、丘濬差不多。
  他老人家曾给宪宗皇帝上书表示三皇五帝时期根本没佛道,别人怎么国祚绵长呢?后来那么多皇帝搞封建迷信,他们的国祚怎么没维持多久呢?
  京师只有一座文庙祭祀孔子,可佛寺已经有多少家了陛下您数过吗?就这样您还要大兴土木建新佛寺,您觉得这合理吗?
  人林俊上书让陛下您别毁数千百家军民屋宅建佛寺,您还要抓他进诏狱降他职,您这是人干的事吗?!
  没错,当时王恕在捞一个叫林俊的、试图斗倒恶僧的官员。
  以及营救林俊不成反而一起进了诏狱另一位官员张黻。
  后人给王恕编文集时直接把这份奏疏起个标题叫《救林俊张黻奏状》。
  在大明朝廷当官风险就是这么高,很容易被皇帝亲口送你去蹲大牢!
  王恕不信佛,他老妻却颇爱礼佛,抄了佛经还要特意送去大兴隆寺供奉。
  今儿王显鸿就是去大兴隆寺帮她取回在佛前供奉了许久的佛经。
  文哥儿没怎么接触过信佛的人,听老太太讲起佛偈觉得有点意思,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不过没陪老太太聊多久,他很快又暴露了本性:“佛家可有什么有趣的饮食风俗?”
  老太太也知晓小孩子是没耐性听佛法的,便笑着与他介绍起佛寺常备的素菜来。
  末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与文哥儿讲起接下来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有桩格外重要的事儿,各家各户都该办的。
  那就是舍豆儿。
  文哥儿一听这词,眼睛顿时一亮,好奇地追问:“为什么要舍豆豆!”
  老太太含笑说道:“舍豆儿结缘。”
  她仔细讲了讲舍豆儿的做法,就是平时拈豆念佛,每拈起一颗豆子便念一声“阿弥陀佛”,能拈多少便拈多少。
  到了初八那天把豆子都煮熟了,将它们舍给阖家上下、左邻右里,路上遇到认识的不认识的,也都舍给大伙吃,吃的时候也得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样就相当于结下了善缘!
  文哥儿没想到豆豆还有这样的用处。
  他记下来了!
  初八就去舍豆豆!
  埋汰不埋汰谢豆豆不重要,主要是想广结善缘!
  一老一小想法虽大不相同,偏就聊得兴高采烈,不知不觉榆钱煎饼已做好送过来了。
  说是榆钱糕还在蒸,可以先尝尝榆钱煎饼。
  老太太见煎饼里夹着脆嫩鲜碧的榆钱,瞧着便让人胃口大开,笑着叫人去请王恕来尝尝鲜。
  王恕这位阁老都没到,文哥儿也没好意思动筷子,乖巧地等着王恕过来一起吃。
  好在王恕书房离得不远,没一会就走了过来。
  文哥儿跟李兆先他们一起起身向王恕问好,一个两个全部化身乖宝宝。
  没办法,王阁老看着老严肃了,连他亲孙子见到了都怂。
  王恕让他们不必拘着,坐下与他们一起尝起了四月才吃得上的美味榆钱。
  文哥儿第一次吃榆钱煎饼,贪心地咬了一大口,才刚咀嚼两下,榆钱的清甜便在嘴里泛开。他又嚼了几下,感觉满嘴的脆嫩鲜甘,好吃得让他想一口气多吃几块!
  文哥儿心满意足地吃完一块榆钱煎饼,赫然发现底下人又送上了第二盘,刚才那个盘子已经空了。
  他有点疑惑,那么大一盘煎饼,怎么一下子就没了?
  等看到王恕三两口把一块榆钱煎饼吃光,文哥儿才发现真正能吃的人居然不是他,而是王恕这位年过古稀的阁老!
  文哥儿震惊不已。
  等敞开肚皮尝过后面上来的榆钱糕,文哥儿才心满意足地离开王恕府邸。
  他没立刻回家,而是转道去了丘家,神神秘秘地与丘濬分享起自己的新鲜发现:“你们六部尚书里头藏着一个大胃王,您猜猜是谁!”
  丘濬:?
  大胃王是什么怪称呼?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大胃王,王大胃!
  老丘:?
  老王:?
  *
  更新!今天的六千全勤也勉强存活了!
  今晚早点睡,明天再继续努力!
  *
  注:
  ①雪花落、舍豆儿、打榆钱等风俗:参考《帝京景物略》
  ②《救林俊张黻奏状》:参考《王端毅奏議》
  王恕,无神论者(?),现场表演一个捞人!
  他,刘健,老丘,观点都好像,不知为啥处不来!
  ↓
  “……殊不知三代以前無佛法,而帝王歷數率皆綿遠,三代以後崇信佛法,而帝王哽裎绰勥^之,以此觀之佛法之無益於世也……”
  “……京都以及天下都邑亦各止設一文廟祀孔子,就使佛法有臁涔Φ驴杀嚷§短斓刈孀诳鬃樱浞鹚乱嗖灰硕囔短斓刈孀诳鬃又畨瘡R也,今都城内外佛寺不知有幾千百區,兹又欲營建佛寺於皇城之側,遷移軍民數千百家,計費帑藏銀數十萬兩……”


第117章 
  文哥儿这八卦对象可是精挑细选过的。
  这么重大的发现,总得找人讲讲吧?
  找谁讲呢?
  首先排除他三先生李东阳。
  懂的都懂,不懂他也没办法!
  接着还要排除他爹和他大先生谢迁,这两个也是出卖过他的而且出卖得非常频繁。
  什么时候家长才能重视小孩子的隐私呢真是太可恶了!
  至于他二先生杨廷和和他四先生吴宽看着倒是不像是会乱往外说的,可他们都是不爱八卦别人的性格。
  老丘就不同了!
  老丘不爱和人往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不会往外讲!
  其次,老丘还和王恕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冤仇。
  这样一来,他和老丘八卦王恕的食量老丘肯定又爱听又不会往外说,绝对是一位可以满足他分享欲望的好听众没错了!
  丘濬倒还真的挺感兴趣主要还是没听过大胃王这个称呼,要文哥儿给他解释解释。
  文哥儿就给他讲解了一下,说大胃王就是胃特别大,可以在吃这个领域称王称霸。
  他才吃一块煎饼王阁老能吃下十块去王阁老是大胃王没跑了!
  丘濬:“…………”
  丘濬听到“称王称霸”这么威风有点不乐意了。他说道:“只是比你能吃而已不见得真就那么能吃。”
  他给文哥儿讲了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记录的同僚八卦说北宋有个叫张齐贤的人那才叫真的能吃。
  这人不仅吃得多,还格外爱吃肥猪肉一次能吃好几斤!
  有次有好事者好奇他到底有多能吃摆出个金漆大桶在饭厅边瞅他吃啥喝啥就往桶里投入等量的食物结果他吃着吃着,桶就满了!
  王恕再能吃,能比人张齐贤能吃吗?
  不能的话凭什么称王称霸叫什么大胃王?
  名不副实!
  文哥儿听得震惊不已。
  这是真饭桶啊!!!
  吃饭要吃一桶的那种!!!
  文哥儿震惊过后,又有了全新的发现:“原来醉翁先生的《归田录》是讲同僚八卦的!”
  欧阳修他老人家回老家闲着没事,就把认识的同僚挨个写进书里编排一遍!
  这可太棒了!
  丘濬:?????
  你那一脸“学到了”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果然,文哥儿很快说道:“我要去读一读,等我以后告老还乡了,也要写上一本。”见丘濬脸上写着“你不要乱来啊”几个大字,文哥儿还向他保证道,“您放心吧,等我告老还乡后也不会忘记您的,我现在就开始积攒素材!”
  终有一日,他要把他们的八卦统统写在书上!
  “您做的饼特别好吃,这个必须写!”文哥儿还特别强调了一句。
  丘濬:“………………”
  才四岁有必要想着告老还乡后写什么书吗?!
  文哥儿压根读不懂丘濬满脸的拒绝,满足完自己的八卦欲望后才优哉游哉地溜达回家,盘腿坐在自己的坐塌上掏出小本本记上一笔:王阁老,能吃!考虑到老丘的意见,具体有多能吃还需要继续找机会考察!
  很不错,新素材+1
  东跑西蹿一整天,文哥儿也不嫌累,到晚上还和王守俭他们分享新听来的舍豆儿习俗,表示今晚他们来给豆子念佛号,初八就可以去送给想送的人了!
  文哥儿讲得头头是道,几个小孩便凑在一起玩起了豆子。
  文哥儿不是什么虔诚的佛家信徒,“阿弥陀佛”念得非常敷衍。
  王守俭倒是做什么都很认真,拈起一颗豆子就认认真真地念上一句。
  两个小的有样学样地跟着拈豆子玩,只不过说话还不算特别利索,都是念的“阿弥,陀佛”,两奶娃娃奶声奶气地一起念,听着竟还挺整齐的。
  文哥儿带着他们玩了好一会,眼看大家都已经念满一小碗豆子,满打满算也有百来颗了。
  左右他们也不认得那么多人,没必要继续干这么枯燥的事。
  文哥儿叫人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