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外戚们很生气,朱祐樘也不高兴。
本来王恕、刘吉他们劝着不给加封就让他不乐意了,现在丘濬还直接提出禁止给外戚封爵,自然让他更恼火。
以前王恕劝朱祐樘别给张峦加勋号,朱祐樘都是表面上十分嘉许王恕的直言敢谏,实际上过个几天还是依着张峦的请求给他的寿宁伯前面添上了“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这么个勋号。
现在对着丘濬这奏本,朱祐樘连表面嘉许都没了,只给个“再议”的答复。
连即将“荣归故里”的刘吉都忍不住多看了丘濬两眼。
这小老头儿莫不是疯了吧?
这么个奏本递上去,得罪的可就不止是寿宁侯一家了。如今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还十分康健呢,你这是一点都不怕皇帝最亲近及敬重的三个女人轮流骂你啊!
想想自己丽嘉贴个对联泄愤后又多添了个“王八无耻”的传言,刘吉不禁有些懊悔起来。
早知道丘濬会疯成这样,他就不去招惹这脾气奇臭无比的小老头儿了!
作者有话说:
谢·大先生·迁:居然有人先打一步
谢·大先生·迁:隐隐失落。jpg
*
更新!虽然有点晚,但是很粗长!
*
注:
①张峦勋号的事:参考《明史》和《明实录孝宗实录》
②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参考《明会典》,到明嘉靖期间讨论并废除外戚封爵世袭制度
*
再推一下小伙伴的预收,因为上榜需要一点收藏,所以对这类型有兴趣的小可爱可以去收藏一下哈【最后推一次文文,以后不推了_(:з」∠)_
文名:《清穿之庶妃很忙》
作者:茶叶蛋
文案:
一觉醒来,夏芸萱从末世穿越到了清朝,成了康熙后宫中的庶妃戴佳氏——芸萱
身份低微,每月俸禄不足三十两,儿子出生就带残疾,居然还要早起打卡上班!
更惨的是苦了大半辈子,最后才靠着一把年纪勉强混了个妃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开局即是地狱!
好在曾经她赖以为生的空间也一并穿了过来。
芸萱:好叭,不就是换个地方苟嘛!在哪苟不是苟。
她,戴佳氏·平平无奇,苟活小天才·芸萱,末世都苟过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于是芸萱靠着自己的空间,带着崽崽开启了吃瓜看戏的咸鱼躺平人生。
别人宫斗,她养崽
别人撕逼,她吃瓜
别人争宠,她咸鱼
没想到最后混着混着,她竟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了!?
芸萱:?????
康熙:朕表现得还不明显?
七崽:父皇又来演深情啦!
芸萱:好!赏!
第176章
事情传到张鹤龄兄弟俩耳朵里时都懵了一下。
这事不是他们干的吗?怎么成丘濬这小老头儿干的了?
还有这小老头儿怎么回事比刘吉还狠,不仅不让他们额外加封,还直接建议外戚不许封爵、不许世袭、不许随意进出宫廷等等。真是太讨人厌了!
张鹤龄兄弟俩便进宫去找张皇后夫妻俩说起此事。
才不是丘濬找人干的,是他们找人干的。丘濬不仅提的建议不中听连他们的功劳都要抢!
朱祐樘本来正气得不轻听两个小舅子这么一嚷嚷才晓得其中居然还有这样的内情。
等听张鹤龄兄弟俩是从文哥儿那儿听说那对对子的,朱祐樘眉头动了动。他说道:“既然不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对子哪里算是你们的功劳?”他板起脸教训两个年纪不大、脑子也不成熟的小舅子“何况你们要是敢到外面嚷嚷,就等着御史们弹劾吧,谁给你们的胆子往刘卿家贴那种玩意的?!”
得亏大伙不知道这事儿是他们干的要不然上书的可能就不止是丘濬了!
张鹤龄兄弟俩听朱祐樘这么一训斥,登时不敢造次了缩着脖子说道:“我们这不是想气气那家伙吗?不也有人去那姓丘的门前贴这玩意?”
朱祐樘摆摆手说道:“行了,你们可千万别再提起这事儿,要不然朝堂上更不好交待。”
张鹤龄兄弟俩没讨到说法,还被朱祐樘禁止再提起丘濬的“抢功”行为只得灰溜溜地出了宫。
朱祐樘赶走两个小舅子思量片刻后叫来了锦衣卫。
他一问便晓得丘濬门口那副对联的确是刘吉找人贴的。
刘吉明显气不顺对致仕之事心怀不满逮着本来就有点仇怨的丘濬撒气来着。
文哥儿也确实和张鹤龄兄弟俩偶遇过一回两边聊得挺起劲,就一起去吃了顿饭。
估摸着就是这顿饭上提起了那对骂人对联。
因为第二天张鹤龄兄弟俩就叫人去贴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骂人对子才刚传开王家那位备受大家宠爱的小神童就在丘家挨了顿打。
从这些消息看起来那骂人对子应该是丘濬和王家小神童聊天时提起来的。
结果王家小神童在饭桌上分享给了张鹤龄兄弟俩。
丘濬聊得来的人不多一般人也不会跑去他面前哪壶不开提哪壶,说不准只和文哥儿聊起过。
于是一看到那对联被贴到刘吉门上去了,他马上就知晓是文哥儿漏出去的,再把人喊过去一盘问就知道这小子到底把对子讲给谁听了。
思及刘吉被要求致仕的因由就是因为外戚封爵问题,丘濬这倔老头登时认为张鹤龄兄弟俩这些外戚是最大的祸根,气得捋起袖子就开始写奏本。
霍霍刘吉也就罢了,居然还来霍霍他们悉心教导的小神童!
真是岂有此理!
本来朱祐樘看了丘濬的奏本还挺生气的,得知个中情由后只觉这都是什么事啊?
两阁老写对子隔空对骂泄愤是人家的事,他两个小舅子居然上赶着卷进去,这是嫌寿宁侯府这个靶子还不够明显吗?
人丘阁老明显连你们间接帮他报仇出气都特别嫌弃!
想到朝堂上接下来可能要针对外戚封爵问题展开一连串激烈辩论,朱祐樘已经开始头疼了。
他能轻松劝刘吉致仕,是因为刘吉自己屁股不干净,两边好商好量也算是平和。
可丘濬不一样,丘濬是他亲自提上来的,现在入阁还不到一年呢,要是他敢为外戚之事把丘濬踢出内阁,只怕会有更多人针对外戚封爵问题上书!
有时候这些个文官们头铁起来,一个两个都是不要命的,往往连廷杖和诏狱都挡不住他们进谏。
倒不如继续把丘濬留在内阁稳定一下他们的情绪。
毕竟丘濬人缘一般,站出来应和他的人估摸着也不会太多。
讨论到最后只要从丘濬那一大堆建议里挑几个能接受的来执行,也算是给足了丘濬的面子,丘濬应该也不至于穷追不舍,非要他断绝一切外戚封爵的可能性不可。
朱祐樘拿定了主意,接下来便就着丘濬的奏本开了几次大会小会,规范了外戚的一些逾矩行为。
丘濬知晓没有皇帝的支持想要废除外戚封爵的惯例无异于痴人说梦,见朱祐樘给了台阶下,他也没再坚持到底。
只不过有了这个奏本打底,下次朱祐樘再想乱封,就得考虑一下会不会有人把这事儿翻出来再议一轮了。
文哥儿这几日都在家里养手,也没人给他讲朝廷中发生的事。
等他手消了肿,就亲自写了封信向张仑说明情况,他还在信后附带上好几样自己记得的猫玩具、猫爬架样式,表示张仑可以照着图样做出来,说不准张仑家猫猫会喜欢这些东西。
他在信里再三道了歉,难过之情在字里行间都是显而易见的。
他是真的觉得对不起张仑这个朋友。
张仑肯定会怪他不知好歹吧?
人家好心好意带他练武,他现在却因为长辈的要求不去了。
文哥儿让金生把信送了出去,得知金生把信送到时张仑不在家还松了口气,只觉不用马上面对这次令人难过的“绝交”了。
结果张仑当天下午就给他回了信,说先试着做了个猫抓板,猫猫很喜欢,猫爬架也已经叫人去做了。
接着张仑表示近日的风波他已知情,不会怪他不再登门,不过文哥儿的练武计划最好还是别落下,他会让教习定时过府指点一二。
这样自然就算不得文哥儿登英国公府的门——反正一个月也就那么两三次,对教习来说不费什么事,就当是这些猫猫新玩具的回礼了。
以后他们在别处再见了面,保证还和以前一样。
当然,文哥儿要是还想到了什么猫猫新玩具,一定要再写信给他讲讲。
文哥儿没想到张仑不仅不生他的气,还要派教习过来指点他,一时也不知该惊喜好还是该惭愧好。
文哥儿决定接下来一定要想办法劝好老丘,给老丘讲讲自己和张仑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别人对他这么好,他却不能回以同样的情谊,实在令他辗转难眠。
可还没等文哥儿想好该怎么去游说丘濬,就从他爹那里听说了丘濬把对子揽上身的事。
还有丘濬直接扫射全部外戚的壮举。
文哥儿一下子愣住了。
因为已经讨论了几天且已经讨论出结果,所以丘濬的奏本早就经由六科廊房和通政司对外公开,王华见事情尘埃落定,便把奏本直接抄了回来给文哥儿看。
文哥儿安安静静地把整份奏本读完了。
外戚之害古来皆有,明朝算是最小的。
只不过这也是相对于皇室而言,对于百姓而言同样贻害无穷,外戚封爵并不是惯例,替娘家坚辞爵位的皇后也是有的,只是抵不住开了头就有人求。
像张峦得了爵位,还觉得不够风光,上书要求给自己加个勋号,听起来更威风。
这样的封爵直接破坏了军功封爵制度,让本来很值钱的爵位变得轻贱了许多——别人九死一生才能捞到个爵位,你生个女儿就有了,甚至还能代代相传,那咱拼死拼活算什么?
另一方面,这些外戚封爵后一没实职,二没本事,根本不能参预军事,得了爵位就到头了。他们平时闲着没事只能收收贿赂买买田,再倒卖倒卖盐引,反正正经事又干不了,不纵情享受、放肆敛财还能咋滴?
这样有爵位在身的外戚多了,难道还能是好事不成?
既然不是好事,那就该说出来,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得叫谁都没法反驳。
不管会得罪多少人,更不管皇帝喜欢不喜欢,要是会得罪人就不说、会让皇帝不喜就不说,那还有什么事是可说的?
照理来说,丘濬对于待他有知遇之恩、把他提拔成尚书乃至于阁老的朱祐樘应该给几分面子,尽量不会让朱祐樘太下不来台。
毕竟丘濬在宪宗皇帝手底下干了那么多年一直在闲职上面打转,最有实权的官职还只是去国子监当个校长,还是朱祐樘继位后才给了他仕途上的第二春,不叫他六十几岁还只是以国子祭酒的身份致仕。
可现在丘濬还是上了这么一本朱祐樘肯定不会喜欢的奏章。
文哥儿知道老丘为什么这么做,老丘是在告诉他这才是直臣应该做的事,哪怕前面已经有人磕得头破血流,他们也还是该前仆后继地去做,哪怕自己同样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为人臣子应该忠君吗?应该的。
可他们最大的“忠”不是皇帝想听什么他们便说什么、皇帝让做什么他们便做什么,而是辅佐皇帝成为一代明君,让江山社稷变得更好更稳固、天下百姓生活得更好更安乐。
这才是他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意义所在。
丘濬给他上的这一课,赌上了他的仕途和圣心。他入内阁还不到一年,手里分到的事情本就不多,若是不得圣心往后便只能当个空有阁老之名的闲人,过个一两年说不准也会和刘吉一样被“劝辞”。
丘濬不知道这个可能性吗?丘濬肯定是知道的。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他还是做出了大家都觉得他在掀外戚锅的事。
文哥儿放下奏本,跑出了家门。
外面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天气也闷得厉害,已经略带些春末夏初的暑热。他一路跑到丘家门口,脚步一下子又顿住了。
他们对他都太好了,他得了别人给他的这么多这么多的好,以后到底能拿什么来回报他们呢?他以后要是没有变成很好很厉害的人,他们会不会后悔现在对他这么好呢?
这时候凉凉的雨滴从天上落了下来,老大几滴雨落在文哥儿头上、脸上、肩上,叫文哥儿一下子回过神来,咻地一下径直跑进丘家家里去。
他一见着丘濬就凑过去让人瞅瞅砸到他脸蛋上的大雨滴,嘴里还嚷嚷:“下雨了,好大的雨!”
要是自家儿孙这般没规矩,丘濬早就开骂了。可文哥儿就是这性格,谁都没法拘住他,皇帝老儿都不成,丘濬便也不说他了,只叫人拿巾子给他擦头擦脸。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