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哥儿绷起小脸问道:“哥你是不是在心里编排我?”
王守仁矢口否认:“没有的事,我怎么可能编排自家弟弟!”
文哥儿才不信。
兄弟俩回到家,自然是各自写起了帖子,邀请亲朋好友过些天一起去大兴隆寺尝尝新米。
为了方便大家都能来,挑的还是各个官署的休沐日。
隔天收到了帖子,大家都觉得挺新奇,见过赏花的、赏画的、赏雪的、赏新居的,就没见过赏米的,这么稀奇的新花样还真的只有文哥儿才玩得出来。
东长安街走到大兴隆寺也没几步路,大伙便都欣然答应下来。
何叔接下来几天都在练习熬糖,临到“赏米宴”前一天,他做糖葫芦的手法也已经炉火纯青。
文哥儿托人扎了个稻草糖葫芦架子,插满一草把在家里吆喝了一圈,给每个人都“卖”了一根,又叫金生帮忙扛去离得最近的谢家,跑人家家里也吆喝了一圈。
弄得谢迁回到家时听见家里满屋子欢声笑语。
文哥儿本来正在向谢豆豆和昔娘兜售糖葫芦呢,瞧见谢迁回来了,便也不喊广告词了,麻溜往谢豆兄妹俩手里头一人塞了一根。
他哼哧哼哧地把所剩无几的糖葫芦扛了过去,热情地招呼谢迁这个重量级顾客:“先生来一根吗!上好的冰糖,上好的果子,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糖葫芦,不尝尝实在可惜了!”
谢迁瞅文哥儿一眼,说道:“一天到晚净想些没用的歪点子。”
文哥儿才不这么觉得。
第二天大伙齐聚大兴隆寺,他又让金生帮忙扛着插满红艳艳糖葫芦的草把出门,趁着还没吃饭给大伙吆喝了一圈。
弄得过路香客带着的小孩都好生羡慕。
好吃不好吃不打紧,关键是好玩又好看啊!
李东阳取了根晶莹可爱的糖葫芦,乐道:“看来你又多了样营生,以后肯定不用愁吃不上饭。”
文哥儿骄傲地道:“那是自然的!”
既然是“赏米宴”,先上桌的自然是米,文哥儿安排了一碗碗生米摆在桌上齐齐亮个相,叫大家先瞅瞅米没煮熟的时候卖相如何。
他自己还积极地上前抓起一把米看来看去,专业不专业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觉得他玩得特别起劲。
文哥儿也确实玩得很起劲,谁能拒绝把手插进米堆里、好生感受那白白细细的米粒如何在手心流淌的快乐呢!
可惜碗还是太小了,不如米缸里的米好玩!
大家都点评了一轮,文哥儿才把碗挨个转过去。
碗上贴着新米的出处,好叫大伙能瞧瞧自己评价最高的米是哪一种。
接着就是大家一起品尝新米煮出来的米饭了。
事实上对于一般人来说,新米吃着都挺香,何况这些稻种还是元思永他们专门托人找的,基本都是很不错的上好粮种,一轮品尝下来那是这也好吃那也好吃。
少不得还得写点悯农诗唱和一番。
文哥儿向来是不掺和这些唱和的,只积极地记录每个人的意见。他综合大家的吃后感以及自己品尝的结果,最终发现居然是张仑找来的稻种最适合在这块地栽种。
他也请了张仑,可惜张仑说没空过来。
想到几个月前那次自己写断交信的事,“赏米宴”散场后文哥儿很有些难过。
他回家把大伙评选出来的最好的三种米都多装些,按照当初“广发英雄帖”时说好的那样叫金生亲自送去英国公府。
金生抵达英国公府前时,张仑正好从城外打猎回来。
见金生按照约定过来送米,张仑朗笑着命人把猎到的兔子分两只给金生,说道:“米我收下了,你把这个拿回去给文哥儿尝尝。”
金生依言接过兔子,提回府中给文哥儿说了这事儿。
文哥儿瞅了眼中箭的兔子,让人拿去厨房给何叔料理。
他想了想,又分出一包赵渊那边送来的辣椒干让金生再跑一趟英国公府,看看张仑喜不喜欢这种新鲜的调味料。
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幸好有了辣椒可以做麻辣兔!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兔兔这么可爱,今晚必须麻辣兔兔
*
更新!
今天更新肥肥的!
*
注:
①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出自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
就是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首。
…
②冰糖葫芦这个叫法,最早好像出现在清朝各种小说和笔记里面,民国时期大街小巷都在卖
糖渍山楂之类的做法倒是应该非常常见
第185章
第一批辣椒才成活一百多棵晒出来的辣椒干更是不多。
说起来还是赵渊这个种植老手说晒干再取籽成活率可能更高,文哥儿才没把它们挨个开膛破肚。
现在他手头拿到的这些辣椒干都是晒干取籽之后送过来的。
要让大伙都能敞开了吃辣椒,兴许还得等明年才行。
文哥儿琢磨了一会,就不想这事儿了屁颠屁颠去看老何料理兔肉。有足足两只肥美的兔子老何认为可以做一只红烧的再做一只文哥儿说的麻辣的。
老何道:“这兔子不错,长得肥肉肯定不柴红烧特别好吃。”看着文哥儿拎过来的辣椒,他的表情略有些踟蹰,“这麻辣口味的我还没做过做出来不一定好吃。”
麻辣麻辣,那自然是花椒辣椒双管齐下。他是南方人花椒本来就用得不多,现在还来了个辣椒,他就更没把握了,只能尽力试试看。
文哥儿笃定地道:“下足了双椒肯定很好吃!”
老何也被文哥儿信心满满的模样感染了大刀阔斧地开始庖丁解兔兔头和兔腿都先拿去卤入味了剩下的兔肉则是剁成兔丁拿去稍加腌制忙活完了才去准备一会要用的双椒。
文哥儿在旁边瞅了半天,最后还顺走了一开始剃下来的兔毛洗洗干净看看能不能拿去做兔毫笔他可是勤俭持家的王小文!
当晚王家饭桌上就尝到了兔肉的多种吃法。
兔肉固然算不得多稀罕不过听说是英国公嫡长孙送来的大伙还没吃进嘴里就觉得味道肯定很不错。倒是王华瞅了文哥儿一眼,眼神里的意思是“现在已经不怕丘阁老撵你出门了吗”。
文哥儿当没看到。
送米是早前就说好的事,要是不送岂不是算他言而无信?言而不信,非君子所为!
何况老丘也不是一定要他断交不可,只是不喜欢他和勋贵外戚私交过密罢了。
看看这红烧兔肉,肥瘦均匀,一看就很入味;再看看这麻辣兔丁,切得大小如一,每一块都浸透了双椒汁水,闻着更是香气扑鼻。连两只兔头都卤得红亮可口!
只可惜辣椒还是太少了,要不然还可以做得更香更辣!
文哥儿依然不能多吃辣,不过他还是倔强地趁着他爹不注意多夹了两块。他祖母瞧见他偷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声张,只叫他多喝些饮子好冲掉辣味。
文哥儿一口红烧一口麻辣,吃得倍儿开心。
多种口味,多重快乐!
吃张仑送的肉有什么错,吃肉这件事一点错都没有!
说是这么说,第二天文哥儿溜达去丘家时还是有一咪咪心虚。
丘濬又没有开天眼,根本不知道王家饭桌上吃的啥,自然更不知道他们家搓了顿来自英国公府的兔肉。
只不过瞧见文哥儿那副干了亏心事的模样,丘濬便知晓这小子肯定又作了什么妖怕他知悉。
丘濬板起脸一追问,才得知文哥儿又和英国公的孙子往来上了。
听了文哥儿掰扯一通“人无信不立”之类的道理,丘濬摆摆手说道:“行了,看你的稿子去吧。”
这就是不管他与张仑之间的事儿了。
文哥儿得了丘濬这话,乐滋滋地继续校阅《成语词典》。
经过他俩三个多月的努力,《成语词典》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大叠,都是核查过出处的成语典故。
文哥儿都不知道还能凑出这么多成语来。
历代都很重视字典、词典的编撰,自汉朝起就有《说文解字》《尔雅》这些辞书,到了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诸如《切韵》之类的韵书。
宋朝科举还需要考诗词歌赋,是以考生们在参加科举时还可以把韵书带进考场,方便写诗词歌赋时对着韵书找韵脚!
这些韵书有时候还可以充当字典用,考生们写着写着不小心忘字了说不准还能翻开查一查!
明清时期用的韵书一般是《平水韵》,丘濬编《成语字典》的目录也是按照这106韵来编排的,这玩意大伙都熟悉,翻着也顺手。
文哥儿一开始不太习惯用最后一个字的韵脚来排列成语,看多了竟也觉得亲切起来。
只能说人的习惯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文哥儿整理了一下文稿,才发现自己出的这个主意着实不容易搞定,连老丘这么博学而高产的人,耗费几个月的功夫也只写完不到三十个韵部,想把全部韵部修完不知还得费多久的功夫!
怪不得翰林院那么多人修一本书,还得修个两三年。
修书可真不是件轻松活!
文哥儿勤勤恳恳地把稿子校对完,又吃了碗入秋后的冰糖雪梨汤,才优哉游哉地回家去。
眼镜匠那边的效率还是蛮高的,即使是要一点点把天然水晶磨出适合的镜片,还是在十月初把水晶眼镜磨好了。
配套的眼镜框也按照文哥儿给的样式做了出来,就看上脸后适不适合了。
文哥儿拿到眼镜匠送来的眼镜,顿时赞叹不已。
眼镜匠一共送来两副眼镜。
其中一副眼镜是银丝做的,拿在手里挺轻便。不愧是手工业发达的明朝,他们做首饰都能做出花来,更别提只是做个眼镜框了!
另一副眼镜则是纯木眼镜框,瞧着古朴雅致。
文哥儿把银丝边眼镜戴起来试了试。
……结果脸太小一直往下滑。
眼前更是眼花花,戴着有点头晕。
可见他的视力棒棒的,和老丘根本不一样!
已经是傍晚了,文哥儿正要趁着还没宵禁跑丘家一趟,赶早把眼镜给丘濬送去。可他还没出家门,就撞上了他爹。
王华瞅见他手里的两个眼镜盒,奇道:“你这是什么东西?”
文哥儿便打开盒子给他看看自己捣鼓出来的新鲜玩意。
这举动有那么点炫耀意味在里面——
看看这宝贝,你们没见过吧!
王华确实没见过。
瞧这这眼镜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看着就是斯文人该拥有的。
王华拿起来看了眼,很快弄清楚用法,不由试着戴了下。
……他戴起来倒不会往下掉,就是度数不太适合。
不愧是爱书狂魔丘阁老!
王华颇觉遗憾地把眼镜放回盒子里,叮嘱道:“早去早回,别叫你祖母担心你。”
文哥儿可不知道他爹对这眼镜有点儿想法,兀自揣着眼镜出门。
才走出王家没多久,他又遇上了恰好要归家的李东阳。
李东阳问:“都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
文哥儿据实以告。
李东阳也挺好奇,让文哥儿拿给他瞅瞅。
自己的老师这么说,文哥儿也不好拒绝,自是乖乖打开眼镜盒给李东阳看。
李东阳也……拿起来试着戴了戴。
最后有着和王华一样的遗憾:这眼镜的度数根本不适合他们。
就是样式挺新鲜,以后要是自己有需要了,一定比照着这样式做副眼镜。
李东阳也让文哥儿早去早回,别在大街上乱跑。
文哥儿连连点头,揣好两副眼镜一溜烟跑了。
没办法,他要是和平时一样溜溜达达地走,路上说不准又要遇到别的想要试戴的人。
要知道这长安街上若是碰到个他不认得的人,那可真是太稀奇了!
这一路试戴过去天都黑了!
这可是给老丘定制的,人人都先来戴一下算什么事?
文哥儿跑进丘濬家,张嘴就和丘濬说起自己护送眼镜过来的路上多么艰辛坎坷,要不是他跑得够快,不知会有多少人来拦路看宝贝呢!
丘濬:“…………”
两家就相隔那么一小段路,属于王家从小就放心他跑过来借书看的那种近邻,哪可能有那么多人拦下他?
真要说的话,也只能怪这小子平日里跟这个好得很、跟那个也好得很,别人想要这种烦恼都是绝不可能有的!
丘濬接过文哥儿递来的眼镜盒,打开一看,也被那样式雅致的银边眼镜吸引了。
水晶镜片打磨得真是莹润漂亮,两款眼镜框瞧着更是精致典雅,乍一看可能会觉得这是什么别致的首饰或摆件。
“看着倒是不错。”
丘濬难得地夸了一句。
文哥儿在旁怂恿:“您戴戴看!”
丘濬依言拿起眼镜戴上,只觉眼前的视野一下变得清晰起来。
他有一只眼睛已经坏到差不多看不见的程度,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