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不错,距离他背靠大佬好乘凉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哥哥冲鸭!!
文哥儿替他哥开心了半天,不忘去激励一下自己的状元爹:您瞅瞅人家大先生,都当上主考官了,这一届三百个厉害人才都得喊他一声座师!您难道不该努努力,也争取早日当上主考官吗?
你不努力上进,怎么能让哥哥努力上进呢!当爹的要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先进带后进,共奔进步路!
王华:“……………”
怎么才能换一个话少的儿子,急,在线等。
随着书吏把整份名单给抄了回来,李兆先的名字果然不在其中。
李东阳这个当爹的自然有些失望,好在他早有预料,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结果。他看完名单后便对王华调侃道:“看来今年只有你们家要请客了。”
王华也没推脱,朗笑着说道:“殿试以后一定请。”
文哥儿趁着大人们在闲聊,铺开名单认真找了半天,没找着祝允明的名字。他叹了口气,越发感觉科举不易,真希望能和他哥一样有过目不忘神技!
吴宽和王鏊也过来看了看吴中考生的高中情况。
瞧见文哥儿在那老气横秋地叹息,王鏊问:“你小小年纪的,怎么学人叹起气来了?”
文哥儿和王鏊两人分享自己从头找到尾的遗憾结果:“枝山兄没考中。”
吴宽闻言两人颇有些惋惜。
他们都挺看好这个后生的。
吴宽见文哥儿一脸的失落,仿佛自己也落第了似的,不由伸手摸了摸文哥儿脑壳,温声宽慰道:“一次不中算不得什么,本就没多少人是一下场就能高中的。”
实际上像王守仁这样的才是少数,很多人考到头发都白了都没考过乡试。
若是连一次落第的挫败都承受不了,那还是别来考科举了。
文哥儿也只是有那么一瞬间的感同身受而已,很快也就把这事儿放下了。
这次考中的人还有李梦阳,这位陕西解元也没拿到经魁,文哥儿便更觉他哥这个礼经第二十分珍贵,回到家后便狠狠夸了他哥一通。
王守仁本来还担心这糟心弟弟继续拿什么三元及第说事呢,见文哥儿没再提这事儿,而是真心实意替他高兴,不由伸手揉了揉文哥儿的小脑壳。
对于大家都喜欢薅自己脑袋这件事,文哥儿觉得挺无奈的。
都怪他正好长到这个高度,大家稍稍一伸手就能揉几下!
会试放榜之日,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文哥儿和他哥高兴完了,又去大兴隆寺寻祝允明他们。
像李梦阳这样的准进士多的是人约出去玩,祝允明那边气氛却有些低迷。
好友和学生陪自己来京时考试(虽然他们主要是想来玩),自己却没有考中,失落和难过自然是难免的。
连唐寅和张灵都不出去玩儿了,留下来好生安慰落第的祝允明。
唐寅经历了会试放榜期间的喜与悲,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科举到底是怎么牵动所有读书人的心的。他见祝允明神色有些郁郁,对祝允明说道:“正好,我们下次一起来考。”
听到唐寅这么说,祝允明几人都有些讶异。
在他们四人之中,张灵是最受不得拘束的,压根不想走科举的路子。
唐寅和张灵格外要好,平时最爱跟张灵出去厮混,同样不乐意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只想看看哪家的酒最好喝、哪家的花娘最好看。
祝允明都在发愁怎么劝唐寅走正道来着,现在听唐寅为了劝慰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连落第的难受劲都缓了过来。
祝允明立刻说道:“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下次我们一起来考。”
一行人收拾收拾,准备去王鏊、吴宽这些前辈府上辞别之后就归乡去。
文哥儿找过来时,他们都把行李收拾停妥了。
见祝允明状态挺好,没因为落第而太难过,文哥儿也放下心来。他说道:“你们这就准备归乡去了吗?”
祝允明几人笑着点头。
出门在外吃喝住行都花钱,再不回去的话可能连文徵明带的钱都要花光了。
何况再过大半个月,就该是状元游街的风光日子了,留下来不是纯属扎祝允明心吗?
文哥儿只能拉着他们的手表示等自己的《饮食诗话》写好以后一定给他们寄一本,他们拿到愿意帮忙写序也行、愿意帮忙题字也可以、愿意帮忙画插画更是求之不得,他一点都不挑的!
这下大家更是一点伤怀都没有了,唐寅乐道:“行,你要是能把书写出来,我一定给你画画。”
唐寅他们去向吴宽、王鏊辞别过后,第二日就踏上了返乡之路。
文哥儿腾出空来去送了他们一程,回到翰林院后读起书来越发认真了。
这世上那么多天资卓绝的人都得历经千难万难才金榜题名,他还是得加把劲才行!
在读书之余,文哥儿把草莓种子都抠了下来,在自家庭院、丘家庭院以及石子坳那边都撒了不少到地里。
今年辣椒也要扩大种植范围,他把石子坳村民们屋前屋后的空地都征用了,拜托他们帮忙种辣椒。到时候辣椒卖给他也行,自家吃也行,只要能把种子留下来就成了!
甚至还给金生家那边也匀了些种子。
这东西不占正常耕地,自家房子周围种几棵就能结出不少辣椒来,好养活得很!
等文哥儿把今年的种植计划都安排妥当了,今年的殿试也开始了。
殿试相对比较轻松,考个一天就结束了,王守仁考完回来信心满满地说特别简单。
也不知是他自我感觉良好,还是真的考得不错。
可惜这次文哥儿没法再去观摩阅卷,只能和王守仁一起等待消息。
三月十七日,就有礼部吏员把进士服送到了王家。
这是给王守仁明天穿去参加传胪大典,至于名次如何还得等明天张榜时才晓得。
文哥儿很有些激动,等那礼部吏员离开以后就凑过去对着进士服摸来摸去。
这玩意就跟后世的学士服一样,由学校统一派发,穿着它参加完毕业典礼又还回去。
这进士服大小甚至还是随机的!
文哥儿和王守仁嘀咕道:“这件进士服肯定已经被好多好多进士穿过了,你不知是第几个!”
王守仁乐道:“不如你三年后去考好了。要是你到时候能考中了的话,礼部一准得给你这个小矮子定制一身新的,到时候你就是第一个穿的了。”
文哥儿屈指一算,自己三年后才九岁,这个不靠谱的哥居然想要他九岁中进士!
文哥儿坚决不上他的当,当场绷起小脸教育起王守仁来:“做人不能太好高骛远!”
王守仁哈哈一笑,不和自家弟弟瞎扯了,脱了外衫换上进士服看看合不合身。
要是不适合的话他还得赶早去找人互换来着!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哥哥冲鸭!
文哥儿:老爹冲鸭!
王守仁:你三年后考的话一定会拥有特别定制的进士服,绝对没别人穿过的那种,就问你想不想穿?
文哥儿:?
*
更新啦!
特意在月初更满三十万字,就是为了在月初蹭一下读者栽培榜!简直为文崽的曝光操碎了心!
今晚依然会努力二更!
*
注:
①会试、殿试流程:参考《大明会典》和网络科普文章《明朝赶考指南》
…
②王守仁的排名:参考《王阳明年谱长编》
历史上这一科王守仁没中,他高中在下下科,排名是“南宫第二人,二甲进士出身第六人”
这里照搬一下!【绝对不是作者懒得编
…
3。镇日:也是整日的意思,不是错别字啦
第195章
王守仁翌日一早就进宫去了文哥儿想起三年前去看榜的盛况,只能安安心心去翰林院边做功课边等消息。
没过多久,金生就跑回来给他报信,说是王守仁中了二甲第六名排名可靠前了!
要知道一甲只有三个位置二甲第六顺着数下来其实就是全国第九。
理论上来说前十的卷子都是一并挑出来的,水平可以说相差无几点谁当状元全看皇帝和内阁的意思。
都进前十了和状元又有什么区别呢!
文哥儿开心了半天,中午还特意跑回家一趟祝贺他哥高中。
接下来几天王守仁都忙于各种高中后的应酬,过了些时日还捧回来一本登科录上头记录着今科进士的姓名。
他们以后可以称为“同年”,属于官场上的天然同盟要是哪个人被下诏狱去了,在外头的人出于同科情谊怎么都得捞一捞的。
今科状元是毛澄,榜眼是徐穆,探花是罗钦顺文哥儿都不认得。不过他听了个新鲜八卦说毛澄他祖父今年正好一百岁简直是行走的“人瑞”。
朱祐樘听了这事都觉得分外高兴觉得这个状元点得太对了。
谁不稀罕能长命百岁?
文哥儿听了也很是羡慕央着王守仁让他给介绍介绍。他想和毛澄请教一下他祖父的养生学,好叫他也能给家里的祖父祖母以及老丘他们讲讲!
王守仁道:“你着什么急啊状元肯定是进翰林院的。”
就算不选为庶吉士状元也是直接授为翰林院修撰的他一个在翰林院读书的家伙还怕没机会认识吗?
文哥儿一听觉得也对,便也不那么着急了。
翰林院这边也紧锣密鼓地联合礼部一起准备庶吉士的散馆考核以及入馆考试。
散馆的是钱福他们这一届庶吉士,入馆的是毛澄他们这一届新科进士。
这次钱福他们是真的要各奔东西了。
散馆考核倒不是很严格,他们主要是平时每个月定时上交自己的文章,散馆时会综合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给他们安排去处。
目前的翰林院学士乃是刘健,算是翰林院的直属上司,这次散馆考核便由他来主持。
钱福他们要去内阁那边考试,文哥儿本来还挺失望,觉得自己没法跟去瞧热闹真是太可惜了。、
结果临到考试前内阁那边有人来传话,说听说文哥儿也听了不少庶吉士课,算下来他也给廪入翰林院读书挺久了,干脆一起去考试好了。
当然,内阁对小神童的要求并没有对庶吉士那么高,只需要格式对了、文辞通顺就成,不用太紧张。
文哥儿:?????
他总感觉这个大明有一点点不靠谱。
为什么!要他王六岁!和庶吉士一起考试!
他还是个孩子!
李东阳见文哥儿一脸的不敢置信,乐道:“你确实没正儿八经考过试,去试试也挺好。你到底是拿了廪粮的,可不能白瞎了朝廷对你的栽培。难道你连基本的文体都没学通不成?”
文哥儿当然都会一点,但也只是会一点而已,哪里够应付这种级别的考试哟。
钱福瞧见文哥儿的苦瓜脸,乐不可支地给他匀了点复习资料,让他拿回去连夜抱佛脚。
这厮还表示“不用客气,尽管拿去”!
文哥儿愁眉苦脸地捧着一堆复习资料回到家,正好撞上他春风得意的亲哥。
王守仁也在准备庶吉士入馆选拔,但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无非是挑拣十五篇往年佳作装订起来送到礼部去看能不能获得考试资格。要是获得了考试资格,到时候按时去考试就好了!
对他来说还是一点都不难!
王守仁瞧见文哥儿一张小脸皱巴巴,不由关心道:“你这是怎么了?被人欺负了?”
文哥儿唉声叹气:“刘阁老那边突然让我跟庶吉士一起去内阁考试,明儿就要开考了,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正诉着苦,就瞧见他哥双肩微微耸动,再抬起脑袋一看,他哥正很有良心地忍住不笑。
文哥儿怒瞪他哥。
有他这么幸灾乐祸的吗!
瞧见文哥儿气鼓鼓的模样,王守仁实在没忍住哈哈大笑。
等笑够本了,王守仁才伸手用力薅文哥儿脑袋一把,口中感慨:“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
叫他平时一天到晚督促别人上进,这回事儿落到他自己头上了吧?
文哥儿不搭理他哥了,气呼呼地跑回去临时抱佛脚。
对庶吉士来说,最好的去处就是被选入翰林院,这意味着他们将来很可能飞黄腾达,直入内阁。
文哥儿回到自己的书桌前看着钱福匀给他的备考资料,却不免想到这个从庶吉士到翰林院到内阁的升迁路线。
这意味着从考中功名开始,庶吉士就在翰林院待着,一直熬个二三十年资历,说不准就进内阁了。他们甚至全程不必踏出京师半步!
文哥儿想想那样的日子,只觉头皮麻麻的。
别人受不受得了他不知道,反正他是不太受得住的。
光是想到自己要在小小的翰林院待几十年,他就觉得实在太可怕了。
就像李东阳他们平时调侃的那样,翰林院着实清闲无事,可谓是“一生事业惟公会